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學習借鑒外來文化的有益成果【問題導學】1.文化的民族性的地位、作用、核心和體現2.尊重文化多樣性的原因和措施3.文化交流的意義、原則和要求4.文化交融的原因和意義5.正確對待外來文化的措施【體系構建】【必備知識】1.文化具有民族性地位 民族文化是一個民族區別于其他民族的獨特標識形成 每個民族的文化都是這個民族歷史發展的產物和人民智慧的結晶,同時也都或多或少借鑒融合了其他民族的文化作用 在一個民族的歷史與現實中,民族文化起著維系社會生活、維持社會穩定、激發民族創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作用,是一個民族生存與發展的精神根基核心 價值觀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靈魂2.文化具有多樣性地位 文化多樣性表征文化存在的豐富程度形成原因 每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扎根于本國本民族的土壤之中,各國和各民族的政治、經濟等社會條件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意義 ①文化多樣性是發展本民族文化的內在要求(文化是民族的),也是實現世界文化繁榮的必然要求(文化是世界的)②不論是中華文化,還是其他民族的文化,都是人類實踐創造的成果,都有其獨特魅力和價值③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樣性,世界才更加豐富多彩,充滿生機與活力如何對待 ①面對文化多樣性,我們要在堅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礎上,尊重差異,理解個性②既要認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③相互借鑒,求同存異,共同促進人類文明繁榮進步3.文化交流與文化發展原因 文化具有民族性和多樣性意義 ①文化交流構成了文化發展的重要動力②各民族文化之間的差異和交流對不同民族文化的發展和創新產生重要的推動作用③正是堅持求同存異、取長補短的原則,積極推進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才推動了人類文化的發展要求 ①原則:堅持求同存異、取長補短的原則,積極推進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推動人類文化的發展②我們應該維護各國各民族文化多樣性,加強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相互借鑒,而不應該相互隔膜、相互排斥、相互取代4.文化交融與文化發展原因 一個民族的文化成就,既是本民族人民勞動智慧的結晶,也融入了其他民族文化的有益成果;它不僅屬于這個民族,而且屬于整個世界意義 ①文化交融推動文化的發展。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豐富②對民族文化:人類正是通過文化交融,積極借鑒別國別民族思想文化的長處和精華,才為本國本民族文化的發展汲取豐富營養,增強本國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③對世界文化:為世界文化發展繁榮作出了貢獻,有利于維護世界文化的多樣性。推進人類文化交融,是讓世界變得更加美麗、各國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要求 積極借鑒別國別民族思想文化的長處和精華,增強本國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5.面向世界 博采眾長正確態度 ①必須堅持胸懷天下,保持開放的心態,面向世界,博采眾長②要學習借鑒一切有利于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有益經驗、一切有利于豐富我國人民文化生活的積極成果、一切有利于發展我國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經營管理理念和運行機制,以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6.立足國情 交流互鑒原因 ①重要性:外來文化的有益成果只有與中國具體國情相結合,才能發揮積極作用②實踐意義: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推動了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發展要求原則 立足中國國情,實現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鑒,應當堅持“洋為中用”,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吸收外來有益文化,推動當代中國文化發展【難點突破】正確對待外來文化相互尊重 尊重文化多樣性,在堅持民族平等的基礎上,尊重差異,理解個性,既要認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鑒,求同存異,共同促進人類文明繁榮進步加強交流 堅持求同存異、取長補短的原則,維護民族文化多樣性,加強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相互借鑒,反對相互隔膜、相互排斥、相互取代促進融合 積極借鑒別國別民族思想文化的長處和精華,增強本國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包容開放 面向世界,博采眾長,堅持開放的心態,積極吸收和借鑒一切外來的有益文化成果立足國情 立足國情、交流互鑒,促進外來文化的有益成果與中國國情相結合堅守立場 堅持“洋為中用”,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吸收外來有益文化,推動當代中國文化發展反對錯誤 反對文化復古主義和全盤西化論【典題訓練】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柏拉圖曾說:“誰會講故事,誰就擁有世界。”