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人教選擇性必修1單元核心知識點總結:第3章體液調節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人教選擇性必修1單元核心知識點總結:第3章體液調節

資源簡介

人教選擇性必修1單元核心知識點總結
第3章 體液調節
第1節 激素與內分泌系統
1.人們發現的第一種動物激素是促胰液素,它由小腸黏膜分泌。(P45)
2.由內分泌器官或細胞分泌的化學物質——激素進行調節的方式,就是激素調節。(P46)
3.人體內主要內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
分泌部位 激素名稱 化學本質 主要功能
下丘腦 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 多肽 促進垂體合成和分泌促甲狀腺激素
下丘腦 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 多肽 促進垂體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
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激素 多肽 促進垂體合成和分泌促腎上腺皮質激素
抗利尿激素 多肽 促進腎小管和集合管對水的重吸收
垂體 生長激素 蛋白質 調節生長發育等,主要是促進蛋白質合成和骨的生長
促甲狀腺激素 蛋白質 促進甲狀腺的生長發育,調節甲狀腺激素合成和分泌
促性腺激素 蛋白質 促進性腺的生長發育,調節性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促腎上腺皮質激素 多肽 調節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甲狀腺 甲狀腺激素 氨基酸衍生物 調節體內的有機物代謝、促進生長和發育、提高神經系統的興奮性等
腎上腺 皮質 醛固酮、皮質醇等 類固醇 調節水鹽代謝和有機物代謝
髓質 腎上腺素 氨基酸衍生物 提高機體的應激能力,使血壓升高,心率加快,毛細血管收縮;促進肝糖原分解等
胰島胰島A細胞 胰高血糖素 多肽 促進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進入血液,促進非糖物質轉變成糖
胰島B細胞 胰島素 蛋白質 促進血糖進入組織細胞進行氧化分解,進入肝、肌肉并合成糖原,進入脂肪組織細胞轉變為甘油三酯;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質轉變成葡萄糖
睪丸 雄激素(主要是睪酮) 類固醇 促進男性生殖器官的發育、精子細胞的生成和男性第二性征的出現等
卵巢 雌激素、孕激素等 促進女性生殖器官的發育、卵細胞的生成和女性第二性征的出現等
4.人類與激素分泌異常有關的疾病
激素 病癥 病因 癥狀
甲狀腺激素 呆小癥 幼年時分泌不足 身材矮小、智力低下
甲亢 分泌過多 精神亢奮、代謝旺盛、身體日漸消瘦
地方性甲狀腺腫 因缺碘導致合成不足 甲狀腺代償性增生(“大脖子病”)
生長激素 侏儒癥 幼年時分泌過少 身材矮小、智力正常
巨大癥 青少年時分泌過多 身材異常高大
肢端肥大癥 青春期后分泌過多 身體指、趾等端部增大
胰島素 糖尿病 分泌不足等 出現尿糖等癥狀
默寫知識點:
1.促胰液素是人們發現的第一種激素,是由              分泌的,其主要作用是促進        。
2.激素既不組成細胞結構,又不提供    ,也不起    作用,而是隨體液到達靶細胞,使靶細胞原有的生理活動發生變化。
3.激素調節的特點:①通過      進行運輸;②作用于靶器官、靶細胞;③作為    傳遞信息;④微量和高效
4.    調節是生命系統中非常普遍的調節機制,它對于機體維持穩態具有重要意義。
5.體內需要源源不斷地產生激素,以維持激素含量的動態平衡,原因是            。
第2節 激素調節的過程
1.血糖的來源和去向。(P50)
2.在一個系統中,系統本身工作的效果,反過來又作為信息調節該系統的工作,這種調節方式叫作反饋調節。反饋調節是生命系統中非常普遍的調節機制,它對于機體維持穩態具有重要意義。(P52)
3.研究表明,甲狀腺激素分泌的調節,是通過下丘腦—垂體—甲狀腺軸來進行的。(如下圖)。(P53)
在甲狀腺激素分泌的過程中,既存在分級調節,也存在反饋調節。
4.激素調節具有通過體液進行運輸、作用于靶器官、靶細胞、作為信使傳遞信息、微量和高效等特點。(P54~55)
5.臨床上常通過抽取血樣來檢測內分泌系統中激素的水平,因為內分泌腺沒有導管,內分泌細胞產生的激素彌散到體液中,隨血液流到全身,傳遞各種信息。(P54)
6.激素會與靶細胞上的特異性受體相互識別,并發生特異性結合,起作用后就失活了。(P54)
第3節 體液調節與神經調節的關系
