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3《漂亮的包裝紙》教材分析本課教學屬于設計·應用學習領域,與《點、線、面》、《重重疊疊》有著承接和延伸的關系,都傳達著美術與生活的息息相關。通過觀察、比較,了解包裝紙的設計思路,通過觀察、想、玩、說、設計等一系列學習活動,嘗試用自己喜愛的媒材工具制作出與眾不同的包裝紙。在課堂中,從學生的生活愿望出發,通過認識、設計包裝紙,引導學生嘗試運用各種工具材料和不同的表現手法,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展現其獨特的設計風格,促進學生個性的形成和發展。學情分析低年級的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美術和材料,對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掌握,會用簡單的線條和色塊來,大膽地、自由地表現他們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但是動手能力比較差。本課是設計類的課型,二年級的學生對于設計生活中的物品還比較陌生,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該潛移默化地讓學生了解設計的基本原則,從圖案、色彩等方面進行設計,表現方法上采用多種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學目標:通過學習讓學生學會設計一張包裝紙需要的環節,懂得包裝紙圖案的排列方式。學生在設計包裝紙的同時,靈活的發揮自己的想象,找到適合自己的設計思路。通過對包裝紙的設計了解中式圖案,從而激發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教學重難點:重點:讓學生了解包裝紙的排列方式。難點:如何讓學生用漂亮的顏色去裝飾包裝紙。授課環節:導入新課師:同學們你們知道設計師這個職業嗎?在他們手中平凡的事物也會變得更加漂亮,就像我們面前的包裝紙同學們可以看一下,在設計師的魔力下,它們的圖案變得更加精美,顏色也更加漂亮。那包裝紙是怎樣運用的?來看老師手中的禮物~~用包裝紙來包裝物品可以使它們變得更加精美。那同學們你們知道設計師最擅長什么嗎?..................今天,同學們和老師一起變身成為設計師,用這些中式圖案來設計一張漂亮的包裝紙。【設計思路:以設計師的技能為主線引起學生的興趣,同時滲透觀察生活的德育,緊接著由中國設計師引出中式圖案。】授課環節出示導學案,讓學生初步了解包裝紙的設計環節。第一步:認識圖形第二步:將圖形進行排列第三步:進行上色完成一張漂亮的包裝紙。師:我們先從第一步開始“認識圖形”觀察一段視頻,這段視頻是有關中式圖案在生活中運用的,引出中式圖案“圖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寓意。然后從中式圖案的祥云紋開始介紹:我們先從祥云紋來了解一下中式圖案的特色。祥云的形象源于我們生活中常見的云朵,設計師在美化外形的同時還賦予了它吉祥如意,喜慶幸福的寓意,這個圖案好不好?那我們應該如何去畫它呢?同學們一起來看老師將它進行了簡化,同學們在導學案上用描的方式來快速體驗一下祥云的畫法,一邊體驗一遍記住它的寓意。(示范)來看海浪紋,它的形象來自大海的同時也賦予了與大海有關的 “福山壽海福氣滿滿” 的祝福。同樣的形式我們繼續體驗一下。(示范)..................這是回字紋,這種回字紋在畫的時候可以一筆不斷頭,同學們可以試一試。這種回字紋寓意著美好的事物要長久不斷,就像以中式圖案為代表的中國傳統文化,雖歷經千年,但依然表達著一種獨特的美。希望同學們多多的去了解一些中國傳統文化,并將他們運用到美術當中。【設計思路:以中式圖案為中心,讓學生了解中式圖案的美,并領會其中的寓意,然后運用到包裝紙的設計中去。】深入環節出示排列方式,讓同學們觀察討論自己探索發現排列的特點。師:單獨紋樣有什么樣的特點?生:有一個大大的圖形,周圍裝飾上其他的花紋。師總結單獨紋樣的特點。師:自己觀察一下聚散紋樣,小組討論一下之后發表一下你們的觀點,倒計時 5個數生:有大有小、有的重疊在一起,有的零散......師總結出聚散紋樣的特點。出示重復紋樣師引導學生總結重復紋樣的特點,并應到學生了解橫排、豎排、斜排的特點。學生出示思路,教師在講臺演示。接著學生進行初步擺列圖形的環節。過程中教師進行指導,并在個別輔導的過程中滲透點線面的知識。學生排列完后,教師進行上色環節,此環節中循序漸進的引導學生初步了解漸變色、對比色的不同效果。并鼓勵學生嘗試大膽的運用鮮艷的色彩。【設計思路: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自主的去發現總結知識點,讓學生明確的了解自己選擇的排列方式,和運用的圖形,色彩知識方面進行淺層次的滲透,為以后學習色彩知識進行鋪墊。】作業環節:讓學生在排列好圖形的作業紙上,進行上色完成包裝紙。并用自己設計的包裝紙給準備好的物品打包,最后包裝好的作品放到展示區。【設計思路:在之前環節完成的半成品上進行上色可以讓學生提高作業效率,而且讓學生直接將包裝紙進行運用,讓學生從設計到運用很好的讓課堂與實踐相結合。】(五)總結拓展:觀賞中國傳統元素(書法、國畫、文字)設計的包裝,讓學生多多的去了解和學習中國傳統文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