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浙教版九下§4.3低碳生活 學案姓名[學習目標]1、了解碳排放;2、了解自然界中的碳循環;3、理解低碳生活的含義;4、知道低碳生活的具體有效措施和做法。一、知識點梳理:知識點1、碳排放1、碳排放主要指的是 和其他溫室氣體的排放。一些科學家認為大氣中含量過高的溫室氣體已經并將繼續給地球和人類帶來災難。2、自然界中的碳循環包括生物體的 作用和微生物的 作用將產生的CO2 排大氣中, 能源的燃燒產生的 CO2,也排入大氣中;財時,植物通過 作用將大氣中的 CO2 合成為植物體內的有機物。3、排入大氣中的 CO2 在 的范圍之內,自然界中的 CO2 就達到平衡,大氣中的 CO2 含量就能維持在一定的范圍之內。4、化石能源的 開發和利用,就必然導致更多的 CO2 排入大氣中。而地球生物圈對 CO2 的吸收能力是 的,這將極大地增加大氣中的 CO2 含量。5、據統計,近幾年全世界CO2 排放總量正在迅速 。如果 CO2 排放量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必將使得大氣中的 CO2 含量不斷上升,從而帶來更強的 ,其結果是全球氣候發生變化,人類生存環境惡化。6、減緩溫室效應的加劇速度,措施有: 以減少全球CO2 排放量, 以增強生物圈對 CO2 的吸收能力,才能有效控制大氣中的 CO2 含量。知識點2、控制溫室氣體排放1、《京都議定書》是人類歷史上首次以________形式限制_________排放。2、美國宣布在未來 幫助發展中國家盡快掌握可再生能源技術并提高能效技術,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歐盟承諾到 2020 年將溫室氣體排放量在1990年的水平上 20%。我預計到 2015 年全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將比 2010 年下降 。知識點3、低碳生活從我做起1、“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中所消耗的 要盡力減少,從而減少 的排放量,減少對大氣的污染。2、“低碳生活”對于我們來說,更是一種 和 。我們應該積極提倡并去實踐“低碳生活”,注意節 、節 、節 ,從點滴做起,從身邊做起。二、例題講解例題1、我國的水資源利用率只有6%,有的鐵礦采選回收率僅有60%,煤礦只有40%,這是因為( )A.我國的資源相對短缺 B.我國的科學技術水平還比較低C.我國資源豐富 D.我國人口素質偏低例題2、“綠色生活”是一種健康、環保、節能的生活理念,下列行為中不符合該理念的是( )A.洗手后及時擰緊水龍頭 B.廢舊電池回收利用C.將實驗后的廢液直接倒入水池中 D.盡量選擇公共交通工具出行例題3、2022 年北京冬奧會以綠色、共享、開放、廉潔為承辦理念,應用了許多綠色環保的黑科技,令人眼前一亮。下列設計或舉措沒有本現想色環保理眾的是( ?。?br/>A. 冬奧主火炬以“微火”替代傳統火炬,減少了燃料消耗B.場館100%以綠電代替火力發電,減排二氧化碳32萬噸C.賽區植物采取就地就近等措施保護,同步開展生態修復D.冰墩墩融合熊貓形象的冰晶殼,體現冬季冰雪運動特點例題4、“地球一小時”,簡言之就是在每年3月最后一個星期六熄燈一小時。我國的北京、上海、香港等許多城市也參與到了這一活動中。據此回答這一活動有利于( ?。?br/>①建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②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發展③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④公民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習慣的養成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例題5、低碳經濟是指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為基礎的經濟發展模式。其實質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創建清潔能源結構,核心是技術創新、制度創新和發展觀念的更新。低碳經濟是一種以低能耗和高效能等為主要特征,以較少溫室氣體的排放獲得較大產出的經濟發展模式。請問:(1)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徑是 。(2)下列做法中不符合“低碳經濟”理念的是____(填字母)。A.改造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產業 B.大力發展火力發電C.研制和開發新能源替代傳統能源 D.