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五章 植被與土壤第一節 植 被本章是第五章植被與土壤的第一節內容,植被與土壤既是自然環境的形成要素,又是自然環境演變的結果。在本章內容,學生在初中學過有關氣候的知識,在教學的過程中必須讓學生回憶鞏固,氣候與植被關系非常密切,因此,對氣候類型,以及所表現出來的氣候特征知識掌握程度,是學好本節內容的一個關鍵,教師在這方面要加強指導學習。課標內容 核心素養目標課程標準 通過野外觀察和運用視頻,圖像,識別主要植被,說明其與自然環境的關系 區域認知 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合理描述和解釋特定區域的自然現象,并說明其對人類的影響地理實踐力 識別與植被有關的環境要素,具備一定的觀察,調查等合作的意識,求知的態度和運用知識的能力目標解讀 1.能結合圖片等相關資料,識別主要的植被類型。 2.了解掌握主要植被的分布、生長特征。 綜合思維 認識植被演化的過程,了解植被的形成,對植被的垂直結構,生態特征學會分析其與環境的關系。人地協調觀 結合不同的植被景觀,知道其形成的自然環境,了解植被與自然環境之間的關系,樹立因地制宜利用當地植被發展生產的人地協調觀。1.能結合圖片等相關資料,識別主要的植被類型。2.了解掌握主要植被的分布、生長特征。多媒體 自制教具新課講授情境導入: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在 2017年8月中旬,智利北部的沙漠地區出現罕見的豐沛降雨。之后,奇跡出現了,曾經不毛的沙漠,遍地野花綻放,儼然成為花的海洋。這平常幾乎看不到植物的“死亡之地”,為什么短時間變成花的海洋?其他沙漠中會出現類似的現象嗎?今天通過學習《植被》這一節內容,我們就會知道答案。(教師板書)一、植被與環境學生閱讀P82—P83頁教師設問:什么叫植被?,植被有哪些分類?如何區別呢?學生結合課本82頁回答(教師板書)概念:自然界成群生長的各種植物的整體分類:天然植被:森林、草原、荒漠等。人工植被:經濟林、人工草場等。教師設問:植被如何演化的呢 (比如智利的沙漠中花海是如何來的?)讓學生結合課本82頁第二自然段自主討論,教師再進行講解,并通過課件演示,加深對知識的理解。(1)植物的演化過程圖5.2森林中的成層現象通過對植物的演化過程討論,引入下一個知識。(過渡)在生活中我們看到過森林呈現高低不同的植被景觀,有樹木,有灌木,有藤本植物,有草本植物,這是一種什么現象呢?不錯,這就是植被中的垂直分異,它是怎么產生的呢?垂直結構差異(教師板書)通過PPT展示熱帶雨林的垂直分層現象,讓學生觀察討論得出垂直方向植被高度不同的原因。(在穩定的植被中,不同種類的植物群體,通過爭奪陽光的生存競爭,占據一定的垂直空間,從而形成分層明顯的垂直結構) (教師歸納)植被中的垂直分異的規律,一股而言,氣溫越高,降水量越多的地方,植被高度越大,植被種的數量越多,垂直結構越豐富。(過渡)從植物的垂直分層,我們可以看出植物有適應環境特征,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現象。因此,植物的生活和分布深受環境的制約,什么樣的環境就可能有相應的植物種類分布。教師設問:水生的蓮花反映了什么樣的環境?其適應環境的特征是什么?學生討論,教師歸納,反映濕潤的環境,在蓮花生長過程中有充足的水源,所以它長得葉大柔嫩,但根扎的很淺;結論:天然植被一般按類型有規律地分布在其適宜生長的地方,并具有適應當地環境的特征。教師在此可以解釋智利花海的形成。(過渡)了解了植被與環境的關系,我們再來看看世界主要的天然植被類型與環境有什么關系?(教師板書)二、森林教師先介紹世界主要森林的分布,學生討論不同森林植被的特點,以及與所處環境的關系(教師適時補充有關初中學過的氣候知識,并對植物與環境的關系做進一步拓展)教師小結歸納:1.熱帶雨林:(課件展示圖片)圖5.3熱帶雨林的花莖和板根現象分布:熱帶雨林氣候,熱帶季風氣候環境特征:終年高溫,降雨豐沛植被特征:森林呈深綠樹種豐富,垂直結構復雜,有藤本植物、附生植物;常見莖花和板根現象。2.常綠闊葉林(課件展示南方地區的常綠闊葉林景觀)我國南方地區的常綠闊葉林景觀分布:亞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濕潤區環境特征:夏季炎熱多雨,冬季溫和且無明顯干季植被特征:森林常綠,喬木多革質葉片,大部分植物花期集中在春末夏初。與熱帶雨林相比,垂直結構較簡單,少板根和莖花現象3.落葉闊葉林(課件展示華北地區的落葉闊葉林景觀)分布:溫帶季風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環境特征:夏季炎熱或溫暖,生長季節達4—6個月,冬季寒冷并延續3—4個月,且降水適宜。植被特征:喬木葉片寬闊,春季發芽,秋冬落葉。4.亞寒帶針葉林(課件展示加拿大落基山脈地區的亞寒帶針葉林景觀)分布; 亞歐大陸和北美大陸亞寒帶地區環境特征:夏季短促、溫和,冬季漫長寒冷植被特征:植被以松,杉為主,葉片為針葉狀,以抗旱抗寒。教師布置活動探究,看課本85,86頁,有關紅樹林的材料的介紹,結合紅樹林所處地區環境,小組分析討論紅樹林如何適應環境的?并請學生把小組討論的結果推薦代表展示。1.針對紅樹林植物的特點,分析說明其適應的環境條件。2.說明紅樹林對所在海岸地區生態環境的意義。(過渡)從以上活動題可知,植物會對環境變化呈現一定的適應性,因此植被演化明顯,進而形成不同的植被群落,那么,草原和荒漠的形成又與環境有什么關系呢 (教師板書)三.草原和荒漠教師講述:草原與荒漠的形成在熱帶與溫帶,受水分條件多少的影響,不能滿足森林生長,便出現以草本為主的植物。而在水分更少的干旱地區,則形成荒漠植被。教師展示課件:圖5.8東非高原的熱帶草原景觀1.熱帶草原分布:熱帶雨林帶南北兩側環境特征:全年高溫,分干濕兩季。植被特征:濕季降水多,草原蔥綠,干季4—6個月,降水少,草類枯黃,有的散生著喬木或灌木。2.溫帶草原圖5.9內蒙古呼倫貝爾的溫帶草原景觀分布:亞歐大陸和北美大陸內部環境特征:夏季溫暖,冬季漫長寒冷干燥植被特征:草原夏綠冬枯,植被高度較熱帶草原低,也會見到一下矮小的灌木。3.荒漠圖5.10北部非洲的熱帶草原景觀 圖5.11新疆阿克蘇地區的溫帶荒漠景觀分布:熱帶至溫帶環境特征:氣候干旱地區植被特征:以旱生灌木為主,具有忍耐長期干旱的形態和結構,也有些非旱生的短命植物最后:教師安排學生課外學習P87精品公園“精”在何處。課堂總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