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三課 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學案)(含解析)2023-2024年高一政治期末復習(全國通用)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三課 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學案)(含解析)2023-2024年高一政治期末復習(全國通用)

資源簡介

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
【課標要求】
1.明確改革開放的進程和意義
2.闡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是黨和人民長期奮斗、創造、積累的根本成就。
3.論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當代中國發展的根本方向,堅定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自信。
【問題導學】
1.改革開放的進程P31--P33
2.改革開放的意義及成就 P34-P35
3.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與實踐的主題P35-P37
4.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P38
5.要堅定四個自信P38--P41
【體系構建】
【難點突破】
一、改革開放的進程
1.開啟改革開放
(1)決策:1978年12月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確定把黨和國家工作的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作出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實現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
(2)歷程
改革 農村 改革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農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得以推行,鄉鎮企業迅速發展
企業 改革 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召開,標志著中國改革重點從農村轉向城市,企業改革邁出重要步伐
開放 關鍵 步伐 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四個經濟特區設立,標志著我國對外開放邁出關鍵步伐
格局 形成 1984年,開放了大連、青島等14個沿海港口城市。1988年,設立海南省,并把海南開辟為經濟特區。1990年,開發開放上海浦東。至此,我國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基本形成
2.改革開放進入新階段
(1)標志:以1992年鄧小平南方講話和黨的十四大明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目標為標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2)內容
開放 ①2001年,我國成功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標志著我國對外開放達到新的水平 ②2013年設立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2017年,黨的十九大提出形成全面對外開放新格局
改革 ①1993年召開的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就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行部署,以后改革重點圍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展開 ②2003年召開的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圍繞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行了部署 ③2013年召開的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部署,提出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二、改革開放的意義
1.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
(1)四個面貌:改革開放極大改變了中國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中國人民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
(2)三個飛躍: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迎來了從創立、發展到完善的偉大飛躍,中國人民迎來了從溫飽不足到小康富裕的偉大飛躍。
(3)一個姿態:中華民族正以嶄新姿態屹立于世界的東方。
(4)一個法寶: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
(5)一個道路: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
(6)兩個絕招: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
2.堅持改革開放
(1)改革開放:實踐發展永無止境,解放思想永無止境,改革開放也永無止境,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2)對外開放:對外開放是中國的基本國策。當今世界是開放的世界,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后。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三、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
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
1.中國取得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歸結起來就是: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2.道路、理論、制度、文化的內容
(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
(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黨和人民在長期實踐探索中形成的科學制度體系,我國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動都依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展開,我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及其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制度優勢是一個國家的最大優勢,制度競爭是國家間最根本的競爭。制度穩則國家穩。
(4)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源自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
3.道路、理論、制度、文化的關系
(1)相互關系: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統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在當代中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真正堅持社會主義。
(2)堅定自信:我們要始終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互動探究】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是改革開放45周年和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10周年。14億中國人用改革開放追上了與世界的發展“時差”,以前所未有的跨越、舉世矚目的成就,給國家以富強,給社會以進步,給人民以信心,給世界以震撼。回看45載奮斗,改革開放從來不是一路坦途。這期間,驚濤與礁石搏斗、舊水與新流爭勢,但改革開放趨勢之頑強,目的之確然,卻非任何因素可以抵擋。我們深諳“改革開放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開放的辦法來解決”。在新的歷史航段,繼續做好自身改革開放這篇大文章,已經成為廣泛的社會共識與國家信念,是中國無可撼動的確定性。
繼續做好自身改革開放已經成為中國廣泛的社會共識與國家信念,具有無可撼動的確定性。
結合材料并運用“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的相關知識加以論述
【易混辨析】
1.中國1978年以來的成就證明,改革開放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 )
2.中國共產黨所有的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都是圍繞“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主題展開的。( )
