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用繪畫介紹自己》教學設計教材分析:繪畫,是表達和交流的語言。每個人都有通過繪畫的形式建立形象,用繪畫表現他人和自己的經歷。利用點、線、面、體塊和色彩等造型語言,傳達自己對事物的認識和理解,將自己的想法和創意分享給其他人,這就是繪畫語言的意義。通過用“美術的語言”表達自己,通過對自己的特征、特點進行表達,在向他人介紹自己的同時,進一步認識自己,使學生的觀察力、理解力、想象力得到發展。每一個人都有自己鮮明的形象特征,又因為每個人的性格、愛好、思維方式、生活環境、成長經歷不同,擁有各種不同的外在表現。學生們通過認真觀察自己,捕捉自己最具特色的部分,嘗試選取適合自己的繪畫工具和繪畫形式進行描繪。學生分析:七年級學生剛剛結束小學生活,升入新的班級,進入新的學習環境,需要互相了解。傳統的自我介紹似乎缺乏新意,用自畫像的方式表現自己,讓同學們迅速了解和認識自己的特點,顯得新穎而有趣。但就學生的造型能力而言,又呈現出多層次的趨勢。審美水平和繪畫技巧方面的差異,容易使一些學生產生畏難心理。教學中教師要將重點放在對造型的提煉和表現上,啟發學生打破固有思維,大膽表現,勇敢創新,使用個性的符號,來表現自己的特點。教學目標:1.引導學生觀察自己,自我描述,通過提煉自己的外貌和個性特點,選用適合的繪畫方式描繪自己的外形特征,介紹自己。2.激發學生對美術的親近與熱愛,使學生體會到繪畫的藝術魅力和現實作用,鼓勵學生探索和形成個性化的表現能力和風格。3.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了解,增進友誼。促進學生對自我的認識和了解,悅納自己,增強自信。學習活動:1.用自畫像的方式向同學們介紹自己。2.嘗試探索適合自己的繪畫風格,完成一幅有特色的作品。3.用自己的作品在班級里進行展示和自我介紹。教學過程:一、問題導入,視頻激趣。師:對于第一次見面的人,你是怎樣介紹自己的呢?生:略。(設計意圖:拋出問題,引發學生對問題的思考,為后面的教學內容進行鋪墊,體會本節課即將學習的內容,與自己生活的真實聯系。)師:在課下我采訪了一些同學,來看看他們是怎么介紹自己的。(播放視頻)(設計意圖:通過課下采訪并為學生制作微視頻的方式,延展課堂上的時間與空間。學生們看到熟悉的同學出現在屏幕上,這種體驗新鮮而奇特。比起傳統的課堂提問,這種新鮮的方式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并調動學生的多種情緒體驗。對于同學或自己所進行的各種內容的自我介紹,學生容易身臨其境地產生參與感與認同感。)師:一段精彩的自我介紹,能給初次見面的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語言是我們平時交流最重要的表達方式,那么你還能想到其他更有創意的方法來介紹自己嗎?生:略師: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研究的課題——用繪畫介紹自己。(出示課題)師:那么,怎樣才能用繪畫來介紹自己呢?讓我們一起來看幾幅作品。(出示幻燈片)師:從畫面上你認為他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學生猜測畫面上的人的年齡、身份)師:好,如果我現在告訴大家,這不是一張照片,而是一幅油畫,你會不會感到很驚訝?(學生們再次認真觀察油畫)師:能描繪如此逼真的畫面,他到底是誰呢?他是冷軍,是中國當代超寫實主義油畫最具代表性的畫家。他的油畫作品以精致入微的細節,帶給人強烈的視覺震撼。這幅他為自己所畫的自畫像,纖毫畢現,幾乎被人認為是照片。極度寫實,是他作品的主要特點。(設計意圖:由于七年級的孩子處在具象思維發展的階段,對事物的描繪更傾向于追求“像”,所以腦海中對外貌的直接反映大多是人的寫實性細節特征,如實描繪,作畫時容易無處下筆,導致“眼高手低”的情況。所以本段安排的對著名藝術家的自畫像展示,從超寫實主義繪畫的極度逼真開始,逐步到簡潔的線條,遵循這樣的順序,讓學生體會具象到抽象的思維轉變,體會繪畫對造型的逐步精簡和提煉。)(幻燈片出示第二幅自畫像)師:這是一幅素描自畫像。大家猜一猜他是誰?(學生猜測)師:那么大家猜測的對不對呢?