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選擇性必修1單元核心知識點總結第4章 免疫調節(jié)第1節(jié) 免疫系統(tǒng)的組成和功能1.免疫系統(tǒng)主要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細胞、免疫活性物質。(P66)2.抗體由核糖體產生,化學本質是蛋白質。(P68)3.皮膚、黏膜是保衛(wèi)人體的第一道防線;體液中的殺菌物質和吞噬細胞是保衛(wèi)人體的第二道防線,這兩道防線屬于非特異性免疫,特點是:人人生來就有,不針對某一類特定的病原體,而是對多種病原體都有防御作用。第三道防線屬于特異性免疫,特點是:機體在個體發(fā)育過程中與病原體接觸后獲得的,主要針對特定的抗原起作用。(P69)4.免疫系統(tǒng)的三大功能是免疫防御、免疫自穩(wěn)和免疫監(jiān)視,其中免疫防御是免疫系統(tǒng)最基本的功能。(P69)第2節(jié) 特異性免疫1.體液免疫基本過程示意圖。(P72)2.當病原體進入細胞內部,就要靠T細胞直接接觸靶細胞來“作戰(zhàn)”,這種方式稱為細胞免疫。(P73)3.結核分枝桿菌、麻風分枝桿菌等,是寄生在宿主細胞內的,而抗體不能進入宿主細胞。所以,當病毒或一些寄生細菌侵入機體細胞時,就靠細胞免疫。(P73)4.細胞免疫基本過程示意圖。(P73)5.神經(jīng)調節(jié)、體液調節(jié)和免疫調節(jié)的實現(xiàn)都離不開信號分子(如神經(jīng)遞質、激素和細胞因子等),這些信號分子的作用方式,都是直接與受體接觸。受體一般是蛋白質分子,不同受體的結構各異,因此信號分子與受體的結合具有特異性。(P74)默寫知識點:1.免疫系統(tǒng)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細胞(淋巴細胞、巨噬細胞、樹突狀細胞等)和 (抗體、細胞因子、溶菌酶等)。2.免疫細胞從根本上都起源于骨髄中的 細胞,而且骨髓也是B細胞發(fā)育成熟的場所。而 是T細胞發(fā)育成熟的場所。3.溶菌酶殺菌一定是非特異性免疫,唾液、淚液中的溶菌酶為 防線,血漿中的溶菌酶為 防線。4.吞噬細胞(如巨噬細胞和樹突狀細胞)既參與非特異性免疫,也參與 免疫。5.第一道防線由皮膚和黏膜組成;第二道防線由體液中的殺菌物質和 組成;第三道防線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細胞組成。第一、二道防線屬于非特異性免疫;第三道防線屬于特異性免疫。6.特異性免疫包括 免疫和 免疫。免疫系統(tǒng)有三大功能:① :機體排除外來抗原性異物的一種免疫防護作用。這是免疫系統(tǒng)最基本的功能。② :機體清除衰老或損傷的細胞,進行自身調節(jié),維護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的功能。③ :機體識別和清除突變的細胞,防止腫瘤發(fā)生的功能。7.完善下列體液免疫示意圖8.請完善下列細胞免疫示意圖9.細胞毒性T細胞活化的條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細胞免疫過程中細胞因子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活化的細胞毒性T細胞與靶細胞接觸并使其裂解、死亡屬于 。第3節(jié) 免疫失調1.已免疫的機體,在再次接觸相同的抗原時,有時會發(fā)生引起組織損傷或功能紊亂的免疫反應,這樣的免疫反應稱為過敏反應。引起過敏反應的抗原物質叫作過敏原。(P77)2.有些人在接觸過敏原時,在過敏原的刺激下,B細胞會活化產生抗體。這些抗體吸附在皮膚、呼吸道或消化道黏膜以及血液中某些細胞(如肥大細胞)的表面。當相同的過敏原再次進入機體時,就會與吸附在細胞表面的相應抗體結合,使這些細胞釋放出組胺等物質,引起毛細血管擴張、血管壁通透性增強、平滑肌收縮和腺體分泌增多,最終導致過敏者出現(xiàn)皮膚紅腫、發(fā)疹、流涕、打噴嚏、哮喘、呼吸困難等癥狀。(P77)3.如果自身免疫反應對組織和器官造成損傷并出現(xiàn)了癥狀,就稱為自身免疫病。常見的自身免疫病有類風濕關節(jié)炎、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等。(P78)4.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簡稱HIV)能夠攻擊人體的免疫系統(tǒng),主要侵染輔助性T細胞。