當前,中國尚處在話語低位狀態,中國與世界的交往,存在巨大的文化逆差。國際輿論格局依然是西強我弱,但這個格局不是不可改變、不可扭轉的,關鍵看我們如何做工作。中國對外交流的話語“失聲”,關鍵是我們還沒有找到一套有效的中國話語去說明中國、解釋中國。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是加強我國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重要任務。年輕、自信、有想法,越來越多“90后”甚至“00后”體現出了這樣的特點。他們是講好中國故事的新銳力量。與美國蘋果公司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對話的“老師好!我叫何同學”,在法國街頭著漢服演奏古箏的“碰碰彭碰彭”,在海外視頻網站擁有千萬訂閱者的李子柒,在倫敦街頭展示中國舞技巧的馬蛟龍,有著平凡愿望的普通年輕打工人任海龍等等。每一個他們,都在認真地用自己的方式講述著最動人的中國故事。結合材料,運用文化的民族性與多樣性的知識,談談我們為什么要講好中國故事。2.閱讀材料, 回答問題。◆促文化交流,勾勒文化畫卷◆杭州,化身為一座激情鳴響的舞臺,不同地區的文化在這里匯聚,共同勾勒出一幅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世界文明大畫卷。武術、藤球、板球、柔術、克柔術等5個項目分別代表了東亞、東南亞、南亞、中亞和西亞的地域特色,這些非奧項目豐富了亞運會的競賽內容,詮釋著亞洲體育、亞洲文化多元之美,是亞洲文化兼收并蓄、充滿活力的生動寫照。從各美其美到美美與共,杭州亞運會把“你”“我”匯聚成了“我們”,架起亞洲不同國家和地區人民溝通的橋梁,為多樣文明交流互鑒提供了舞臺,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注入了強大動力。結合材料,運用“學習借鑒外來文化的有益成果”的知識,說明杭州亞運會是如何勾勒世界文明大畫卷的。【易混辨析】1.文化交流是文化發展的根本動力。( )2.杭州亞運會開幕式以其令人陶醉的中國式美學,讓世人為之沉醉,這充分說明各民族文化因產生土壤和社會條件的不同而各具特色。( )3.“物之不齊,物之情也。”啟示我們要尊重文化的多樣性。( )4.世界各國都對人類文化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因此我們要在堅持各種文化平等的基礎上,尊重差異,理解個性。( )5.在平等的基礎上,尊重差異、理解個性,認同和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 )6.人類通過文化交融,積極借鑒別國別民族的思想文化,增強本國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 )7.我們應該維護各國各民族文化多樣性,所以各民族文化相互隔膜、相互排斥是可以理解的。( )8.面向世界、博采眾長意味著我們可以照搬西方的先進文化。( )9.文化交流互鑒要堅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立場,吸收外來文化,推動中國文化發展。( )10.我們要堅決反對徹底拒斥民族文化的全盤西化論、盲目照搬傳統文化的文化復古主義。( )11.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就要學習借鑒一切外來文化。( )12.世界文化多種多樣、豐富多彩,我們要理解和認同其他國家、民族的文化。( )【當堂達標】13.2023年6月,中國國際網絡文學周在杭州舉辦并發布了《中國網絡文學亞洲傳播報告》。數據顯示,截止到2022年年底,中國網絡文學共向海外輸出作品16000余部,海外用戶超過1.5億人,覆蓋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已是國際大眾文學閱讀中當之無愧的“中國名片”。中國網絡文學向海外輸出作品( )①能夠促進文明互鑒增強文化的相互認同②可以讓海外讀者感悟中華文化獨特魅力③有利于吸收外來有益文化增強文化自信④有利于展示和傳播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4.從文化節目《遇鑒文明》等影視作品在海內外贏得熱烈反響,到圖書、戲劇、考古等領域的交流日益深入,中外文明交流互鑒的文化圖景越來越美。這表明( )①文化交流要尊重文化差異,認同不同民族文化②要推進不同民族文化交流,促進人類文化發展③文化雖然各具特色,但在交流互鑒中走向趨同④要增進文化交流互鑒,在交流中繁榮世界文化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5.亞運會的賽場外進行著一場非物質文化遺產交流。杭繡省級非物質文化傳承人金家虹展示用“一根金”繡成的良渚神人獸面紋圖案驚艷了參加外國嘉賓的時候,絲博館舉辦的來自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塔吉克斯塔等國的“亞洲紡織技藝對話”活動也給杭州市民帶來不少見聞。假如要寫一篇通訊稿,下列選項中選擇合適的是( )①觀中國風,在精湛的杭繡針法中體味中華文化的包容性②品亞洲美,在多樣的中外紡織技藝的交織中促進文化交流③話中國情,在亞運大家庭中自信地講好中國刺繡的故事④侃亞洲史,在亞洲各國的紡織技藝中回顧紡織發展軌跡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②④16.發祥于天臺山的和合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瑰寶,因天臺山而得名的浙江臺州,亦被和合文化澆灌滋養。2023年11月6日,第三屆和合文化全球論壇在臺州舉辦,并開設法國巴黎、日本東京、德國哈瑙、埃及開羅、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南非開普敦6個國外分會場。論壇的舉辦,能夠( )①推動和合文化國際傳播,增強和合文化影響力②傳承弘揚優秀和合文化,提升臺州文化軟實力③不斷增強和合文化的世界性,進而增強其民族性④促進和合文化廣納各國文化,從而展示其包容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7.