優化建筑設計,增強室內自然采光,減少照明用電(3)最近有科學家提出“綠色自由”構想:把空氣吹入碳酸鉀溶液,然后再把CO2從生成物中提取出來,再經過化學反應轉化為有機物質,從而實現碳循環?!熬G色自由”構想技術流程如下:在合成塔中,若氣體X是H2,反應生成甲醇(CH3OH)和水,該反應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 。三、隨堂練習:1、以下關于節約能源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停止使用一切能源 B.用新技術更新改造能耗大的裝置C.設法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D.每個人都應有節能的意識2、我市各校園垃圾實行“撤桶并點、定時定點"投放。牛奶盒應投放在( )A. B. C. D.3、中國國際節能減排與新能源科技博覽會中集中展示了節能減排和新能源科技的重大成果,以推動全社會關注、重視節能減排和新能源開發工作。節能減排( ?。?br/>①能從根本上解決我國資源短缺的嚴峻問題②是踐行科學發展觀的一個重要舉措③目標的實現,不僅需要道德與法律的約束,還需要科技力量的支持④有利于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文明的和諧社會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某市正全面加強人居環境建設,讓市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要實現這樣的愿景,節能減排,使用新能源勢在必行.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br/>A.生物能、地熱能、海洋能、太陽能都是新能源 B.氫燃料發動機能夠將化學能全部轉化為機械能C.能源的大量消耗使人類面臨嚴重的能源危機 D.節能問題的核心是提高能量利用中的轉化效率5、從提倡“綠色環保、低碳生活”來看,下表中相關知識的歸納錯誤的一組是( )甲 環保 焚燒法處理廢棄塑料、秸稈,就地焚燒為土壤增肥乙 燃料 開發“氫氣”作為未來燃料,在農村大力推廣沼氣燃料丙 出行 平時騎車出門,城市中乘坐地鐵、電力公車丁 生產 生產要減少污染或實現零排放,減少直接做燃料的煤,盡量綜合利用6、下列工程無助于降低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是 ( )A. 大力實施退耕還林工程 B. 大力發展風力發電工程C. 大力實施草原家畜圈養工程 D. 大力發展火力發電工程7、綠化工程既美化環境,還能控制溫室效應,其控制溫室效應的依據是 ( )A. 綠色植物發達根系可以防止水土流失 B. 綠色植物光合作用能放出氧氣C. 森林覆蓋可以防風、阻擋流沙 D. 綠色植物可降低空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8、利用能源、節約能源、保護環境是我們大家共同關注的社會問題。(1)汽車燃料中使用乙醇汽油的優點是___________。(2)在燃料中,最清潔的燃料是 。(3)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加劇了“溫室效應”,請寫出減緩溫室效應的一項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課后練習:1、保護地球是我們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和責任,下列舉措不合理的是( ?。?br/>A.某些工業廢水經處理后再進行循環使用B.積極開發使用風能和太陽能等新能源C.為除瓜果蔬菜等農作物的蟲害,推廣使用劇毒農藥D.提倡騎自行車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低碳出行2、修剪下的行道樹枝葉不就地焚燒,而用于栽培蘑菇等,其意義是( ?。?br/>①減少城市大氣污染; ②將城市垃圾變成有用的資源; ③減少城市垃圾總量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3、某生態農業科技園區不僅是農業高新技術示范和推廣基地,也將是一個觀光休閑的生態農業園區。下列生產管理的思路不妥的是( ?。?br/>A.將農家肥與化肥綜合使用,以提高增產效果B.為了防治病蟲害,提高農作物產量,可以大量使用農藥C.種植、養殖、制沼氣相結合,既可以改善環境,也可以提高農業、畜牧業的產量D.園區內禁止大量就地焚燒農作物秸稈4、為了處理好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的關系,我國政府頒布了《退耕還林條例》,這有利于( )A.減少物種數目 B.降低植被調節氣候的能力C.保護生物多樣性 D.