資源簡介 第1章 人體的內環境與穩態第2節 內環境的穩態課標內容 (1)說明內環境穩態及其生理意義。(2)嘗試解釋生物體維持pH穩定的機制;簡述穩態的調節機制。(3)比較清水、緩沖液、體液對pH變化的調節作用。知識點1 內環境的動態變化1.模擬生物體維持pH的穩定(1)實驗目的:通過比較自來水、緩沖液和肝勻漿在加入酸或堿后pH的變化,推測生物體是如何維持pH穩定的。(2)原理:生物組織中pH之所以維持穩定與其含有緩沖物質有關。(3)方法步驟①設計實驗記錄表。②測自來水pH的變化③充分沖洗燒杯,用緩沖液代替自來水,重復上述②過程,記錄結果。④充分沖洗燒杯,用肝勻漿代替自來水,重復②過程,記錄結果。(4)分析實驗數據根據所得數據,以酸或堿的滴數為橫坐標,以pH為縱坐標,畫出每次實驗中pH變化的曲線。(5)實驗結論:生物組織勻漿類似于緩沖液,加入少量酸或堿不會發生pH的大幅度變動。2.內環境的動態變化(1)變化原因①外因:外界環境因素的變化。②內因:體內細胞代謝活動的進行。(2)相對穩定的內容①人體內環境中存在很多緩沖對,其中最重要的是HCO/H2CO3,其次還有HPO/H2PO等。當一定量的酸性或堿性物質進入后,內環境的pH仍能維持在一定范圍內。②正常情況下,不同人的體溫,會因年齡、性別等的不同而存在微小差異;同一個人的體溫在一日內也有變化,但變化幅度一般不超過1℃。③健康人內環境的每一種成分如血糖、血脂,以及滲透壓等理化性質都是不斷變化的,但都處于一定的范圍內。知識點2 對穩態調節機制的認識及內環境穩態的重要意義(1)人體劇烈運動后,由于無氧呼吸產生乳酸,使血漿pH明顯降低。(×)提示:人體劇烈運動后,產生的乳酸與血漿中的緩沖物質NaHCO3發生反應,使血漿pH基本不變。(2)血漿、組織液、淋巴液的成分穩定時,機體不一定達到穩態。(√)(3)內環境的穩態就是內環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質恒定不變。(×)提示:內環境的穩態體現在內環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質處于動態平衡中。(4)人體具有維持穩態的機制,因此人體不會出現代謝紊亂。(×)提示:人體維持穩態的能力是有限的。(5)人體腹瀉引起體液中水和蛋白質大量丟失。(×)提示:人體腹瀉時會引起水和無機鹽的大量丟失。(6)內環境達到穩態時,人一定不得病。(×)提示:患有紅綠色盲癥、白化病等遺傳病的患者,其內環境也能達到穩態。(7)內環境穩態遭到破壞時,代謝紊亂,此時代謝速率一定下降。(×)提示:內環境中甲狀腺激素升高,引起人患甲亢,代謝速率反而會升高。一、模擬生物體維持pH的穩定(實驗)【情境探疑】結合模擬生物體維持pH的穩定的實驗結果分析,完成以下問題討論。材料 實驗結果 實驗結論自 來 水 滴加HCl溶液后,自來水pH逐漸減??;滴加NaOH溶液后,自來水pH逐漸增大緩 沖 液 無論滴加HCl溶液還是NaOH溶液,在一定范圍內,緩沖液的pH均保持相對穩定生 物 材 料 無論滴加HCl溶液還是NaOH溶液,在一定范圍內,生物材料的pH均保持相對穩定1.磷酸緩沖液(含有NaH2PO4/Na2HPO4)中加入少量酸或堿后,pH變化不顯著,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磷酸緩沖液中NaH2PO4呈酸性,加入少量NaOH時,可以中和OH-;Na2HPO4呈堿性,當加入少量HCl時,可以中和H+2.生物材料(如肝勻漿)加入酸或堿后pH基本不發生變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來水中加入酸或堿后pH變化明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生物材料中含有緩沖物質 自來水中沒有緩沖物質3.本實驗中自變量是________________,該實驗的因變量是________________,每組中所加酸或堿的濃度和量屬于________變量。每次滴加HCl(或NaOH)的量和濃度相同,遵守了實驗中的________________原則。