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世界的氣候》說課稿一、說教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節內容選自星球版初中地理七年級第四章第四節的內容,這節課的主要內容有氣候的地區差異和世界主要氣候類型及分布:。在此之前已經學習了氣溫與降水,從讀圖的意義上來說,學生能從圖中能直接讀取地理信息,概括描述,分析比較,這樣既鞏固了地球和地圖的知識,又對學生今后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因此本節課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處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學三維目標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我確定如下三維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目標:(1)初步學會閱讀世界氣候的分布圖,建立世界主要氣候類型分布的空間概念。(2)培養學生初步學會通過讀圖,分析某一地區氣候特征的能力。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運用世界氣候分布理想模式圖說出主要氣候類型的分布規律。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1)通過實例分析,讓學生體會各因素對氣候的影響,從而使學生受到辯證唯物主義的教育。(2)通過“氣候對人類活動的影響”的教學,使學生體會、感悟“氣候與人類活動的關系”,培養學生的地域觀念、災害意識。教學重難點依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材內容,我確定本節課的重點是:世界主要氣候類型的分布。本節課的難點是:(1)緯度位置等主要因素對氣候的影響。(2)世界主要氣候類型的空間分布。二、說學情學生是初一學生,需要對他們進行引導,本節課根據地理學科的特點,主采用教師導學生思考,學生讀圖小組交流,共同探索的思路進行,再利用交互式教學方式,學生的課堂效率就會展現。三、說教法本節課我采用學生參與程度高的討論法、多媒體直觀演示法。我采用這種教法的依據為:一是現代教學研究證實真正的理解是學習者對知識的主動再構建。知識再構建依靠提出問題,引導推測,鼓勵大膽猜測與想象,解決問題,主動建構知識體系。二是根據“二期課改”精神,教師轉變課堂角色,由知識的傳播者轉變為學生主動學習活動的指導者、合作者與促進者。四、說學法在當今的新課程改革中,提倡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所以本節課采用以“主動參與,樂于探究,交流與合作''為主的學習方式。因此要加強學法指導,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對于本課的基礎知識,以學生的自學為主。培養學生閱讀地理課文和地理插圖的習慣和能力,正確掌握閱讀插圖的步驟和方法。對于本節課的重難點內容要采用學生自己動手做演示、教師指導、課件播放、練習體會等綜合方法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樂于探究,讓學生明確學習目的,在帶著目標的學習過程中逐漸有針對性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漸從“學會”發展到“會學”,掌握學習方法,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發展,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學理念。五、說教學過程(一)導入我將帶領學生回顧氣溫、降水的分布規律,以此來引入本節課的課題。(二)新授新課程標準提出,改變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研究、勤于動手。給出氣溫和降水圖,帶領學生一起讀圖思考判斷。進入本節課的重點:。交流合作在這個環節中,我特別注重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展,大膽放手讓學生來解決問題,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問題的討論中來,將探究知識的任務交到學生手里,從而達到訓練學生的思維的目的。利用地圖,讓各小組合作討論完成問題,我放手讓學生去討論,去交流,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思維的訓練中來。同時,學生也通過問題對本節課所學知識有了極為深刻的印象,實現了重點的突破。展示活動結束后,教師對整個知識進行小結,形成系統的知識結構。由于世界主要氣候類型的空間分布是本節課的一個難點,而七年級學生所掌握的地理知識較少,因此我采用師問生答的形式,先提出問題,在學生完成這些問題時,引導學生從圖中獲取信息,對于不能直接讀到的,教師應相機誘導,適時點撥。通過互動,大部分學生知道了本節課所學的知識(三)鞏固練習為了鞏固學生本節課所學知識,達到知識的鞏固與能力的提高,深入淺出的突破了難點。我設置一組讓學生回答的填空題,讓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知識有更深的了解。(四)小結請每個小組總結一下今天所學到的新知識,每個小組派代表發言,通過相互交流,同學們可以查漏補缺,同時我也可以了解學生們對本次內容的掌握情況,最后作出總結。(五)作業要求學生下課后畫一幅世界氣候分布理想模式圖,下節課上講臺展示。六、說板書設計第四章第四節世界的氣候一、氣候的地區差異二、世界氣候的類型及分布三、世界氣候分布理想模式圖以上就是我的板書設計,這種提綱式的板書設計可使知識條理更加清晰,層次更加分明,重難點更加突出,從而幫助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更加系統更加完整。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