降低生態系統的穩定性5、太陽能是人類優先開發和利用的新能源之一,關于太陽能的利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將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B.太陽能熱水器通過做功的方式將太陽能轉化為水的內能C.太陽能交通信號燈將太陽能直接轉化為信號燈的光能D.首架環球航行的太陽能飛機將太陽能直接轉化為飛機的機械能6、下列人類活動最有利于維持碳 氧平衡的是 ( )A. 大力植樹造林 B. 發展畜牧養殖業 C. 發展淡水養殖 D. 減少農藥使用量7、科學家發現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平均濃度(單位為ppm)從19世紀50年代的315 ppm升至20世紀初的370 ppm。下列可能是導致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的是 ( )A.人口過快增長 B.植被遭受破壞 C.全球氣溫升高 D.野生生物滅絕8、據報道,進入20世紀后,幾乎每年都至少有一種鳥類或哺乳動物從地球上消失,造成野生動物瀕危和滅絕的主要原因是( )A. 干旱少雨 B. 天敵過多,大量被捕食 C. 食物不足 D. 生存環境的改變和破壞9、全球氣候變暖已經成為備受人們關注的熱點問題,為此,各地政府都制定一些相應的措施,下列措施中可以有效減緩氣候變暖步伐的是( )A. 控制化肥的施用題 B. 減少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燒量C. 控制人口增長率 D. 全球各大城市停止冬季供暖10、下列措施對減少PM2.5效果最不明顯的是( ?。?br/>A.減少汽車的保有量 B.植樹造林C.用風能與太陽能發電代替燃煤發電 D.減少工業生產中二氧化碳的排放11、下列對人類和環境關系的認識,錯誤的是( ?。?br/>A.環境就像一個巨大的倉庫,盡管貯藏了各種豐富的資源,但在一定的時期內,地球上的空間、資源、環境的承載量是有限的B.現在很多災害的發生都是由于人類不合理的活動而引起的C.人類從環境中得到的物質和能量,最終都歸還給環境,因此環境可以源源不斷地向人類提供各種物質和能量D.人類無節制排放垃圾,使環境不堪重負,總有一天地球會變成一個大垃圾場12、我們在節約能源的同時,還應開發和利用新的能源。作為未來的理想能源應滿足一定的條件,下列不符合理想能源必要條件的是( ?。?br/>A.必須足夠豐富,可以保證長期使用B.必須足夠便宜,可以保證多數人用得起C.必須足夠安全、清潔,可以保證不會嚴重影響環境D.必須足夠昂貴,可以保證節約使用13、曾有記者在早高峰時段駕車通過世紀大道,在實施綠波的12千米路段用時10分鐘,比實施前減少了5分鐘,該車平均速度提高了______千米/時。從節能減排角度分析,設置“綠波帶”的好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如圖是生態系統的碳循環示意圖,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①表示的生理過程是 。(2)在生態系統中,物質可以循環利用,而能量只能單向流動。能量只能單向流動的原因是: 。(3)2016年4月22日將是人類歷史上一個意義非凡的“世界地球日”,一百多個國家在聯合國簽署了全球性的氣候新協議《巴黎協定》,要求于本世紀下半葉實現碳的凈零排放。要降低碳的排放,其重要措施之一是要大量減少途徑 (填序號)的碳排放量。(4)作為簽約國,我國正在大力倡導綠色、低碳的發展與生活方式。我們每個人都應為此做出自己的努力,下列做法符合綠色、低碳要求的是 (填序號)。①購物時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②選擇自行車、公共交通出行③拒絕使用一次性筷子 ④交換、捐贈舊的書籍和衣物參考答案:一、知識點梳理:知識點1、1、二氧化碳 2、呼吸 分解 化石(煤、石油、天然氣) 光合3、植物能夠吸收 4、過度 有限5、上升 溫室效應 6、合理利用化石能源 植樹造林知識點2、1、法規 二氧化碳 2、5 年內 削減 17%知識點3、1、能量 二氧化碳 2、理念 態度 電 油 氣二、例題講解:例題1、B解析:回收率和對資源的利用率與科學技術的發展是密切相關的,發展程度高的科學技術對資源的利用率和回收率會更高。故B符合題意。例題2、C解析:踐行綠色生活將不斷強化美麗中國建設的綠色主色調。自然是人類的生存之基,也是人類生生不息的根本保障。人類發展的歷史證明,對自然無休止的破壞性利用,最終都將遭到自然無情的報復。建設美麗中國要求重構人與自然的關系,確保以綠色生活的方式實現和維護人與自然和諧共存。踐行綠色生活,就是要求我們在生產、生活和消費過程中,不斷調適與自然的關系,對自然持敬畏之心,遵循自然規律,保護自然,走綠色發展之路,真正做到與自然和諧共生,維護自然的綠色之本。故實驗后的廢液直接倒入水池會污染地下水,不符合”綠色生活”理念。