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地理選擇性必修1 第5章 第2節 教學設計第5章 自然環境的整體性與差異性第2節 自然環境的地域差異性第2課時 垂直地域分異規律 地方性分異規律目錄一、學習目標二、必備知識三、情景探究探究一:垂直地域分異規律探究二:地方性分異規律四、學習效果第5章 自然環境的整體性與差異性第2節 自然環境的地域差異性第2課時 垂直地域分異規律 地方性分異規律一、學習目標1.理解垂直地域分異的主要表現及形成原因。2.掌握垂直地域分異規律并解釋山地景觀分異特點。3.分析區域自然環境特征,判斷某山地所反映的景觀差異。4.理解地方性分異規律的特點及主要的影響因素。二、必備知識(一)垂直地域分異規律1.原因:隨著海拔的變化,水熱狀況不同,自然景觀也相應地呈現垂直變化。2.表現:從山麓到山頂,分布著不同的景觀帶,構成垂直帶譜。3.分布特點(1)山麓與陸地自然地帶一致。(2)垂直帶變化與其所在緯度向較高緯度方向上的陸地自然地帶變化相似。4. 不是任何一個山地都具有垂直地域分異規律,為什么?提示:并不是所有的山地都具有垂直地域分異規律。只有山地達到一定高度,并在一定的緯度范圍內,足以引起自然環境及其組成要素的急劇變化以后,才有可能出現垂直地域分異規律。因此山地自然帶的發育往往與該山地所處緯度及相對高度有關。(二)地方性分異規律1.形成:受地形、巖石風化物等地方性因素影響,通過物質與能量再分配,形成了尺度較小的地域分異。2.舉例:溫帶濕潤區隨地形從高到低形成了地方性的針葉林(或灌叢)帶、落葉闊葉林帶和草甸帶的分布規律。知識拓展地帶性與非地帶性因素的關系(1)非地帶性因素疊加在地帶性因素之上,使地帶性分布規律變得不完整或不明顯。(2)地帶性因素的影響是普遍、基本的,非地帶性因素的影響是局部、特殊的。(3)在兩種因素相互作用和制約下,自然界形成了復雜的自然環境。各地的自然環境都具有其所處自然帶的地帶性特征,同時又不同程度地受到非地帶性因素的影響。三、情景探究探究一:垂直地域分異規律《大林寺桃花》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詩作。此詩表達了初夏四月作者來到大林寺,此時山下芳菲已盡,而不期在山寺中遇上一片剛剛盛開的桃花。詩中寫出了作者觸目所見的感受,突出地展示了發現的驚訝與意外的欣喜。全詩把春光描寫得生動具體,天真可愛,活靈活現;立意新穎,構思巧妙,趣味橫生,是唐詩絕句中的一首珍品。全詩如下:大林寺桃花白居易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問題1 (綜合思維)山寺桃花四月始盛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山地海拔較高,熱量條件較平原地區差,故山寺桃花開放時間晚。問題2 (綜合思維)古詩的描寫反映了哪種地域分異規律?提示:山地垂直地域分異規律。歸納提升1.垂直地域分異規律形成原因 高大山脈的水熱狀況隨海拔變化而變化,形成垂直氣候帶,自然景觀相應地呈現垂直變化 熱量:一般海拔每升高100 m,氣溫下降約0.6 ℃。因此垂直帶譜類似于由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規律水分:一般來說,從山麓到山頂降水量呈“少—多—少”的變化分異規律 ①山地垂直自然地帶基本沿著水平方向延伸,垂直方向更替 ②同一自然地帶內,水熱狀況、自然景觀相似垂直帶譜 ①基帶(山麓自然地帶)與當地水平自然地帶一致 ②山體所在緯度越低、海拔越高,相對高度越大,垂直帶譜越復雜 ③從山麓到山頂的自然地帶分異與由赤道到兩極的自然地帶分異類似 ④同一自然地帶的分布高度:同一山體陽坡比陰坡上限(山地自然地帶所達到的高度)高;隨緯度的增加,其分布的海拔降低。如下圖所示:2.影響山地垂直帶譜復雜程度的因素(1)山體所在緯度——緯度越低越復雜,緯度越高越簡單。(2)山體海拔——海拔越高越復雜(當然有極限),海拔越低越簡單,甚至沒有。(3)與山頂、山麓之間相對高度——相對高度大則復雜,相對高度小則簡單。3.雪線高度的影響因素因素 表現氣溫(熱量和緯度) 雪線高度和基帶氣溫呈正相關,陽坡高于陰坡降水量 降水量越多,雪線越低;降水量越少,雪線越高地形坡度 坡度越陡,雪線越高;坡度越緩,雪線越低季節 夏季氣溫高,雪線上升;冬季氣溫低,雪線下降自然環境變遷、人類活動 全球變暖、臭氧層破壞,雪線上升;沙漠化導致氣候變干,雪線上升氣候、地形等綜合影響 若一山坡既是迎風坡又是陽坡,一般降水對雪線高度的影響大于氣溫對雪線高度的影響,故雪線低4.影響山地林線分布高度的因素探究二:地方性分異規律“生而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朽。”