回顧黨的百年奮斗史,我們黨之所以能夠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取得重大成就,能夠領導人民完成中國其他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艱巨任務,根本在于掌握了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并不斷結合新的實際推進理論創新,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煥發出強大生命力,使黨掌握了強大的真理力量。這表明( )①馬克思主義只有與本國具體國情相結合才能發揮積極作用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推動了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發展③文化發展必須保持開放的心態,借鑒和吸收外來文化④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傳入中國直接解決了中國的問題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8.千百年來,中國同中亞人民互通有無、互學互鑒,創造了古絲綢之路的輝煌,書寫了人類文明交流史上的華章。2023年5月18日演出的中國同中亞國家人民文化藝術年暨中國一中亞青年藝術節開幕式,呈現了十三朝古都風華和絲路共鳴,展現了千里秦嶺的綠水青山及人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來自中國和中亞五國的歌手聯袂演唱主題曲《美美與共》,贏得現場觀眾的熱烈掌聲。這表明( )①文化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鑒而豐富②文化交流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③文化創新要發展技術,豐富傳播形式④文化發展要立足時代,融通不同資源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9.文明交流互鑒,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動力。正是文明的多樣性使人類有了更多的選擇,世界也因文明的多姿多彩而生機勃勃、絢爛多彩。這表明( )①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豐富②不同的民族創造了不同的文明,我們要向優秀的民族學習③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樣性,世界才更加豐富多彩,充滿生機活力④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日益增強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0.賡續中華文脈,一個重要支撐就是要找到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的連接點,擦亮人民幸福生活的文化底色。采取人民群眾喜聞樂見、雅俗共賞的呈現方式,推動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國民教育和日常生活,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印刻在古籍中的文字都活起來,用文化之光開啟美好生活之門。這說明( )A.人民是文化成果的最終享有者和受益者B.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豐富C.中華文脈日益彰顯旺盛而強大的包容性D.要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反對民族虛無主義21.文房器物指文人的書房、書齋及相關器具。歷代文人墨客以書籍、器物、字畫為載體,不斷闡釋著文房文化。2023年7月6日開幕的“賡續文脈——中國文房藝術展”共展出古代及當代文房器物600余件。本次展覽以“器以載道”為宗旨,系統介紹了中國歷代文房的文化、美學和制作工藝。假如你參觀了此次展覽,你的感受可能是( )①中國文房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②中國文房文化是世界上最優越的文化③文房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精神特征④文房對展現中華文化精神有重要作用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2.從開幕式的“江南韻味”“數字火炬手”,到閉幕式的“荷桂共生輝”“最憶是杭州”,杭州亞運會通過融合了3D動畫、增強現實等尖端技術的表演讓亞洲和世界體驗了“詩畫江南、活力浙江”的獨特魅力,領略了開放包容、自信自強的大國氣象。這表明杭州亞運會堅持( )①深化文化傳承交流,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②美美與共,彰顯文化的交流是文化發展的根本動力③推動文化與科技完美融合,彰顯中華文化自信自強④夯實文化在經濟發展中的基礎地位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3.(雙選)在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從道家的老子到儒家的孔孟。從“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李白到“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的李清照,從針砭時弊的魯迅到道盡武俠情懷的金庸……一個個國學大師給我們呈現了繽紛多彩的文學盛宴,這些經典是后世需要好好收藏保護的瑰寶。