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歸根到底是以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為指導的,是把這些基本理論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結果。( )
4.“走自己的路,建設由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一鮮明主題是江澤民提出的。( )
5.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統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 )
6.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取得一切成就的根本原因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
7.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方向。( )
8.完善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提高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集中體現。( )
9.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植根中國大地的制度。( )
10.“沒有中華五千年文明,哪有我們今天的成功道路”,這啟示我們要堅定道路自信。( )
11.我們要堅定道路自信、政治自信、理論自信、文化自信。( )
12.理論優勢是一個國家的最大優勢。( )
【當堂達標】
1.2022年初,電視劇《人世間》熱播,該劇通過長達半個世紀的歷史縱深,讓觀眾透過周家兩代人的經歷和故事,重溫了半個世紀以來中國走過的道路,感受到了一個時代的精氣神,看懂了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下列關于這個時代的歷史事件,認識正確的是( )
①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
②鄧小平南方談話和黨的十四大圍繞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行部署
③成功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標志著對外開放進入一個新階段
④改革開放是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023年是改革開放45周年,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人民生活質量大大提升,獲得感和幸福感逐步增強,我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下列關于改革開放理解正確的是( )
①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
②完成了中華民族最偉大和最深刻的變革
③改革開放推動了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
④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3.2023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5周年。毫無疑問,過去45年來,中國的改革開放帶來的變化和影響是巨大的,不僅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比以前好得多,中國各地的變遷也證明了這一點。對此,下列理解正確的是( )
①改革開放是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
②改革開放是我國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
③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法寶
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應繼續深化改革開放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茍利于民,不必法古;茍周于事,不必循俗。”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我國實現了從生產力相對落后的狀況到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的歷史性突破,實現了人民生活從溫飽不足到總體小康,再到全面小康的歷史性跨越,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可見,改革開放( )
①使我國生產關系發生根本變革,適應了生產力發展
②是黨和國家的生命線、人民的幸福線,必須堅持
③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促進了我國發展進步
④極大地改變了中國的面貌、中國人民的面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2023年,合肥經開區迎來了建區30周年,而中國(安徽)自由貿易試驗區合肥片區經開區塊也將迎來成立的第三個年頭。自揭牌以來,合肥經開區在黨的領導下始終堅持自貿試驗區是國家的“試驗田”,不是地方的“自留地”,一切服從服務于國家戰略進行探索和試驗,緊緊依靠制度創新激發市場活力,堅持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彰顯改革開放試驗田標桿示范帶動引領作用,加快形成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的制度創新成果。這說明( )
①中國共產黨是改革開放偉大奇跡的創造者和領導者
②改革開放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
③改革開放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
④改革開放有利于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治理效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改革開放是我們黨的歷史上一次偉大覺醒,正是這個偉大覺醒孕育了我們黨從理論到實踐的偉大創造。改革開放已走過千山萬水,但仍需跋山涉水,永葆“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干”的作風。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我們一定能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改革開放( )
①是黨和人民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
②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
③是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
④為中國實現現代化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方向決定道路,道路決定命運。在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辛亥革命110年來的歷史啟示我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道路是最根本的問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唯一正確道路。這條道路符合中國實際、反映中國人民意愿、適應時代發展要求,不僅走得對、走得通,而且也一定能夠走得穩、走得好。對此,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創造人民美好生活、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
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指導黨和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理論
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及其執行能力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集中體現
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奮勇前進的強大物質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偉大的時代產生偉大的理論。中國共產黨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開創并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下列時代課題按時間先后排列正確的是( )
①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②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
③明確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④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
A.③—①—④—② B.③—④—②—①
C.④—③—②—① D.①—④—②—③
