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哲學與文化 期末復習知識總結-2023-2024學年高中政治統編版必修四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哲學與文化 期末復習知識總結-2023-2024學年高中政治統編版必修四

資源簡介

必修四 《哲學與文化》重點梳理歸納
第一課 時代精神的精華
1、哲學與世界觀的關系
①哲學是關于世界觀的學問
②哲學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
2、世界觀與方法論的關系
①世界觀決定方法論,方法論體現世界觀。
有什么樣的世界觀,就有什么樣的方法論。
②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
3、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系:
①具體科學是哲學的基礎,具體科學的進步推動著哲學的發展;
②哲學是對自然、社會和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為具體科學研究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
4、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 。
①思維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問題
②思維和存在有沒有同一性的問題
(思維能否正確認識存在的問題)
5、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
(1)根本分歧:圍繞物質和意識誰是本原的問題展開的
(2)基本觀點:①唯物主義認為物質是本原的,意識是派生的;先有物質后有意識; 物質決定意識。
②唯心主義認為意識是本原的;物質依賴于意識;意識決定物質
(3)基本形態
6、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與方法論
(1)歷史使命:實現無產階級和全人類的解放
(2)意義: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理論、人民的理論。
(3)基本特征:
①核心觀點:實踐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核心觀點。
②基本特征:
③理論品質: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獨特的理論品質
(4)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大理論成果
①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理同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產物
②毛澤東思想的活的靈魂是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
毛澤東思想的精髓是實事求是。
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
21世紀馬克思主義。
第二課 探索世界的本質
1、物質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
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
2、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意識是人腦特有的機能,
意識是人腦對客觀存在的反映。
3、意識的內容是客觀的,意識的形式是主觀的。
4、世界的物質性原理:
(1)原理內容:世界是物質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在于它的物質性。
(2)方法論要求:我們自覺堅持辯證唯物主義的物質統一性原則。
5、物質與運動的關系:
(1)運動是物質固有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
(2)物質是運動的承擔者(載體)
6、規律具有客觀性與普遍性
(1)規律客觀性原理:規律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既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消滅、改變
方法論要求:我們必須尊重客觀規律,按客觀規律辦事
(2)規律普遍性原理:整個世界的運動、變化和發展過程都有其固有的規律。
方法論要求:人可以認識規律、利用規律,為人類造福
7、意識的能動作用(理解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
(1)人可以能動地認識世界。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自覺選擇性和能動創造性。
(2)人可以能動地改造世界。通過實踐把觀念的東西變成現實的東西,創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觀事物。
(3)意識的能動作用是巨大的,但意識的能動性受到客觀規律的制約。
8、尊重客觀規律與發揮主觀能動性的辯證關系
(1)原理:尊重客觀規律是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條件。發揮主觀能動性是認識和利用規律的必要條件。
(2)方法論要求,想問題、辦事情要把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尊重客觀規律結合起來。
9、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具體要求)
(1)要求我們尊重客觀規律,從客觀存在的事物出發。
(2)要求我們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不斷解放思想,與時俱進。
(3)要求我們把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尊重客觀規律結合起來。
10、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
(1)物質決定意識。
要求我們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主觀符合客觀。
(2)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的反作用。正確的意識對事物的發展起促進作用。
要求我們要重視意識的作用、精神的力量,樹立正確的意識。
判斷改錯題(對的打√,錯的打×,并改正過來)
1、意識是對客觀存在的正確反映
2、意識的形式是客觀的,內容是主觀的
3、意識是大腦的機能
4、大腦是產生意識的物質器官
5、離開物質談運動會陷入形而上學,離開運動談物質會陷入唯心主義
6、運動是物質的唯一特性(客觀實在性)
7、規律既可以被認識和把握,也可以被利用和改變(去掉)
8、物質決定意識,要求我們要一切從實際出發,客觀符合主觀
9、意識對事物的發展起促進作用
10、尊重客觀規律是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條件
第三課 把握世界的規律
一、唯物辯證法的總的特征:聯系和發展
二、聯系觀點:
1、聯系是普遍的(具有普遍性),要求我們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
2、聯系是客觀的(具有客觀性),要求我們要從事物固有的聯系中把握事物,可以根據事物固有的聯系,改變事物的狀態,建立新的聯系。
3、聯系是多種多樣的(具有多樣性):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發展的各種條件,一切以時間、地點和條件為轉移
4、整體與部分的辯證關系: (原理+方法論)
①整體居于主導地位,整體統率著部分。整體的功能、狀態及其變化會影響著部分。 要求我們樹立全局觀念。
②整體由部分構成,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也會影響整體的功能,關鍵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甚至對整體起決定作用,要求我們要重視部分的作用。