(P79“思考·討論”)5.艾滋病的傳播途徑主要有性接觸傳播、血液傳播和母嬰傳播。(P80)第4節(jié) 免疫學的應用1.疫苗(vaccine)通常是用滅活的或減毒的病原體制成的生物制品。(P82)2.每個人的細胞表面都帶有一組與別人不同的蛋白質——組織相容性抗原,也叫人類白細胞抗原,簡稱HLA。器官移植的成敗,主要取決于供者與受者的HLA是否一致或相近。(P84)3.免疫抑制劑的應用,大大提高了器官移植的成活率,給需要進行器官移植的患者帶來了希望。然而,除了存在免疫排斥的問題,供體器官短缺也是世界各國在器官移植方面普遍存在的問題。(P84)4.免疫學在臨床實踐上的應用,除了免疫預防,還包括免疫診斷和免疫治療。(P85)默寫知識點:1.自身免疫病: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免疫系統(tǒng)會對 發(fā)生反應。如果自身免疫反應對組織和器官造成損傷并出現(xiàn)了癥狀,就稱為自身免疫病。常見的自身免疫病有風濕性心臟病、類風濕關節(jié)炎、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等。2.免疫缺陷病:由機體免疫功能 而引起的疾病 ,可分為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由于遺傳而生來就有的免疫缺陷病,如重癥聯(lián)合免疫缺陷病)和獲得性免疫缺陷病(由疾病或其他因素引起的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3.過敏反應的特點:①有快慢之分,過敏者可能在接觸過敏原后數(shù)分鐘內出現(xiàn)反應,也可能24 h后才有癥狀。②許多過敏反應有明顯的 和 。4.由于過敏反應是機體接觸過敏原才發(fā)生的,因此 ,是預防過敏反應發(fā)生的主要措施。5.HIV的致病機理:HIV能夠攻擊人體的免疫系統(tǒng),主要侵染人體的 (與該細胞表面的 有關),使人體免疫功能減退。6.艾滋病患者的直接死因:由免疫功能喪失引起的 等。HIV的主要傳播途徑:性接觸傳播、血液傳播、母嬰傳播。7.免疫預防屬于人工免疫,包括人工 免疫(注射抗原)和人工 免疫(注射抗體)。8.疫苗注射一段時間后才能起作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器官移植的成敗,主要取決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要供者與受者的主要HLA有一半以上相同,就可以進行器官移植。10.接種了病毒疫苗如人用H7N9禽流感病毒疫苗之后一段時間,人還是患了禽流感,請分析可能的原因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從預防傳染病的一般措施來看,接種新冠疫苗屬于 。12.在接種新冠疫苗時,醫(yī)生要求觀察半個小時方可離開,這是為了 (填寫防止發(fā)生哪種不良反應)。某種新冠疫苗需要兩次接種,即第一次接種產生免疫后,間隔一段時間進行第二次接種。若提前進行第二次接種,則會減弱免疫的效果,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4章 免疫調節(jié)(參考答案)1.免疫活性物質 2.造血干 胸腺 3.第一道 第二道 4.特異性5.吞噬細胞 6.體液 細胞 ①免疫防御 ②免疫自穩(wěn) ③免疫監(jiān)視 7.B細胞 輔助性T細胞 細胞因子 抗體 8.細胞毒性T細胞 記憶T細胞 輔助性T細胞 9.靶細胞表面分子(信號)的刺激、細胞因子(主要由輔助性T細胞分泌)的刺激 10.加速細胞毒性T細胞的分裂和分化 11.細胞凋亡1.自身成分 2.不足或缺乏 3.②遺傳傾向 個體差異 4.找出過敏原并且盡量避免再次接觸該過敏原 5.輔助性T細胞 受體 6.嚴重感染或惡性腫瘤 7.主動 被動 8.疫苗作為抗原進入人體后,要經(jīng)過處理、呈遞、識別以及淋巴細胞的增殖、分化后,才能產生記憶細胞和抗體 9.供者與受者的HLA是否一致或相近 10.(1)H7N9禽流感病毒發(fā)生了變異或人感染的禽流感的病原體不是H7N9,導致原來產生的抗體或記憶細胞無法識別新的禽流感病毒;(2)接種疫苗量太少或者時間過久,體內特異的記憶細胞和抗體太少甚至沒有了。11.保護易感人群 12.防止發(fā)生過敏反應 第二次接種的疫苗會與第一次免疫后產生的抗體結合而被清除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