9.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制度優勢是一個國家的最大優勢,制度競爭是國家間最根本的競爭。制度穩則國家穩。”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不斷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下列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說法正確的是( )
①改革開放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②我國國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動都依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展開
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及其執行能力是國家治理能力的集中體現
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踏上新的趕考之路,我們更要堅定信心答好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道“必答題”。越是接近目標,越是形勢復雜,越是任務艱巨,越要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把各方智慧和力量凝聚起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
①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
②是激勵我們奮勇前進的強大精神力量
③是具有強大生命力和巨大優越性的制度
④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馬克思主義行,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以下有關“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對應正確的是( )
A.毛澤東思想——成功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B.鄧小平理論——回答了新形勢下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的重大問題
C.“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加深了對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認識
D.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成功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12.在當代中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真正堅持社會主義。我們要始終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關于“四個自信”表述正確的是( )
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動力
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行動指南
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相互聯系、相互作用
④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統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對時代特征和總體國際形勢的重大戰略判斷,為冷靜觀察國際問題和深刻思考國內問題,明確回答“中國向何處去”提供了基本前提。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的歷史功績在于( )
①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
②深刻認識和回答了新形勢下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
③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和基本框架、經濟制度和分配制度
④確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成功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適合中國國情、符合中國特點、順應時代發展要求的理論和實踐,所以才能成功,并將繼續取得成功。”我國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歸結為( )
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制度保證
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指導黨和人民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科學理論
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中國發展進步的必由之路
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激勵全黨全國人民的強大精神動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5.新的歷史時期,我們要堅定“四個自信”,舉全黨全社會之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不斷推動基層黨組織建設和村民自治,創新鄉村治理體系,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堅定“四個自信”對實現鄉村振興的重大意義有( )
①堅定制度自信,為鄉村振興提供可靠物質保障
②堅定道路自信,為鄉村振興完善基層治理結構
③堅定理論自信,為鄉村振興提供科學工作指南
④堅定文化自信,為鄉村振興提供強大精神動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黨和人民經過90多年不斷奮斗、創造、積累的結果,是當代中國發展與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特點與優勢。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下列認識正確的有( )
①是由我國的歷史文化、社會性質、經濟發展水平決定的
②其優勢是我國的最大優勢,國家間最根本的競爭就是制度競爭
③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集中體現
④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怎樣建設社會主義 在中國這樣經濟文化比較落后、人口眾多的東方大國建設社會主義,猶如攀登一座人跡未至的高山,沒有筆直的大道可走,沒有現成的路徑可循……無論平坦還是崎嶇,無論陽光還是風雨,中國共產黨人從未停止作答,黨領導人民探索社會主義道路的腳步始終向前。下列能反映出這一探索過程的有( )
①毛澤東同志提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進行“第二次結合”,找出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
②鄧小平同志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成為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
③以江澤民同志為代表的共產黨人,形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開創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新局面
④以習近平同志為代表的共產黨人,深刻認識和回答了新形勢下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形成了科學發展觀,成功在新形勢下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體育強則中國強,國運興則體育興。杭州亞運會,不僅昭示著中國體育事業蓬勃發展,更見證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杭州亞運會是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之后我國舉辦的規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國際綜合性體育賽事,萬眾矚目。習近平總書記親切關懷、高度重視杭州亞運會籌辦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為做好籌辦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杭州亞運會籌辦歷程,再一次彰顯了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從中央到浙江再到杭州,各級黨委和政府靠前指揮、親自推動、主動督導。千千萬萬建設者披星戴月、攻堅克難,共建設56個競賽場館,31個訓練場館、1個亞運村和5個亞運分村。杭州共建立了3000余個亞運城市志愿服務點,148萬余名市民踴躍報名成為亞運志愿者。
結合材料,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知識,分析杭州亞運會成功舉辦的原因。
參考答案:
【互動探究】