提示:不同實驗材料 每組的pH變化 無關 控制單一變量【典例應用】例1 某實驗小組將加入抗凝劑和生理鹽水的新鮮綿羊血液進行離心,結果如圖甲;接著取上清液,分別向其中滴加0.1 mol/L的HCl和0.1 mol/L的NaOH,同時用蒸餾水做對照,結果如圖乙。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取適量上清液加入雙縮脲試劑,若出現紫色則說明含血紅蛋白B.沉淀物主要是大分子血漿蛋白C.圖乙實驗中HCl、NaOH的濃度和滴數為自變量D.圖乙實驗結果表明血漿有一定的緩沖能力答案 D解析 上清液中的蛋白質是血漿蛋白,血紅蛋白存在于紅細胞中,A錯誤;血液加入抗凝劑離心后,沉淀物主要是血細胞,上清液是血漿,B錯誤;圖乙實驗中,蒸餾水和上清液為自變量,HCl、NaOH的濃度和滴數分別為無關變量和自變量,C錯誤;分析圖乙可知,分別滴加0.1 mol/L的HCl和0.1 mol/L的NaOH溶液后,上清液的pH變化幅度很小,而蒸餾水的pH變化幅度大,說明血漿有一定的緩沖能力,D正確。二、內環境的動態變化【情境探疑】1.常規體檢時,通常要做血液生化六項的檢查,以了解肝功能、腎功能、血糖、血脂等是否正常。體檢化驗單顯示血液中每種成分的參考值都有一個變化范圍,而不是一絕對值。(1)體檢化驗單顯示血液中每種成分的正常參考值是一個范圍,這說明內環境的理化性質有什么特點?提示:內環境的理化性質不是恒定不變的,而是在一定范圍內波動。(2)血液的生化指標可以反映機體健康狀況,作為診斷疾病的依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機體的成分都處于一定的范圍內,若某種成分的含量高于或低于參考值,則預示機體可能處于不健康狀態(3)內環境穩態的實質是什么?提示:內環境穩態的實質是各種化學成分和理化性質處于動態平衡中。2.炎炎夏季,在高溫環境中從事體力勞動的人,最容易發生中暑,嚴重中暑會使體溫超過40 ℃,病死率比較高。(1)體溫升高會導致食欲不振,你認為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提示:體溫升高,影響消化酶的活性導致消化不良、食欲不振。(2)在高溫環境中只要不待過長時間,一般并不會中暑。但在高溫環境中長時間大運動量活動,又常常會發生中暑。這一現象說明人體的穩態維持有何特點?提示:一方面說明人體有維持穩態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說明人體維持穩態的調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3.酸性或堿性物質進入血漿后,以H2CO3/NaHCO3緩沖對為例,維持血漿pH穩定的過程如圖所示。請回答:(1)圖中①表示________,②表示________。提示:乳酸鈉 H2CO3(2)人在劇烈運動后會感到肌肉酸痛,但休息一段時間后,酸痛會消失。結合圖示分析,當乳酸進入血液后,血漿是怎么維持pH穩定的?提示:乳酸進入血漿后,會與NaHCO3反應生成乳酸鈉和H2CO3,前者進入肝臟參與代謝,后者則分解成CO2和H2O。對內環境穩態的理解內環境穩態并不是其理化性質固定不變,而是在一定范圍內保持動態平衡。如血漿pH為7.35~7.45、人體細胞外液的溫度一般維持在37 ℃左右、血糖濃度為3.9~6.1 mmol/L、人的血漿滲透壓約為770 kPa等。【典例應用】例2 下列關于內環境穩態的敘述,最確切的是( )A.穩態是指機體內環境組成成分相對穩定的狀態B.穩態是指機體內環境溫度、pH、滲透壓恒定不變的狀態C.穩態是指機體內環境組成成分和理化性質的動態平衡D.機體內環境穩態保證了機體細胞能夠在各種惡劣條件下正常代謝答案 C解析 穩態是指機體內環境組成成分及理化性質的相對穩定的狀態,而不是恒定不變的狀態,A、B不符合題意,C符合題意;內環境穩態不能保證機體細胞在極端惡劣條件下能夠正常代謝,D不符合題意。例3 下列關于人體內環境中pH調節的敘述,錯誤的是( )A.人體血漿的pH通常維持在7.35~7.45B.血漿中乳酸過多時,乳酸會與NaHCO3發生反應,生成乳酸鈉和H2CO3C.血漿中Na2CO3過多時,Na2CO3會與H2CO3結合形成NaHCO3D.