1.激素等化學物質,通過體液傳送的方式對生命活動進行調節,稱為體液調節。激素調節是體液調節的主要內容。除激素外,其他一些化學物質,如組胺、某些氣體分子(NO、CO等)以及一些代謝產物(如CO2),也能作為體液因子對細胞、組織和器官的功能起調節作用。CO2是調節呼吸運動的重要體液因子。(P57)
2.一些低等動物只有體液調節,沒有神經調節。(P57)
3.無論是酷熱還是嚴寒,無論是靜止還是運動,人的體溫總能保持相對恒定,而這種恒定是人體產熱和散熱過程保持動態平衡的結果。(P58)
4.代謝產熱是機體熱量的主要來源。在安靜狀態下,人體主要通過肝、腦等器官的活動提供熱量;運動時,骨骼肌成為主要的產熱器官。而皮膚是人體最主要的散熱器官。(P58)
5.體溫調節主要過程示意圖。(P59)
6.Na+的主要來源是食鹽,幾乎全部由小腸吸收,主要經腎隨尿排出,排出量幾乎等于攝入量。(P60)
7.當人飲水不足或吃的食物過咸時,細胞外液滲透壓會升高,下丘腦中的滲透壓感受器會受到刺激。這個刺激一方面傳至大腦皮層,通過產生渴覺來直接調節水的攝入量;另一方面促使下丘腦分泌、垂體釋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從而促進腎小管和集合管對水分的重吸收,減少了尿量的排出,保留了體內的水分,使細胞外液的滲透壓趨向于恢復正常。如下圖(P60~61)
8.當大量丟失水分使細胞外液量減少以及血鈉含量降低時,腎上腺皮質增加分泌醛固酮,促進腎小管和集合管對Na+的重吸收,維持血鈉含量的平衡。(P60~61)
9.在人和高等動物體內,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之間的聯系:(1)不少內分泌腺直接或間接受中樞神經系統的調節,在這種情況下,體液調節可以看作是神經調節的一個環節。
(2)內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可以影響神經系統的發育和功能。(P62)
默寫知識點:
1.寫出下列血糖的來源和去路
參與人體血糖調節的主要激素是      和        ,
    是唯一能夠降低血糖濃度的激素。
3.1型糖尿病的發病機理:胰島B細胞受到破壞或免疫損傷導致    缺乏,注射胰島素能治療。2型糖尿病的發病機理:機體組織細胞對胰島素敏感性下降(可能與細胞膜上        受損有關),而血液中的胰島素含量降低并不明顯,注射胰島素不能治療。糖尿病病人的癥狀:“三多一少”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甲狀腺激素分泌的過程中,既存在    調節,也存在    調節。
5.激素等化學物質,通過    傳送的方式對生命活動進行調節。
6.單細胞動物和一些多細胞低等動物只有    調節。
7.體溫的相對恒定取決于            ,人體熱量的來源主要是代謝產熱(人體在安靜狀態下,主要通過    等器官的活動提供熱量;運動時,以    產熱為主),熱量的散出主要通過    以輻射、傳導、對流和蒸發的方式進行。
8.寒冷條件下的體溫調節既增加產熱量,又減少散熱量;高溫條件下的體溫調節主要是增加    。參與產熱的激素主要是甲狀腺素和腎上腺素,二者在增加產熱方面具有    作用。
9.在發高燒時,人體的產熱不一定大于散熱,除非病人的體溫在持續升高,如果體溫保持不變,則產熱就    散熱。
10.體溫調節中樞位于   ??;體溫感覺中樞位于     ??;溫度感受器不只分布在皮膚,還廣泛分布在        中。
11.滲透壓感受器和滲透壓調節中樞在    ,渴覺中樞在      。
12.抗利尿激素的產生、分泌部位是下丘腦的神經分泌細胞,而釋放部位是    。
13.抗利尿激素作用的靶細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章 體液調節(參考答案)
1.小腸黏膜 胰腺分泌胰液 2.能量 催化 3.體液 信使 4.反饋
5.激素一經靶細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滅活
1.肝糖原 脂肪 3.9~6.1 肝糖原 甘油三酯、某些氨基酸
2.胰島素 胰高血糖素 胰島素 3.胰島素 胰島素受體 多飲、多尿、多食,體重減少 4.分級 反饋 TRH TSH 5.體液 6.體液
7.產熱和散熱的動態平衡 肝、腦 骨骼肌 皮膚 8.散熱量 協同
9.等于 10.下丘腦 大腦皮層 黏膜及內臟器官 11.下丘腦
大腦皮層 12.垂體 13.腎小管細胞和集合管細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徽省| 莲花县| 利川市| 安仁县| 泗水县| 永昌县| 九龙坡区| 唐河县| 休宁县| 晋中市| 肃北| 泽州县| 明水县| 曲麻莱县| 富源县| 北辰区| 桂林市| 磐石市| 保靖县| 九龙县| 镇沅| 黄山市| 昌吉市| 平塘县| 改则县| 新兴县| 昌乐县| 廊坊市| 南澳县| 荣成市| 乌兰察布市| 乐东| 云安县| 赣榆县| 出国| 四平市| 蓬莱市| 晋江市| 茂名市| 信阳市| 莱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