①改革開放極大改變了中國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中國人民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國人民迎來了從溫飽不足到小康富裕的偉大飛躍,中華民族正以嶄新姿態屹立于世界的東方。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②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后,必須繼續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③我們要繼續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分析】背景素材:改革開放45周年和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10周年
考點考查:改革開放的意義、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堅定“四個自信”等
能力考查: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釋事物
核心素養:政治認同、科學精神
【詳解】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知識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的設問要求為“結合材料并運用‘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的相關知識加以論述”,需要調用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的有關知識,從論述的角度分析作答。
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
關鍵詞①:14億中國人用改革開放追上了與世界的發展“時差”,以前所未有的跨越、舉世矚目的成就,給國家以富強,給社會以進步,給人民以信心,給世界以震撼→可聯系教材知識“改革開放的意義”作答;
關鍵詞②:在新的歷史航段,繼續做好自身改革開放這篇大文章,已經成為廣泛的社會共識與國家信念,是中國無可撼動的確定性→可聯系教材知識“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作答;
關鍵詞③:繼續做好自身改革開放已經成為中國廣泛的社會共識與國家信念,具有無可撼動的確定性→可聯系教材知識“堅定四個自信”作答;
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注意設問限定以及教材知識與材料、時政信息等相結合。
【易混辨析】
1.中國1978年以來的成就證明,改革開放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 )
【答案】正確
【詳解】實踐充分證明: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100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故本題觀點正確。
2.中國共產黨所有的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都是圍繞“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主題展開的。( )
【答案】錯誤
【詳解】本題是判斷題,根據教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創立、發展和完善的內容,1982 年,在黨的十二大開幕式上,鄧小平明確提出了 “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的主題。從此以后,中國共產黨所有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都是緊緊圍繞這個鮮明主題展開。故該判斷說法錯誤。
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歸根到底是以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為指導的,是把這些基本理論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結果。( )
【答案】正確
【詳解】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中,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產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故該判斷正確。
4.“走自己的路,建設由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一鮮明主題是江澤民提出的。( )
【答案】錯誤
【詳解】“走自己的路,建設由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一鮮明主題是鄧小平提出的。故本題說法錯誤。
5.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統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 )
【答案】正確
【詳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是緊密結合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途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行動指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根本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精神力量,四者統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故題中觀點正確。
6.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取得一切成就的根本原因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
【答案】錯誤
【詳解】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取得一切成就的根本原因是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所以本題說法錯誤。
7.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方向。( )
【答案】錯誤
【詳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故判斷錯誤。
8.完善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提高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集中體現。( )
【答案】錯誤
【詳解】完善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能夠提高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但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一個國家制度和制度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故題中觀點錯誤。
9.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植根中國大地的制度。( )
【答案】正確
【詳解】本題為判斷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是植根中國大地的制度。故本觀點正確。
10.“沒有中華五千年文明,哪有我們今天的成功道路”,這啟示我們要堅定道路自信。( )
【答案】錯誤
【詳解】“沒有中華五千年文明,哪有我們今天的成功道路”,這啟示我們要堅定文化自信。故題中觀點錯誤。
11.我們要堅定道路自信、政治自信、理論自信、文化自信。( )
【答案】錯誤
【詳解】我們要堅定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論自信、文化自信。故本題說法錯誤。
12.理論優勢是一個國家的最大優勢。( )
【答案】錯誤
【詳解】制度優勢是一個國家的最大優勢,制度競爭是國家間最根本的競爭。制度穩則國家穩。故題目觀點錯誤。
選擇題:
1.A
【詳解】①:1984年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①正確。
②:鄧小平南方談話和黨的十四大明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目標,2003年十六屆三中全會圍繞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行部署,②錯誤。
③:2001年我國成功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標志著我國對外開放進入一個新階段,③正確。
④:順利完成社會主義改造,建立社會主義制度是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而不是改革開放,④錯誤。
故本題選A。
2.D
【詳解】①:新中國的成立,為中國實現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創造了前提條件,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①不符合題意。