人體大量喝水時血漿pH會明顯上升答案 D解析 正常人的血漿近中性,pH為7.35~7.45,A正確;血漿中含有緩沖物質,可以維持血漿pH的相對穩定,當血漿中乳酸過多時,乳酸會與NaHCO3發生反應,生成乳酸鈉和H2CO3,而當血漿中Na2CO3過多時,Na2CO3又會與H2CO3結合形成NaHCO3,過多的NaHCO3可由腎臟排出,B、C正確;人體大量喝水時血漿的pH不會明顯上升,D錯誤。三、穩態的調節和意義【情境探疑】內環境是人體細胞生活的直接環境,內環境的溫度、滲透壓、pH及各種化學物質的含量,正常情況下能夠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這是人體完成各項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觀察人體與外界環境物質交換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A、B、C對應的系統名稱分別是什么?提示:A對應呼吸系統,B對應泌尿系統,C對應消化系統。(2)肺氣腫病人由于呼吸不暢,會使內環境中的pH變小,請結合上圖分析其中的原因是什么?提示:氧氣不足,細胞進行無氧呼吸產生乳酸,同時CO2排出不暢。(3)嚴重腹瀉后,如果只喝水,不補充鹽,內環境的滲透壓會出現什么變化?這會帶來怎樣的后果?提示:腹瀉會使血漿中無機鹽濃度降低,若只喝水,不補充鹽,會使血漿滲透壓下降,導致組織水腫。(4)援藏的技術人員到青藏高原后會出現頭痛、乏力、心跳加快甚至血壓升高等癥狀,為什么?這說明外界環境與內環境穩態之間有什么關系?提示:因為高原氧氣稀薄,導致人體供氧不足,影響了內環境的穩態。這說明外界環境的改變會影響內環境穩態。1.內環境穩態失調的原因結論:人體維持穩態的調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2.內環境穩態失調引起的疾病【典例應用】例4 (多選)以下關于內環境穩態的說法,錯誤的是( )A.穩態就是指內環境的各種成分及理化性質處于絕對穩定的狀態B.人體各器官、系統協調一致正常運行,是維持內環境穩態的基礎C.目前認為,內環境穩態的調節機制是神經-體液-免疫調節網絡D.即使外界環境發生劇變,人體也一定能保持穩態的平衡答案 AD解析 任何穩態都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是一種動態的平衡,這種動態平衡是通過機體的調節作用實現的;人體維持穩態的調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當外界環境發生劇變時,內環境的穩態可能遭到破壞。跳出題?!拳h境穩態的幾個“不一定”(1)內環境達到穩態時,人不一定不患病,如鐮狀細胞貧血癥是由遺傳物質改變造成的。(2)內環境穩態遭到破壞時,代謝速率不一定下降,如成年人甲狀腺激素分泌異常增多時,代謝速率上升,表現出甲亢癥狀。(3)內環境維持穩態,生命活動不一定正常,如植物人。思維導圖 晨讀必背1.穩態是指正常機體通過調節作用,使各個器官、系統協調活動,共同維持內環境的相對穩定狀態。 2.人體內環境有很多緩沖對,其中最重要的是HCO/H2CO3,其次還有HPO/H2PO。 3.目前普遍認為,神經—體液—免疫調節網絡是機體維持穩態的主要調節機制。 4.人體維持穩態的調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隨堂檢測1.下列與人體內環境相關的敘述,正確的是( )A.內環境是機體進行細胞代謝的主要場所B.外界環境的變化較小,內環境的穩態就不會遭到破壞C.尿素、膽固醇、血漿蛋白均屬于內環境的成分D.內環境穩態是指內環境的pH、滲透壓、溫度處于動態平衡中答案 C解析 活細胞內的細胞質基質是機體進行細胞代謝的主要場所,A錯誤;人體對內環境具有一定的調節能力,故外界環境的變化較小時,內環境的穩態一般不會遭到破壞,若外界環境的變化較小,而人體自身的調節功能出現障礙時,內環境的穩態也會遭到破壞,B錯誤;尿素是細胞代謝的產物,膽固醇可以直接從食物中吸收后進入血漿,血漿蛋白屬于血漿的成分,故三者均屬于內環境的成分,C正確;內環境穩態是指內環境的化學成分和pH、滲透壓、溫度等理化性質處于動態平衡中,D錯誤。2.有關內環境及其穩態的敘述,錯誤的是( )A.免疫系統既是機體的防御系統,也是維持穩態的調節系統B.