5、系統與要素的關系:
①在一定意義上就是系統與要素的關系
②系統的基本特征: 整體性、有序性和內部結構的優化趨向
③要求我們樹立全局觀念,掌握系統優化的方法,用綜合的思維方法認識事物。
三、發展觀點
1、發展具有普遍性,要求我們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
2、發展的實質:是事物的前進和上升,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
3、事物的發展是量變與質變的統一
(1)量變與質變是事物發展的兩種狀態
(2)量變與質變的辯證關系 (原理+方法論)
①事物的發展總是從量變開始的,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
量變達到一定程度必然會引起質變,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
質變又為新的量變開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質的基礎上開始新的量變。
② 要求我們要重視量的積累,為實現事物的質變創造條件;
要果斷地抓住時機,促成質變,實現事物的飛躍。
4、事物的發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
(1)辯證否定的實質是揚棄,辯證的否定是聯系和發展的環節
(2)前進性與曲折性相統一原理
①原理:事物發展的方向是前進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
②方法論要求:我們要對未來充滿信心,還要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克服困難、勇敢地面對挫折與考驗。
四、矛盾觀點
1、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是對立統一規律
2、矛盾就是對立統一,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
3、矛盾的基本屬性:同一性和斗爭性
(斗爭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為同一性所制約)
4、矛盾問題的精髓: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系
(1)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們承認矛盾,勇于揭露矛盾;
堅持一分為二的觀點
(2)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們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3)辯證關系:
①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聯結。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過特殊性表現出來,沒有特殊性就沒有普遍性;
另一方面,特殊性離不開普遍性。特殊性中包含著普遍性。
②二者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方法論要求:①我們從中國國情出發,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②堅持共性和個性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5、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正確解決矛盾的關鍵。
6、用對立統一的觀點看問題
①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辯證關系
原理:主要矛盾在事物發展過程中處于支配地位,起決定作用。
方法論要求,我們要著重把握主要矛盾、抓重點,也要統籌兼顧,恰當地處理好次要矛盾,堅持兩點論與重點論的統一。
②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辯證關系
原理:矛盾的主要方面處于支配地位,起主導作用,事物的性質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
方法論要求,我們想問題、辦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堅持兩點論與重點論的統一。
第四課 探索認識的奧秘
1、認識:
(1)含義: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
(2)兩種不同形式和階段:
①感性認識(初級階段)--感覺、知覺、表象
②理性認識(高級階段)--概念、判斷、推理
2、實踐:
(1)含義:實踐是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物質性活動,是一種直接現實性活動。
(2)基本形式:生產實踐、社會實踐、科學實驗活動等
(3)特點:客觀物質性(實踐主體、對象和手段都是客觀的)
主觀能動性(實踐是人有目的、有意識的活動)
社會歷史性(實踐是處在一定社會關系中的人的活動)
實踐與認識的辯證關系(原理+方法論)
(1)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決定認識)
①實踐是認識的來源
②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
③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
④實踐是認識的目的
方法論要求:樹立實踐第一的觀點,自覺參與實踐活動
(2)認識對實踐有能動的反作用,認識能夠指導實踐,正確的認識對實踐具有促進作用(積極的指導作用)。
方法論要求:重視認識的反作用,重視正確認識的指導作用,堅持科學理論的指導。
4、在實踐中追求和發展真理
(1)真理的含義和屬性
①真理的含義:真理是標志主觀同客觀相符合的哲學范疇,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
②真理的特征(屬性): 真理是客觀的(最基本的屬性)
真理是有條件的
真理是具體的
③真理與謬誤相互依存,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注:正確的認識≠真理
真理與謬誤相互依存≠真理包含謬誤
(2)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
①認識具有反復性、無限性、上升性
②方法論要求:我們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實踐中認識和發現真理, 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
第五課 尋覓社會的真諦
1、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
2、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系問題是歷史觀的基本問題
3、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何者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形成了歷史唯物主義和歷史唯心主義兩種基本的歷史觀。
4、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
(1)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
(2)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反作用,先進的、正確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發展起積極的推動作用,落后的、錯誤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發展起阻礙作用。
4、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物質生活資料的生產活動
5、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
