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圖版教材八年級下冊第7章《認識國家》第一節《日本》第1課時教學設計教學目標: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說出日本的地理位置、范圍、領土構成和首都。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描述日本突出的自然地理(地形、氣候、河流)特征。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解釋日本多發地震的原因和預防措施。二、教學重難點:日本的地理位置、領土組成。日本的自然地理的特征。三、教學準備:隨堂導學案、八下地理教材、地圖冊。教學課時1課時教學過程:課堂導入問題導入:我國鄰近的國家中,經濟最為發達且人口過億的國家是哪一個?學生回答:日本我們本節課就來學習亞洲東部的島國——日本。新課教學日本的地理位置讀八上地圖冊2-3頁世界地圖、課本63頁圖D日本,完成下列探究活動。半球位置:位于北半球,東半球。緯度位置:大致位于25°N-45°N,大部分位于中緯度,位于北溫帶。海陸位置:位于亞洲的東部,是東臨太平洋、西臨日本海的島國。日本的領土組成讀課本63頁圖D日本。由北海道島、本州島、四國島、九州島四個大島及其附近的一些小島組成。陸地面積37.8萬平方千米,與中國云南省的面積大致相等。日本的自然環境讀課本63頁圖D日本。日本的地形日本地形多山地、丘陵,約占國土面積的3∕4,平原狹小,最高山是富士山,最大的平原是關東平原。日本的森林覆蓋率達70%,森林資源豐富,被譽為“綠色王國”。日本的氣候讀課件補充的氣候類型圖。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海洋性氣候特征明顯。日本的河流讀課件補充的河流分布圖。河流短小、湍急,水量豐富,水能資源豐富。日本多火山地震讀課件補充的局部板塊分布圖。原因:日本在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交界地帶,日本位于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地殼運動活躍,所以多火山地震。應對地震,日本采取了哪些措施:房屋設計有嚴格的抗震標準,采用質地較輕的建筑材料;開展全民防震教育,公司、學校、居民定期開展避難演習;使用先進的地震預警系統,在地震來前10秒發出警報;配備防震應急箱(壓縮干糧、水、手電筒、求救哨......)討論:我國也是多地震的國家,應該如何做?建立自然災害預警機制;加強防震教育,提升民眾的自救能力;提高建筑的抗震標準等。知識梳理課堂練習1.(荊門中考)“亭亭白樺①,悠悠碧空,微微南來風②......殘雪消融,溪流淙淙③......朝霧蒙蒙④,水車小屋靜③......”日本民歌《北國之春》的歌詞藝術化地展示了日本地理環境的特點。據此完成1-2題。1.日本的“北國”包含了( )A.九州島 B.北海道島C.本州島 D.四國島2.下列對材料中劃線標序號的詞句用地理知識理解,正確的是( )A.①——白樺是日本熱帶雨林典型的樹種之一B.②——日本離海洋近,此時夏季風已經來臨C.③——日本河流多,短小、流急,水能豐富D.④——日本空氣污染比較嚴重,霧霾天氣多第20屆亞運會將于2026年在日本舉行。日本地震頻發,白川鄉合掌村(左圖)四面環山,水田縱橫,多種植水稻,冬季多雪;其獨特的合掌建筑(木造建筑,屋頂陡峭,呈人字型,如同雙手合十,屋頂用稻草覆蓋,如下圖所示)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據此,完成3-4題。3.判斷民居建筑特點與自然環境特征對應不正確的是( )A.木造建筑--森林資源豐富,就地取材 B.屋頂傾斜--為了造型美觀C.木材質地較輕--防震減災 D.屋頂用稻草覆蓋--多種植水稻,稻草豐富4.“合掌屋”獨特的結構是為了適應該地( )A.夏季炎熱的氣候 B.多臺風的氣候C.冬季多雪的氣候 D.干燥的氣候據中國地震臺網自動測定:北京時間2023年10月5日10時0分(當地時間2023年10月5日11時0分)在日本本州東南(29.95°N,140.50°E)發生6.3級左右地震,完成5-6題。5.日本處于哪兩個板塊交界地帶( )A.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 B.美洲板塊與太平洋板塊C.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 D.印度洋板塊與太平洋板塊6.當地震發生時,下列自我保護措施,正確的是( )A.在高樓層教室里,趕快跑出教室逃生 B.在家里,迅速從陽臺跳樓逃生C.在商場里,馬上乘電梯逃生 D.在街上,盡快遠離高樓和廣告牌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