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湖塘中學2023-2024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第一次階段性檢測試卷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20題,每題2分,共40分。每小題請選出一個最符合題意的選項,不選、多選、錯選均不給分。)1.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會經濟發展的較高水平。若用于研究古埃及歷史,它屬于( )A.文獻資料 B.實物資料 C.口述資料 D.圖像資料2.世界現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中關于公平、正義曾有過這樣的表述:“發揚正義于世,滅除不法邪惡之人,使強不凌弱。”這部法典是( )A.《漢謨拉比法典》 B.《羅馬民法大典》C.《拿破侖法典》 D.《權利法案》3.下列歷史事件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①希臘城邦的出現②《漢漠拉比法典》頒布③楔形文字的出現④佛教的誕生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②①④ D.③①②④4.(2022九上·蘭溪月考)古希臘雕塑成果豐碩,下圖是其中代表作品。這些藝術杰作體現了古希臘( )A.共和政體趨向完善 B.崇尚人體的力與美C.男女政治權利基本相同 D.思想統一促進城邦發展5.(2022九上·蘭溪月考)有人評價雅典政治制度是“外現的民主,實質的獨裁”。這一論斷的主要依據是( )A.廣大婦女不能參加城邦的公民大會B.城邦的實權掌握在少數奴隸主手中C.雅典民主制實質是一種直接民主制D.向雅典城邦納稅的外邦人無選舉權6.(2019八上·蒼南期中)19世紀的德國法學家耶林說,羅馬人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再一次以宗教,末一次以法律。這里的以法律征服世界,指的是羅馬法( )A.是羅馬共和國第一部成文法典B.規定發放津貼鼓勵公民參與政治C.規定公民大會是最高權力機關D.是近代很多西方國家法律的基礎7.某九年級歷史老師采用大單元教學方法復習世界歷史時,PPT里呈現了以下幾個關鍵詞(雅典公民大會《十二銅表法》《擲鐵餅者》亞里士多德),據此判斷該復習內容的單元主題是( )A.古代歐洲文明 B.古代亞非文明C.封建時代的歐洲 D.封建時代的亞洲8.(2022九上·余杭月考)公元前 27 年,屋大維首創“元首制”這一政治形式,掌握了最高統治權,羅馬共和國演變為羅馬帝國。羅馬帝國建立的時間在下列年代尺中填寫正確是的( )A.①處 B.②處 C.③處 D.④處9.中古西歐城市的興起,不僅表現在經濟上的繁榮更重要的還在于政治權利的獲得,富庶城鎮的居民要求當地領主允許他們自己管理城市的事務。城市居民獲取自由與自治權利的方式主要是( )①與領主和平談判 ②用金錢贖買 ③默默忍受 ④武力斗爭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0.在12世紀末,日本中央政權的鮮明特點是( )A.建立了以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B.武士階層控制中央政權C.孝德天皇掌握中央大權D.天皇與幕府聯合而治11.12世紀開始,許多希臘哲學著作的阿拉伯文譯本又重新譯成歐洲各種文字,歐洲人才重新接觸到真實的希臘古典哲學著作,這給歐洲帶來了向心靈解放的“大躍進”。據此可知,阿拉伯人( )A.創造出的阿拉伯文化領先世界 B.為歐洲的文藝復興提供了條件C.締造了橫跨亞歐非三洲的帝國 D.將東方先進的技術傳入了歐洲12.下圖所示的場景曾廣泛出現于( )A.8世紀的阿拉伯帝國 B.10世紀的日本C.11世紀的法國 D.18世紀的美國13.下列對《封建時代的歐洲》相關內容的表述,連線正確的是( )A.中世紀城市——完全擺脫了國王和領主的控制B.莊園法庭——獨立的自給自足的經濟和政治單位C.大學的興起——歐洲中世紀教育“最美好的花朵”D.《查士丁尼法典》——后世羅馬法典乃至歐洲法學的淵源14.(2022九上·蘭溪月考)人類文明的發展靠的是什么?不是新資源的涌入,而是人類的交流。哥倫布不僅是看到了美洲,并且把這一信息帶回了歐洲,是信息的一來一往奠定了這件事的地位。此觀點意在強調( )A.哥倫布最早到達了美洲 B.交流促進了人類文明的發展C.哥倫布完成了環球航行 D.歐洲知道了歐洲以外的世界15.西方近代化的變革首先是精神層面的變革,然后是制度方面的變革,最后才是器物方面的變革。為“精神層面的變革”奠定思想文化基礎的先驅是( )A.蘇格拉底 B.但丁 C.迪亞士 D.克倫威爾16.新航路開辟后,歐洲的主要商道從地中海區域轉移到大西洋沿岸,倫敦成為世界貿易的中心。這一變化帶來的直接影響是 ( )A.刺激英國工商業發展 B.意大利商業地位上升C.歐洲手工工場興起 D.早期殖民掠奪開始17.下圖為全球殖民地占陸地面積的比例變化表。在①階段進行殖民擴張的主要國家是( )A.英國 B.法國C.美國 D.西班牙和葡萄牙18.(2022九上·余杭月考)學完第五單元“走向近代”后,某同學制作了思維導圖(右圖)其中“?”處是( )A.資本主義工商業的萌芽和發展 B.莊園經濟的發展C.封君封臣制度的建立 D.基督教的興起和傳播19.在學習了“資本主義制度的初步確立”這一單元后,小魏同學繪制了下圖。它呈現的時間點是下列哪個歷史事件的發展進程( )A.美國獨立戰爭 B.法國大革命C.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D.日本倒幕運動20.《獨立宣言》和《人權宣言》堪稱美國與法國歷史發展中的里程碑。下列屬于這兩個文件共同點的是( )A.采用三權分立的思想學說B.宣告了平等、自由等基本原則C.實行民主共和的政治制度D.民主主義與封建專制斗爭的成果二、非選擇題,共60分2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資料1:他征服埃及、波斯和許多其他王國,征戰的足跡遠達印度,使國度達到極盛。 資料2:他被元老院推舉為終身獨裁官。他是羅馬共和國向帝國過渡的重要人物。(1)資料1中的“他”指的是誰?根據描述概括他的功績(2)有人說:資料2中的“他”所處的國度可謂是一個民主、法治的社會。你是否贊同?運用課本知識說明理由。(3)光榮屬于希臘,偉大屬于羅馬,古希臘古羅馬文明對世界做出了重要貢獻。請舉一例加以說明。22.文明的發展和交流是世界發展的基石。閱讀材料,回答問題。【百花齊放】材料一:世界三大軸心文明示意圖軸心時代: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在北緯30度左右,這段時期是人類文明的重大突破時期。這一時期世界不同區域形成了三大軸心文明,即中國先秦文明、古印度文明、古希臘文明。——摘編自卡爾·雅斯貝斯《歷史的起源與目標》【交流互鑒】材料二:【多元一體】材料三:它打破了以往人類文明區域性分割和孤立發展的局面,首次把全球人類聯系起來,開始了人類文明一體化的進程……它大大擴展了人類活動的范圍……世界的人種地理分布、宗教與文化格局開始發生重大變化……引發了歐洲近代幾個世紀的大規模海外擴張,開始了歐洲對世界征服和侵略的歷史。——摘自馬世力主編《世界史綱》(下冊)(1)請列舉一例史實印證B處軸心文明在思想上的文明成就。(2)運用材料二中史實說明阿拉伯人在東西方文明交流中的作用。(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指出“開始文明一體化進程”的重大事件及其影響。(4)根據上述材料,談談你對文明發展、交流和互鑒的認識。23.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墨子是我國戰國時期一位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軍事家。他主張“兼愛”“非攻”;他認為宇宙是由連續無窮的時空組成,時空是由最小的單元所構成,對于整體來說,時空是無窮的,而對于部分來說,時空則是有窮的;他相信判斷事物的有與無,不能憑個人的臆想,而要以大家所看到的和所聽到的為依據。材料二:德謨克利特是古希臘一位偉大的哲學家。他主張道德的標準就是快樂和幸福;認為宇宙萬物都是由“微小”的不可分割、永恒不變的、形狀各異的原子構成的,人的靈魂是由靈魂原子構成的,人死了,靈魂原子就四散了;他相信萬物都有一個必須遵從的自然法則,人們感覺所感知的各種事物的顏色、味道都是人們主觀的想法。(1)根據材料一、二,指出墨子和德謨克利特在認識自然方面的異同點。(2)思想家在推動人類社會發展方面發揮了巨大影響。試另舉一例并加以論證。(3)結合兩人所處的時代背景,概括兩人在文化領域取得巨大成就的共同原因24.歷史資料可以幫助我們最直觀的觸碰歷史。某校九年級同學開展了史料賞析項目化活動,請你一起參與。史料一:圖1蒙娜麗莎史料二:歐洲發生的文藝復興是場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政治的迅速發展。14—15世紀,“新大陸”的發現為世界市場的形成創造了重要的條件……17—18世紀歐洲和北美資產階級革命時代來臨。——改編自馬世力、陳光裕《一本書讀懂世界史》史料三:17世紀-18世紀,英、法、美相繼建立資本主義民主制度。發生于大西洋兩岸的這三個偉大歷史事件,最大的公約數是關于“權利”的訴求或“人權”的伸張。——改編自《世界史:以文明演進為線索》(1)圖1體現了文藝復興核心思想是什么?(2)根據資料,簡述文藝復興、新航路開辟與資產階級革命之間的聯系。(3)結合所學知識,說說英、法、美三國建立資本主義民主制度的歷程有哪些共同特點?25.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4世紀末這個曾經極盛的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分。地中海東部的那一半盡管疆域遼闊,但在后期發展中的作用是絕對保守的。命運注定它只是保存,而不是創新。它誕生在一個古老的國度,生活在過去的勢力和榮譽的陰影之中,這種勢力和榮譽正是它試圖維持和恢復的。他們很少有人具有創造力。材料二:這個地中海東部的國家就像是一只同烏龜賽跑而半路停下睡覺的兔子,不僅被烏龜超越,而且被時代所拋棄。在以后的歲月里,它不僅在基督教兄弟——代表著一種新文明擴張勢力的西歐十字軍進攻面前顯得無能為力,而且在新崛起的伊斯蘭擴張勢力的打擊之下也束手無策,不斷的戰爭導致財政的虧空,經濟衰退,最終在1453年滅亡于信奉伊斯蘭教的奧斯曼土耳其的擴張之中。——摘自《世界歷史》教材(1)材料中的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分,指的是哪兩個部分?其中一部分不久就滅亡了,請你寫出它滅亡的原因。(2)根據材料,請將觀點補充完整。是文明延續的重要條件,并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加以論述。(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識點】大河文明---古代埃及【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實物史料是前人活動的場所和人們使用過的有形物品。金字塔是古代埃及國王的陵墓,是古埃及文明的代表。A項文獻史料是人類歷史發展過程中被保存或遺留下來的文獻資料,不符合題意;B項實物資料理解正確,符合題意;C項口述史料是通過口述所收集的史料,可以是錄音形式,也可以是有錄音為依據的文字形式,不符合題意;D項圖像史料指適用于歷史教學與研究的視覺圖像,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歷史文化常識的掌握。在日常的學習過程中,學生要注意歷史基本常識的積累。2.【答案】A【知識點】古代西亞國家【解析】【分析】公元前3500年以后,蘇美爾人在兩河流域南部建立起很多奴隸制小國。公元前18世紀,古巴比倫國王漢謨拉比統一了兩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權的奴隸制國家。