讓我們來看看正確答案吧。這幅自畫像上的人,就是一代國畫大師徐悲鴻。同時他也是一位著名的美術教育家。他學貫中西,熱愛祖國,他所畫的奔馬,體現出了我們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設計意圖:徐悲鴻是著名的美術教育家,他學貫中西,對中國畫進行創新,奔馬圖體現出愛國情懷和民族精神,引導學生在認識藝術家的同時,體會到作品背后的愛國主義情懷)(幻燈片出示第三幅自畫像)師:這位須發皆白的老人,他又是誰呢?(學生猜測,并說說自己的想法)師:其他的同學同意她的猜測嗎?那么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究竟是誰。沒錯,他就是我國著名的國畫大師張大千。他被西方美術界贊譽為“東方之筆”,在世界畫壇上享有極高的聲譽。(設計意圖:張大千老人是中國畫壇泰斗,他的自畫像體現出中國畫特點,對線條進行了精簡和歸納,在突出外貌和神態的同時,線條具有氣韻生動的特點。使學生認識到素描的光影塊面與中國畫線條的對比,體會到人物造型的線條魅力。)(幻燈片出示第三幅自畫像)師:我們一起再來看這幅自畫像。他有著長長的胡子,戴著圓圓的眼鏡,好像一位教書先生。那么他又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學生再次猜測)師:他就是我國著名的漫畫家豐子愷。他是一位漫畫家,又是一位散文家。他的作品常常描繪身邊的事物,又常常配以幾句小詩。從他的作品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人文的關懷和文藝的情懷。(設計意圖:此處所選取的豐子愷的自畫像,在精簡描繪自己外貌特點的同時,也體現了想象力的美感。把胡子添畫成柳枝,這些細節也可以啟發學生的想象。通過猜測、認識畫家本人,再到了解畫家作品,拓展學生的美術知識。)(幻燈片出示第四幅自畫像)師:這也是一位漫畫家的自畫像。他叫華君武。與豐子愷的漫畫風格不同,他認為“漫畫是批判的藝術”,所以他用自己的畫筆作為武器,針砭時弊,諷刺現象。這幅漫畫作品《永不走路,永不摔跤》,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漫畫家想通過這幅漫畫,告訴我們一個什么樣的道理呢?(學生試述自己在漫畫中所看到的和感悟到的)師:在我們成長的道路上,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如果因為懼怕失敗,總是停留在安全區域里,永遠不可能獲得真正的成長。所以我們應該敢于嘗試,不怕困難,勇于挑戰,克服困難。只有這樣,才能獲得真正的成長。(設計意圖:到華君武的漫畫自畫像,學生感受到了畫面精簡的過程。對線條的表現力有了較深的體會。對華君武及其作品有了一定的了解,通過作品滲透給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引導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都要以積極的心態去面對困難和挑戰。)二、新知呈現,歸納總結師:我們看了這么多自畫像,你發現自畫像有著什么樣的特點?生:抓住了外貌特征。師: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外貌。又由于每個人的成長環境、個性和經歷不一樣,又形成了各種各樣的個性特點。那么我們又怎樣抓住自己的外貌和個性,用美術的語言去體現它們呢?這就需要我們進行分析和提煉。師:先說臉形。大家可以看出,不同的臉形對于我們每個人的外貌特點影響是很大的。人的臉形有方形臉、圓形臉、橢圓形臉……等等。除了臉形,還有不同的五官。我們的五官有單眼皮、雙眼皮、薄嘴唇、厚嘴唇等等……各種各樣的不同特點。除此之外,表情、發型和服飾也起到很大作用,能體現出我們的個性特點。這些元素進行提煉,就能很好地描繪出自己的形象。三、繪畫指導,教師示范師:這里有一張大紙,接下來我就要請同學們幫助我完成一幅我自己的自畫像。(教師示范)首先我們要進行構圖。確定自己要畫的是全身像還是半身像,從而明確落筆區域。我要畫一個半身像,我想把我的臉的位置畫在這個區域。(用馬克筆作畫示范)先畫臉形,再畫五官。