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初一地理上期期末復習知識點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初一地理上期期末復習知識點

資源簡介

初一上學期復習提綱
第一章、地球和地圖
第一節、 地球和地球儀
一、認識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1、地球的形狀: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
2、地球大小:
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平均半徑:6371千米,赤道周長:4萬千米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儀
三、緯線、緯度和經線、經度
1、與地軸垂直并且環繞地球一周的圓圈叫做緯線。
低緯度地區: 0°——30°
中緯度地區:30°——60°
高緯度地區:60°——90°
南北半球的劃分界線:赤道(最長的緯線)。
2、連接南、北極并與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叫做經線。
東西半球的劃分界線為20°W和160°E。
3、經緯線的特點:
緯線(度) 經線(度)
形狀特征 圓圈(除極點外) 半圓
長度 不等長(赤道最長,向兩極逐漸縮短) 等長
指示方向 東西方向 南北方向
最大度數 90° 180°
度數起始線 赤道 本初子午線
經緯度符號 北緯(N)南緯(S) 東經(E)西經(W)
特殊的線 北極圈(66.5°N)北回歸線(23.5°N)赤道(0°)南回歸線(23.5°S)南極圈(66.5°S) 本初子午線,20°W,160°E
第二節、地球的運動
一、地球的自轉
1、繞轉中心:地軸
方向:自西向東。
自轉一周的時間(自轉周期):一天(約24小時)。
2、地理意義:晝夜更替和地方時(時差)
二、地球的公轉
1、繞轉中心:太陽
方向:自西向東。
公轉一周的時間(公轉周期):一年
2、地理意義:形成四季(春夏秋冬)和五帶
3、二分二至日:
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陽光直射在赤道(0°)上,春分日前后的3、4、 5三個月是北半球的春季;
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陽光直射在北回歸線(23.5°N)上,夏至日前后的6、7、8三個月是北半球的夏季;
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陽光直射在赤道(0°)上,秋分日前后的9、10、11三個月是北半球的秋季;
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陽光直射在南回歸線(23.5°S)上冬至日前后的12、1、2三個月是北半球的冬季。
4、五帶:熱帶、北溫帶、南溫帶、北寒帶、南寒帶。
第三節 地圖的閱讀
一、地圖的三要素
1、比例尺:
(1)概念:比例尺是指圖上距離比實際距離縮小的程度,又叫縮尺。
(2)公式:比例尺=
線段式
(3)表示方式 文字式
數字式
(4)比例尺的大小與其表示的地圖所反映的實際范圍與內容的詳略的關系:
圖幅大小相同的兩幅地圖相比較,比例尺大的反映的實際范圍小,內容詳細;比例尺小的,反應的實際范圍就越大,內容就越粗略。
地圖上的8個基本方向:東、西、南、北、東北、西北、東南、西南。
2、方向 定向方法 一般定向法:面對地圖,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指向標定向法:指向標的箭頭指示的方向為北方
經緯網定向法:經線指示南北,緯線指示東西
3、圖例和注記:記住常用的圖例符號與注記的兩種形式(文字注記和數字注記)
二、地形圖
地形圖的三種類型:等高線地形圖、分層設色地形圖、地形剖面圖。
(一)、等高線地形圖:
1、海拔(絕對高度):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
2、相對高度: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地點的垂直距離。
3、等深線:在地圖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點連接成線。
4、等高線性質:
(1)、同一等高線上海拔相同。
(2)、同一幅等高線地形圖,等高距相同。
(3)、等高線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線越稀疏,坡度越緩。
(二)、分層設色地形圖:綠色表示平原、藍色表示海洋、黃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三)、地形剖面圖:最直觀的表示地面上某一方向地形的起伏狀況
(四)、山地五種不同形態: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五)、五種地形類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六)地形特點:
(1)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特點是地面起伏小;不同的是平原海拔低,一般在200米以下,而高原海拔較高,多在500米以上,邊緣比較陡峭。
(2)山地和丘陵的共同特點是地面崎嶇不平;不同是山地較高,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坡度較陡,溝谷較深,而丘陵較低,相對高度一般不超過200米。
第二章 陸地和海洋
