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單元 第六章 愛護植被,綠化祖國——2023-2024學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級上冊期末復習知識小錦
第一步:單元學習目標整合
1. 描述我國主要的植被類型,說出我國植被面臨的主要問題
2. 闡明愛護植被、綠化祖國的重要意義
第二步:單元思維導圖回顧知識
第三步:單元重難知識易混易錯
一、我國主要植被類型;
1、草原:組成草原的植物大多是適應半干旱氣候條件的草本植物
2、荒漠:荒漠的生態條件極為嚴酷,夏季炎熱干燥,土壤貧瘠。荒漠的植物種類十分貧乏,植被稀疏,
非常耐厚
3、熱帶雨林:分布在全年高溫多雨的地區,植物種類特別豐富,終年常綠,大部分植株都很高大
4、落葉闊葉林:分布在四季分明,夏季炎熱多雨,冬季寒冷,這里的植被主要是冬季完全落葉的闊葉林
5、常綠闊葉林:氣候比較炎熱、濕潤的地區,這里的植物以常綠闊葉樹為主
6、針葉林:分布在夏季溫涼、冬季嚴寒的地區,這里的植物以松、杉等針葉樹為主
二、我國植被面臨的主要問題
1、在我國的植被中,森林占據了主體。
2、我國的森林資源盡管植物種類豐富,但我國仍然是一個少林國家,人均森林面積0.145公頃,不足世
界人均占有量的1/4。
3、我國藏起以來對森林資源的利用不夠合理,伐優留劣,甚至亂砍濫伐,使森林生態系統呈現衰退的趨
勢,即使在適宜植物生長的地區葉出現了一些荒山。
4、過度放牧使許多草場退化、沙化。
5、我國使土地沙漠化比較嚴重的國家之一。
三、從我做起,保護植被
1984年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
1985年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
明確提出退耕還林、還草、還湖,退牧還草,頒布了《退耕還林條例》
可持續發展:指在保護環境的條件下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損害后代人的需求模式。
【經典例題】
1.我國植被類型多樣,下列不屬于我國主要植被類型的是( )
A.熱帶雨林 B.常綠落葉林 C.針葉林 D.極地苔原
答案:D
解析:我國主要的植被類型有:草原、荒漠、熱帶雨林、常綠闊葉林、落葉闊葉林、針葉林,而極地苔原不屬于我國主要植被類型,因此ABC錯誤,D正確。
故選D。
2.在我國的植被中,占據主體的植被類型是( )
A.森林 B.草原 C.荒漠 D.海洋
答案:A
解析:在我國的植被中,森林占據了主體,但是由于人口眾多,人均森林面積少。
故選A。
3.下列關于我國植被問題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
A.我國是土地沙漠化比較嚴重的國家之一
B.目前,我國森林生態系統呈衰退趨勢
C.我國人均森林面積約為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
D.我國森林覆蓋率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答案:C
解析:A、我國的草原植被由于過度放牧已使許多草場退化、沙化,沙化的面積在逐年擴大,土地沙漠化已對我國的農業生產和人類生活構成了極大的威脅;故不符合題意。
B、我國人均森林覆蓋率低,又加上長期以來對森林資源的不合理利用,伐優留劣、亂砍濫伐,使森林生態系統呈退化趨勢;故不符合題意。
C、我國的森林資源盡管植物種類豐富,但我國是一個少林的國家,人均森林面積只有0.125公頃,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5.故符合題意。
D、我國森林覆蓋率大大低于全世界27%的平均水平,故不符合題意。
故選:C。
4.“三北防”防護林是我國的十大生態建設工程的第一個巨大植樹造林工程,被譽為“綠色長城”。下列哪項不是植樹造林的主要目的( )
A.維持大氣中氧氣和二氧化碳的平衡 B.防風固沙,減少土地沙漠化
C.提供足夠木材,促進經濟發展 D.調節氣候,保持水土
答案:C
解析:植樹造林在防沙治沙、減少土地沙漠化和沙塵暴的發生、保護農田、保持水土、維持碳—氧平衡、調節氣候、發展生態經濟等方面取得明顯成效;而為人類提供足夠的木材不是植樹造林的目的。
故選:C。
第四步:單元核心素養對接中考
【2023·甘肅天水】1、2023年4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時強調:“我國人工造林規模世界第一,而且還在繼續造林。森林既是水庫、錢庫、糧庫,也是碳庫。”請據此分析回答問題。
(1)森林是“水庫”,綠色植物通過______作用散失水分,從而促進了生物圈的水循環。
(2)森林也是“錢庫”,森林每年為我國提供的木材達到5億立方米,木本植物的莖能逐年加粗,是因為莖中有______。
