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書桌用品勤整理》勞動課教學設計教學場地:四(1)班教室教學目標:使學生在具體活動中初步理解分類的含義,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使學生養成有條理整理物品的習慣。教學準備:教師:書包、課本、本子、橡皮、鉛筆、文具盒等。學生:書包、課本、本子、橡皮、鉛筆、文具盒等。教學重點:怎樣把學習用品有條理地裝進書包,整理自己的書桌。教學難點:理解分類并養成整理的好習慣。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 出示麗麗同學的書桌及書包整理情況,請同學們討論怎樣做能更有條理。我們要怎樣幫麗麗把各種文具、作業、練習本、書本等有條理地裝入書包,整理自己的書桌,正是這節課要學習的內容。二、講授新課: 1、整理分類,裝書包。(計劃用時15分鐘。)規則:①先將學習用品分為分為三大類:一類是課本;一類是作業、練習本;一類是文具類,如橡皮、鉛筆等。②按類整理,課本類是按照使用次數的多少排列順序,先語文再數學,然后是思想品德、安全、音樂、美術、體育。③學生記住這一順序,并練習取放。④作業本、練習本也按照科類放好。⑤文具要裝入文具盒內。⑥ 裝書包,先裝課本,再裝作業、練習本,最后裝文具盒。⑦學生練習整理,同桌檢查,全班評比并予以獎勵。(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具體操作中初步理解分類的含義,并能有條理地整理好自己的書包。)2、整理課桌。(計劃用時5分鐘) ①書包整理好后,要掛在書桌右側的掛鉤上,然后把個人的水杯及飯盒統一放在桌肚里。②每節上課,桌面上只留本節課要用的課本、作業本、練習本與文具。下課后收拾好上節課的東西,準備好下節課所需東西再離開座位。(設計意圖:讓學生明白什么東西應該放在哪兒,并能在最短時間內做好。)三、練習(計劃用時10分鐘)所有學生聽老師指令,在規定時間內,整理自己的書包及課桌,并幫麗麗整理好書包及課桌,和同學們分享整理方法。(設計意圖: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四、分小組比賽(計劃用時10分鐘)①全班分成六個小組,看哪組同學整理得又好又快。小組內可幫忙哦。②評出最優組及個人最佳整理小能手。(設計意圖:在鍛煉學生動手能力的同時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及協作意識。) 五、小結同學們這節課表現不錯,都學會了幫麗麗同學整理書包,希望同學們不僅在課上學會整理,更要在課下養成整理的好習慣。六、作業:回家整理自己的書桌、衣柜、房間(三選一)。七、課后反思:1、本節課教學目標明確,重難點突出,課堂上緊緊圍繞“怎樣去整理”進行教學,引導學生在知曉規則的情況下進行實踐。通過比賽,激發了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這就保證了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2、本節課在設計上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引導學生學會整理,感悟整理的好處,從而初步養成整理的好習慣。3、在活動中,我盡可能的關注每一個學生,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積極進行引導,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所收獲。4、由于總是想照顧到每位學生,在學生整理書包時,沒有及時把控學生整理的時長,導致學生分享的時間有點倉促。課后反思:《書桌用品勤整理》一課的設計依據勞動教育新課標的課程目標,課程設計能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問題出發,目標符合一年級學生的成長需求,堅持勞動課程的育人導向。課程設計以勞動感知、勞動探究、勞動實踐和勞動評價的基本教學環節貫穿整節課,圍繞勞動素養,體現了勞動課程的性質和理念。本節課以恰當的情景導入新課,讓學生對本節課的勞動內容有了具體的感知,在勞動實踐環節先進行勞動規則和方法的探究,有了具體方法再進行勞動實踐。通過小組比賽的形式開展活動,并評比最優小組和最佳整理小能手,教師既關注到了勞動實踐的趣味性,又巧妙的融合勞動評價。建議這個環節讓學生說說書包在整理前后的對比,談談自己的感受和收獲,促進學生勞動觀念的形成。整節課的設計樹立了學生的勞動觀念,提高了學生的勞動能力,培養了學生的勞動習慣和品質,以及勞動精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