為了維護奴隸主的利益,漢謨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稱《漢謨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現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A項《漢謨拉比法典》是世界現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符合題意;BCD三項均不是世界現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漢漠拉比法典》,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3.【答案】C【知識點】西方文明的搖籃;古代西亞國家;古代印度及佛教【解析】【分析】公元前8世紀,希臘出現了幾百個城邦;公元前1790年,古巴比倫王國頒布《漢謨拉比法典》;約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楔形文字出現;佛教誕生于公元前6世紀,所以正確的順序為③②①④。C項③②①④排列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古代世界歷史事件的先后順序及學生的歷史知識的識記能力。識記古代世界文明的史實。4.【答案】B【知識點】古希臘古羅馬文化【解析】【分析】《擲鐵餅者》取材于希臘的現實生活中的體育競技活動,刻畫的是一名強健的男子在擲鐵餅過程中最具有表現力的瞬間,它是古希臘著名雕塑,表現了對人體的力與美的崇尚。A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B項崇尚人體的力與美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擲鐵餅者》及學生的理解能力。理解并識記《擲鐵餅者》的相關史實。5.【答案】B【知識點】西方文明的搖籃【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色之一是一種直接民主制,雅典民主的局限主要是廣大婦女不能參加城邦的公民大會和向雅典城邦納稅的外邦人無選舉權,所以雅典民主制的實質是奴隸主階級的民主,是少數人的民主。ACD三項只看到了表面現象,沒有能夠揭示問題的實質,不符合題意;B項城邦的實權掌握在少數奴隸主手中是題干論斷的主要依據,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雅典民主政治,要求運用所學解讀題干信息。6.【答案】D【知識點】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解析】【分析】德國法學家耶林曾評價道:“羅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則以法律。而這第三次征服也許是其中最為和平、最為持久的征服。”其中的“法律”指的是《查士丁尼法典》。527年,查士丁尼繼任為東羅馬帝國皇帝。為了穩固帝國的社會秩序、保證皇帝的專制權力,他組建了一個法典編纂委員會。從529年起,委員會歷時6年,把自2世紀初以來歷任羅馬皇帝頒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條例,編成《查士丁尼法典》,同時把歷代羅馬法學家有關法律問題的論文和著作匯編為《法學匯纂》,又編成指導學習法律文獻的《法理概要》后來,查士丁尼又命人將自己執政時期的法令編輯為《新法典》。以上這4部法律文獻統稱為《羅馬民法大全》。《羅馬民法大全》被譽為歐洲民法的基礎。A項是羅馬共和國第一部成文法典所述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B項規定發放津貼鼓勵公民參與政治題干沒有體現,不符合題意;C項規定公民大會是最高權力機關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D項是近代很多西方國家法律的基礎說法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羅馬法,要求具備對歷史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需要靈活運用《查士丁尼法典》的影響。7.【答案】A【知識點】古希臘古羅馬文化【解析】【分析】據所學知識可知,公元前5世紀伯里克利當政時期,雅典奴隸主民主政治發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雅典的最高權力機構是公民大會。公元前450年左右,羅馬頒布了成文法,因這部法刻在十二塊青銅板上,所以被稱為《十二銅表法》,《十二銅表法》是羅馬法制建設的第一步。《擲鐵餅者》是希臘雕塑藝術中的杰作之一。亞里士多德是古希臘一位百科全書式的學者,他對許多學科都有貢獻,還創立了邏輯學等學科。雅典公民大會、《十二銅表法》、《擲鐵餅者》、亞里士多德都和古希臘、古羅馬文明有關。A項古代歐洲文明是該復習內容的單元主題,符合題意;BCD三項和題干幾個關鍵詞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古代歐洲文明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古代歐洲文明的相關史實。8.【答案】B【知識點】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解析】【分析】羅馬帝國建立于公元前27年,這一時間大致位于題目給出的年代標尺中的B位置處。具體年份與世紀換算公式為千百位數加1,十位數不變。公元前27年為公元前1世紀晚期。時間為公元前的十位和個位數值越小年代越晚,數值越大年代越早,而公元后的時間正好相反,十位和個位數值越小年代越早,越大年代越晚。ACD三項和羅馬帝國建立的時間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②處填寫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羅馬帝國建立的時間及學生對歷史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需要靈活運用具體年份與世紀換算公式。9.【答案】D【知識點】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解析】【分析】中古西歐城市的興起,不僅表現為經濟上的繁榮,更重要的是政治權利的獲得。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封建主日益貪婪,對城市市民加緊剝削。為爭取自治權,十一二世紀,法國一些城市的市民展開了與封建主的斗爭,有的城市用金錢贖買、有的通過武力贏得自治權。瑯城市民爭取自治的斗爭是一個典型的例子。D項②④是城市居民獲取自由與自治權利的主要方式,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西歐城市的興起及學生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中古西歐城市爭取自治權的史實。10.【答案】B【知識點】大化改新【解析】【分析】據所學知識可知,12世紀晚期,源氏武士集團擊敗平氏武士集團,源氏首領源賴朝獲得“征夷大將軍“稱號,設幕府于鐮倉。鐮倉幕府擁有獨立于朝廷的政治、軍事權力,日本幕府統治時期,幕府與天皇朝廷并存。幕府首領“征夷大將軍”名義上由天皇任命,但天皇實際上大權旁落,成為一種禮儀性的擺設,國家大權基本掌握在武士階層中。12世紀末,日本中央政權的鮮明特點是武士階層控制中央政權,天皇成為擺設。ACD三項,不符合題意;B項武士階層控制中央政權是12世紀末,日本中央政權的鮮明特點,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12世紀末日本中央政權的鮮明特點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并識記12世紀末日本中央政權的鮮明特點的相關史實,重點掌握明治維新前的幕府統治。11.【答案】B【知識點】阿拉伯帝國與伊斯蘭文明【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阿拉伯帝國繁榮時期,哈里發重視知識,認為“人最美的裝飾是知識”。830年,哈里發在巴格達設立“智慧宮”,集科學院、圖書館、翻譯館于一體。為延攬翻譯人才,以黃金支付稿酬,其重量與譯著重量相等。于是,大量的希臘、波斯、印度的典籍被譯為阿拉伯文。根據材料“12世紀開始,許多希臘哲學著作的阿拉伯文譯本又重新譯成歐洲各種文字,歐洲人才重新接觸到真實的希臘古典哲學著作,這給歐洲帶來了向心靈解放的‘大躍進’”可知,阿拉伯學者翻譯和保存了大量的希臘學術著作,并把其帶到歐洲,為歐洲的文藝復興提供了條件。ACD三項和題干材料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為歐洲的文藝復興提供了條件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阿拉伯文化的影響及學生準確解讀歷史材料的能力。本題屬于材料型選擇題,主要考查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類必須認真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觀點。12.【答案】C【知識點】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解析】【分析】從奴隸社會廢墟上建立的法蘭克封建社會,經過500年的緩慢發展,從10世紀后期起,法國封建社會走向穩定,封建經濟獲得一定發展。莊園是中古西歐包括法國的農業經濟組織。材料中的示意圖中的“封建主城堡”“教堂”“農奴住宅”“耕地”等是西歐封建莊園的基本結構。A項8世紀的阿拉伯帝國信奉伊斯蘭教,而伊斯蘭教的宗教場所是清真寺,不符合題意;B項10世紀,日本的中央集權體制開始瓦解,隨著新土地的開墾,貴族、佛寺和神社廣占土地,形成莊園,不符合題意;C項11世紀的法國曾廣泛出現題干圖片所示的場景,符合題意;D項18世紀的美國經過資產階級革命走上資本主義道路,資本主義農業得到發展,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莊園的相關知識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求具備識記基礎知識并運用的能力。識記莊園的相關知識是解題的關鍵。13.【答案】C【知識點】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12世紀,西歐的教育與學術出現了新的氣象,大學的興起被認為是歐洲中世紀教育“最美好的花朵”。A項中世紀城市——完全擺脫了國王和領主的控制錯誤,到13世紀,許多城市取得了某種程度的自由與特權,成為自由城市,但不是完全擺脫了領主的控制,城市貴族一般也都是國王的支持者,不符合題意;B項莊園法庭——獨立的自給自足的經濟和政治單位錯誤,西歐莊園一個獨立的自給自足的經濟和政治單位,不是莊園法庭,不符合題意;C項大學的興起——歐洲中世紀教育“最美好的花朵”正確,符合題意;D項《查士丁尼法典》——后世羅馬法典乃至歐洲法學的淵源錯誤,《十二銅表法》是后世羅馬法典乃至歐洲法學的淵源,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世紀的歐洲,要求運用所學解讀題干信息。14.【答案】B【知識點】新航路開辟【解析】【分析】“人類文明的發展靠的是什么?不是新資源的涌入,而是人類的交流。哥倫布不僅是看到了美洲,并且把這一信息帶回了歐洲,是信息的一來一往奠定了這件事的地位”意在強調交流促進了人類文明的發展。新航路開辟錘煉了歐洲人敢于冒險,勇于拼搏的精神,開闊了眼界,把世界各個地區連在了一起,拓展了人類的活動空間和范圍,打破了以往世界各個地區相互隔絕和孤立發展的局面。隨著新航路的開辟,一場持續了數百年的殖民掠奪、擴張與侵略活動也從此開始了,歐洲資本主義的觸角開始伸向世界各地。