(3)森林更是“碳庫”,綠色植物進行______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維持了大氣中的碳—氧平衡,該過程在細胞的______中進行。
(4)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從種樹開始,種出屬于大家的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繪出美麗中國的更新畫卷。”作為中學生,該怎樣從我做起,保護植被?______(列舉一條即可)。
答案:(1)蒸騰
(2)形成層
(3)光合;葉綠體
(4)積極參加植樹造林(或愛護花草樹木、不破壞植被、不使用一次性木筷、節約紙張等)(合理即可)
解析:(1)森林生態系統有“綠色水庫”之稱,綠色植物的蒸騰作用能夠提高大氣濕度,增加降水,促進生物圈中的水循環。
(2)森林每年為我國提供的木材達到5億立方米,木本植物的莖能逐年加粗,是因為莖中有形成層,形成層中有分生組織,能夠快速進行細胞分裂和分化。
(3)綠色植物不斷地進行著光合作用,消耗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產生的氧氣又以氣體的形式進入大氣,這樣就使生物圈的空氣中氧氣和二氧化碳的濃度處于相對的平衡狀態,簡稱碳—氧平衡。植物體綠色部分的細胞中含有葉綠體,葉綠體中的色素能夠吸收光能,將光能轉變成化學能,并將化學能儲存在它所制造的糖類等有機物中。故在植物細胞中,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是葉綠體。
(4)“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從種樹開始,種出屬于大家的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繪出美麗中國的更新畫卷。”植樹造林、愛護花草、不破壞植被、不使用一次性木筷、節約紙張等。
【2023·黑龍江】2、為了防風治沙,我國開展了廣泛而持久的全民義務植樹、種草活動,將我國的“植樹節”定為每年哪日( )
A.5月1日 B.4月5日 C.7月1日 D.3月12日
答案:D
解析:為了保護植物資源,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我國政府大力提倡全民義務植樹、綠化祖國,并把每年的3月12日定為“植樹節”。故D正確,ABC錯誤。
故選D。
【2023·隴南】3、2023年4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時強調:“我國人工造林規模世界第一,而且還在繼續造林。森林既是水庫、錢庫、糧庫,也是碳庫。”請據此分析回答問題。
(1)森林是“水庫”,綠色植物通過 作用散失水分,從而促進了生物圈的水循環。
(2)森林也是“錢庫”,森林每年為我國提供的木材達到5億立方米,木本植物的莖能逐年加粗,是因為莖中有 。
(3)森林更是“碳庫”,綠色植物進行 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維持了大氣中的碳—氧平衡,該過程在細胞的 中進行。
(4)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從種樹開始,種出屬于大家的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繪出美麗中國的更新畫卷。”作為中學生,該怎樣從我做起,保護植被?
答案:(1)蒸騰
(2)形成層
(3) 光合 葉綠體
(4)積極參加植樹造林(或愛護花草樹木、不破壞植被、不使用一次性木筷、節約紙張等)(合理即可)。
解析:(1)森林中的綠色植物通過蒸騰作用散失水分,能夠提高大氣濕度,增加降水,促進生物圈中的水循環,因此森林生態系統有“綠色水庫”之稱。
(2)木本植物的莖能逐年加粗,是因為莖中有形成層,形成層中有分生組織,能夠快速進行細胞分裂和分化,可以不斷向內產生新的木質部與向外產生新的韌皮部,使植物的莖不斷長粗。
(3)綠色植物不斷地進行著光合作用,消耗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產生的氧氣又以氣體的形式進入大氣,這樣就使生物圈的空氣中氧氣和二氧化碳的濃度處于相對的平衡狀態,簡稱碳—氧平衡。植物體綠色部分的細胞中含有葉綠體,葉綠體中的色素能夠吸收光能,將光能轉變成化學能,并將化學能儲存在它所制造的糖類等有機物中,故在植物細胞中,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是葉綠體。
(4)作為中學生,保護植被做法有:愛護花草樹木,不破壞植被,不使用一次性木筷,節約紙張,積極參加植樹造林等。
第五步:期末復習綜合試題訓練
1.煙臺四季分明,夏季較為炎熱,冬季較為寒冷,植被類型主要是( )
A.落葉闊葉林 B.常綠闊葉林 C.熱帶雨林 D.針葉林
