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 題 選擇性必修一《當代國際政治與經濟》 第二課 國家的結構形式 2.1 主權統一和政權分層課標要點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要求解析國家的結構形式,理解維護國家統一、捍衛國家主權的意義。教 學 目 標 必備知識: 1.國家主權的含義、地位、體現; 2.主權國家的基本權利; 3.中央與地方的政權劃分 關鍵能力: 1.能夠結合國家交往過程中的具體事例,理解維護國家統一、捍衛國家主權的意義; 2.能夠認識我國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級政府之間的關系。核 心 素 養 1.政治認同:通過國際法的國家主權原則,深刻理解維護國家統一、捍衛主權的意義,堅定政治認同。 2.科學精神:理解劃分中央與地方職權的必要性,樹立科學精神。 3.公共參與:為維護國家統一、捍衛國家主權,貢獻自己的力量。學 習 重 點 國家主權的含義、地位、表現;主權國家的基本權利;中央與地方的權力劃分學 習 難 點 理解捍衛國家主權對國家的重要意義;我國中央與地方的職權劃分教 材 分 析 本節課教學內容是選擇性必修一《當代國際政治與經濟》第一單元各具特色的國家中的第二課國家的結構形式第一框主權統一與政權分層,本框共兩目內容: 第一目“國家主權”,闡述了國家主權的含義及其特征,介紹了主權國家所擁有的獨立權、管轄權、平等權、自衛權等基本權利,幫助學生理解國家主權對于一個國家的意義,增強自覺維護國家主權的意識; 第二目“中央與地方”,介紹了中央與地方的關系,以及我國處理中央與地方關系的方式及其優點,幫助學生增強對我國政治制度的理解與認同。 第一目側重從國際的視角介紹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對國家結構形式選擇的影響,第二目側重從國內的視角介紹保障國家管理的有效性與便利性對國家結構形式選擇的影響。方 法 探 討 視頻導入——引出課題——問題設置——合作探究——教師總結升華——課堂檢測教學內容及教師活動設計 (含情景設計、問題設計等內容) 學 生 活 動 教 師 活 動 二 次 備 課主要教學過程: 第一單元 各具特色的國家 第二課 國家的結構形式 第一框 主權統一與政權分層 【導入新課】 播放視頻 觀看視頻,議一議:巴勒斯坦是個國家嗎?小女孩口中“我的爸爸捍衛國家”中“爸爸”捍衛的是國家的什么?你如何看待其重要性? 生:回答(略) 教師總結,引入國家主權的內涵。 【新課講授】 (一)國家主權 1.內涵 國家主權是現代國家得以存在的法理依據,它是統一的、不可分割的,是一個國家對其管轄區域所擁有的至高無上的、排他性的政治權力。 (1)法理依據:主權國家是國際政治中最重要的行為主體。主權是國家成為國際政治主體的先決條件。 (2)統一的、不可分割的:強調的是主權的不可分性,即主權的完整性,一國之內不能同時有兩個最高權力、兩個主權者。 (3)至高無上的:對內,主權國家對其領土范圍內的一切事務擁有最高的統治權和管轄權。 (4)排他性的:對外,獨立自主地制定本國的內外政策,任何國家不得干涉。 (為什么要維護國家主權?你如何看待其重要地位?) 生:回答(略) 2.地位 (1)國家主權是一種自主自決的最高權威,沒有任何其他權力主體可以對其加以否決或駁回。 (2)國家主權是國家最重要的構成要素,國家主權的喪失意味著國家的解體或滅亡。 如1901年,中國與列強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徹底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其中“喪權”指的是喪失國家主權。 3.表現 獨立自主的對外交往是國家主權的重要體現。 (1)對內:國家主權通常以法律形式在憲法中加以規定。 (注意:不是由國家法賦予的) (2)對外:表現為國家之間的相互承認。 如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宣布成立,10月2日,蘇聯第一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10月3日,中蘇互派大使,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相關鏈接: 對于國家主權是否成立以及如何成立,通常有兩種看法。 一種是“宣示說”,即一國政府宣布其國家主權之時,其國家主權就已自然形成。 另一種是“承認說”,即一國主權之存在,離不開其他國家的承認。 展示材料: 針對佩洛西執意竄訪臺灣的行徑,中國外交部發表聲明,表示堅決反對,予以強烈譴責,并向美方提出強烈抗議,明確指出:解決臺灣問題是中國人自己的事,要由中國人來決定。當晚解放軍東部戰區宣布在臺島周邊開展聯合軍事行動,在臺灣海峽進行遠程火力實彈射擊。這是對美國在臺灣問題上消極舉動重大升級采取的嚴正震懾,是對“臺獨”勢力謀“獨”行徑的嚴重警告。 思考:針對佩洛西竄臺行徑我國采取的態度和措施,體現了主權國家什么權利? 生:回答(略) 4.主權國家的基本權利 (1)獨立權:主權國家擁有按照自己的意志處理內政、外交事務而不受他國控制和干涉的權利。 關鍵詞:一國可以自由修改憲法、變更政體、確定經濟體制、締結條約、進行自衛戰爭等 (2)管轄權:主權國家對其領域內的一切人或物具有管轄的權利。 關鍵詞: 對人:本國公民和僑民 對物:含駐外使館 (3)平等權:主權國家不論大小、強弱,也不論政治、經濟、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有何差異,在國際法上的地位一律平等。 關鍵詞:國際法上:地位平等 外交上:有權使用本國文字、不分大小享有投票權 (4)自衛權:主權國家擁有保衛自己的生存和獨立的權利。 關鍵詞: 防御:國防建設、建筑要塞 自衛:抵抗入侵 (補充)主權國家的義務:不侵犯別國、不干涉他國內政、以和平的方式解決國際爭端。 (國家結構形式所要解決的是如何劃分國家的行政區域,如何規范國家整體與其組成部分、中央和地方之間的權限) (二)中央與地方 1.