ACD三項都不是題干材料強調的內容,不符合題意;B項交流促進了人類文明的發展,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航路開辟及學生準確解讀歷史材料的能力。本題屬于材料型選擇題,主要考查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類必須認真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觀點。15.【答案】B【知識點】文藝復興【解析】【分析】根據題干結合所學可知,“精神層面的變革”指的是文藝復興運動。14世紀中葉,資本主義萌芽出現;資產階級不滿羅馬教廷對精神的控制,要求建立一種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的生活哲學。因此在14世紀中葉的意大利興起了文藝復興運動。其核心思想是人文主義。但丁是文藝復興的先驅,其代表作是《神曲》。A項蘇格拉底是古希臘的哲學家,和“近代”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但丁是為“精神層面的變革”奠定思想文化基礎的先驅,符合題意;C項迪亞士是新航路開辟的航海家,發現了好望角,與題干無關,不符合題意;D項克倫威爾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時期的領導人物,與制度的變革有關,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文藝復興運動及學生的理解能力。理解并識記文藝復興的先驅。16.【答案】A【知識點】新航路開辟【解析】【分析】根據題干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新航路開辟后歐洲貿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轉移到大西洋沿岸,這促進了大西洋沿岸貿易的發展,引發了歐洲商業革命,所以貿易中心轉移對于英國這一大西洋沿岸中心國家來說的影響是刺激英國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A項刺激英國工商業發展是題干變化帶來的直接影響,符合題意;B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航路開辟及學生分析史料和識記歷史知識能力。新航路開辟后,歐洲的主要商道從地中海區域轉移到大西洋沿岸。17.【答案】A【知識點】殖民擴張與民族解放運動【解析】【分析】據①階段為“1500—1600年”,據題干圖片及所學知識可知,此時期為新航路的開辟時期。新航路開辟的同時,西班牙和葡萄牙開始搶占殖民地,進行殖民掠奪。故在①階段進行殖民擴張的主要國家是西班牙和葡萄牙。ABC三項和①階段不符,不符合題意;D項西班牙和葡萄牙是在①階段進行殖民擴張的主要國家,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擴張的相關史實及學生對圖片的解讀能力和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擴張的相關史實,“1500—1600年”是解答本題的關鍵。18.【答案】A【知識點】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解析】【分析】11世紀以后,歐洲農村發生了一些新的變化。莊園制度下的小塊土地越來越不適應新的生產經營活動,加之一些領主不善于經營,于是,在一些國家和地區。土地集中成為一種趨勢。領主通過轉讓、聯姻、繼承、買賣等方式,將土地集中在一起。14世紀中葉以后,出租領主直營地達到一個高潮,領主也因此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參與生產管理。一些富裕農民通過承租、購買領主的土地,或者轉租、購買其他佃農的地產等方式將土地集中起來,建立租地農場。他們采用新的生產方式進行經營,雇傭少地或無地的農民耕種,并將產品推向市場。隨著手工工場和租地農場的發展,歐洲市場需求逐漸擴大,商品經濟日趨發達,資本主義工商業發展起來。A項資本主義工商業的萌芽和發展是其中“?”處應填的內容,符合題意;BCD三項錯誤,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西歐資本主義的發展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西歐中世紀晚期新的生產和經營方式變化的表現。19.【答案】C【知識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解析】【分析】據圖片并結合所學可知,1640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1649年英國成立共和國,革命達到高潮;1660年斯圖亞特王朝復辟,1688年英國通過“光榮革命”,逐步確立起君主立憲政體。故圖片呈現的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發展進程。ABD三項和題干圖片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和題干圖片內容相符,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及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熟練掌握基礎知識。20.【答案】B【知識點】美國的誕生;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776年7月4日, 大陸會議通過了《獨立宣言》,宣告北美13個殖民地脫離英國獨立和美國誕生。《獨立宣言》以法律文獻的形式規定了人的基本權利,例如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等等,所以《獨立宣言》被稱為“第一個人權宣言”。1789年,法國大革命中,資產階級制憲會議頒布《人權宣言》,宣稱人們生來自由,權利平等,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人權宣言》 是法國大革命的綱領性文件,是反封建專制的旗幟,是引導法國走向近代資本主義社會的指針。因此二者都宣告了平等、自由等基本原則。A項采用三權分立的思想學說不屬于《獨立宣言》和《人權宣言》這兩個文件的共同點,體現三權分立思想的是1787年憲法,不符合題意;B項宣告了平等、自由等基本原則屬于《獨立宣言》和《人權宣言》這兩個文件的共同點,符合題意;C項實行民主共和的政治制度不屬于《獨立宣言》和《人權宣言》這兩個文件的共同點,《人權宣言》中沒有體現實行民主共和的政治制度,不符合題意;D項民主主義與封建專制斗爭的成果不屬于《獨立宣言》和《人權宣言》這兩個文件的共同點,《獨立宣言》不涉及反封建要求,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獨立宣言》和《人權宣言》的共同點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獨立宣言》和《人權宣言》的相關史實。21.【答案】(1)亞歷山大。他率軍東征建立起一個地跨歐亞非三洲的亞歷山大帝國。(2)贊同。民主社會:羅馬共和國設有形式上的最高權力機關公民大會和由平民自己選出的保民官,有權否決執政官和元老院提出的對平民不利的決議;法治社會:頒布了《十二銅表法》意義。不贊同。不民主:掌握國家決策權的元老院和主持日常政務的執政官都是由奴隸主貴族組成的,是貴族政治;不法治:《十二銅表法》的本質仍是保障貴族利益,維護奴隸主階級統治的(3)《荷馬史詩》,帕特農神廟,《十二銅表法》等。【知識點】西方文明的搖籃【解析】【分析】(1)根據資料1“他征服埃及、波斯和許多其他王國,征戰的足跡遠達印度,使國度達到極盛”和所學可知,此人物是亞歷山大。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繼承王位后,歷經十年(公元前334年--公元前323年)征戰,滅亡了波斯帝國,一直打到印度河流域,建立了建立起一個地跨歐亞非三洲的亞歷山大帝國。(2)本題是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成理即可。(3)希臘、羅馬的古典文化體現在神話、文學、藝術、哲學、科學、史學、法學、體育等各個方面,如文學方面,希臘神話影響廣泛,特點是“神人同形同性”,《荷馬史詩》是寶貴的文學遺產代表作,也是了解早期希臘社會的主要文獻。古希臘的建筑藝術對后世的建筑風格產生了深遠影響。希臘建筑藝術主要體現在神廟。神廟四周以廊柱環繞,柱身有粗有細,雅典帕特農神廟就是典型代表等。羅馬建筑吸收了希臘建筑的特點,并有所創新,如石拱門、穹頂等,既堅固結實,又華麗宏偉,羅馬的代表性建筑,有可容納近8萬名觀眾的大競技場,有引水道工程;律法方面的成就有《十二銅表法》等。故答案為:(1)亞歷山大。他率軍東征建立起一個地跨歐亞非三洲的亞歷山大帝國。(2)贊同。民主社會:羅馬共和國設有形式上的最高權力機關公民大會和由平民自己選出的保民官,有權否決執政官和元老院提出的對平民不利的決議;法治社會:頒布了《十二銅表法》意義。不贊同。不民主:掌握國家決策權的元老院和主持日常政務的執政官都是由奴隸主貴族組成的,是貴族政治;不法治:《十二銅表法》的本質仍是保障貴族利益,維護奴隸主階級統治的。(3)《荷馬史詩》,帕特農神廟,《十二銅表法》等。【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亞歷山大東征,故希臘,古羅馬的相關史實。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22.【答案】(1)B:佛教;阿拉伯數字等。(2)史實:如阿拉伯數字、中國的造紙術、指南針、火藥等或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由阿拉伯人傳到歐洲,為世界文化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促進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擔當了溝通東西方文化的橋梁角色(或東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3)事件:新航路的開辟影響:世界各地往來日益密切,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引發了歐洲近代幾個世紀的大規模海外擴張。(殖民掠奪)(4)文明具有多樣性;文明因交流而豐富多彩;尊重文明的多元化和個性化;堅持自己的優秀文化,不斷吸收其他文明的精華;殖民擴張帶來破壞的同時也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文明發展和交融;【知識點】西方文明的搖籃;阿拉伯帝國與伊斯蘭文明;新航路開辟;古代印度及佛教【解析】【分析】(1)B處是古印度,聯系所學,阿拉伯數字是古印度人發明的,古印度思想先哲喬達摩.悉達多創立了佛教。(2)阿拉伯人將東方文化成果傳到歐洲,其中包括中國的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和火藥,印度發明的0到9的數字符號(后來被稱為“阿拉伯數字”)等,此外印度的棉花和食糖等也是阿拉伯人傳入歐洲的,阿拉伯人擔當了溝通東西方文化的角色,為世界文化的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3)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5世紀到16世紀的新航路的開辟,開始把世界連為一個整體,打破了以往人類文明區域性分割和孤立發展的局面,開始了人類文明一體化的進程。新航路開辟從歐洲到亞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來日益密切,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增進了歐洲人對世界其他地區的了解,將世界各地聯系起來,打破了以往世界各地相互隔絕和孤立發展的局面使世界成為一個整體等。