例題3、D解析:A、冬奧主火炬以“微火”替代傳統火炬,減少了燃料消耗,符合環保理念。B、場館100%以綠電代替火力發電,減排二氧化碳32萬噸,符合環保理念。C、賽區植物采取就地就近等措施保護,同步開展生態修復,符合環保理念。D、冰墩墩融合熊貓形象的冰晶殼,體現冬季冰雪運動特點,與環保無關。故D符合題意。例題4、C解析:“地球一小時”的目的不是為了節省電,而為了使公眾認識到保護地球的重要性,提高大家的環保意識,在平常的生活中,就養成環保的好習慣。每個人的一小步,是地球的一大步。地球一小時的好處:熄燈一小時,對于節約能源、減少發電造成的溫室氣體和其他污染性氣體排放或許只是杯水車薪。但是,當由此激發的環保意識深入人心化為思想,當思想化為行動,當行動變成習慣,那對于全球環保事業的貢獻,將絕不限于數字。不要小看熄燈一小時,城市是大量使用電能的地方之一,如果能讓城市關閉不必要的景觀燈一小時,可以節省的能源將是一個大數字。故C符合題意。例題5、(1)植物光合作用(2)B(3)3H2+CO2 CH3OH+H2O解析:(1)燃燒化石燃料、汽車尾氣排放,工業廢氣排放等,都會增加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而光合作用的原料是水和二氧化碳,所以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徑是植物的光合作用。(2)大力發展火力發電需要燃燒大量的化石燃料,產生大量的含碳物質,與低碳經濟的理念相背而馳,B符合題意。(3)從圖示看出二氧化碳與碳酸鉀能反應生成碳酸氫鉀,它分解應該是此反應的可逆過程,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KHCO3=K2CO3+H2O+CO2↑;從敘述中可以看出反應物是氫氣與二氧化碳;生成物是CH3OH和H2O,其反應化學方程式為: 3H2+CO2 CH3OH+H2O。三、隨堂練習:1、A 2、A 3、D 4、B 5、A 6、B 7、D8、(1)節約石油資源,減少污染 (2)氫氣(氫能源)(3)開發新能源,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四、課后練習:1、C 2、D 3、B 4、C 5、A 6、A 7、B 8、D9、B 10、D 11、C 12、D13、24 節約燃油,減少尾氣排放,降低環境污染等14、(1)光合作用 (2)大部分能量在流動過程中以熱的形式散失(3)④(4)②③④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清風明月(共30張PPT)第四章 可持續發展浙教版九年級下冊第3節 低碳生活教學目標科學觀念:了解碳排放及自然界中的碳循環;了解低碳生活的含義及具體的有效措施、做法;科學思維: 領悟低碳生活的理念和態度;探究實踐:通過對數據分析,讓學生認識并歸納控制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措施;態度責任:踐行低碳生活從我做起,培養觀察生活和用科學指導生活的良好習慣。新知導入世界氣象組織公布的“2009年全球氣候狀況”報告指出,近10年是有記錄以來全球最熱的10年。隨著工業化進程的深入,大量溫室氣體的排放,導致全球氣溫升高,氣候發生變化,這已是不爭的事實。新知講解一、碳排放1、碳排放:碳排放主要指的是二氧化碳和其他溫室氣體的排放。2、溫室氣體:溫室氣體指的是大氣中能吸收地面反射的太陽輻射,并重新發射輻射的一些氣體,如水蒸氣、二氧化碳、大部分制冷劑等。它們的作用是使地球表面變得更暖,類似于溫室截留太陽輻射,并加熱溫室內空氣的作用。新知講解3、碳循環:(1)碳循環:生物體的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將產生的CO2 排入大氣中;煤、石油、天然氣等化石能源的燃燒產生的 CO2,也排入大氣中;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將大氣中的 CO2 合成為有機物;這就是自然界中的碳循環。新知講解(2)碳平衡:如果排入大氣中的 CO2 在植物能夠吸收的范圍之內,自然界中的 CO2 就達到平衡,大氣中的 CO2 含量就能維持在一定的范圍之內。讀圖:1)近百年來全球氣溫變化有什么趨勢?2)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變化與全球平均氣溫的變化趨勢有什么共同特征?3)人類哪些活動導致了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斷增加?全球氣溫呈波動上升趨勢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全球平均氣溫波動上升人類大量消耗化石能源,人類過度的砍伐森林,森林對二氧化碳的吸收量減少。新知講解3、 碳平衡已遭到破壞:(1)原因:碳的排放量大于吸收量當今世界,人類消耗的能源主要是化石能源?;茉吹倪^度開發和利用,就必然導致更多的 CO2 排入大氣中。