血漿的生化指標能反映機體的健康狀況C.穩態是機體在神經系統的調節下,通過各器官、系統的協調來共同維持的D.生理鹽水的滲透壓與細胞外液大致相等答案 C解析 內環境穩態的調節機制是神經—體液—免疫調節網絡,A正確,C錯誤;血漿屬于內環境的組成成分,所以血漿的生化指標能反映機體的健康狀況,B正確。3.日常生活中,很多因素會引起內環境發生變化,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嚴重腹瀉,會導致內環境滲透壓變化B.食物中長期缺少蛋白質,會導致血漿蛋白含量下降,進而引起組織水腫C.劇烈運動中,內環境的pH會明顯降低D.尿毒癥與內環境的穩態失衡有一定的關系答案 C解析 嚴重腹瀉會導致水和無機鹽的丟失,而無機鹽含量的變化會引起內環境滲透壓的變化,A正確;食物中長期缺少蛋白質,會導致血漿滲透壓下降,組織液滲透壓相對升高,組織液吸水,引起組織水腫,B正確;劇烈運動中細胞會進行無氧呼吸產生乳酸,由于血漿中的緩沖對的存在,內環境的pH會維持相對穩定,C錯誤;尿毒癥的發生是由于細胞外液中的代謝廢物無法排出所致,其發病與內環境穩態的失衡有關,D正確。4.下列有關穩態概念的說法,錯誤的是( )A.在分子水平上,存在基因表達的穩態、激素分泌的穩態、酶活性的穩態B.在細胞水平上,存在細胞的分裂和分化的穩態C.在器官水平上,存在心臟活動的穩態(血壓、心率)、消化腺分泌消化液的穩態D.穩態只存在于動物體內,是機體運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答案 D解析 生命系統的各個層次上,都普遍存在著穩態,在分子、細胞、器官、種群、群落、生態系統層次上都存在穩態,D錯誤。5.(多選)科學家研制了一個充滿電解質溶液的大塑料袋,并用它來撫育早產的羔羊。羔羊在此人造子宮中待了4周。足月后,研究者發現,它們與在母羊子宮中待到足月出生的小羊一樣健康。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如果血氧交換系統發生障礙,羔羊的生命活動會受到很大影響,甚至死亡B.羔羊發育過程中細胞不斷分裂,但不發生細胞凋亡C.如果將圖中的電解質溶液換成蒸餾水,則羔羊不會存活D.羔羊的代謝廢物要經過循環系統、泌尿系統排出體外答案 ACD解析 羔羊主要通過有氧呼吸為生命活動提供能量,所以如果血氧交換系統發生障礙,會導致羔羊缺氧,其生命活動受很大影響,甚至死亡,A正確;羔羊發育過程中細胞不斷分裂,也發生細胞凋亡,B錯誤;動物細胞在蒸餾水中會吸水膨脹,甚至會引起細胞漲破,所以在蒸餾水中羔羊不會存活,C正確;羔羊通過細胞代謝產生的廢物,要通過循環系統和泌尿系統才能排出,D正確。(時間:30分鐘)【基礎對點】知識點1 內環境的動態變化1.人體內環境的穩態不包括( )A.組織液溫度的相對穩定B.線粒體基質中pH的相對穩定C.血漿滲透壓的相對穩定D.血漿中各種化學成分的相對穩定答案 B解析 組織液、血漿屬于內環境,其化學成分、溫度或滲透壓的相對穩定,屬于內環境的穩態。線粒體基質在細胞內,線粒體基質中pH的相對穩定不屬于內環境的穩態。2.人體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需要“媒介”,下列關于該“媒介”的敘述,錯誤的是( )A.該“媒介”主要由血漿、組織液和淋巴液組成B.該“媒介”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和細胞代謝的主要場所C.該“媒介”的相對穩定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D.該“媒介”pH的相對穩定與HCO和HPO等離子有關答案 B解析 人體代謝主要發生在細胞內而不是內環境,B錯誤。3.下列有關內環境的動態變化的敘述,錯誤的是( )A.運動員劇烈活動后,血漿的pH會基本維持在7.35~7.45B.正常人的體溫在一日內的變化不超過1 ℃,始終接近37 ℃C.血液檢查的生化指標值會因人而異,只要不超過參考值范圍即正常D.