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章 人口第3節 人口容量本節內容是從兩個方面進行分析和講解的:1.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通過情景假設,指出資源、環境對人口數量的支撐能力是有限度的,并點明了影響區域環境承載力的因素。2.人口合理容量。從當前人口增長現狀出發,說明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意義,并提出相關措施。區域認知:學會分析某一地區資源環境承載力的大小。綜合思維:了解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與人口合理容量的區別,理解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意義和措施。地理實踐力:根據本地的資源狀況,判斷本地的資源環境承載力及人口合理容量。人地協調觀:結合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意義,樹立良好的資源觀和環境觀。1.分析影響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的因素。2.理解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意義和措施。教師準備:掛圖、課件、投影儀等;發學案。學生準備:結合學案課前預習。【導入新課】世界人口數量在不斷增長,2020年一月,中國人口達到14億,世界人口總數已超過75億。人口數量龐大且與日俱增意味著資源大量消耗以及生態嚴重惡化。由于人口快速增長,地球生態危機重重。你認為當前地球已不堪重負還是潛力無限?人口數量與資源、環境之間存在怎樣的關系?一、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學生閱讀課文總結)定義:在保證資源合理開發利用和保護良好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區域的資源環境條件所能承載的人口數量。(一)人口增長與資源環境承載力1.如何做到將人口數量控制在區域資源承載力范圍內?在人口數量達到資源環境承載力之前,努力控制人口,最終人口在資源環境承載力范圍內保持穩定。2.資源環境承載力是固定不變的嗎?人口數量超過區域環境承載力將會出現什么后果?人口增長超過資源環境承載力,最終由于饑荒、疾病、污染和資源枯竭,造成人口大量減少,新的資源環境承載力重新建立。(二)資源環境承載力的影響和制約因素1.自然資源狀況自然資源狀況與區域環境承載力呈正相關,是影響環境承載力的最重要因素。“短板效應:——區域環境承載力的大小取決于數量最少的資源每個區域有限的資源數量只能滿足一定數量的人口需求,資源豐富的區域能承載較多的人口。通常用某一種或幾種資源的承載力作為估算某個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的依據。如:水資源是估算我國西北地區資源環境承載力的主要依據;耕地資源是估算我國西南山區資源環境承載力的主要依據。2.社會經濟和科技發展水平典型案例:以色列全年干旱少雨,國土面積2/3被沙漠覆蓋,淡水資源極度短缺。借助海水淡化技術,以色列水資源危機得到緩解,其資源環境承載力大大提升。日本的土地資源、礦產資源都不足,但通過便利的海運,大量進口利用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資源,提高了本國的資源環境承載力,從而承載了大量的人口。3.人均消費水平把全球看作一個整體,那么,地球最多能養活多少人呢?關于這個問題,人們主要有三種看法:樂觀派:未來世界的人口不會達到資源環境承載力的極限值。悲觀派:目前世界人口太多,已經超過地球的資源環境承載力。中間派:地球所能容納的人口數量在100億左右。同學們,你屬于哪一派呢?請談談你的看法。二、人口合理容量定義: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生活的水平,同時又在不妨礙未來人口生活質量的前提下,一個國家或地區最適宜的人口數量。人口合理容量是區域協調發展的必要條件。人口合理容量<資源環境承載力我們為什么要謀求人口合理容量?背景:100多年來,世界人口每增加10億所需的時間越來越短,人口數量急劇增加,資源與環境問題頻發。意義:保障健康生活的水平及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措施:1.倡導國際合作:各國把人口控制在合理規模之內;2.建立公平秩序:保證人人擁有不斷追求高水平生活質量的平等權利;3.人地協調發展:因地制宜制定本區域持續發展戰略,既保持好生態平衡又不斷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思維導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