金秋時節,新疆南部塔里木河流域1 500余萬畝的原始胡楊林層林盡染,在陽光的照耀下一片金黃,美得令人窒息,迎來一年中最佳觀賞期。世界上的胡楊絕大部分生長在中國,而中國近九成的胡楊生長在新疆塔里木河流域,是目前世界上原始胡楊林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整、最具代表性的地區。多年來,新疆持續向塔里木河下游生態輸水,沿岸生態得以恢復,原始胡楊林逐漸“復蘇”,大量幼苗破土而出。每年秋季,塔里木河兩岸的原始胡楊林都會迎來全國各地的大批游客,金色的胡楊已經成為新疆獨特的旅游名片。問題1 (區域認知)塔里木河流域的氣候特征是什么?提示:為溫帶大陸性氣候,氣候干旱、降水少。問題2 (綜合思維)塔里木河所在區域的典型植被是什么?胡楊林能在塔里木河流域生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塔里木河流域的典型植被是溫帶荒漠。胡楊林這種高大植被之所以能在塔里木河流域生長,主要是因為塔里木河為其生長提供了充足的水源。歸納提升1.地方性分異規律的影響因素及表現2.地方性分異規律的案例分析因素 地區 理想狀態 實際情況 成因海陸分布 南半球中高緯度地區 苔原帶、針葉林帶 無 南半球該緯度無陸地北極地區 冰原帶 無 北極地區是北冰洋地形起伏 南美洲巴塔哥尼亞高原 溫帶草原帶、溫帶落葉闊葉林帶 溫帶荒漠帶 安第斯山脈阻擋西風進入,處于背風坡東非高原 熱帶雨林帶 熱帶草原帶 地勢高,氣溫低,降水少洋流 南半球副熱帶地區大陸西岸 森林帶或草原帶 熱帶荒漠帶 寒流起降溫減濕作用歐洲西岸 針闊葉混交林帶 溫帶落葉闊葉林帶 受北大西洋暖流影響水分 天山山麓 溫帶荒漠帶 綠洲 冰雪融水和地下水豐富尼羅河谷地 熱帶荒漠帶 綠洲 尼羅河河水灌溉四、學習效果1.大高加索山脈,全長約1 200 km,最寬處達200 km,山勢陡峻,具有完整的垂直景觀帶譜。最高峰厄爾布魯士山(海拔5 642 m)是歐洲第一高峰,位于俄羅斯西南部,地理坐標為北緯43°21′,東經42°26′。據此完成(1)~(2)題。(1)大高加索山脈從基帶開始的3個垂直自然帶依次是( )A.常綠硬葉林帶—針葉林帶—高山灌叢帶B.溫帶草原帶—落葉闊葉林帶—針葉林帶C.常綠闊葉林帶—高山灌叢帶—高山草甸帶D.針葉林帶—高山草原帶—高山草甸帶(2)厄爾布魯士山高山冰川帶的分布類似于( )A B C DB (2)C [第(1)題,大高加索山脈基帶主要位于溫帶草原氣候區,自然帶為草原帶。隨海拔升高,氣溫下降,降水先增加后減少,有向落葉闊葉林帶—針葉林帶—高山草甸帶—高山苔原帶—高山冰雪帶的變化過程。第(2)題,厄爾布魯士山西坡地處西風帶迎風坡,降水較多,雪線較低。]2.下圖為我國某山體不同坡向垂直帶譜分布示意圖。讀圖,完成(1)~(2)題。(1)該山體可能位于( )A.橫斷山脈 B.天山山脈C.喜馬拉雅山脈 D.南嶺(2)該山體垂直帶譜( )A.東坡、南坡帶譜比北坡、西坡復雜,主要是因為山麓氣候差異B.西坡草甸帶比東坡的海拔高,主要是因為西坡比東坡更濕潤C.北坡冰川帶下限比南坡低,主要是因為山頂地形起伏比較小D.東坡冰川帶下限比西坡低,主要是因為地處夏季風迎風坡(1)A (2)D [第(1)題,由山地山麓自然帶為常綠闊葉林帶可知,該山地位于亞熱帶地區,故B項錯誤;西坡山麓海拔達3 000 m,應該是海拔較高的山脈,故D項錯誤;北坡山麓有針闊葉混交林分布,而喜馬拉雅山脈沒有此自然帶分布,故A項正確,C項錯誤。第(2)題,東坡、南坡帶譜比北坡、西坡復雜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山體相對高度大,故A項錯誤;西坡草甸帶比東坡的海拔高,主要原因是西坡比東坡更干燥,若西坡濕潤,降水更多,會使冰川帶分布的海拔比東坡更低,故B項錯誤;北坡冰川帶下限比南坡低,主要是因為北坡為陰坡,蒸發較小,故C項錯誤;東坡冰川帶下限比西坡低,主要是因為地處夏季風迎風坡,降水多,故D項正確。]3.下圖示意科隆群島(加拉帕戈斯群島)的地理位置。讀圖,完成(1)~(2)題。(1)科隆群島特有動物種屬比例較大,形成這一現象的地理條件是該群島( )A.地處赤道附近 B.遠離大陸C.構造運動強烈 D.地形復雜(2)科隆群島是耐寒的企鵝和喜暖的鬣蜥的共同家園,主要因為該群島( )A.氣溫日較差大B.處在動物遷徙路線上C.地處熱帶但受寒流影響D.氣候垂直差異顯著(1)B (2)C [第(1)題,從圖中可知,科隆群島距美洲大陸較遠,自然環境單一封閉,生物進化慢,特有物種多。第(2)題,從圖中可知,科隆群島受海洋影響大,氣溫日較差小;位于熱帶,海拔較低,氣候垂直差異不明顯;位于熱帶但有寒流經過,因此耐寒和喜暖的動物均可生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