正常人的血漿滲透壓在一晝夜當中是恒定不變的答案 D解析 血漿中存在緩沖物質,所以運動員劇烈活動后,雖然產生大量乳酸,但血漿的pH仍會基本維持在7.35~7.45,A正確;正常人的體溫始終接近37 ℃,在一日內的變化不超過1 ℃,B正確;不同的人血液的各項生化指標值是不同的,是動態變化的,只要均在參考值范圍內即正常,C正確;正常人的血漿滲透壓約為770 kPa,在一晝夜當中是動態變化的,D錯誤。4.某生物小組通過實驗的方法來研究生物材料維持pH穩定的機理。該生物小組以等量的肝勻漿、自來水和pH為7的磷酸鹽緩沖液為實驗材料,向三組溶液中滴加酸或堿后,測定溶液pH的變化。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向各種溶液中一次性加入等量的酸或堿來確定其調節pH的能力B.在一定的范圍內,三組溶液中,自來水組的pH變化可能最小C.即使加入的酸或堿過多,肝勻漿的pH依然能保持穩定D.在肝勻漿組中,加入酸或堿后調節pH的緩沖物質不同答案 D解析 向同一種溶液中分別加入不同滴數的酸或堿,不同溶液中加入的酸或堿應等量,并測定各組溶液的pH,以確定其調節pH的能力,A錯誤;由于肝勻漿、磷酸鹽緩沖液中都含緩沖物質,在一定范圍內,這兩組的pH變化都較小,而自來水組的pH變化最大,B錯誤;緩沖物質調節pH的能力有限,加入的酸或堿過多,肝勻漿的pH不一定能保持穩定,C錯誤;在肝勻漿中,存在能調節酸堿度的HPO/H2PO等,加入酸或堿后調節pH的緩沖物質不同,D正確。知識點2 對穩態調節機制的認識及內環境穩態的重要意義5.下列有關人體內環境穩態的敘述,錯誤的是( )A.當內環境的穩態遭到破壞時,必將引起細胞代謝紊亂B.在正常情況下,內環境的各種理化性質是保持不變的C.人體內環境穩態的實現需要消化、循環、呼吸等系統的共同參與D.神經—體液—免疫調節網絡是機體維持穩態的主要調節機制答案 B解析 內環境穩態是機體進行正常代謝的必要條件,因此當內環境的穩態遭到破壞時,必將引起細胞代謝紊亂,A正確;在正常情況下,內環境的各種理化性質是相對穩定的,而不是保持不變的,B錯誤;人體內環境穩態的實現需要消化、循環、呼吸、泌尿四大系統的共同參與,C正確;機體維持穩態的主要調節機制為神經—體液—免疫調節網絡,D正確。6.下列病癥或疾病與穩態失調間的對應關系,正確的是( )A.感冒發燒,食欲不振——體溫過高,酶活性過高B.高原反應——機體散熱受阻,致使散熱量小于產熱量C.中暑——機體丟失大量水和無機鹽,導致水鹽平衡失調D.尿毒癥——尿素等代謝產物在體內積累答案 D解析 感冒發燒,食欲不振的原因是體溫過高,消化酶活性降低,A錯誤;高原反應是機體缺氧所致,B錯誤;中暑主要是機體散熱受阻,致使散熱量小于產熱量,從而使體溫升高,C錯誤;尿毒癥是腎臟發生病變,無法排出體內多余的尿素、水、無機鹽等代謝產物和有毒物質,D正確。7.(多選)下列各項生理活動中,與內環境穩態的維持有直接關系的是( )A.肝臟根據體內需要增加或減少釋放入血液中的葡萄糖量B.肺根據需要按一定速率呼出CO2和吸入O2C.腎臟把代謝廢物不斷排出體外D.骨髓源源不斷地造出新的血細胞答案 ABC解析 肝臟根據體內需要增加或減少釋放入血液中的葡萄糖量,以維持血糖的相對穩定,A符合題意;肺根據需要按一定速率呼出CO2和吸入O2,以維持機體的pH和能量需求的相對穩定,B符合題意;腎臟把代謝廢物不斷排出體外,以維持內環境的穩態,C符合題意;骨髓源源不斷地造出新的血細胞與內環境穩態的維持沒有直接關系,D不符合題意。8.(多選)低滲性脫水是指水和鈉同時缺失,但缺水少于缺鈉,血漿中鈉低于正常范圍,細胞外液呈低滲狀態,需采用含鹽溶液或高滲鹽水靜脈滴注予以治療。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治療時輸入的溶液不能從血漿直接進入組織液B.低滲性脫水時,細胞內液和細胞外液的水分均丟失C.滴注高滲鹽水是為了增加細胞外液液體總量D.長時間大量出汗后若只補充水分,易轉變為低滲性脫水答案 CD解析 組織液和血漿之間可以進行物質交換,治療時輸入的溶液可從血漿直接進入組織液,A錯誤;低滲性脫水時,細胞外液呈低滲狀態,細胞吸水,細胞內液水分會增加,B錯誤;滴注高滲鹽水是為了增加細胞外液滲透壓,減少細胞吸水,增加細胞外液的液體總量,C正確;長時間大量出汗,同時丟失水和無機鹽,若只補水,會造成低滲性脫水,D正確。9.生活在低海拔地區的健康人到高海拔地區旅游時,容易出現血漿中乳酸濃度升高、肺水腫、腦水腫等癥狀,補救措施是針對性輸液、吸氧和強心治療。