(4)本題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故答案為:(1)B:佛教;阿拉伯數字等。(2)史實:如阿拉伯數字、中國的造紙術、指南針、火藥等或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由阿拉伯人傳到歐洲,為世界文化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促進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擔當了溝通東西方文化的橋梁角色(或東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3)事件:新航路的開辟;影響:世界各地往來日益密切,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引發了歐洲近代幾個世紀的大規模海外擴張(殖民掠奪)。(4)文明具有多樣性;文明因交流而豐富多彩;尊重文明的多元化和個性化;堅持自己的優秀文化,不斷吸收其他文明的精華;殖民擴張帶來破壞的同時也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文明發展和交融。【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古印度,古希臘文明成就,阿拉伯文化,新航路的開辟的相關知識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準確識記并理解古印度,古希臘文明成就,阿拉伯文化,新航路的開辟的相關知識。23.【答案】(1)異:①墨子認為宇宙由時空構成,德謨克利特認為宇宙由原子構成;②墨子認為人們感知和認識事物是客觀行為,德謨克利特則認為這是主觀行為。同:都認為宇宙由不可分割的部分構成。(2)韓非子提出"依法治國",有利于構建法治社會;伏爾泰提倡"自由、平等",為資產階級革命做了理論準備;孟德斯鳩提倡分權制衡政治模式,影響了資本主義政治體制等(3)經濟的繁榮發展;學術氛圍寬松自由等【知識點】百家爭鳴;古希臘古羅馬文化【解析】【分析】(1)從材料“宇宙是由連續無窮的時空組成,時空是由最小的單元所構成“”認為宇宙萬物都是由‘微小’的不可分割、永恒不變的、形狀各異的原子構成的”可知二者都認為宇宙由微小物質組成,都認為宇宙由不可分割的部分構成。但墨子認為世間評判標準是人的認知,德謨克利特則認為是有可觀的自然法則來判斷;墨子認為宇宙由時空構成,德謨克利特認為宇宙由原子構成.(2)此題為開放性題型,言之有理即可。從儒家學說為漢朝發展奠定了思想基礎,加強了中央集權與君權專制可見思想家在推動人類社會發展方面發揮了巨大影響。韓非子提出“依法治國”,有利于構建法治社會;伏爾泰提倡“自由、平等”,為資產階級革命做了理論準備;馬克思創立馬克思主義,推動國際共產主義運動蓬勃發展等。(3)結合所學可知,墨子處于戰國百家爭鳴時期;德謨克利特處于古希臘的民主時期,從二者所處的時代背景都是思想文化發展繁榮,各家學說林立。故答案為:(1)異:①墨子認為宇宙由時空構成,德謨克利特認為宇宙由原子構成;②墨子認為人們感知和認識事物是客觀行為,德謨克利特則認為這是主觀行為。同:都認為宇宙由不可分割的部分構成。(2)韓非子提出"依法治國",有利于構建法治社會;伏爾泰提倡"自由、平等",為資產階級革命做了理論準備;孟德斯鳩提倡分權制衡政治模式,影響了資本主義政治體制等。(3)經濟的繁榮發展;學術氛圍寬松自由等。【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百家爭鳴和古希臘的哲學思想及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和理解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百家爭鳴和古希臘的哲學思想的史實。24.【答案】(1)人文主義(2)①文藝復興為資產階級革命爆發奠定了思想基礎(或為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政治的迅速發展);②新航路開辟為資產階級革命爆發奠定了經濟基礎(或為世界市場的形成創造了條件)(3)①原因相同:三國爆發革命的原因都是因為資本主義的發展受到了阻礙,資產階級為掌握政權,發展資本主義而發動革命;②領導階級相同:三國的革命都是由資產階級領導的;③革命動力相同:人民群眾在革命中都起了推動作用。④結果相同:三國的資產階級都取得了勝利,掌握了政權,都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知識點】新航路開辟;文藝復興;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的誕生;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解析】【分析】(1)根據圖一材料“惟妙惟肖地刻畫了一位市民婦女的溫柔典雅,它精妙地傳遞了文藝復興的核心思想”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達·芬奇在人文主義思想影響下,著力表現人的感情。《蒙娜麗莎》的意義在于通過一個普通市民女性的形象表達了人對于自身的肯定及對美好事物的向往。這種致于完美的生動人像實為人文主義關于人的崇高理想的光輝的體現。所以, 《蒙娜麗莎》表現了人的感情和愿望。并且這幅畫表現了人的美,體現了對人的重視。這都充分體現了人文主義精神。(2)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文藝復興的主要思想是:主張個性解放,反對中世紀的禁欲主義和宗教觀;提倡科學文化,反對蒙昧主義,擺脫教會對人們思想的束縛;肯定人權,反對神權,摒棄作為神學和經院哲學基礎的一切權威和傳統教條;擁護中央集權,反對封建割據。由此可見,文藝復興為資產階級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礎。新航路開辟后,歐洲殖民者在亞非拉殖民地掠奪了巨額財富,為資本主義奠定了原始積累,資產階級力量強大起來后,開始發動資產階級革命,奪取國家政權。由此可見,新航路的開辟為資本主義發展積累資本,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為資產階級革命爆發奠定了經濟基礎。(3)據所學可知,英、法、美三國爆發資產階級革命的原因都是資本主義的發展受到了阻礙,資產階級為掌握政權,發展資本主義而發動革命。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都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都有利于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故答案為:(1)人文主義。(2)①文藝復興為資產階級革命爆發奠定了思想基礎(或為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政治的迅速發展);②新航路開辟為資產階級革命爆發奠定了經濟基礎(或為世界市場的形成創造了條件)。(3)①原因相同:三國爆發革命的原因都是因為資本主義的發展受到了阻礙,資產階級為掌握政權,發展資本主義而發動革命;②領導階級相同:三國的革命都是由資產階級領導的;③革命動力相同:人民群眾在革命中都起了推動作用。④結果相同:三國的資產階級都取得了勝利,掌握了政權,都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文藝復興、新航路開辟和資產階級革命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分析歸納和綜合運用歷史史實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文藝復興、新航路開辟和資產階級革命的相關知識。25.【答案】(1)東羅馬帝國;西羅馬帝國。西羅馬滅亡原因:內部:①羅馬統治機構龐大,統治者窮奢極欲,社會奢靡享樂之風盛行;②羅馬帝國陷入長期的政治、經濟大危機;③統治者斗爭混戰不斷,人民起義此起彼伏,農業萎縮,工商業衰落,民生凋敝)。外部:日耳曼人入侵。(2)例:學習與創新是文明延續的重要條件(以拜占庭帝國為例)拜占庭帝國是一個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它對基督教、希臘羅馬的古典文化傳統,以及西亞、北非等地的東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創造出獨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產生過重大影響。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臘、羅馬古籍,為后來西歐的文藝復興提供了豐富的精神營養。但是,拜占庭帝國的統治者陶醉于已有的輝煌成就,封閉保守,不圖創新。長期的對外戰爭導致帝國財政枯竭,才盡民窮,十字軍東征和奧斯曼土耳其的擴張加速了拜占庭帝國的衰亡。所以,拜占庭帝國滅亡的重要原因就是因為它僅以繼承和保存古典文化為己任,而社會是不斷發展的,只有保持終身學習、終身發展的心態才不會被時代淘汰。因此,學習與創新是文明延續的重要條件。【知識點】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解析】【分析】(1)羅馬帝國晚期,奴隸人口不斷減少,造成勞動力不斷短缺;長期依賴奴隸勞動,使公民成為寄生階層;羅馬統治機構龐大,統治者窮奢極欲,社會奢靡享樂之風盛行。395 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分,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了。(2)本題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觀點明確,史論結合即可。故答案為:(1)東羅馬帝國;西羅馬帝國。西羅馬滅亡原因:內部:①羅馬統治機構龐大,統治者窮奢極欲,社會奢靡享樂之風盛行;②羅馬帝國陷入長期的政治、經濟大危機;③統治者斗爭混戰不斷,人民起義此起彼伏,農業萎縮,工商業衰落,民生凋敝)。外部:日耳曼人入侵。(2)例:學習與創新是文明延續的重要條件(以拜占庭帝國為例)拜占庭帝國是一個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它對基督教、希臘羅馬的古典文化傳統,以及西亞、北非等地的東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創造出獨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產生過重大影響。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臘、羅馬古籍,為后來西歐的文藝復興提供了豐富的精神營養。但是,拜占庭帝國的統治者陶醉于已有的輝煌成就,封閉保守,不圖創新。長期的對外戰爭導致帝國財政枯竭,才盡民窮,十字軍東征和奧斯曼土耳其的擴張加速了拜占庭帝國的衰亡。所以,拜占庭帝國滅亡的重要原因就是因為它僅以繼承和保存古典文化為己任,而社會是不斷發展的,只有保持終身學習、終身發展的心態才不會被時代淘汰。因此,學習與創新是文明延續的重要條件。【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兩則材料為背景依托,考查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及學生理解分析闡述能力,熟記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的相關知識。1 / 1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湖塘中學2023-2024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第一次階段性檢測試卷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20題,每題2分,共40分。