地球生物圈對 CO2 的吸收能力是有限的,這將極大地增加大氣中的 CO2 含量。據統計,2005 年全世界CO2 排放總量約為 266 億噸,而到 2011 年 CO2 排放總量已經達到約 340 億噸。340億噸-266億噸=74億噸可見,世界 CO2 排放總量正在迅速上升。(2)后果:如果 CO2 排放量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必將使得大氣中的CO2 含量不斷上升,從而帶來更強的溫室效應,其結果是全球氣候發生變化,人類生存環境惡化。(3)措施:合理利用化石能源,以減少全球CO2排放量;植樹造林,以增強生物圈對CO2的吸收能力,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控制大氣中的CO2的含量。新知講解視頻:溫室效應加劇二、控制溫室氣體排放1、《京都協定書》:a.目標:將大氣中的溫室氣體含量穩定在一個適當的水平,進而防止劇烈的氣候改變對人類造成傷害。b.內容:整體而言發達國家溫室氣體排放要比1990年減少5.2%。c.時間:1997 年 12 月制訂,2005 年2 月正式生效。d.意義:這是人類歷史上首次以法規的形式限制溫室氣體排放。新知講解新知講解2、聯合國氣候會議:a.概況:2009 年12 月,在哥本哈根召開。就未來應對氣候變化的全球行動簽署新的協議。b.美國宣布:未來 5 年內幫助發展中國家盡快掌握可再生能源技術并提高能效技術,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c.歐盟承諾:到 2020 年將溫室氣體排放量在 1990年的水平上削減 20%。新知講解3、巴黎協定:《巴黎協定》是由全世界178個締約方共同簽署的氣候變化協定,是對2020年后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作出的統一安排;是已經到期的《京都議定書》的后續。《巴黎協定》的長期目標是將全球平均氣溫較前工業化時期上升幅度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并努力將溫度上升幅度限制在1.5攝氏度以內。《巴黎協定》于2015年12月12日在第21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巴黎氣候大會)上通過,于2016年11月4日起正式實施。2021年11月13日,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在英國格拉斯哥閉幕。 各締約方最終完成了《巴黎協定》實施細則。新知講解4、我國應對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做法:制定具體方案:計劃到2020年比2015年下降18%,碳排放總量得到有效控制,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控排力度進一步加大。2020年 9月22日,習近平主席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上提出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討論交流從下面的這張“淘汰白熾燈路線圖”,談談你對我國淘汰白熾燈的看法。與傳統照明燈具相比,節能燈有著不可比擬的優勢,幾乎綜合了各種傳統光源的優點,適用于各種傳統光源的應用領域。它具有發熱量低、耗電量少、壽命長、顯色好、無閃頻、不傷眼、體積小等優點。閱讀:《21世紀遠景計劃》可將煤轉化為清潔的合成氣后分離產出氫氣,而且可以實現CO2的分離回收。預計到2050 年,新型系統的CO2等有害氣體有可能實現零排放。新知講解三、低碳生活從我做起1、低碳生活:指生活中所消耗的能量要盡力減少,從而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減少對大氣的污染。2、低碳是一種理念和態度:我們應積極提倡并去實踐“低碳生活”,注意節電、節油、節氣,從點滴做起,從身邊做起。視頻:低碳生活是一種態度討論交流人們日常生活中涉及 CO2 的排放。 下面表格中給出了部分碳排放量計算式,算一算一個月中你相應項目的碳排放量。合理的計算結果都有效。一個月中你的碳排放量夠多吧。討論交流:做為新時代的中學生,我們如何踐行“低碳生活”?用手帕代替紙巾節約用電走路或騎車上學拒絕一次性塑料袋節約用水變廢為寶垃圾分類投放節約糧食視頻:(點擊圖片播放)隨堂練習1、節約能源的根本措施是( ?。?br/>A.大力開發新能源B.大量利用太陽能、地熱能C.大量利用風能、水能D.采用新技術,更新改造落后的設備D隨堂練習2、習近平主席強調: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下列措施會引起環境污染的是( ?。?br/>A.大量直接焚燒生活垃圾B.