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矛盾
6、人類社會的普遍規律: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狀況
上層建筑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狀況
7、社會歷史發展的總趨勢和過程:社會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上升的,發展的過程是曲折的
8、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是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
9、人民群眾是指一切對社會歷史起推動作用的人們,既包括普通人物,也包括杰出人物。
10、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推動社會歷史發展的決定力量。
方法論要求:堅持群眾觀點與群眾路線
群眾觀點 群眾路線
基本內容 相信人民群眾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切向人民群眾負責,虛心向人民群眾學習。 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地 位 根本立場、根本觀點、根本出發點。 根本的領導方法、工作方法、生命線、根本工作路線。
11、群眾觀點與群眾路線
第六課 實現人生的價值
1、人的價值在于通過自己的活動滿足社會、他人和自己的需要,但主要在于對社會的貢獻。
2、人的價值是社會價值和自我價值的統一。人既是價值的創造者,又是價值的享受者。
3、對一個人的價值的評價標準:對一個人的價值的評價歸根到底是看他的貢獻,最根本的是對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事業的貢獻。
4、價值觀的作用:(為什么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1)價值觀直接影響一個人的理想、信念、生活目標。
(2)價值觀對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的活動有重要的導向作用。
(3)價值觀是人生的重要向導。
(4)價值觀承載著一個民族和國家的精神追求,體現著一個社會評判是非曲直的標準。
5、價值觀的導向作用原理:
(1)價值觀對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的活動有重要的導向作用。
①價值觀影響人們對事物的認識和評價
②價值觀影響人們的行為選擇
(2)方法論要求:樹立和堅持正確的價值觀,發揮正確價值觀的導向作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6、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具有社會歷史性特征。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是在社會實踐的基礎上形成的。價值判斷是價值選擇的基礎。
方法論要求:必須堅持真理,自覺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
7、保證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正確性的條件:
(1)把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最高的價值標準
(2)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
(3)正確處理各種利益關系。
①最大多數人的利益是最緊要和最具有決定性的因素
②把個人、集體、社會利益三者的統一作為選擇的標準
8、價值的創造和實現
(1)弘揚勞動精神,實現人生價值(根本途徑)
在勞動中創造人生價值(2)在奉獻中創造人生價值
(2)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創造和實現價值(客觀條件)
(3)在砥礪自我中創造和實現價值(主觀條件)
①需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
②需要努力增長自己的才干,全面提高個人素質
③需要錘煉品德修為,不斷打牢道德根基
繼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1、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是人類社會實踐的產物
(1)決定因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經濟、政治所決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經濟、政治,給予經濟、政治以重大影響。
(2)先進的、健康的文化對經濟、政治起促進作用。
(3)核心: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4)呈現:文化通過載體呈現出來
2、文化的功能:
(1)文化具有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功能。
(2)優秀文化塑造人生。優秀文化能夠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強人的精神力量,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3)文化是民族的血脈和靈魂。
(4)當代中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要以認同、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文化為前提。
3、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要內容及特點
(1)主要內容:
①核心思想理念(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等)
②中華傳統美德(自強不息、見義勇為、孝老愛親等)
③中華人文精神(促進社會和諧等思想文化內容)
(2)特點: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4、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
(1)批判繼承中華傳統文化:
①表現:“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改造傳統文化
“推陳出新”“革故鼎新” 創造新文化、發展先進文化
②態度: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有鑒別地加以對待,有批判地予以繼承,
努力用中華民族創造的一切精神財富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2)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也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
5、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民族精神
(1)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2)弘揚中華民族精神
①基本內涵: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貫穿民族精神的各個方面。(地位)
愛國主義是動員和鼓舞中國人民團結奮斗的一面旗幟,是各族人民風雨同舟、自強不息的精神支柱。(作用)
②作用:偉大的民族精神為中國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中華民族精神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整體風貌和精神特征,體現了中華民族共同的價值追求,是中華民族永遠的精神火炬。
③豐富和發展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