唯有誦讀文化經典,方能體味先賢的情懷。這啟示我們( )A.誦讀文化經典知禮明智,是留住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效途徑B.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既要面向未來,更要不忘本來C.做好傳統文化的保護工作,是振興中華文化的轉折點D.堅守中華文化的立場,就能展現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24.(雙選)良渚、宋韻、詩詞、丹桂,從風雅頌歌到梅蘭竹菊……2023年9月23日,第19屆亞洲運動會開幕式文藝表演以文化為底色,融科技之力與藝術之美,滿滿的東方文化元素“刷屏”現場。中國向八方賓朋展現了一個文明古國如何在守正創新中彰顯文化自信。由此可見( )A.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具有連續性B.中華文化因包容性而交流,因交流互鑒而發展C.守正創新要立足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D.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是中華文明的內生動力25.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杭州亞運會是一場體育盛會,也是一場文化盛會。開幕式和閉幕式等場合呈現各國的文化特色,中國的京劇、日本的歌舞伎、韓國的傳統舞蹈……杭州亞運會組織方策劃了一系列多元化的活動,包括文化展覽、表演、慶典等,展示各國的傳統手工藝、音樂、舞蹈等。如中國絲綢博物館的“五彩亞細亞:亞洲服飾展”,還配套舉辦了“亞洲紡織技藝對話”活動,來自亞洲五國的10位展演人與中國的研究者和參觀者現場對話;中國茶葉博物館“茶中日月長——亞洲茶文化展”展出的上百件展品,講述了中華茶文化與亞洲茶文化的共生共長共美。杭州亞運會主媒體中心的各個展示區里,陳列著玉琮、陶器、漆弓、山水畫等充滿浙江文化特色的展品,集中展示了國畫、青瓷、越劇等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元素,設置了茶藝、扇藝、杭繡等文化互動體驗活動。西湖十景、二十四節氣、中國傳統節日系列徽章……一大批極具特色的徽章成了國內外運動員、記者的搶手貨。杭州亞運會對促進亞洲文明交流互鑒具有重要意義。結合材料并運用文化交流與文化交融的知識對此加以說明。2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3年6月18日,第二十九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以下簡稱圖博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落下帷幕。借助圖博會這個中外圖書交流國際平臺,越來越多的出版集團持續加大“走出去”力度,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中國文化的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展會期間,中國外文局的展覽聚焦中華文化傳承發展,首次展出了“讀懂中國”“輝煌中國”“大美中國”“絲路百城傳”“大中華文庫”“外國人講中國故事”等中英文版系列叢書。與此同時,河北出版傳媒集團聯袂北京、天津兩地出版集團,舉辦了京津冀好書共讀會,以生動鮮活的創新薦書形式推薦三地優秀圖書,讀者反響熱烈。在首次設置的“網絡出版館”中,眾多網絡出版企業展示了一批出版融合發展的新產品、新服務、新模式。由中圖公司開發的“深度沉浸式虛擬體驗空間”閱讀元宇宙圖壤也首次亮相。結合材料,運用“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的知識,分析各大出版集團是如何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的。參考答案:【典題訓練】1.①文化具有民族性。講好中國故事有利于認同本民族文化,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民族精神,有利于正確解讀中國實踐、構建中國話語;②文化具有多樣性,只有相互借鑒,求同存異,才能共同促進人類文明繁榮進步,講好中國故事是發展本民族文化的內在要求,也是實現世界文化繁榮的必然要求。2.①民族文化是一個民族區別于其他民族的獨特標識。杭州亞運會展現了各個民族文化的不同特色。②在堅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礎上,尊重文化多樣性(或尊重差異,理解個性),既要認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鑒,求同存異。 ③杭州亞運會架起了亞洲不同國家和地區人民溝通的橋梁,促進加強交流、學習和借鑒,豐富文化多樣性,推動世界文化的發展與繁榮。 ④杭州亞運會堅持胸懷天下,保持開放的心態,面向世界,博采眾長,勾勒出世界文明大畫卷。【易混辨析】1.錯誤【詳解】文化交流是文化發展的重要動力。故此判斷錯誤。2.錯誤【詳解】各國和各民族的政治、經濟等社會條件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故本題觀點錯誤。3.正確【詳解】“物之不齊,物之情也。”,體現的是物品千差萬別,這是客觀情形,自然規律,啟示我們要尊重文化的多樣性。故該判斷正確。4.正確【詳解】世界各國都對人類文化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面對文化多樣性,我們要在堅持各種文化平等的基礎上,尊重差異,理解個性,既要認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鑒,求同存異,共同促進人類文明繁榮進步。故題中的觀點正確。5.錯誤【詳解】本題為判斷題。在平等的基礎上,尊重差異、理解個性,認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所以本題觀點是錯誤的。6.