用人畜糞便等廢棄物制得甲烷作燃料C.將煤脫硫后再綜合利用D.大力推廣使用太陽能、風能等綠色能源A隨堂練習3、發展低碳經濟,保護生態環境,是我們共同的責任。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br/>A.研究二氧化碳回收利用技術,減緩大氣溫室效應B.開發風能、氫能等新能源,減少使用化石燃料C.提倡家用汽車替代公交車D.利用垃圾發電,變廢為寶C隨堂練習4、“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中所耗用的能量要盡量減少,從而降低碳特別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下列各項屬于低碳生活方式的是( ?。?br/>①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騎自行車或步行的方式出行;②農田秸稈焚燒處理;③少開空調、少吹風扇;④電腦始終處于開機狀態;⑤少看電視,多進行戶外運動;⑥購物時自帶環保袋,減少使用塑料袋;⑦用餐時盡量使用一次性筷子和餐盒A.①②③⑤⑦ B.②④⑤⑦ C.①③⑤⑥ D.①②③⑥A隨堂練習5、某生態農業科技園區不僅是農業高新技術示范和推廣基地,也將是一個觀光休閑的生態農業園區。下列一些生產管理思路你認為不妥的是 ( )A.將農家肥與化肥綜合使用,以提高增產效果B.為了防治病蟲害,提高農作物產量,可以大量使用農藥C.種植、養殖、制沼氣相結合,既可以改善環境也可以提高農業、畜牧業的產量D.園區內禁止大量就地焚燒農作物秸稈B隨堂練習6、如圖是自然界碳的循環示意圖。請據圖分析后回答:(1)自然界二氧化碳的來源途徑有 (任寫一點)。(2)任何物質都有兩面性,二氧化碳對人類的正面影響是促進植物光合作用等,而不利影響有 (任寫一點)。(3)人類降低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的研究有兩個方向:一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二是增加二氧化碳消耗。請寫出一條你能做到的消耗二氧化碳的方式或途徑: 。化石燃料燃燒(或動植物的呼吸等)導致溫室效應加劇(合理均可)植樹造林(合理即可)課堂總結1、碳排放主要指的是二氧化碳和其他溫室氣體的排放。2、合理利用化石能源以減少全球 CO2 排放量,植樹造林以增強生物圈對 CO2 的吸收能力,才能有效控制大氣中的 CO2 含量。3、低碳生活”對于我們來說,更是一種理念和態度。我們應該積極提倡并去實踐“低碳生活”,注意節電、節油、節氣,從點滴做起,從身邊做起。板書設計4.3 低碳生活碳排放:CO2等溫室氣體的排放量控制溫室氣體排放:京都議定書聯合國氣候大會巴黎協定低碳生活從我做起:節電、節水、節油、環保……作業布置1、復習本課時主要內容;2、完成學案中的“課后練習”;3、完成作業本中相應練習;4、預習下一課時主要內容。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兼職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浙教版九下科學§4.2低碳生活教學設計課題 4.3低碳生活 單元 四 學科 科學 年級 九下教材分析 本節選自浙教版九下科學第四章第3節,學習本節內容之前,學生已掌握了溫室效應、能源、生態系統等相關的知識,有了一定的知識儲備,這為學習本節內容奠定了知識基礎;同時九年級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提出問題、進行數據分析、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但是學生對為什么要踐行低碳生活并不十分清楚,對此存在艱奇心,有強烈的探索欲望;所以本節內容可以從情景導入 ,從溫室效應開始通過討論進入話題;討論、分析明白低碳生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從而探索踐行低碳生活的措施和方法,并內化成為一種好習慣。本節擬用1課時完成。學習目標 科學觀念:了解碳排放及自然界中的碳循環;了解低碳生活的含義及具體的有效措施、做法; 科學思維: 領悟低碳生活的理念和態度;探究實踐:通過對數據分析,讓學生認識并歸納控制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措施; 態度責任: 踐行低碳生活從我做起,培養觀察生活和用科學指導生活的良好習慣。重點 碳排放及低碳生活的含義難點 踐行低碳生活的良好習慣養成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世界氣象組織公布的“2009年全球氣候狀況”報告指出,近10年是有記錄以來全球最熱的10年。 隨著工業化進程的深入,大量溫室氣體的排放,導致全球氣溫升高,氣候發生變化,這已是不爭的事實。 