(革命精神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主體)
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時期:雷鋒精神、大慶精神、抗洪精神等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抗疫精神
偉大的抗疫精神:生命至上、舉國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
偉大的抗疫精神是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精神的傳承和發展,是中國精神的生動詮釋,豐富了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內涵。
④措施:(如何弘揚)
必須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要以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著眼點,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作用。
學習借鑒外來文化的有益成果
1、文化具有民族性:
民族文化的地位和作用:
(1)地位:民族文化是一個民族區別于其他民族的獨特標識。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
(2)作用:民族文化是一個民族生存與發展的精神根基。
(3)核心和靈魂:價值觀
(4)具體體現:在民族的生活方式、生產方式、思維方式以及民族節日、民族服飾等方面。
2、文化具有多樣性
(1)要在堅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礎上,尊重差異,理解個性。
(2)既要認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3)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樣性,相互借鑒,求同存異,共同促進人類文明繁榮進步。
3、 文化交流與文化發展:
①堅持求同存異、取長補短的原則,積極推進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
②維護各民族文化多樣性,加強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相互借鑒
9、文化交融與文化發展
①文化交融推動文化的發展
②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豐富。
(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4、 正確對待外來文化
(1)面向世界,博采眾長
文化發展必須保持開放的心態
學習借鑒一切有益成果
(2)立足國情,交流互鑒
堅持“洋為中用”,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
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吸收外來有益文化,推動當代中國文化發展
第九課 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1、 文化發展的必然選擇
(1)產生:
①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是中華民族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轉折點。
②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國先進文化的積極引領者和踐行者,又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
(2)地位:(為什么傳承和發展)
①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
②革命文化承載著黨和人民對國家獨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是中國革命的精神標識。
③牢牢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
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的歷史必然性
(1)選擇標準:看一種文化有沒有生命力,就是要看它是不是代表先進文化發展的方向,就是要看它有沒有生存發展的實踐土壤,人民有沒有對它的需求。
(2)原因:(為什么必須堅持走--道路?)
①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必由之路。
②決定因素:是由人民群眾根本利益決定的,是由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宗旨決定的,是由我國社會制度、發展道路決定的,是由繼承和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革命文 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要求決定的,是由我國文化自身發展規律決定的。
3、文化發展的基本路徑
(1)堅定理想信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文化發展的總體要求: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
文化發展要依靠人民。文化發展要為了人民。
①原因:人民是文化發展的主體。
②要求: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向導,貼近人民的精神生活,
(2)立足時代之基,回答時代問題
(3)融通不同資源,實現綜合創新
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融通古今中外各種資源
要堅持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通過綜合創新,形成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
4、文化強國
(1)要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
(2)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3)要提高人們的道德修養和科學文化修養
(4)要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
5、堅定文化自信
(1)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2)堅定文化自信的原因:(底氣來自哪里?)
①文化自信離不開經濟的發展和政治制度的完善。
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強了我們文化自信的底氣。
③文化自信來自對全部優秀傳統文化的自信。
(3要求:(如何堅定文化自信)
①大力發展社會主義經濟,完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②堅定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自信
③最根本的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自信,特別是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自信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榆林市| 伊吾县| 鄂温| 旌德县| 丹东市| 彝良县| 蒙城县| 崇阳县| 邢台市| 大田县| 武平县| 林甸县| 鹤岗市| 东丽区| 蒙自县| 衡东县| 永和县| 台安县| 安顺市| 册亨县| 四平市| 名山县| 乡城县| 宿州市| 芦山县| 沧州市| 星子县| 民勤县| 渭源县| 全椒县| 望江县| 永康市| 仙游县| 招远市| 安图县| 南江县| 甘南县| 贺州市| 比如县| 临汾市| 安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