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血漿中乳酸與Na2CO3反應B.出現肺水腫的原因可能是組織液的滲透壓升高導致組織液含量增多C.高濃度葡萄糖溶液可減輕腦水腫的原因是葡萄糖提供的能量增加D.人體具有維持穩態的調節機制,因此人體穩態不會隨外界環境的變化而變化答案 B解析 乳酸可與NaHCO3反應產生乳酸鈉和H2CO3,H2CO3分解產生CO2,CO2通過呼吸作用排出,從而使血漿pH維持相對穩定,A錯誤;若組織液的滲透壓升高,會導致組織液含量增多,從而引發組織水腫,故肺水腫的原因可能是組織液滲透壓升高,B正確;補充高濃度葡萄糖溶液可使血漿滲透壓升高,從組織液中吸收的水分增多,以減輕腦水腫癥狀,C錯誤;人體維持穩態的調節能力具有一定限度,當外界環境的變化過于劇烈時,穩態將遭到破壞,細胞代謝會發生紊亂,D錯誤。【綜合提升】10.下列有關內環境穩態調節的說法,錯誤的是( )A.最初貝爾納認為內環境穩態的調節主要依賴神經調節B.后來坎農提出內環境穩態是在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的共同作用下實現的C.目前認為神經—體液—免疫調節網絡是機體維持內環境穩態的主要調節機制D.健康人通過內環境穩態的調節,可以適應任何環境變化答案 D解析 內環境維持穩態的調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環境變化超過此限度時會引起內環境穩態失調,D錯誤。11.生物個體內的穩態是指在“神經—體液—免疫”的調節作用下,通過各組織、器官的協調活動,共同維持內環境相對穩定的狀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外界環境的變化和體內細胞的代謝活動均可以影響內環境的穩態B.內環境的穩態就是指內環境的各種理化性質處于相對穩定的狀態C.唾液腺產生的分泌物均直接排放到內環境中D.草履蟲通過內環境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從而實現穩態答案 A解析 外界環境的變化和體內細胞的代謝活動均可以影響內環境的穩態,A正確;內環境的穩態是指內環境的各種化學成分和理化性質處于相對穩定的狀態,B錯誤;唾液腺產生的分泌物通過導管排放到消化道中,C錯誤;草履蟲是單細胞動物,直接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D錯誤。12.(多選)醉氧即低原反應,指長期在高海拔地區工作的人,重返平原地區居住后會不適應,從而出現疲倦、無力、嗜睡、胸悶、頭昏、腹瀉等癥狀。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與呼吸酶、血漿蛋白一樣,氧氣也是內環境的組成成分B.醉氧是外界環境的變化導致內環境的化學成分發生了變化C.患者發生嚴重腹瀉后,補充水分的同時要注意補充無機鹽D.醉氧說明內環境穩態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答案 BCD解析 呼吸酶位于細胞內,不屬于內環境的組成成分,A錯誤;醉氧是外界環境的變化(氧氣含量增加)導致內環境的化學成分(氧氣含量)發生了變化,B正確;患者發生嚴重腹瀉后,補充水分的同時要補充無機鹽,以維持滲透壓,C正確;醉氧使得機體出現疲倦、無力、嗜睡、胸悶、頭昏、腹瀉等癥狀,說明內環境穩態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D正確。13.下圖為人體某組織的示意圖,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毛細淋巴管管壁細胞直接生活的液體環境是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2)內環境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只有維持細胞生活的液體環境的穩態,機體才能進行正常的生命活動。目前普遍認為,____________是機體維持穩態的主要調節機制。