導入新課講授新課 一、碳排放 1、碳排放: 碳排放主要指的是二氧化碳和其他溫室氣體的排放。 2、溫室氣體: 溫室氣體指的是大氣中能吸收地面反射的太陽輻射,并重新發射輻射的一些氣體,如水蒸氣、二氧化碳、大部分制冷劑等。它們的作用是使地球表面變得更暖,類似于溫室截留太陽輻射,并加熱溫室內空氣的作用。 3、碳循環: (1)碳循環: 生物體的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將產生的CO2 排入大氣中;煤、石油、天然氣等化石能源的燃燒產生的 CO2,也排入大氣中;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將大氣中的 CO2 合成為有機物;這就是自然界中的碳循環。 (2)碳平衡: 如果排入大氣中的 CO2 在植物能夠吸收的范圍之內,自然界中的 CO2 就達到平衡,大氣中的 CO2 含量就能維持在一定的范圍之內。 讀圖:1)近百年來全球氣溫變化有什么趨勢? 2)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變化與全球平均氣溫的變化趨勢有什么共同特征? 3)人類哪些活動導致了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斷增加? 3、 碳平衡已遭到破壞: (1)原因:碳的排放量大于吸收量 當今世界,人類消耗的能源主要是化石能源?;茉吹倪^度開發和利用,就必然導致更多的 CO2 排入大氣中。地球生物圈對 CO2 的吸收能力是有限的,這將極大地增加大氣中的 CO2 含量。 據統計,2005 年全世界CO2 排放總量約為 266 億噸,而到 2011 年 CO2 排放總量已經達到約 340 億噸。 340億噸-266億噸=74億噸 可見,世界 CO2 排放總量正在迅速上升。(2)后果: 如果 CO2 排放量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必將使得大氣中的CO2 含量不斷上升,從而帶來更強的溫室效應,其結果是全球氣候發生變化,人類生存環境惡化。 (3)措施: 合理利用化石能源,以減少全球CO2排放量;植樹造林,以增強生物圈對CO2的吸收能力,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控制大氣中的CO2的含量。 二、控制溫室氣體排放 1、《京都協定書》: a.目標:將大氣中的溫室氣體含量穩定在一個適當的水平,進而防止劇烈的氣候改變對人類造成傷害。 b.內容:整體而言發達國家溫室氣體排放要比1990年減少5.2%。 c.時間:1997 年 12 月制訂,2005 年2 月正式生效。 d.意義:這是人類歷史上首次以法規的形式限制溫室氣體排放。 2、聯合國氣候會議: a.概況:2009 年12 月,在哥本哈根召開。就未來應對氣候變化的全球行動簽署新的協議。 b.美國宣布:未來 5 年內幫助發展中國家盡快掌握可再生能源技術并提高能效技術,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c.歐盟承諾:到 2020 年將溫室氣體排放量在 1990年的水平上削減 20%。 3、巴黎協定: 《巴黎協定》是由全世界178個締約方共同簽署的氣候變化協定,是對2020年后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作出的統一安排;是已經到期的《京都議定書》的后續。 《巴黎協定》的長期目標是將全球平均氣溫較前工業化時期上升幅度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并努力將溫度上升幅度限制在1.5攝氏度以內。 《巴黎協定》于2015年12月12日在第21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巴黎氣候大會)上通過,于2016年11月4日起正式實施。 2021年11月13日,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在英國格拉斯哥閉幕。 各締約方最終完成了《巴黎協定》實施細則。 4、我國應對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做法: 制定具體方案:計劃到2020年比2015年下降18%,碳排放總量得到有效控制,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控排力度進一步加大。 2020年 9月22日,習近平主席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上提出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討論交流: 從下面的這張“淘汰白熾燈路線圖”,談談你對我國淘汰白熾燈的看法。 