②:1956年,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實現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變革,②不符合題意。
③:鄧小平曾指出:“改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對外開放也是改革,所以改革開放推動了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③符合題意。
④:實踐發展永遠止境,解放思想永無止境,改革開放也永無止境,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對外開放是中國的基本國策。當今世界是開放的世界,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后,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④符合題意。
故本題選D。
3.D
【詳解】①:社會主義改造完成,我國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①錯誤。
②: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歸結起來就是: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②錯誤。
③④:過去45年來,中國的改革開放帶來的變化和影響是巨大的,不僅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比以前好得多,中國各地的變遷也證明了這一點。這表明實踐證明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法寶,說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應繼續深化改革開放,故③④正確。
故本題選D。
4.D
【詳解】③:改革開放實現了從生產力相對落后的狀況到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的歷史性突破,表明改革開放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促進了我國發展進步,③符合題意。
④:改革開放實現了人民生活從溫飽不足到總體小康,再到全面小康的歷史性跨越,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表明改革開放極大地改變了中國的面貌、中國人民的面貌,④符合題意。
①:改革調整生產關系,但沒有從根本上改變生產關系,①說法錯誤。
②: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是必須堅持的黨和國家的生命線、人民的幸福線,②不符合題意。
故本題選D。
5.C
【詳解】②④:合肥經開區自揭牌以來,在黨的領導下,一切服從服務于國家戰略進行探索和試驗,緊緊依靠制度創新激發市場活力,堅持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彰顯改改革開放試驗田標桿示范帶動引領作用,加快形成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的制度創新成果。這說明改革開放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有利于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治理效能,②④符合題意。
①:中國共產黨是改革開放偉大奇跡的領導者,人民群眾才是歷史的創造者,①錯誤。
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③錯誤。
故本題選C。
6.A
【詳解】①: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我們一定能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創造新的奇跡,說明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①符合題意。
②: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②符合題意。
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③錯誤。
④: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成功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創造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偉大成就,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④排除。
故本題選A。
7.A
【詳解】①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創造人民美好生活、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指導黨和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理論,①②正確。
③:我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及其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③錯誤。
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奮勇前進的強大精神力量,④錯誤。
故本題選A。
8.B
【詳解】③: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明確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科學回答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問題,③排在第一位。
④: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后,以江澤民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加深了對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和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認識,積累了治黨治國新的寶貴經驗,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④排在第二位。
②:黨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錦濤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覺人,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根據新的發展要求,深刻認識和回答了新形勢下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課題,形成了科學發展觀,②排在第三位。
①: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審視國際國內新的形勢,通過總結實踐、展望未來,深刻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重大時代課題,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①排在第四位。
以上時代課題按時間先后排列的順序為③—④—②—①。
故本題選B。
9.C
【詳解】①: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之一是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而不是改革開放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①說法錯誤。
②:制度優勢是一個國家的最大優勢,制度競爭是國家間最根本的競爭。制度穩則國家穩。我國國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動都依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展開,②符合題意。
③:我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及其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③說法錯誤。
④: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說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④符合題意。
故本題選C。
10.D
【詳解】①: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①錯誤。
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奮勇前進的強大精神力量,②錯誤。
③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強大生命力和巨大優越性的制度,③④正確。
故本題選D。
11.C
【詳解】A:1982年,黨的十二大上,鄧小平明確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成功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A說法錯誤。
B:科學發展觀回答了新形勢下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的重大問題,B說法錯誤。