錯誤【詳解】人類通過文化交融,積極借鑒別國別民族思想文化的長處和精華,為本國本民族文化的發展汲取豐富營養,增強本國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也為世界文化發展繁榮作出了貢獻。故題中觀點錯誤。7.錯誤【詳解】我們應該維護各國各民族文化多樣性,加強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相互借鑒,而不應該相互隔膜、相互排斥、相互取代。故題中觀點錯誤。8.錯誤【詳解】面向世界、博采眾長并不意味著無條件照搬,而是根據具體條件加以吸收借鑒,使之適合中國的實際。故本題觀點錯誤。9.錯誤【詳解】本題是判斷題,根據教材內容,文化交流互鑒要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吸收外來有益文化,推動當代中國文化發展,故本題說法錯誤。10.錯誤【詳解】我們要堅決反對徹底拒斥外來文化的文化復古主義、盲目照搬西方文化的全盤西化論。故本題說法錯誤。11.錯誤【詳解】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就要學習和借鑒一切有利于我國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的有益經驗、一切有利于豐富我國人民文化生活的積極成果、一切有利于發展我國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經營管理理念和運行機制,而不是“學習借鑒一切外來文化”。故本觀點錯誤。12.錯誤【詳解】面對文化多樣性,我們要在堅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礎上,尊重差異,理解個性,既要認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鑒,求同存異,共同促進人類文明繁榮進步。故題中觀點錯誤。【當堂達標】13.D【詳解】②④:中國網絡文學向海外輸出作品有利于展示和傳播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讓海外讀者感悟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②④符合題意。①:要認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認同”說法錯誤,①排除。③:材料未涉及吸收外來有益文化,③排除。故本題選D。14.C【詳解】②④:材料表明文化交流能夠促進文化繁榮,②④正確。①:認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①錯誤。③:文化具有民族性、文化具有多樣性,立足中國國情,在交流互鑒中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而不是文化趨同,③錯誤。故本題選C。15.C【詳解】①:材料沒有涉及中華文化的包容性,①不符合題意。②③:杭繡省級非物質文化傳承人金家虹展示用“一根金”繡成的良渚神人獸面紋圖案驚艷了參加外國嘉賓的時候,絲博館舉辦的來自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塔吉克斯塔等國的“亞洲紡織技藝對話”活動也給杭州市民帶來不少見聞。體現了在亞運大家庭中自信地講好中國刺繡的故事,在多樣的中外紡織技藝的交織中促進文化交流,②③符合題意。④:材料沒有涉及回顧紡織發展軌跡,④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C。16.A【詳解】①②:發祥于天臺山的和合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瑰寶,因天臺山而得名的浙江臺州,亦被和合文化澆灌滋養。第三屆和合文化全球論壇在臺州舉辦,并開設法國巴黎、南非開普敦等6個國外分會場。論壇的舉辦,能夠傳承弘揚優秀和合文化,推動和合文化國際傳播,提升臺州文化軟實力,增強和合文化影響力,故①②符合題意。③:第三屆和合文化全球論壇在臺州舉辦,說明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而不是增強和合文化的世界性,進而增強其民族性,③錯誤。④:材料體現推動和合文化國際傳播,增強和合文化影響力,而不是促進和合文化廣納各國文化,從而展示其包容性,排除④。故本題選A。17.A【詳解】①②:我們黨取得的重大成就得益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這說明馬克思主義只有與本國具體國情相結合才能發揮積極作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推動了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發展,①②符合題意。③:我們應該借鑒和吸收外來文化的積極成分和有益成果,③說法錯誤,排除。④:實踐具有直接現實性,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最終要通過中國人民的實踐才能解決問題,④說法錯誤,排除。故本題選A。18.B【詳解】①:材料講述了中國和中亞在古代和當代的文化交流,及由此產生的文化成果,表明文化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鑒而豐富,①符合題意。④:“呈現了十三朝古都風華和絲路共鳴,展現了千里秦嶺的綠水青山及人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體現了該開幕式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秦嶺地區的山水之美及人民的需求向往中汲取創作養分,表明文化創新和發展需要立足時代之基,融通不同資源,④符合題意。②③:材料強調了文化交流與交融,未涉及“以我為主,為我所用”的原則,也未體現技術對文化創新的作用,②③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B。19.A【詳解】①:文明交流互鑒,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動力。