政權分層的原因 一個統一的國家只能有一個中央政府。至于中央與地方的關系、整體與局部的關系,各國的情況不盡一致。 (1)當今世界,大部分國家不可能通過唯一的中央政府進行直接的、簡單化的、事無巨細的管理。 (2)國家之內的行政區劃,通常是為了管理上的便利和有效而產生的。 (3)行政區劃的界線和分層,往往需要考慮民族、宗教、歷史、地理、文化、經濟、軍事等諸多因素。 (以我國為例) 2.我國行政區域的類型 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特別行政區 【中國有34個省級行政區,包括: 23個省: 5個自治區:新疆、西藏、廣西、內蒙古、寧夏 4個直轄市:北京、上海、重慶、天津 2個特別行政區:港、澳】 材料展示: 1956年4月,毛澤東在《論十大關系》的講話中討論了關于中央與地方關系問題。他指出:中央和地方的關系也是一個矛盾。解決這個矛盾,當前要注意的是,應當在鞏固中央統一領導的前提下,擴大一點地方的權力,給地方更多的獨立性,讓地方辦更多的事情。這對我們建設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比較有利。我們的國家這樣大,人口這樣多,情況這樣復雜,有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比只有一個積極性好得多。我們不能像蘇聯那樣,把什么都集中到中央,把地方卡得死死的,一點機動權也沒有。中央要發展工業,地方也要發展工業。就是中央直屬的工業,也還是要靠地方協助。至于農業和商業,更需要依靠地方。總之,要發展社會主義建設,就必須發揮地方的積極性。 中央要鞏固,就要注意地方的利益。” 閱讀毛澤東在《論十大關系》中的相關論述,談談你對我國中央與地方關系的理解。 生:回答(略) 3.我國的中央與地方的關系——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 (1)在黨的組織體系中的體現 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黨員個人服從黨的組織,少數服從多數,下級組織服從上級組織,全黨各個組織和全體黨員服從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和中央委員會。 (2)在國家機構中的體現 一方面,地方利益是國家整體利益的一部分,地方必須服從中央(集中);另一方面,在保證中央統一領導的同時,必須考慮地方特殊利益,充分發揮地方的主動性、積極性(民主)。 (播放黨的民主集中制的視頻,加深學生的印象) 4.中央和地方職權劃分 原則:各自行使自身在法定范圍內的權力,權力劃分往往通過國家憲法規定。 (1)中央政府: 主要負責國家秩序與整體發展、軍事、外交等國家級事務; (2)地方各級政府: 主要負責各自區域內的經濟發展、 社會治安等地方性事務。 (注意:國家結構形式不同的國家,中央和地方權力劃分不同。) 觀看視頻,討論并回答問題 理解知識點,并做筆記 思考并回答問題 理解國家主權的地位和表現 閱讀材料,討論并回答問題 理解主權國家的基本權利和義務 理解和掌握主權、人權、政權的概念 理解政權分層的原因和回顧我國行政區域的相關知識 閱讀材料,思考回答問題,理解我國中央與地方關系的相關內容 教師總結,引入國家主權的內涵,并進行講解。 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回答問題,講解國家主權的地位和表現,以及提示易錯點。 帶領學生分析材料,歸納主權國家的基本權利并講解,再對主權國家的義務作補充 區別主權、人權、政權的概念 講解政權分層的原因和引導學生回顧我國行政區域的相關知識 分析材料,引導學生理解我國中央與地方之間的關系隨 堂 練 習 誤區警示 1.國家主權是由國際法賦予的。 提示:主權是一國的固有權利,國家主權通常以法律形式在憲法中加以規定。 2.獨立自主的對外交往是國家主權的唯一體現。 提示:獨立自主的對外交往是國家主權的重要體現。 3.每一國都享有尊重其他國家之人格的權利。 提示:每一國都要履行尊重其他國家之人格的義務。 4.獨立自主地處理本國的內政外交事務不受他國任意干涉,體現了主權國家的平等權。 提示:體現了主權國家享有獨立權。 5.劃定各級行政區劃是為了實現中央政府的直接管理。 提示:大部分國家都不可能通過中央政府進行直接的事無巨細的管理,劃定各級行政區劃通常是為了管理的便利和有效。 選擇題 1.2021年1月11日,我國針對美方宣布解除所謂“美臺官方交往限制”表明嚴正立場。我們堅決反對美方和臺灣地區進行任何形式的官方往來,要求美方立即停止錯誤做法。這是因為( D ) ①領土作為主權國家的生命具有至高無上性 ②臺灣事關我們國家的主權和核心利益 ③以和平方式解決國際問題是主權國家的義務 ④主權是國家統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權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022年8月2日,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竄訪中國臺灣地區,此舉是對中美兩國兩軍關系的嚴重破壞,是對臺海和平穩定的巨大沖擊和威脅。對此,中國人民解放軍東部戰區在臺島周邊海空域組織多軍兵種聯合對海突擊、對陸打擊、制空作戰等多科目針對性演練,組織精導武器實彈射擊。從中可以看出( B ) ①我國堅定不移地維護國家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 ②解放軍的軍演是打破美臺相互勾連的最關鍵舉措 ③國家的主權統一與政權分層是辯證統一的關系 ④臺灣作為地方行政區域不具備主權國家的資格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課后作業 記背本課時重要內容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