每小題請選出一個最符合題意的選項,不選、多選、錯選均不給分。)1.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會經濟發展的較高水平。若用于研究古埃及歷史,它屬于( )A.文獻資料 B.實物資料 C.口述資料 D.圖像資料【答案】B【知識點】大河文明---古代埃及【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實物史料是前人活動的場所和人們使用過的有形物品。金字塔是古代埃及國王的陵墓,是古埃及文明的代表。A項文獻史料是人類歷史發展過程中被保存或遺留下來的文獻資料,不符合題意;B項實物資料理解正確,符合題意;C項口述史料是通過口述所收集的史料,可以是錄音形式,也可以是有錄音為依據的文字形式,不符合題意;D項圖像史料指適用于歷史教學與研究的視覺圖像,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歷史文化常識的掌握。在日常的學習過程中,學生要注意歷史基本常識的積累。2.世界現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中關于公平、正義曾有過這樣的表述:“發揚正義于世,滅除不法邪惡之人,使強不凌弱。”這部法典是( )A.《漢謨拉比法典》 B.《羅馬民法大典》C.《拿破侖法典》 D.《權利法案》【答案】A【知識點】古代西亞國家【解析】【分析】公元前3500年以后,蘇美爾人在兩河流域南部建立起很多奴隸制小國。公元前18世紀,古巴比倫國王漢謨拉比統一了兩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權的奴隸制國家。為了維護奴隸主的利益,漢謨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稱《漢謨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現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A項《漢謨拉比法典》是世界現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符合題意;BCD三項均不是世界現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漢漠拉比法典》,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3.下列歷史事件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①希臘城邦的出現②《漢漠拉比法典》頒布③楔形文字的出現④佛教的誕生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②①④ D.③①②④【答案】C【知識點】西方文明的搖籃;古代西亞國家;古代印度及佛教【解析】【分析】公元前8世紀,希臘出現了幾百個城邦;公元前1790年,古巴比倫王國頒布《漢謨拉比法典》;約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楔形文字出現;佛教誕生于公元前6世紀,所以正確的順序為③②①④。C項③②①④排列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古代世界歷史事件的先后順序及學生的歷史知識的識記能力。識記古代世界文明的史實。4.(2022九上·蘭溪月考)古希臘雕塑成果豐碩,下圖是其中代表作品。這些藝術杰作體現了古希臘( )A.共和政體趨向完善 B.崇尚人體的力與美C.男女政治權利基本相同 D.思想統一促進城邦發展【答案】B【知識點】古希臘古羅馬文化【解析】【分析】《擲鐵餅者》取材于希臘的現實生活中的體育競技活動,刻畫的是一名強健的男子在擲鐵餅過程中最具有表現力的瞬間,它是古希臘著名雕塑,表現了對人體的力與美的崇尚。A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B項崇尚人體的力與美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擲鐵餅者》及學生的理解能力。理解并識記《擲鐵餅者》的相關史實。5.(2022九上·蘭溪月考)有人評價雅典政治制度是“外現的民主,實質的獨裁”。這一論斷的主要依據是( )A.廣大婦女不能參加城邦的公民大會B.城邦的實權掌握在少數奴隸主手中C.雅典民主制實質是一種直接民主制D.向雅典城邦納稅的外邦人無選舉權【答案】B【知識點】西方文明的搖籃【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色之一是一種直接民主制,雅典民主的局限主要是廣大婦女不能參加城邦的公民大會和向雅典城邦納稅的外邦人無選舉權,所以雅典民主制的實質是奴隸主階級的民主,是少數人的民主。ACD三項只看到了表面現象,沒有能夠揭示問題的實質,不符合題意;B項城邦的實權掌握在少數奴隸主手中是題干論斷的主要依據,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雅典民主政治,要求運用所學解讀題干信息。6.(2019八上·蒼南期中)19世紀的德國法學家耶林說,羅馬人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再一次以宗教,末一次以法律。這里的以法律征服世界,指的是羅馬法( )A.是羅馬共和國第一部成文法典B.規定發放津貼鼓勵公民參與政治C.規定公民大會是最高權力機關D.是近代很多西方國家法律的基礎【答案】D【知識點】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解析】【分析】德國法學家耶林曾評價道:“羅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則以法律。而這第三次征服也許是其中最為和平、最為持久的征服。”其中的“法律”指的是《查士丁尼法典》。527年,查士丁尼繼任為東羅馬帝國皇帝。為了穩固帝國的社會秩序、保證皇帝的專制權力,他組建了一個法典編纂委員會。從529年起,委員會歷時6年,把自2世紀初以來歷任羅馬皇帝頒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條例,編成《查士丁尼法典》,同時把歷代羅馬法學家有關法律問題的論文和著作匯編為《法學匯纂》,又編成指導學習法律文獻的《法理概要》后來,查士丁尼又命人將自己執政時期的法令編輯為《新法典》。以上這4部法律文獻統稱為《羅馬民法大全》。《羅馬民法大全》被譽為歐洲民法的基礎。A項是羅馬共和國第一部成文法典所述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B項規定發放津貼鼓勵公民參與政治題干沒有體現,不符合題意;C項規定公民大會是最高權力機關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D項是近代很多西方國家法律的基礎說法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羅馬法,要求具備對歷史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需要靈活運用《查士丁尼法典》的影響。7.某九年級歷史老師采用大單元教學方法復習世界歷史時,PPT里呈現了以下幾個關鍵詞(雅典公民大會《十二銅表法》《擲鐵餅者》亞里士多德),據此判斷該復習內容的單元主題是( )A.古代歐洲文明 B.古代亞非文明C.封建時代的歐洲 D.封建時代的亞洲【答案】A【知識點】古希臘古羅馬文化【解析】【分析】據所學知識可知,公元前5世紀伯里克利當政時期,雅典奴隸主民主政治發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雅典的最高權力機構是公民大會。公元前450年左右,羅馬頒布了成文法,因這部法刻在十二塊青銅板上,所以被稱為《十二銅表法》,《十二銅表法》是羅馬法制建設的第一步。《擲鐵餅者》是希臘雕塑藝術中的杰作之一。亞里士多德是古希臘一位百科全書式的學者,他對許多學科都有貢獻,還創立了邏輯學等學科。雅典公民大會、《十二銅表法》、《擲鐵餅者》、亞里士多德都和古希臘、古羅馬文明有關。A項古代歐洲文明是該復習內容的單元主題,符合題意;BCD三項和題干幾個關鍵詞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古代歐洲文明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古代歐洲文明的相關史實。8.(2022九上·余杭月考)公元前 27 年,屋大維首創“元首制”這一政治形式,掌握了最高統治權,羅馬共和國演變為羅馬帝國。羅馬帝國建立的時間在下列年代尺中填寫正確是的( )A.①處 B.②處 C.③處 D.④處【答案】B【知識點】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解析】【分析】羅馬帝國建立于公元前27年,這一時間大致位于題目給出的年代標尺中的B位置處。具體年份與世紀換算公式為千百位數加1,十位數不變。公元前27年為公元前1世紀晚期。時間為公元前的十位和個位數值越小年代越晚,數值越大年代越早,而公元后的時間正好相反,十位和個位數值越小年代越早,越大年代越晚。ACD三項和羅馬帝國建立的時間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②處填寫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羅馬帝國建立的時間及學生對歷史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需要靈活運用具體年份與世紀換算公式。9.中古西歐城市的興起,不僅表現在經濟上的繁榮更重要的還在于政治權利的獲得,富庶城鎮的居民要求當地領主允許他們自己管理城市的事務。城市居民獲取自由與自治權利的方式主要是( )①與領主和平談判 ②用金錢贖買 ③默默忍受 ④武力斗爭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D【知識點】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解析】【分析】中古西歐城市的興起,不僅表現為經濟上的繁榮,更重要的是政治權利的獲得。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封建主日益貪婪,對城市市民加緊剝削。為爭取自治權,十一二世紀,法國一些城市的市民展開了與封建主的斗爭,有的城市用金錢贖買、有的通過武力贏得自治權。瑯城市民爭取自治的斗爭是一個典型的例子。D項②④是城市居民獲取自由與自治權利的主要方式,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西歐城市的興起及學生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中古西歐城市爭取自治權的史實。10.在12世紀末,日本中央政權的鮮明特點是( )A.建立了以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B.武士階層控制中央政權C.孝德天皇掌握中央大權D.天皇與幕府聯合而治【答案】B【知識點】大化改新【解析】【分析】據所學知識可知,12世紀晚期,源氏武士集團擊敗平氏武士集團,源氏首領源賴朝獲得“征夷大將軍“稱號,設幕府于鐮倉。鐮倉幕府擁有獨立于朝廷的政治、軍事權力,日本幕府統治時期,幕府與天皇朝廷并存。幕府首領“征夷大將軍”名義上由天皇任命,但天皇實際上大權旁落,成為一種禮儀性的擺設,國家大權基本掌握在武士階層中。12世紀末,日本中央政權的鮮明特點是武士階層控制中央政權,天皇成為擺設。ACD三項,不符合題意;B項武士階層控制中央政權是12世紀末,日本中央政權的鮮明特點,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12世紀末日本中央政權的鮮明特點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并識記12世紀末日本中央政權的鮮明特點的相關史實,重點掌握明治維新前的幕府統治。