第一節、大洲和大洋
一、海洋與陸地:人們常用“七分(71%)海洋(四大洋),三分(29%)陸地(七大洲)”概括地球海陸分布。
二、七大洲:
1、大陸:面積廣大的陸地。 島嶼:面積較小的陸地。
大洲:大陸和它附近的島嶼合起來成為大洲。
2、七個大洲按面積大小排序: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
3、南極洲、北冰洋是跨經度最廣的大洲、大洋。
4、拉丁美洲:美國以南的美洲,指墨西哥等和南美洲國家。
5、大洲分界線:
亞洲和歐洲的分界線: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脈、土耳其海峽(溝通黑海和地中海)、黑海、里海。
亞洲和非洲的分界線:蘇伊士運河(溝通地中海和紅海)。
亞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線:白令海峽。
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線:巴拿馬運河(溝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歐洲和非洲的分界線:地中海、直布羅陀海峽
三、四大洋:從大到小排列: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第二節、海陸的變遷
一、海陸變遷的原因:地殼的變動和海平面的升降以及人類活動。
二、大陸漂移學說:德國 魏格納
三、板塊構造學說:目前最流行、科學的學說
1、學說的內容:地球由六大板塊組成,即亞歐板塊、美洲板塊、非洲板塊、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和南極洲板塊,板塊一直處于運動中,一般來說。板塊的內部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的交界處比較活躍,多火山地震。
2、板塊的兩種運動方式:
(1)張裂:裂谷和海洋(紅海的面積將不斷擴大)
(2)碰撞:山脈、 高原(青藏高原 喜馬拉雅山脈)、島
3、其中太平洋板塊幾乎全部是海洋。
4、火山與地震帶:
(1)多分布于板塊與板塊交接處。
(2)世界兩大系列火山地震帶:
① 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②地中海-喜馬拉雅山火山地震帶。
5、世界上兩大山系:
(1)、阿爾卑斯——喜馬拉雅山系;(2)科迪勒拉山系。
6、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位于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交界處(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
7、印度尼西亞多火山國的原因:位于亞歐板塊、印度洋板塊、太平洋板塊、三大板塊的交界處。
第三章 天氣與氣候
第一節 多變的天氣
一、天氣和氣候的概念:天氣是指一個地方短時間內的大氣狀況,具有短時、多變的特
點。具體描述天氣時一般要從陰晴、冷熱、雨雪等方面來描述,我們把這些內容稱為天氣的要素。而氣候是指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的平均狀況,它具備的特點是長時間、穩定,我們一般從氣溫和降水兩方面來描述一個地區的氣候特征,因此氣候的兩大要素就是氣溫和降水,它一般要用到溫暖、寒冷、炎熱、濕潤、干燥等字眼兒。時間上一般會出現年、四季、月份等字樣。
二、天氣預報
1、識記常用的天氣符號(課本49頁3.5)
2、風向是風的來向,共分18級
3、在衛星云圖上:綠色代表陸地,藍色代表海洋,白色表示云區,云的顏色越白,表示云層越厚,云層厚的地方一般是陰雨區,這樣的地區降水的可能性就最大。
4、空氣質量的高低與空氣中所含污染物的數量有關,可以用污染指數來表示。空氣質量與人體健康關系密切,清新的空氣,污染指數就越小,對人體的健康有利,反之對人體健康有害。
5、空氣質量的高低的影響因素:
自然因素:如氣壓的高低、風力的大小
人類活動:主要因素
第二節 氣溫的變化與分布
測量工具:百葉箱里的溫度計
一、氣溫的測定
單位:℃,讀作攝氏度
含義:是指一個地區一天內的氣溫變化。
氣溫的日變化 日變化規律:一天中,最高氣溫出現在午后2時左右,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后。
氣溫日較差:一天中,最高氣溫與最低氣溫的差
二、氣溫的變化
含義:是指一個地區一年內的氣溫變化。
氣溫的年變化 年變化規律:一年中,北半球,
陸地:7月氣溫最高,1月氣溫最低。
海洋:8月氣溫最高,2月氣溫最低。
氣溫年較差:一年中的最高月平均氣溫與最低月平均氣溫的差。
三、氣溫的分布:
1、表示方法:通常用等溫線圖來表示氣溫的水平分布。
2、等溫線圖的特點:
a同一條等溫線上各點的氣溫相等。
b等溫線密集的地方溫差大,等溫線稀疏的地方溫差小。
c等溫線呈閉合狀態時,如果中心氣溫低表示這里是低溫中心,反過來就是高溫中心。
3、世界年平均氣溫的分布規律:從低緯度向兩極氣溫逐漸降低。
4、認真閱讀57頁圖3.19和3.20,回答課本中的問題
5、影響氣溫的因素:
(1)緯度因素:一般低緯度地區氣溫高,高緯度地區氣溫低
(2)海陸因素:夏季,同緯度地區陸地氣溫高,海洋氣溫 低 ,冬季相反
(3)地形因素:海拔越高氣溫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
第三節 降水的變化與分布
一、降水的變化
1、概念:降水是從大氣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的總稱,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降雨劃分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不同等級