(3)長時間行走后,腳底會磨起“水皰”,刺破水皰,流出的淡黃色液體主要是________;若長期營養不良,會造成圖中____________(填字母)含量增多,引起水腫。(4)血漿滲透壓的大小主要與____________的含量有關,正常人血漿的pH為________。內環境穩態的實質是指內環境的________________維持相對穩定。(5)血漿、組織液和淋巴液三者之間既有密切關系,又有一定區別。一般情況下,血漿、組織液成分上的主要區別是 。答案 (1)a和b (2)細胞生存的直接環境;細胞通過內環境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 神經—體液—免疫調節網絡 (3)組織液 b (4)無機鹽和蛋白質 7.35~7.45 各種化學成分、理化性質 (5)血漿中含有較多的蛋白質解析 (1)毛細淋巴管壁內部是淋巴液,外部是組織液,所以毛細淋巴管管壁細胞直接生活的液體環境是a(淋巴液)和b(組織液)。(2)人體內環境的功能是細胞生存的直接環境;細胞通過內環境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3)長時間行走后,腳底會磨起“水皰”,刺破水皰,流出的淡黃色液體主要是組織液;若長期營養不良,會造成血漿蛋白減少,血漿滲透壓降低,進而導致圖中b(組織液)含量增多,引起水腫。(4)血漿滲透壓的大小主要與無機鹽和蛋白質的含量有關。正常人血漿的pH為7.35~7.45。內環境穩態的實質是指內環境的各種化學成分、理化性質維持相對穩定。(5)一般情況下,血漿、組織液成分上的主要區別是血漿中含有較多的蛋白質。14.常規體檢時,通常要做血液生化六項檢查,以了解肝功能、腎功能、血糖、血脂等是否正常。下表是某男子血液生化六項檢查的結果,請分析回答:項目 測定值 單位 參考范圍丙氨酸氨基轉移酶 ALT 17 IU/L 0~45肌酐 CRE 1.9 mg/dL 0.5~1.5尿素氮 BUN 14.6 mg/dL 6~23血清葡萄糖 GLU 223 mg/dL 60~110甘油三酯 TG 217 mg/dL 50~200總膽固醇 TCHO 179 mg/dL 150~220(1)血液的生化指標可以反映機體健康狀況,作為診斷疾病的依據,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驗單顯示血液中每種成分的參考值都有一個變化范圍,說明健康人的血液中每一種成分都處于____________中。(2)肌酐是人體肌肉代謝的產物,屬于小分子物質,可通過腎小球濾過隨尿液排出。根據此化驗單中肌酐的數值,可推測該男子________(填器官)的功能可能損傷。(3)根據化驗單中血清葡萄糖的數值,可以推斷該男子可能患________(填疾病名稱)。檢測血糖最好在空腹時進行,其理由是 。(4)科學家用化學分析的方法測得人體血漿的化學組成中,血漿蛋白含量占6.9%,無機鹽含量約占1%,但血漿滲透壓的大小主要取決于無機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當生物體內某項生理功能出現障礙時,血液內其代謝產物的含量會發生變化(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動態平衡 (2)腎臟 (3)糖尿病 排除進食引起血糖升高的干擾 (4)單位體積血漿中蛋白質微粒數目遠小于無機鹽離子,產生的滲透壓小(其他合理答案也可)解析 (1)當機體某項生理功能出現障礙時,就會影響其代謝產物的含量,因此血液的生化指標可以反映機體的健康狀況,作為診斷疾病的依據。(2)肌酐是人體肌肉代謝的產物,屬于小分子物質,可通過腎小球濾過隨尿液排出。此化驗單中肌酐含量高于正常值,說明腎小球濾過功能障礙,可推測該男子腎臟的功能可能損傷。(3)化驗單中血清葡萄糖的數值高于正常值,可以推斷該男子可能患糖尿病。檢測血糖最好在空腹時進行,排除進食引起血糖升高的干擾。(4)血漿蛋白含量占6.9%,無機鹽含量約占1%,但血漿滲透壓的大小主要取決于無機鹽,原因是單位體積血漿中蛋白質微粒數目遠小于無機鹽離子,產生的滲透壓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