11.12世紀開始,許多希臘哲學著作的阿拉伯文譯本又重新譯成歐洲各種文字,歐洲人才重新接觸到真實的希臘古典哲學著作,這給歐洲帶來了向心靈解放的“大躍進”。據此可知,阿拉伯人( )A.創造出的阿拉伯文化領先世界 B.為歐洲的文藝復興提供了條件C.締造了橫跨亞歐非三洲的帝國 D.將東方先進的技術傳入了歐洲【答案】B【知識點】阿拉伯帝國與伊斯蘭文明【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阿拉伯帝國繁榮時期,哈里發重視知識,認為“人最美的裝飾是知識”。830年,哈里發在巴格達設立“智慧宮”,集科學院、圖書館、翻譯館于一體。為延攬翻譯人才,以黃金支付稿酬,其重量與譯著重量相等。于是,大量的希臘、波斯、印度的典籍被譯為阿拉伯文。根據材料“12世紀開始,許多希臘哲學著作的阿拉伯文譯本又重新譯成歐洲各種文字,歐洲人才重新接觸到真實的希臘古典哲學著作,這給歐洲帶來了向心靈解放的‘大躍進’”可知,阿拉伯學者翻譯和保存了大量的希臘學術著作,并把其帶到歐洲,為歐洲的文藝復興提供了條件。ACD三項和題干材料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為歐洲的文藝復興提供了條件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阿拉伯文化的影響及學生準確解讀歷史材料的能力。本題屬于材料型選擇題,主要考查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類必須認真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觀點。12.下圖所示的場景曾廣泛出現于( )A.8世紀的阿拉伯帝國 B.10世紀的日本C.11世紀的法國 D.18世紀的美國【答案】C【知識點】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解析】【分析】從奴隸社會廢墟上建立的法蘭克封建社會,經過500年的緩慢發展,從10世紀后期起,法國封建社會走向穩定,封建經濟獲得一定發展。莊園是中古西歐包括法國的農業經濟組織。材料中的示意圖中的“封建主城堡”“教堂”“農奴住宅”“耕地”等是西歐封建莊園的基本結構。A項8世紀的阿拉伯帝國信奉伊斯蘭教,而伊斯蘭教的宗教場所是清真寺,不符合題意;B項10世紀,日本的中央集權體制開始瓦解,隨著新土地的開墾,貴族、佛寺和神社廣占土地,形成莊園,不符合題意;C項11世紀的法國曾廣泛出現題干圖片所示的場景,符合題意;D項18世紀的美國經過資產階級革命走上資本主義道路,資本主義農業得到發展,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莊園的相關知識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求具備識記基礎知識并運用的能力。識記莊園的相關知識是解題的關鍵。13.下列對《封建時代的歐洲》相關內容的表述,連線正確的是( )A.中世紀城市——完全擺脫了國王和領主的控制B.莊園法庭——獨立的自給自足的經濟和政治單位C.大學的興起——歐洲中世紀教育“最美好的花朵”D.《查士丁尼法典》——后世羅馬法典乃至歐洲法學的淵源【答案】C【知識點】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12世紀,西歐的教育與學術出現了新的氣象,大學的興起被認為是歐洲中世紀教育“最美好的花朵”。A項中世紀城市——完全擺脫了國王和領主的控制錯誤,到13世紀,許多城市取得了某種程度的自由與特權,成為自由城市,但不是完全擺脫了領主的控制,城市貴族一般也都是國王的支持者,不符合題意;B項莊園法庭——獨立的自給自足的經濟和政治單位錯誤,西歐莊園一個獨立的自給自足的經濟和政治單位,不是莊園法庭,不符合題意;C項大學的興起——歐洲中世紀教育“最美好的花朵”正確,符合題意;D項《查士丁尼法典》——后世羅馬法典乃至歐洲法學的淵源錯誤,《十二銅表法》是后世羅馬法典乃至歐洲法學的淵源,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世紀的歐洲,要求運用所學解讀題干信息。14.(2022九上·蘭溪月考)人類文明的發展靠的是什么?不是新資源的涌入,而是人類的交流。哥倫布不僅是看到了美洲,并且把這一信息帶回了歐洲,是信息的一來一往奠定了這件事的地位。此觀點意在強調( )A.哥倫布最早到達了美洲 B.交流促進了人類文明的發展C.哥倫布完成了環球航行 D.歐洲知道了歐洲以外的世界【答案】B【知識點】新航路開辟【解析】【分析】“人類文明的發展靠的是什么?不是新資源的涌入,而是人類的交流。哥倫布不僅是看到了美洲,并且把這一信息帶回了歐洲,是信息的一來一往奠定了這件事的地位”意在強調交流促進了人類文明的發展。新航路開辟錘煉了歐洲人敢于冒險,勇于拼搏的精神,開闊了眼界,把世界各個地區連在了一起,拓展了人類的活動空間和范圍,打破了以往世界各個地區相互隔絕和孤立發展的局面。隨著新航路的開辟,一場持續了數百年的殖民掠奪、擴張與侵略活動也從此開始了,歐洲資本主義的觸角開始伸向世界各地。ACD三項都不是題干材料強調的內容,不符合題意;B項交流促進了人類文明的發展,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航路開辟及學生準確解讀歷史材料的能力。本題屬于材料型選擇題,主要考查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類必須認真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觀點。15.西方近代化的變革首先是精神層面的變革,然后是制度方面的變革,最后才是器物方面的變革。為“精神層面的變革”奠定思想文化基礎的先驅是( )A.蘇格拉底 B.但丁 C.迪亞士 D.克倫威爾【答案】B【知識點】文藝復興【解析】【分析】根據題干結合所學可知,“精神層面的變革”指的是文藝復興運動。14世紀中葉,資本主義萌芽出現;資產階級不滿羅馬教廷對精神的控制,要求建立一種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的生活哲學。因此在14世紀中葉的意大利興起了文藝復興運動。其核心思想是人文主義。但丁是文藝復興的先驅,其代表作是《神曲》。A項蘇格拉底是古希臘的哲學家,和“近代”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但丁是為“精神層面的變革”奠定思想文化基礎的先驅,符合題意;C項迪亞士是新航路開辟的航海家,發現了好望角,與題干無關,不符合題意;D項克倫威爾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時期的領導人物,與制度的變革有關,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文藝復興運動及學生的理解能力。理解并識記文藝復興的先驅。16.新航路開辟后,歐洲的主要商道從地中海區域轉移到大西洋沿岸,倫敦成為世界貿易的中心。這一變化帶來的直接影響是 ( )A.刺激英國工商業發展 B.意大利商業地位上升C.歐洲手工工場興起 D.早期殖民掠奪開始【答案】A【知識點】新航路開辟【解析】【分析】根據題干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新航路開辟后歐洲貿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轉移到大西洋沿岸,這促進了大西洋沿岸貿易的發展,引發了歐洲商業革命,所以貿易中心轉移對于英國這一大西洋沿岸中心國家來說的影響是刺激英國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A項刺激英國工商業發展是題干變化帶來的直接影響,符合題意;B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航路開辟及學生分析史料和識記歷史知識能力。新航路開辟后,歐洲的主要商道從地中海區域轉移到大西洋沿岸。17.下圖為全球殖民地占陸地面積的比例變化表。在①階段進行殖民擴張的主要國家是( )A.英國 B.法國C.美國 D.西班牙和葡萄牙【答案】A【知識點】殖民擴張與民族解放運動【解析】【分析】據①階段為“1500—1600年”,據題干圖片及所學知識可知,此時期為新航路的開辟時期。新航路開辟的同時,西班牙和葡萄牙開始搶占殖民地,進行殖民掠奪。故在①階段進行殖民擴張的主要國家是西班牙和葡萄牙。ABC三項和①階段不符,不符合題意;D項西班牙和葡萄牙是在①階段進行殖民擴張的主要國家,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擴張的相關史實及學生對圖片的解讀能力和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擴張的相關史實,“1500—1600年”是解答本題的關鍵。18.(2022九上·余杭月考)學完第五單元“走向近代”后,某同學制作了思維導圖(右圖)其中“?”處是( )A.資本主義工商業的萌芽和發展 B.莊園經濟的發展C.封君封臣制度的建立 D.基督教的興起和傳播【答案】A【知識點】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解析】【分析】11世紀以后,歐洲農村發生了一些新的變化。莊園制度下的小塊土地越來越不適應新的生產經營活動,加之一些領主不善于經營,于是,在一些國家和地區。土地集中成為一種趨勢。領主通過轉讓、聯姻、繼承、買賣等方式,將土地集中在一起。14世紀中葉以后,出租領主直營地達到一個高潮,領主也因此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參與生產管理。一些富裕農民通過承租、購買領主的土地,或者轉租、購買其他佃農的地產等方式將土地集中起來,建立租地農場。他們采用新的生產方式進行經營,雇傭少地或無地的農民耕種,并將產品推向市場。隨著手工工場和租地農場的發展,歐洲市場需求逐漸擴大,商品經濟日趨發達,資本主義工商業發展起來。A項資本主義工商業的萌芽和發展是其中“?”處應填的內容,符合題意;BCD三項錯誤,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西歐資本主義的發展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西歐中世紀晚期新的生產和經營方式變化的表現。19.在學習了“資本主義制度的初步確立”這一單元后,小魏同學繪制了下圖。它呈現的時間點是下列哪個歷史事件的發展進程( )A.美國獨立戰爭 B.法國大革命C.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D.日本倒幕運動【答案】C【知識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解析】【分析】據圖片并結合所學可知,1640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1649年英國成立共和國,革命達到高潮;1660年斯圖亞特王朝復辟,1688年英國通過“光榮革命”,逐步確立起君主立憲政體。故圖片呈現的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發展進程。ABD三項和題干圖片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和題干圖片內容相符,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及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熟練掌握基礎知識。20.《獨立宣言》和《人權宣言》堪稱美國與法國歷史發展中的里程碑。下列屬于這兩個文件共同點的是( )A.采用三權分立的思想學說B.宣告了平等、自由等基本原則C.實行民主共和的政治制度D.