2、降水量的單位:毫米(mm) 測量工具:雨量器
3、一個地區一年內個月的降水量有差別,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狀圖來表示一
個地區一年內的降水變化。
二、降水的季節變化
1、表示方法:用各月降水量柱狀圖來表示
2、類型:全年多雨,全年少雨,全年濕潤,夏季多雨,冬季多雨等
三、降水的分布
1、表示方法:通常用等降水量線分布圖來表示。
2、降水的分布規律:
a赤道地區降水多,兩極地區降水少。
b南北回歸線兩側,大陸西岸降水少,大陸東岸降水多。
c中緯度,沿海地區降水多,內陸地區降水少。
d山地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
3、影響降水的主要因素:
緯度因素:例:赤道地區降水多,兩極地區降水少
海陸因素:例:中緯度,沿海地區降水多,內陸地區降水少。
地形因素:例:山地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
第四節 世界的氣候
一、氣候的地區差異:
1、氣候的兩大要素:氣溫和降水
2、63頁活動題,會分析氣候特征
3、65頁表格1、2
二、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等。
三、氣候與人類活動:
全球變暖的人為原因:(1)人類一方面燃燒煤、石油等,大量排放二氧化碳
(2)人類大量砍伐森林。
第四章 居民與聚落
第一節 人口與人種
1、2011年10月30日,全世界的人口已經有70億。
2、人口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
3、人口自然增長率最高的大洲:非洲
人口自然增長率最低的大洲:歐洲
4、世界人口的分布:
(1)人口密度是指每平方千米內居住的人口數。
公式:人口密度= 單位:人/平方千米
(2)世界人口的分布特點:
人口稠密的地區:亞洲的東部和南部、歐洲、北美洲東部的沿海和平原地區
人口稀疏的地區:極端干旱的沙漠地區;氣候濕熱的雨林地區;
終年嚴寒的高緯度地區;地勢高峻的高原、山區
(3)認真讀圖4.4
5、人口問題:
(1)人口數量過多,增長過快:
就業困難、饑餓貧困、居住條件差、交通壓力
(2)人口增長過慢,甚至停止增長或不斷減少:
勞動力短缺,國防兵員不足,社會撫養老人的負擔加重。
解決人口問題的措施:制定相應的人口政策,以使人口的增長與社會、經濟的發展相適應,與環境、資源相協調。
6、不同的人種
(1)根據人類體質特征,人類可以分為白種人、黃種人和黑種人三個主要人種
(2)閱讀75頁圖4.7 印度的人種以白種人為主,
第二節 世界的語言和宗教
1、世界的語言
(1)世界上的主要語言:
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也是聯合國工作語言。
(2)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漢語。世界上使用范圍最廣的語言:英語
2、世界的三大宗教:
(1)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
(2)基督教 :是世界上信徒最多和流傳最廣的宗教;宗教建筑是教堂;經典著作:《圣經》。
伊斯蘭教:清真寺;經典著作《古蘭經》。
佛教 : 佛塔
第三節 人類的聚居地——聚落
1、聚落與環境
(1)聚落的兩種形式:鄉村和城市
(2)景觀和生產方式的差異
(3)聚落形成發展的有利條件:
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自然資源豐富、交通便利、地形平坦、氣候適宜
(4)聚落的兩種形態:
在平原地區:團塊狀聚落
在河流、山麓、谷地:條帶狀
第五章 發展與合作
1、根據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大體把全球的國家分為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
2、發達國家最集中的地區是:歐洲西部
3、發達國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北部;
發展中國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南部
4、“南北對話”: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之間的政治、經濟商談。
“南南合作”:發展中國家之間的互助合作
5、世界上面積最大國家俄羅斯:1707萬平方千米;
最小國家梵蒂岡:0.44平方千米。
世界的主題——和平與發展:國際合作與經濟合作化。
6、重要的國際組織
(1)聯合國:總部在美國的紐約;基本宗旨:“促進國家發展,維護世界和平”。
(2)世界貿易組織:縮寫:WTO,總部在瑞士的日內瓦;主要職能:減少各個國家和地區之間的貿易限制,控制和減免關稅,促進國際貿易發展
PAGE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贵南县| 新龙县| 舟山市| 合江县| 全南县| 白玉县| 南木林县| 赣州市| 余姚市| 昌黎县| 洛川县| 建始县| 兴和县| 郴州市| 苗栗市| 通州市| 桃江县| 江城| 通城县| 田东县| 剑川县| 繁峙县| 肥西县| 墨竹工卡县| 新昌县| 法库县| 运城市| 吴忠市| 武宣县| 延吉市| 洮南市| 皋兰县| 扎赉特旗| 巴彦县| 永川市| 五峰| 鲜城| 磐石市| 泰来县| 嘉荫县| 乌兰察布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