2.毛烏素沙漠曾是我國四大沙漠之一,經過多年的治理,如今綠洲覆蓋率已經達到了80%。下列關于毛烏素沙漠中植被的作用,敘述不正確的是( )
A.能防止當地水土流失 B.能提高大氣濕度
C.能為當地的動物提供食物 D.會加重當地的空氣污染
3.我國植物資源極為豐富,有多種植被類型,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草原分布區的氣候條件較差,草原植物大多是適應半干旱氣候條件的草本植物
B.針葉林的分布在熱帶地區
C.熱帶雨林分布地區大多植物種類豐富
D.荒漠的植被稀疏但十分耐旱
4.下列關于我國植被問題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我國植被中,草原占據了主體
B.我國植被種類豐富,屬于多林國家
C.過度放牧已使許多草場退化、沙化
D.我國人均森林面積已接近或超過世界人均水平
5.下列植被類型中,全年高溫多雨,植物種類豐富,終年常綠,大部分植株都很高大的是( )
A.草原 B.荒漠
C.熱帶雨林 D.針葉林
6.下列關于我國植被現狀的敘述錯誤的是( )
A.森林占據主體,森林資源、植物種類豐富
B.我國森林人均面積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C.森林資源利用不合理,伐優留劣、亂砍濫伐
D.我國是土地沙漠化比較嚴重的國家之一
7.下列屬于我國植被面臨的主要問題的是( )
①我國的荒漠面積太大
②我國草原退化、沙化嚴重
③我國森林覆蓋率低,對森林資源利用不合理
④我國種樹太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8.下列因素對我國植被資源造成破壞性最大的是( )
①自然災害 ②過度利用 ③水土流失 ④毀林開荒 ⑤生態失調 ⑥亂砍濫伐
A.②④⑥ B.①③⑤ C.③④⑤ D.①②③
9.下列保護我國植被的法律是( )
A.《大氣污染防治法》《野生動物保護法》
B.《水污染防治法》《水土保持法》
C.《噪聲污染防治法》《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法》
D.《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
10.下列關于綠化校園的設計不合適的是( )
A.盡量不要對校園環境們布局做大的改動
B.最好不要選用名貴的花草樹木
C.教學樓臨窗宜種植高大的喬木
D.應注意花草樹木的生長周期
11.愛護植被、綠化祖國!我國的“植樹節”是每年的( )
A.3月5日 B.3月12日 C.5月1日 D.9月10日
12.2017年12月5日,我國河北塞罕壩林場榮獲聯合國環保最高榮譽——“地球衛士獎”。幾代塞罕壩人用了56年的時間,在“黃沙遮天日,飛鳥無棲樹”的荒漠沙地上艱苦奮斗,建成世界上成方連片的面積最大的人工林場,創造了荒原變林海的人間奇跡。今日的塞罕壩已成為首都和華北地區的水源衛士、風沙屏障,生動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被世界譽為綠色發展的范例。
(1)造成昔日塞罕壩“黃沙遮天日,飛鳥無棲樹”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 。從荒原變成林海,塞罕壩人艱苦奮斗的實際行動是[____________]。
(2)為了綠化荒山,綠化荒漠,我國將每年的3月12日定為全國的[____________]。
(3)結合所學知識,請你談談對校園綠化的建議:[____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A.四季分明,夏季炎熱多雨,冬季寒冷的地區,主要植被類型是冬季完全落葉的闊葉林,A正確。
B.氣候比較炎熱、濕潤的地區,植被類型是以常綠闊葉樹為主的常綠闊葉林,B錯誤。
C.全年高溫多雨的地區,植物種類特別豐富,非常耐旱,終年常綠,大部分植物都很高大,植被類型為熱帶雨林,C錯誤。
D.夏季溫涼,冬季嚴寒的地區,植被類型以松、杉等針葉林為主,D錯誤。
故選A。
2.答案:D
解析:毛烏素沙漠是中國四大沙地之一,如今成為全球首個即將被“征服”的沙漠,綠洲覆蓋率已經達到了80%,當地水土也不再流失,能提高大氣濕度,增加降水。現在已經種上了牧草、馬鈴薯、紅薯等作物,能為當地的牛羊等提供營養物質和能量。生態環境得到有效改善,對當地的空氣質量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不會加重當地的空氣污染。可見,D說法錯誤。
故選D。
3.答案:B
解析:A.草原生態系統,較為干旱,缺乏高大植物,草原植物大多是適應半干旱氣候條件的草本植物,A正確。
B.針葉林,分布在冬季溫度很低的北方,生物種類較少,自動調節能力較差,B錯誤。
C.熱帶雨林生態系統,降雨量高,氣候穩定,由于陽光充足,因此整年基本上都很熱,同時生長了不同種類的植物。動植物種類繁多,是地球環境中最具有生物多樣性的地區,C正確。