民主主義與封建專制斗爭的成果【答案】B【知識點】美國的誕生;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776年7月4日, 大陸會議通過了《獨立宣言》,宣告北美13個殖民地脫離英國獨立和美國誕生。《獨立宣言》以法律文獻的形式規定了人的基本權利,例如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等等,所以《獨立宣言》被稱為“第一個人權宣言”。1789年,法國大革命中,資產階級制憲會議頒布《人權宣言》,宣稱人們生來自由,權利平等,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人權宣言》 是法國大革命的綱領性文件,是反封建專制的旗幟,是引導法國走向近代資本主義社會的指針。因此二者都宣告了平等、自由等基本原則。A項采用三權分立的思想學說不屬于《獨立宣言》和《人權宣言》這兩個文件的共同點,體現三權分立思想的是1787年憲法,不符合題意;B項宣告了平等、自由等基本原則屬于《獨立宣言》和《人權宣言》這兩個文件的共同點,符合題意;C項實行民主共和的政治制度不屬于《獨立宣言》和《人權宣言》這兩個文件的共同點,《人權宣言》中沒有體現實行民主共和的政治制度,不符合題意;D項民主主義與封建專制斗爭的成果不屬于《獨立宣言》和《人權宣言》這兩個文件的共同點,《獨立宣言》不涉及反封建要求,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獨立宣言》和《人權宣言》的共同點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獨立宣言》和《人權宣言》的相關史實。二、非選擇題,共60分2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資料1:他征服埃及、波斯和許多其他王國,征戰的足跡遠達印度,使國度達到極盛。 資料2:他被元老院推舉為終身獨裁官。他是羅馬共和國向帝國過渡的重要人物。(1)資料1中的“他”指的是誰?根據描述概括他的功績(2)有人說:資料2中的“他”所處的國度可謂是一個民主、法治的社會。你是否贊同?運用課本知識說明理由。(3)光榮屬于希臘,偉大屬于羅馬,古希臘古羅馬文明對世界做出了重要貢獻。請舉一例加以說明。【答案】(1)亞歷山大。他率軍東征建立起一個地跨歐亞非三洲的亞歷山大帝國。(2)贊同。民主社會:羅馬共和國設有形式上的最高權力機關公民大會和由平民自己選出的保民官,有權否決執政官和元老院提出的對平民不利的決議;法治社會:頒布了《十二銅表法》意義。不贊同。不民主:掌握國家決策權的元老院和主持日常政務的執政官都是由奴隸主貴族組成的,是貴族政治;不法治:《十二銅表法》的本質仍是保障貴族利益,維護奴隸主階級統治的(3)《荷馬史詩》,帕特農神廟,《十二銅表法》等。【知識點】西方文明的搖籃【解析】【分析】(1)根據資料1“他征服埃及、波斯和許多其他王國,征戰的足跡遠達印度,使國度達到極盛”和所學可知,此人物是亞歷山大。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繼承王位后,歷經十年(公元前334年--公元前323年)征戰,滅亡了波斯帝國,一直打到印度河流域,建立了建立起一個地跨歐亞非三洲的亞歷山大帝國。(2)本題是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成理即可。(3)希臘、羅馬的古典文化體現在神話、文學、藝術、哲學、科學、史學、法學、體育等各個方面,如文學方面,希臘神話影響廣泛,特點是“神人同形同性”,《荷馬史詩》是寶貴的文學遺產代表作,也是了解早期希臘社會的主要文獻。古希臘的建筑藝術對后世的建筑風格產生了深遠影響。希臘建筑藝術主要體現在神廟。神廟四周以廊柱環繞,柱身有粗有細,雅典帕特農神廟就是典型代表等。羅馬建筑吸收了希臘建筑的特點,并有所創新,如石拱門、穹頂等,既堅固結實,又華麗宏偉,羅馬的代表性建筑,有可容納近8萬名觀眾的大競技場,有引水道工程;律法方面的成就有《十二銅表法》等。故答案為:(1)亞歷山大。他率軍東征建立起一個地跨歐亞非三洲的亞歷山大帝國。(2)贊同。民主社會:羅馬共和國設有形式上的最高權力機關公民大會和由平民自己選出的保民官,有權否決執政官和元老院提出的對平民不利的決議;法治社會:頒布了《十二銅表法》意義。不贊同。不民主:掌握國家決策權的元老院和主持日常政務的執政官都是由奴隸主貴族組成的,是貴族政治;不法治:《十二銅表法》的本質仍是保障貴族利益,維護奴隸主階級統治的。(3)《荷馬史詩》,帕特農神廟,《十二銅表法》等。【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亞歷山大東征,故希臘,古羅馬的相關史實。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22.文明的發展和交流是世界發展的基石。閱讀材料,回答問題。【百花齊放】材料一:世界三大軸心文明示意圖軸心時代: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在北緯30度左右,這段時期是人類文明的重大突破時期。這一時期世界不同區域形成了三大軸心文明,即中國先秦文明、古印度文明、古希臘文明。——摘編自卡爾·雅斯貝斯《歷史的起源與目標》【交流互鑒】材料二:【多元一體】材料三:它打破了以往人類文明區域性分割和孤立發展的局面,首次把全球人類聯系起來,開始了人類文明一體化的進程……它大大擴展了人類活動的范圍……世界的人種地理分布、宗教與文化格局開始發生重大變化……引發了歐洲近代幾個世紀的大規模海外擴張,開始了歐洲對世界征服和侵略的歷史。——摘自馬世力主編《世界史綱》(下冊)(1)請列舉一例史實印證B處軸心文明在思想上的文明成就。(2)運用材料二中史實說明阿拉伯人在東西方文明交流中的作用。(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指出“開始文明一體化進程”的重大事件及其影響。(4)根據上述材料,談談你對文明發展、交流和互鑒的認識。【答案】(1)B:佛教;阿拉伯數字等。(2)史實:如阿拉伯數字、中國的造紙術、指南針、火藥等或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由阿拉伯人傳到歐洲,為世界文化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促進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擔當了溝通東西方文化的橋梁角色(或東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3)事件:新航路的開辟影響:世界各地往來日益密切,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引發了歐洲近代幾個世紀的大規模海外擴張。(殖民掠奪)(4)文明具有多樣性;文明因交流而豐富多彩;尊重文明的多元化和個性化;堅持自己的優秀文化,不斷吸收其他文明的精華;殖民擴張帶來破壞的同時也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文明發展和交融;【知識點】西方文明的搖籃;阿拉伯帝國與伊斯蘭文明;新航路開辟;古代印度及佛教【解析】【分析】(1)B處是古印度,聯系所學,阿拉伯數字是古印度人發明的,古印度思想先哲喬達摩.悉達多創立了佛教。(2)阿拉伯人將東方文化成果傳到歐洲,其中包括中國的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和火藥,印度發明的0到9的數字符號(后來被稱為“阿拉伯數字”)等,此外印度的棉花和食糖等也是阿拉伯人傳入歐洲的,阿拉伯人擔當了溝通東西方文化的角色,為世界文化的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3)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5世紀到16世紀的新航路的開辟,開始把世界連為一個整體,打破了以往人類文明區域性分割和孤立發展的局面,開始了人類文明一體化的進程。新航路開辟從歐洲到亞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來日益密切,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增進了歐洲人對世界其他地區的了解,將世界各地聯系起來,打破了以往世界各地相互隔絕和孤立發展的局面使世界成為一個整體等。(4)本題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故答案為:(1)B:佛教;阿拉伯數字等。(2)史實:如阿拉伯數字、中國的造紙術、指南針、火藥等或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由阿拉伯人傳到歐洲,為世界文化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促進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擔當了溝通東西方文化的橋梁角色(或東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3)事件:新航路的開辟;影響:世界各地往來日益密切,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引發了歐洲近代幾個世紀的大規模海外擴張(殖民掠奪)。(4)文明具有多樣性;文明因交流而豐富多彩;尊重文明的多元化和個性化;堅持自己的優秀文化,不斷吸收其他文明的精華;殖民擴張帶來破壞的同時也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文明發展和交融。【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古印度,古希臘文明成就,阿拉伯文化,新航路的開辟的相關知識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準確識記并理解古印度,古希臘文明成就,阿拉伯文化,新航路的開辟的相關知識。23.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墨子是我國戰國時期一位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軍事家。他主張“兼愛”“非攻”;他認為宇宙是由連續無窮的時空組成,時空是由最小的單元所構成,對于整體來說,時空是無窮的,而對于部分來說,時空則是有窮的;他相信判斷事物的有與無,不能憑個人的臆想,而要以大家所看到的和所聽到的為依據。材料二:德謨克利特是古希臘一位偉大的哲學家。他主張道德的標準就是快樂和幸福;認為宇宙萬物都是由“微小”的不可分割、永恒不變的、形狀各異的原子構成的,人的靈魂是由靈魂原子構成的,人死了,靈魂原子就四散了;他相信萬物都有一個必須遵從的自然法則,人們感覺所感知的各種事物的顏色、味道都是人們主觀的想法。(1)根據材料一、二,指出墨子和德謨克利特在認識自然方面的異同點。(2)思想家在推動人類社會發展方面發揮了巨大影響。試另舉一例并加以論證。(3)結合兩人所處的時代背景,概括兩人在文化領域取得巨大成就的共同原因【答案】(1)異:①墨子認為宇宙由時空構成,德謨克利特認為宇宙由原子構成;②墨子認為人們感知和認識事物是客觀行為,德謨克利特則認為這是主觀行為。同:都認為宇宙由不可分割的部分構成。(2)韓非子提出"依法治國",有利于構建法治社會;伏爾泰提倡"自由、平等",為資產階級革命做了理論準備;孟德斯鳩提倡分權制衡政治模式,影響了資本主義政治體制等(3)經濟的繁榮發展;學術氛圍寬松自由等【知識點】百家爭鳴;古希臘古羅馬文化【解析】【分析】(1)從材料“宇宙是由連續無窮的時空組成,時空是由最小的單元所構成“”認為宇宙萬物都是由‘微小’的不可分割、永恒不變的、形狀各異的原子構成的”可知二者都認為宇宙由微小物質組成,都認為宇宙由不可分割的部分構成。但墨子認為世間評判標準是人的認知,德謨克利特則認為是有可觀的自然法則來判斷;墨子認為宇宙由時空構成,德謨克利特認為宇宙由原子構成.(2)此題為開放性題型,言之有理即可。從儒家學說為漢朝發展奠定了思想基礎,加強了中央集權與君權專制可見思想家在推動人類社會發展方面發揮了巨大影響。