畫完五官之后要畫頭發。頭發應該怎么表現呢?你們有沒有什么好的方法?用塊面的方式畫劉海或者額前碎發,再用線條進行頭發其他部位的填充。完善頭發的形狀。畫衣服的時候要認真觀察自己衣服的特點,將主要的線條提煉出來,畫出輪廓,然后再進行細節的裝飾。根據實際情況,可以為自己加上動作和背景,還可以加上文字標注。眼鏡和其他能夠體現自己特點的配飾,一定要認真描繪。(設計意圖:示范的自畫像,是我的原創,是專門為本節課而設計的。雖然采用微課的方式繪畫效果會更流暢,卻缺少了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對于一堂繪畫課而言,如果不能幫助學生突破畏難心理,給予學生突破難點的指導,教師的個人炫技并沒有太大的意義。對于所要呈現的畫面,我也是經過了再三思考:示范既要讓學生明確思路,掌握便于操作的繪畫方法和步驟,又不能框住學生思維,阻礙學生作品呈現多樣性,摒棄了極簡的風格和極繁的風格,又添加一些個性化的元素——教師的范畫應該是適合學生、貼近學生的。)師:在這里我還要教給大家一個小秘訣,在繪畫的時候,盡量讓筆與紙張貼合,畫線一定要畫到位,盡量讓畫筆所畫出的線條,在自己的控制范圍之內。(教師示范,學生觀察)師:好,在大家的幫助下,我的自畫像完成了。是不是很簡單?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繪畫風格,你需要找到你自己的風格,然后去完成一幅屬于自己的自畫像。接下來就讓我們欣賞一組風格各異的自畫像作品,從中尋找一下自己的節奏吧。(播放作品欣賞視頻)(設計意圖:微課視頻所選取的自畫像作品,都是經過精心挑選的。不同的繪畫工具,不同的繪畫風格,有精煉簡潔的,有注重裝飾的,有俏皮可愛的,有彰顯個性的。通過欣賞,學生從中找到自己感興趣的繪畫表達方式,為自己的下一步創作明確方向,找到方法。)師:看完了這些作品,我想大家已經都想好自己要畫一幅什么樣的自畫像來介紹自己了,現在我們就開始創作吧。四、學生創作,教師指導(設計意圖:教師的巡回指導,要先了解學生的思路和想法,再對每個人進行有針對的輔導,依據學生的不同風格,提出不同的建議。鼓勵學生大膽地創新,表現自己的個性,創作出獨具一格的美術作品。)五、作品展示,學生互評師:大家的作品都展示到前面了,接下來請同學們來說說,你最喜歡哪幅作品,并說說為什么。學生互評,評一評自己最喜歡的作品,猜一猜是誰畫的。被點評到的學生進行自我介紹,教師適時進行點評。(設計意圖:學生之間互相評價,線條、色彩、畫面表現等等都是學生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思考的因素。說說對誰的作品印象最深刻,作為欣賞者又是如何理解這幅自畫像。在他人進行評述的同時,每個學生都會有自己與眾不同的理解。在對作品產生關注之后,對作者的印象就會更加深刻。由此引出學生對自己作品的自評環節,呈現多角度評價。)六、課后拓展,課堂總結師:通過同學們的點評,我發現了一個現象——似乎我們每個人的自畫像和其他人對我們的印象都有一些不同。自畫像都會有一些夸張,那么自己和別人眼中真實的自己,又是怎樣的呢?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看一段視頻。(播放視頻)(設計意圖:通過視頻,深入思考應該如何正確評價自己。這個環節的設計,意在關注學生心理。能否正確評價自己,認識自己,悅納自己,悅納他人,對學生個性發展有著很重要的意義。)師:你遠比你認為的更美麗。其實我們每個人都不盡完美,我們每個人的身上,可能都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但是我們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我們擁有自己獨特的外貌和個性,要勇敢地表達和展示自己,對自己充滿自信。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從不同的角度認識了自己,展示了自己,讓更多的人認識了自己。愿你們每個人都能充滿自信,勇敢地展示自己,結識更多的朋友!這節課就到這里,下課。謝謝同學們。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