C:“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大理論成果之一,加深了對建設什么樣的黨、 怎樣建設黨的認識,C符合題意。
D:科學發展觀成功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D說法錯誤。
故本題選C。
12.D
【詳解】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黨和人民在長期探索實踐中形成的科學制度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①說法錯誤。
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②說法錯誤。
③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相互聯系、相互作用,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統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正確表述了“四個自
信“之間的關系,③④符合題意。
故本題選D。
13.B
【詳解】①④: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的歷史功績在于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確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成功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①④正確。
②:以胡錦濤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深刻認識和回答了新形勢下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②錯誤。
③:以江澤民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和基本框架、經濟制度和分配制度,③錯誤。
故本題選B。
14.D
【詳解】②④: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歸結起來就是: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指導黨和人民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科學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激勵全黨全國人民的強大精神動力,②④正確。
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而不是制度保證,①錯誤。
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制度保證,而不是必由之路,③錯誤。
故本題選D。
15.D
【詳解】①:堅定制度自信,能夠為鄉村振興提供制度保障,而不是可靠的物質保障,①錯誤。
②:道路自信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發展方向和未來命運的自信,堅定道路自信,可以為鄉村振興目標實現增強信心,與完善基層治理結構沒有必然聯系,②錯誤。
③:理論自信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科學性、真理性、正確性的自信,堅定理論自信能夠為鄉村振興提供科學工作指南,③正確。
④: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堅定文化自信,能夠為鄉村振興提供精神動力,④正確。
故本題選D。
16.A
【詳解】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植根中國大地、具有深厚中華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擁護的制度和治理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由我國的歷史文化、社會性質、經濟發展水平決定的,①正確。
②:制度優勢是一個國家最大的優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是我國的最大優勢,國家間最根本的競爭就是制度競爭,制度穩則國家穩,②正確。
③:我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及其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③錯誤。
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④錯誤。
故本題選A。
17.A
【詳解】①:在探索社會主義道路的過程中,毛澤東同志提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進行“第二次結合”,找出在中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①正確。
②: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鄧小平同志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成為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②說法正確。
③:以江澤民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形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目標是2012年召開的黨的十八大提出來的,③表述錯誤。
④:以胡錦濤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深刻認識和回答了新形勢下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形成了科學發展觀,成功在新形勢下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④表述錯誤。
故本題選A。
18.
①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中國共產黨帶領千千萬萬建設者攻堅克難,是亞運會成功舉辦的根本政治保證。
②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綜合國力持續提升,為杭州亞運會成功舉辦提供了強大的物質基礎。
③制度優勢是一個國家的最大優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具有強大生命力和巨大優越性,是亞運會成功舉辦的制度優勢。
④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人民是中國夢的主體,是中國夢的創造者和享有者。中國人民把小我融入大我,敢于有夢、勇于追夢、勤于圓夢,匯聚起成功舉辦亞運會的強大力量。
(我國始終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也可)
【分析】背景素材:杭州亞運會
考點考查:偉大的改革開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創立發展和完善、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有關知識
能力考查:描述和闡釋事物、論證和探究問題
核心素養:政治認同、科學精神
【詳解】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知識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屬于原因類主觀題,設問要求回答杭州亞運會為什么能成功舉辦,需要調用偉大的改革開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創立發展和完善、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有關知識分析作答。
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
關鍵詞①:各級黨委和政府靠前指揮、親自推動、主動督導→可聯系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
關鍵詞②: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之后我國舉辦的規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國際綜合性體育賽事→可聯系改革開放以來的巨大成就為亞運會成功舉辦提供了強大的物質基礎。
關鍵詞③:彰顯了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可聯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具有強大生命力和巨大優越性。
關鍵詞④:千千萬萬建設者披星戴月、攻堅克難→可聯系人民是中國夢的主體,是中國夢的創造者和享有者。
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注意設問限定以及教材知識與材料等相結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兰察布市| 时尚| 淳安县| 广水市| 凤山市| 凉城县| 长岛县| 余庆县| 华池县| 临澧县| 曲沃县| 辛集市| 安陆市| 巴彦淖尔市| 麟游县| 宁都县| 宜章县| 黄大仙区| 巫溪县| 林芝县| 南木林县| 湟中县| 尼勒克县| 门源| 杂多县| 汉阴县| 天柱县| 隆昌县| 上蔡县| 安泽县| 忻州市| 锦州市| 林芝县| 黄骅市| 简阳市| 民勤县| 志丹县| 井陉县| 油尖旺区| 灌南县| 陈巴尔虎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