韓非子提出“依法治國”,有利于構建法治社會;伏爾泰提倡“自由、平等”,為資產階級革命做了理論準備;馬克思創立馬克思主義,推動國際共產主義運動蓬勃發展等。(3)結合所學可知,墨子處于戰國百家爭鳴時期;德謨克利特處于古希臘的民主時期,從二者所處的時代背景都是思想文化發展繁榮,各家學說林立。故答案為:(1)異:①墨子認為宇宙由時空構成,德謨克利特認為宇宙由原子構成;②墨子認為人們感知和認識事物是客觀行為,德謨克利特則認為這是主觀行為。同:都認為宇宙由不可分割的部分構成。(2)韓非子提出"依法治國",有利于構建法治社會;伏爾泰提倡"自由、平等",為資產階級革命做了理論準備;孟德斯鳩提倡分權制衡政治模式,影響了資本主義政治體制等。(3)經濟的繁榮發展;學術氛圍寬松自由等。【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百家爭鳴和古希臘的哲學思想及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和理解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百家爭鳴和古希臘的哲學思想的史實。24.歷史資料可以幫助我們最直觀的觸碰歷史。某校九年級同學開展了史料賞析項目化活動,請你一起參與。史料一:圖1蒙娜麗莎史料二:歐洲發生的文藝復興是場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政治的迅速發展。14—15世紀,“新大陸”的發現為世界市場的形成創造了重要的條件……17—18世紀歐洲和北美資產階級革命時代來臨。——改編自馬世力、陳光裕《一本書讀懂世界史》史料三:17世紀-18世紀,英、法、美相繼建立資本主義民主制度。發生于大西洋兩岸的這三個偉大歷史事件,最大的公約數是關于“權利”的訴求或“人權”的伸張。——改編自《世界史:以文明演進為線索》(1)圖1體現了文藝復興核心思想是什么?(2)根據資料,簡述文藝復興、新航路開辟與資產階級革命之間的聯系。(3)結合所學知識,說說英、法、美三國建立資本主義民主制度的歷程有哪些共同特點?【答案】(1)人文主義(2)①文藝復興為資產階級革命爆發奠定了思想基礎(或為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政治的迅速發展);②新航路開辟為資產階級革命爆發奠定了經濟基礎(或為世界市場的形成創造了條件)(3)①原因相同:三國爆發革命的原因都是因為資本主義的發展受到了阻礙,資產階級為掌握政權,發展資本主義而發動革命;②領導階級相同:三國的革命都是由資產階級領導的;③革命動力相同:人民群眾在革命中都起了推動作用。④結果相同:三國的資產階級都取得了勝利,掌握了政權,都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知識點】新航路開辟;文藝復興;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的誕生;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解析】【分析】(1)根據圖一材料“惟妙惟肖地刻畫了一位市民婦女的溫柔典雅,它精妙地傳遞了文藝復興的核心思想”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達·芬奇在人文主義思想影響下,著力表現人的感情。《蒙娜麗莎》的意義在于通過一個普通市民女性的形象表達了人對于自身的肯定及對美好事物的向往。這種致于完美的生動人像實為人文主義關于人的崇高理想的光輝的體現。所以, 《蒙娜麗莎》表現了人的感情和愿望。并且這幅畫表現了人的美,體現了對人的重視。這都充分體現了人文主義精神。(2)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文藝復興的主要思想是:主張個性解放,反對中世紀的禁欲主義和宗教觀;提倡科學文化,反對蒙昧主義,擺脫教會對人們思想的束縛;肯定人權,反對神權,摒棄作為神學和經院哲學基礎的一切權威和傳統教條;擁護中央集權,反對封建割據。由此可見,文藝復興為資產階級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礎。新航路開辟后,歐洲殖民者在亞非拉殖民地掠奪了巨額財富,為資本主義奠定了原始積累,資產階級力量強大起來后,開始發動資產階級革命,奪取國家政權。由此可見,新航路的開辟為資本主義發展積累資本,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為資產階級革命爆發奠定了經濟基礎。(3)據所學可知,英、法、美三國爆發資產階級革命的原因都是資本主義的發展受到了阻礙,資產階級為掌握政權,發展資本主義而發動革命。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都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都有利于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故答案為:(1)人文主義。(2)①文藝復興為資產階級革命爆發奠定了思想基礎(或為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政治的迅速發展);②新航路開辟為資產階級革命爆發奠定了經濟基礎(或為世界市場的形成創造了條件)。(3)①原因相同:三國爆發革命的原因都是因為資本主義的發展受到了阻礙,資產階級為掌握政權,發展資本主義而發動革命;②領導階級相同:三國的革命都是由資產階級領導的;③革命動力相同:人民群眾在革命中都起了推動作用。④結果相同:三國的資產階級都取得了勝利,掌握了政權,都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文藝復興、新航路開辟和資產階級革命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分析歸納和綜合運用歷史史實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文藝復興、新航路開辟和資產階級革命的相關知識。25.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4世紀末這個曾經極盛的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分。地中海東部的那一半盡管疆域遼闊,但在后期發展中的作用是絕對保守的。命運注定它只是保存,而不是創新。它誕生在一個古老的國度,生活在過去的勢力和榮譽的陰影之中,這種勢力和榮譽正是它試圖維持和恢復的。他們很少有人具有創造力。材料二:這個地中海東部的國家就像是一只同烏龜賽跑而半路停下睡覺的兔子,不僅被烏龜超越,而且被時代所拋棄。在以后的歲月里,它不僅在基督教兄弟——代表著一種新文明擴張勢力的西歐十字軍進攻面前顯得無能為力,而且在新崛起的伊斯蘭擴張勢力的打擊之下也束手無策,不斷的戰爭導致財政的虧空,經濟衰退,最終在1453年滅亡于信奉伊斯蘭教的奧斯曼土耳其的擴張之中。——摘自《世界歷史》教材(1)材料中的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分,指的是哪兩個部分?其中一部分不久就滅亡了,請你寫出它滅亡的原因。(2)根據材料,請將觀點補充完整。是文明延續的重要條件,并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加以論述。(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答案】(1)東羅馬帝國;西羅馬帝國。西羅馬滅亡原因:內部:①羅馬統治機構龐大,統治者窮奢極欲,社會奢靡享樂之風盛行;②羅馬帝國陷入長期的政治、經濟大危機;③統治者斗爭混戰不斷,人民起義此起彼伏,農業萎縮,工商業衰落,民生凋敝)。外部:日耳曼人入侵。(2)例:學習與創新是文明延續的重要條件(以拜占庭帝國為例)拜占庭帝國是一個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它對基督教、希臘羅馬的古典文化傳統,以及西亞、北非等地的東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創造出獨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產生過重大影響。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臘、羅馬古籍,為后來西歐的文藝復興提供了豐富的精神營養。但是,拜占庭帝國的統治者陶醉于已有的輝煌成就,封閉保守,不圖創新。長期的對外戰爭導致帝國財政枯竭,才盡民窮,十字軍東征和奧斯曼土耳其的擴張加速了拜占庭帝國的衰亡。所以,拜占庭帝國滅亡的重要原因就是因為它僅以繼承和保存古典文化為己任,而社會是不斷發展的,只有保持終身學習、終身發展的心態才不會被時代淘汰。因此,學習與創新是文明延續的重要條件。【知識點】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解析】【分析】(1)羅馬帝國晚期,奴隸人口不斷減少,造成勞動力不斷短缺;長期依賴奴隸勞動,使公民成為寄生階層;羅馬統治機構龐大,統治者窮奢極欲,社會奢靡享樂之風盛行。395 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分,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了。(2)本題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觀點明確,史論結合即可。故答案為:(1)東羅馬帝國;西羅馬帝國。西羅馬滅亡原因:內部:①羅馬統治機構龐大,統治者窮奢極欲,社會奢靡享樂之風盛行;②羅馬帝國陷入長期的政治、經濟大危機;③統治者斗爭混戰不斷,人民起義此起彼伏,農業萎縮,工商業衰落,民生凋敝)。外部:日耳曼人入侵。(2)例:學習與創新是文明延續的重要條件(以拜占庭帝國為例)拜占庭帝國是一個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它對基督教、希臘羅馬的古典文化傳統,以及西亞、北非等地的東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創造出獨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產生過重大影響。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臘、羅馬古籍,為后來西歐的文藝復興提供了豐富的精神營養。但是,拜占庭帝國的統治者陶醉于已有的輝煌成就,封閉保守,不圖創新。長期的對外戰爭導致帝國財政枯竭,才盡民窮,十字軍東征和奧斯曼土耳其的擴張加速了拜占庭帝國的衰亡。所以,拜占庭帝國滅亡的重要原因就是因為它僅以繼承和保存古典文化為己任,而社會是不斷發展的,只有保持終身學習、終身發展的心態才不會被時代淘汰。因此,學習與創新是文明延續的重要條件。【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兩則材料為背景依托,考查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及學生理解分析闡述能力,熟記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的相關知識。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湖塘中學2023-2024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第一次階段性檢測試卷(學生版).docx 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湖塘中學2023-2024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第一次階段性檢測試卷(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