這表明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豐富,①符合題意。②:各民族是平等的,“優秀的民族”說法錯誤,排除②。③:正是文明的多樣性使人類有了更多的選擇,世界也因文明的多姿多彩而生機勃勃、絢爛多彩,表明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樣性,世界才更加豐富多彩,充滿生機活力,③符合題意。④:材料表明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豐富,未涉及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日益增強,排除④。故本題選A。20.A【詳解】 A:采取人民群眾喜聞樂見、雅俗共賞的呈現方式,推動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國民教育和日常生活,體現了人民是文化成果的最終享有者和受益者,A符合題意。B:材料體現的是文化的影響,未涉及文化的交流和交融,B不符合題意。CD:材料體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要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未涉及包容性,未涉及反對民族虛無主義,CD說法錯誤。故本題答案選A。21.B【詳解】①:共展出古代及當代文房器物600余件,說明中國文房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①符合題意。②:各民族文化是平等的,沒有優劣之分,不能說中國文房文化是世界上最優越的文化,②表述錯誤。③:中華民族精神體現了中華民族的精神特征,③表述錯誤。④:本次展覽以“器以載道”為宗旨,說明文房對展現中華文化精神有重要作用,④符合題意。故本題選B。22.A【詳解】①③:從開幕式的“江南韻味”“數字火炬手”,到閉幕式的“荷桂共生輝”“最憶是杭州”,這表明杭州亞運會堅持深化文化傳承交流,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杭州亞運會通過融合了3D動畫、增強現實等尖端技術的表演讓亞洲和世界體驗了“詩畫江南、活力浙江”的獨特魅力,領略了開放包容、自信自強的大國氣象。這表明杭州亞運會堅持推動文化與科技完美融合,彰顯中華文化自信自強,①③符合題意。②:文化發展的根本動力是社會實踐,②錯誤。④:經濟是文化的基礎,“文化在經濟發展中的基礎地位”說法錯誤,④排除。故本題選A。23.AB【詳解】A:唯有誦讀文化經典,方能體味先賢的情懷。這啟示我們誦讀文化經典有利于人們知禮明智,是留住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效途徑,A正確。B:一個個國學大師給我們呈現了繽紛多彩的文學盛宴,這些經典是后世需要好好收藏保護的瑰寶。唯有誦讀文化經典,方能體味先賢的情懷。這啟示我們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既要面向未來,更要不忘本來,B正確。C: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是中華文化走向重振的轉折點,而不是做好傳統文化的保護工作,C表述錯誤。D:展現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不僅需要堅守中華文化立場,還要與時代相結合,該項說法過于絕對,D不選。故本題選AB。24.AD【詳解】AD:本次亞運會展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彰顯了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這些文化在今天仍然被我們弘揚,體現了中華文化具有連續性;在亞運會上,開幕式文藝表演以文化為底色,融科技之力與藝術之美,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了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促進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時俱進,AD符合題意。BC:材料反映的是亞運會將中華文化呈現給全世界,沒有體現文化包容性和交流互鑒,也未體現守正創新要立足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BC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AD。25.①杭州亞運會搭建了亞洲各國文化交流的平臺,有助于讓亞洲各國人民更深入地了解彼此的文化和傳統,增進互信。②杭州亞運會的舉辦有利于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提升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③促進文化交流互鑒,推動亞洲文明共同進步,實現亞洲各國文化共同發展,共同繁榮。弘揚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加強不同文化交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向世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滿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生產創作人民喜樂見的優秀文化作品,以受人民喜愛的方式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融通不同資源,實現綜合創新。借助科技創新,創新文化傳播手段,推出新產品、新服務和新模式,提高文化產品的質量。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試卷第1頁,共3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