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 題 《歐洲的思想解放運動》課 時 2課時 班 級課 型 新授課 時 間教學目標 1、理解西歐思想解放的歷程是由歐洲資本主義萌芽從產生到壯大的經濟基礎所決定的,學會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唯物史觀方法。 2在對西歐思想解放運動的探究中,能夠恰當地運用史料對所探究問題進行論述。 3.能夠認識到西歐的人文主義思想是人類文明的優秀思想成果。教學重點 教學重點: 歐洲思想解放運動的背景和人文主義者、宗教改革家和啟蒙思想家各自的思想訴求。教學難點 教學難點:了解過了解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與資產階級革命的歷史淵源教 法 1、講授法。 2、討論法。通過廣泛討論,培養學生對中國歷史的解析能力。學 法 自主探究、小組合作教學評價 小組評價、 綜合評價教 具 白板、教學PPT教 學 過 程 及 主 要 教 學 內 容 師 生 活 動【新課導入】 學生活動:學生觀察圖片,簡單交流自己的看法。 【新課講授】 文藝復興 問題1 閱讀下列兩則材料并結合課本,講述文藝復興的歷史原因。 材料一 隨著西歐商品經濟的發展以及城市的興起,資本主義萌芽在西歐特別是意大利背部開始出現。......財富新貴不再容忍封建社會和虛偽的神學教義,他們需要一種新的生活方式與思維方式。 ——陳日華《人性的回歸:文藝復興》 材料二 黑死病橫掃整個歐洲,使人口減少 1/3,佛羅倫薩也不能幸免…從1300年的人口頂峰的9.5萬人暴跌到1340年的3萬人。 ——王乃耀《文藝復興早期的佛羅倫薩經濟考察》 學生活動:學生閱讀材料,進行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然后回答。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總結:(1)經濟(根本):資本主義的萌芽和發展。(2)政治:新興資產階級反對教會禁欲主義。(3)社會:黑死病的影響,使人們對宗教信仰進行反思與懷疑。(4)文化因素:西歐文化自身的傳承與發展;意大利古希臘羅馬文化積淀豐厚;并汲取了大量東方文化養料;意大利聚集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學者文人 問題2 【思考點】文藝復興只是西方古典文化的“再生”嗎? P46 .宗教改革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根據書本梳理宗教改革的性質及背景。 性質:是16世紀新興資產階級掀起的一場在宗教外衣掩飾下的反封建統治和羅馬神權統治的思想政治運動,也是各國反對天主教會的社會運動。背景:①經濟(根本):天主教會阻礙西歐資本主義發展;②政治:西歐王權強化,民族國家逐步形成;③思想:文藝復興解放思想,沖擊天主教會權威;④導火索:1517年教皇兜售贖罪券(直接原因) 主張: 1.路德認為人的靈魂獲救靠自己;2.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3.主張建立獨立的民族教會和廉儉教會;4.力主用民族語言進行宗教活動。影響:進一步解放了人的思想。德國宗教改革形成了路德派新教。 學生活動:根據課本回答馬丁路德思想主張。 教 近代科學的興起 教師活動:閱讀課本梳理下表的內容并回答近代科興起的意義 學生活動:根據書本梳理表格內容。 教師活動: 結合書本探討啟蒙運動的歷史意義。并出示法國《人權宣言》、美國《獨立宣言》和1787年美國憲法中含有的啟蒙運動思想的片段和圖片。出示材料引導學生認識啟蒙運動對近代中國的影響。 材料:80年來,中國人從“師夷長技以制夷”開始,進而“中體西用”,進而自由、平等、博愛,進而民主和科學,在這個過程中,中國人認識世界同時又認識自身,其中每一步都伴隨著古今中西新舊之爭。 ——摘自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 材料:法國國王路易十六在押上斷頭臺前恍然大悟:“原來是伏爾泰、盧梭亡了法國!”引導學生得出思想解放是社會變革的先導。 (1)啟蒙運動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為資本主義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論準備和輿論宣傳。為資產階級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 (2)啟蒙運動,直接推動了美國獨立戰爭和法國大革命,有助于在這些國家建立資產階級統治。 (3)啟蒙思想也成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爭取民族獨立的精神武器。 。 觀察《圣母與圣子》(歐洲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的兩張圖片)中圣母的形象,你更喜歡哪一個?說說你的理由。 教師總結:中世紀歐洲的大多數國家實行“政教合一”體制,基督教在整個社會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他們奉行蒙昧主義、禁欲主義和等級觀念的政策,以此控制人民的精神生活。因此,此時的圣母是“神”的形象,呆板、肅穆,沒有人味、沒有人性。文藝復興時期肯定人的價值和尊嚴,追求現世幸福生活,因此把“神”畫成“人”,賦予圣母和耶酥與人性及人情;洋溢著生活的情趣。這就是人文主義精神的體現。 教師向學生提問何為文藝復興,引導學生根據書本內容了解文藝復興的概念。 接著讓學生思考:為什么是意大利?為什么是文藝復興?新思想是什么?教師根據這三個問題展開文藝復興子目的授課。 學生活動:思考后回答。 教師活動:根據學生的回答展示課件讓學生理解文藝復興的實質。 教師活動:講述文藝復興的精神內核是人文主義,用表格的形式引導學生認識文藝興的新思想是什么。 教師活動:下面,我們一起來簡單梳理一下文藝復興時期的偉大成就(人文主義的體現) 學生活動:和教師共同根據書本梳理表格內容。 教師活動:向學生展示文藝復興時期作品的圖片。 教師活動: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歸納文藝復興的影響? 積極;①一定程度上沖擊了封建秩序;②解放了長期被宗教戒律壓抑和禁錮的人性; ③開始更多地關注人本身與現世世界 。消極;①對人文主義的過分推崇,造成個人私欲的膨脹和社會的動蕩;②僅局限于上流社會和知識階層; 學生活動:根據課本回答宗教改革的性質及背景。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根據課本內容,歸納馬丁路德思想主張及影響。并講述從宗教改革前的因形稱義到因信稱義的變化,指出人可以和上帝直接對話的轉變。 教師活動:教師展示啟蒙運動的概念、背景,性質,精神內核政治主張以及出示啟蒙運動代表人物的相關著作上的思想,然后結合課本歸納啟蒙思想家的代表人物如伏爾泰、孟德斯鳩、盧梭、康德、亞當.斯密的的主張。 教師活動:講述近代西歐的思想解放運動,總結本課內容的四個子目內容講述思想解放是如何推動資產階級革命和資本主義制度確立的。作業 14世紀開始,歐洲相繼發生一系列的思想解放運動。說一說文藝復興,宗教改革,科學革命和啟蒙運動是如何促進人們思想解放的。課后反思(教學收獲、特色創新、存在不足、改進措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