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2張PPT)詩游九州——唐人唐詩一、古詩來襲(古詩講解)二、創作背景(古詩背景)三、深思熟慮(古詩問答)古詩來襲我們來看看這首詩講的是什么內容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蘇軾 〔宋代〕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彎彎的勾月懸掛在疏落的梧桐樹上;夜闌人靜,漏壺的水早已滴光了。漏斷:即指深夜。漏,指古人計時用的漏壺;即指深夜。漏:指更漏而言。這里“漏斷”不過說夜深罷了。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彎彎的勾月懸掛在疏落的梧桐樹上;夜闌人靜,漏壺的水早已滴光了。此句營造了一種什么樣的氛圍?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夜深人靜、月掛疏桐的孤寂氛圍。為下文的孤鴻出場做鋪墊。為什么要設計這樣的氛圍?此句哪幾個字更能顯出這種氛圍?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缺、疏內心孤寂、煎熬,睡不著。詩人為什么要選在此時出場?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有誰見到幽居的人獨自往來,仿佛天邊孤雁般縹緲的身影。幽人:幽居的人,形容孤雁。引申為幽靜、優雅。孤鴻:張九齡《感遇》十二之四:“孤鴻海上來。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有誰見到幽居的人獨自往來,仿佛天邊孤雁般縹緲的身影。作者為什么會寫孤鴻?他暗示了什么?作者點出一位獨來獨往、心事浩茫的“幽人”形象,隨即輕靈飛動地由“幽人”而孤鴻,使這兩個意象產生對應和契合,讓人聯想到:“幽人”那孤高的心境,不正像縹緲若仙的孤鴻之影嗎?這兩句,既是實寫,又通過人、鳥形象的對應、強化了“幽人”的超凡脫俗,物我同一。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突然驚起又回過頭來,心有遺憾卻無人知情。省:理解。“無人省“,猶言”無人識“。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突然驚起又回過頭來,心有遺憾卻無人知情。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這是一只什么鳥?它遇到了什么事?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孤鴻遭遇不幸,心懷幽恨,驚恐不已,在寒枝間飛來飛去,揀盡寒枝不肯棲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度過這樣寒冷的夜晚。創作背景據史料記載,此詞為公元1082年(元豐五年)十二月或公元1083年(宋神宗元豐六年)初作于黃州,定慧院在今天的湖北黃岡市東南,又作定惠院,蘇軾另有《游定惠院記》一文。由上可知這首詞是蘇軾初貶黃州寓居定慧院時所作。深思熟慮我們來看看下面的問題你會不會答1、這首詞表達了詞人什么樣的心境?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蘇軾 〔宋代〕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表達了作者貶謫黃州時期的孤寂處境和高潔自許、不愿隨波逐流的心境。2、這首詞的寫作手法是什么?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蘇軾 〔宋代〕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借物比興3、這首詞用到哪些修辭手法?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蘇軾 〔宋代〕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A比喻、排比B擬人、象征后會有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62卜算子·黃州定慧院(蘇軾)八下.pptx 蘇軾《卜算子 黃州定慧院》.m4a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