D.荒漠生態系統分布在干旱地區,那里烈日炎炎,晝夜溫差大,年降雨量少于250毫米,氣候干旱,植被稀疏,植物種類貧乏,但都十分耐旱,D正確。
故選B。
4.答案:C
解析:2020年數據顯示,我國的森林面積2.2億萬公頃,占據了我國植被的主體,A錯誤。盡管我國的森林資源豐富,但我國是一個少林的國家,人均森林面積不到世界人均的1/4,B錯誤。我國的草原植被由于過度放牧已使許多草場退化、沙化,沙化的面積在逐年擴大,C正確。我國是一個少林國家,是世界上森林覆蓋率和人均森林面積最小的國家之一,D錯誤。
5.答案:C
解析:熱帶雨林常年氣候炎熱,雨量充沛,植物種類繁多,植被中大部分植株都很高大,故選C。
6.答案:B
解析:在我國的植被中,森林占據了主體。森林面積和森林蓄積居世界前列,植物種類豐富,A正確;我國的森林資源盡管植物種類豐富,但我國仍然是一個少林國家,人均森林面積不足0.145公頃,不足世界人均占有量的,B錯誤;我國長期以來對森林資源的利用不合理,伐優留劣、甚至亂砍濫伐,導致森林生態系統呈現衰退趨勢,C正確;我國是土地沙漠化比較嚴重的國家之一,D正確。
7.答案:B
解析:我國植被面臨的主要問題有:我國人均森林覆蓋率低,又加上長期以來對森林資源的不合理利用,伐優留劣、亂砍濫伐,使森林生態系統呈退化趨勢;對草原的過度放牧使許多草場退化、沙化,導致土地沙漠化。故選:B。
8.答案:A
解析:①自然災害會造成植被資源破壞,但是會在一定時間內恢復,不是破壞性最大的,①錯誤;②過度利用會使植被徹底死亡,屬于破壞性最大的因素,②正確;③水土流失會對植被造成一定影響,一段時間后會恢復,③錯誤;④毀林開荒會對植被造成毀滅性破壞,屬于破壞性最大的因素,④正確;⑤生態失調在短時間內會影響植被,但是會恢復,⑤錯誤;⑥亂砍濫伐對植被的破壞是最大的,屬于破壞性最大的因素,⑥正確。正確答案是②④⑥。故選A。
9.答案:D
解析:為保護植被,我國于1984年和1985年相繼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對森林和草原力求實行依法治理和科學化管理,使我國對植物資源的利用和保護盡快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故選D。
10.答案:C
解析:A.校園環境綠化是以綠色的各類花草樹木為主,以其特有的美化和防護作用起到凈化空氣、減少噪音、調節氣候等改善環境的功能,使學校成為清潔,優美的學習環境活動場所。因此在進行校園綠化設計時,充分考慮學校實際,盡量不對學校布局做大的調整,A正確。
B.綠化校園,應本著經濟、環保、不改變校園原有規劃的原則進行。選擇種植可吸收有害氣體的綠化樹種,有利于凈化校園環境,B正確。
C.教學樓臨窗處不宜選擇種植高大的喬木,這樣阻擋進入教室的光線,另外存在風吹,雷電,下大雨等安全隱患,C錯誤。
D.種植的花卉要結合季節開花綜合選擇,做到校園四季花開,保持校園中充滿綠色,D正確。
故選C。
11.答案:B
解析:1979年2月,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根據國務院的提議,通過了將3月12日定為我國植樹節的決議,這項決議的意義在于動員全國各族人民積極植樹造林,加快綠化祖國和各項林業建設的步伐。將孫中山先生與世長辭之日定為我國植樹節,也是為了緬懷孫中山先生的豐功偉績,象征孫中山先生生前未能實現的遺愿將在新中國實現并且要實現得更好。1981年,在鄧小平同志的倡議下,五屆人大第四次會議通過了《關于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決議》。1990年3月12日,郵電部又發行了一套4枚“綠化祖國”郵票,第一枚為“全民義務植樹”。故B正確,ACD錯誤。
故選B。
12.答案:(1)亂砍濫伐(掠奪式開發);植樹造林
(2)植樹節
(3)考慮學校實際情況,在樹種上選擇價格適宜、形態、大小、色彩適合,疏密相間、協調自然(合理即可給分)
解析:(1)造成塞罕壩環境惡劣的原因是人類的濫砍亂伐、濫捕亂殺。塞罕壩位于河北省北部,這里曾經是皇家獵苑,動植物種類豐富。后開圍放墾,加上掠奪采伐等,塞罕壩退化成高原荒丘,逐步退化為“黃沙遮天日,飛島無柄樹”的蠻荒之地。從荒原變成林海,塞罕壩人艱苦奮斗的實際行動是植樹造林。
(2) 每年3月12日是我國的植樹節,1979年2月,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決定,將每年的3月12日定為植樹節。
(3)校園環境綠化是以綠色的各類花草樹木為主,以其特有的美化和防護作用起到凈化空氣、減少噪音、調節氣候等改善環境的功能,使學校成為清潔,優美的學習環境活動場所。因此在進行校園綠化設計時,考慮學校實際情況,在樹種上選擇價格適宜、形態、大小、色彩適合,疏密相間、協調自然。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