閱讀:《21世紀遠景計劃》 三、低碳生活從我做起(附視頻) 1、低碳生活: 指生活中所消耗的能量要盡力減少,從而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減少對大氣的污染。2、低碳是一種理念和態度: 我們應積極提倡并去實踐“低碳生活”,注意節電、節油、節氣,從點滴做起,從身邊做起。 活動:人們日常生活中涉及 CO2 的排放。 下面表格中給出了部分碳排放量計算式,算一算一個月中你相應項目的碳排放量。 討論交流:做為新時代的中學生,我們如何踐行“低碳生活”? (合理均可)視頻:低碳生活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 了解碳排放中的“碳”的含義碳排放是碳循環的一個重要部分,碳排放量的多少與自然界中能吸收的碳的量之間存在一個量的關系平衡還是超量,直接影響大氣的保溫效果用數據說明碳排放量的超過吸收量,大氣中碳含量超標,這是造成氣候變化的元兇,突破難點;使學生理解的控制碳排放量的重要意義了解國際社會對碳排放的態度和對策及我國政府對碳排放量控制的決心與對策從我做起,踐行低碳生活,這是本節學習的重點所在課堂練習 1、節約能源的根本措施是( D?。? A.大力開發新能源 B.大量利用太陽能、地熱能 C.大量利用風能、水能 D.采用新技術,更新改造落后的設備 2、習近平主席強調: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下列措施會引起環境污染的是( A ) A.大量直接焚燒生活垃圾 B.用人畜糞便等廢棄物制得甲烷作燃料 C.將煤脫硫后再綜合利用 D.大力推廣使用太陽能、風能等綠色能源 3、發展低碳經濟,保護生態環境,是我們共同的責任。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C?。? A.研究二氧化碳回收利用技術,減緩大氣溫室效應 B.開發風能、氫能等新能源,減少使用化石燃料 C.提倡家用汽車替代公交車 D.利用垃圾發電,變廢為寶4、“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中所耗用的能量要盡量減少,從而降低碳特別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下列各項屬于低碳生活方式的是( A?。?①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騎自行車或步行的方式出行;②農田秸稈焚燒處理;③少開空調、少吹風扇;④電腦始終處于開機狀態;⑤少看電視,多進行戶外運動;⑥購物時自帶環保袋,減少使用塑料袋;⑦用餐時盡量使用一次性筷子和餐盒A.①②③⑤⑦ B.②④⑤⑦ C.①③⑤⑥ D.①②③⑥ 5、某生態農業科技園區不僅是農業高新技術示范和推廣基地,也將是一個觀光休閑的生態農業園區。下列一些生產管理思路你認為不妥的是 ( B ) A.將農家肥與化肥綜合使用,以提高增產效果 B.為了防治病蟲害,提高農作物產量,可以大量使用農藥 C.種植、養殖、制沼氣相結合,既可以改善環境也可以提高農業、畜牧業的產量 D.園區內禁止大量就地焚燒農作物秸稈 6、如圖是自然界碳的循環示意圖。請據圖分析后回答:(1)自然界二氧化碳的來源途徑有 (任寫一點)。(2)任何物質都有兩面性,二氧化碳對人類的正面影響是促進植物光合作用等,而不利影響有 (任寫一點)。(3)人類降低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的研究有兩個方向:一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二是增加二氧化碳消耗。請寫出一條你能做到的消耗二氧化碳的方式或途徑: 。[答案:(1)化石燃料燃燒(或動植物的呼吸等,合理即可) (2)會導致溫室效應(合理即可) (3)植樹造林(合理即可)] 及時訓練,有利于鞏固剛剛學習的新知識。同時還有發現學生理解所學知識中存在的問題,便于及時糾正、修補。課堂小結 1、碳排放主要指的是二氧化碳和其他溫室氣體的排放。 2、合理利用化石能源以減少全球 CO2 排放量,植樹造林以增強生物圈對 CO2 的吸收能力,才能有效控制大氣中的 CO2 含量。 3、低碳生活”對于我們來說,更是一種理念和態度。我們應該積極提倡并去實踐“低碳生活”,注意節電、節油、節氣,從點滴做起,從身邊做起。 幫助學生掌握重點,更加容易的學習。板書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清風明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4浙教版九下科學4.2低碳生活.pptx 2024浙教版九下科學4.3低碳生活 教學設計(表格式).doc 2024浙教版九下科學4.3低碳生活學案.doc 低碳生活.mp4 低碳生活從小事做起.mp4 溫室效應加劇.wmv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