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氣 第1節 大氣的組成和垂直分層本節課大氣環境是人類三大環境,即大氣、海洋和陸地環境之一,是海洋和陸地兩環境的物質、能量交換的動力和媒體。本節教材的涉前、涉后的知識較多,是整個單元的基礎。它與后面的大氣熱力狀況、大氣運動以及許多天氣、氣候氣象知識都有直接聯系,如:臭氧對紫外線的吸收,二氧化碳的保溫作用,人類活動對大氣的影響等。對于這些內容主要不要講得太細,要點到為止,考慮到以后的教學。人地協調觀:理解大氣的存在對人類活動的影響,尤其是對流層和平流層、電離層與人類活動的關系,樹立人類與環境相互協調、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觀念和意識。綜合思維:利用地理資料分析說明大氣的成分變化與人類活動的關系以及大氣環境問題的產生原因。區域認知:能運用圖表掌握大氣圈層的空間結構。地理實踐力:通過地理讀圖分析,分析大氣垂直分層中各層的氣溫特征,理解各層氣溫變化的原因,并能聯系實際知道全球氣溫上升與人類活動的關系。培養讀圖、閱讀和概括能力;重點:大氣主要成分對環境生命活動的影響;難點:大氣各層的特點和人類活動與各層大氣的關系多媒體 自制教具引入課題利用第一單元的學習中,宇宙環境中的地球有生命存在的條件設問導入(適宜的溫度、有大氣、有液態水)一、大氣的組成及作用多媒體展示《大氣的組成及作用》同學看書提問:回憶初中化學內容,大氣是由哪些物質組成的? 干潔空氣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各有什么作用? 干潔空氣的體積分數(25千米以下)氮――生物體的基本成分干潔空氣 氧―-維持生命活動二氧化碳――對地面起保溫作用臭氧――地球生命的保護傘固體雜質和水汽――成云致雨的必要條件3.大氣的組成不是固定不變的,人類活動造成的大氣污染,使大氣的成分發生了越來越明顯的變化。學生閱讀P29、P33頁《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的變化與人類活動》《全球合作,保護臭氧層》教師小結:1.如果二氧化碳繼續增加,地球持續不斷變暖,對人類生存將產生嚴重影響。它將使極地冰雪融化、海平面上升,世界上許多的桑田將變成滄海。2.氯氟烴給人類帶來的危害是正在損害大氣的臭氧層,導致全世界皮膚癌發病率上升和全球氣溫增高。由于人類活動造成的危害是全球性的,目前,已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高度重視,紛紛采取措施,保護全球的大氣環境。二、大氣的垂直分層思考:非洲最高的山峰乞力馬扎羅山,地處赤道附近,山頂卻終年積雪,這是為什么?氣溫隨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遞減,乞力馬扎羅山海拔高(接近6000米),因此,山頂氣溫很低,終年積雪。大氣的質量雖然只相當于地球質量的百萬分之一,卻分布在地球外圍 2000~3000千米的大氣層中,在這厚厚的大氣層中,氣溫隨高度的增加是不是一直遞減呢?讀圖2-1"大氣的垂直分層"圖,并閱讀課文,思考以下問題:1.地球大氣分層依據?2.對流層與緯度的關系?3.對流層和平流層的氣溫隨高度變化特點?原因是什么?4.對流層和平流層大氣與人類有何關系?5.電離層與人類關系?教師小結:1.地球大氣自下至上可分為對流層、平流層和高層大氣。2.不同緯度,對流層高度不一樣。這是因為:低緯地區,地面受熱多,對流活動旺盛,因此,對流層的高度高;而高緯地區,地面受熱較少,對流活動較弱,所以,對流層的高度低;中緯地區則適中。3.對流層氣溫隨高度升高遞減;平流層氣溫隨高度升高遞增。這是因為兩層的熱源有所不同。對流層大氣的熱量絕大部分直接來自地面,因此,離地面越高的大氣,受熱越少,氣溫越低,氣溫垂直遞減率為0.6℃/100米;而平流層大氣中,由于含有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陽紫外線,使氣溫隨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4.在對流層中,由于空氣上冷下暖,使得熱的地方氣溫高,空氣密度小,容易產生空氣的上升運動,冷的地方因有空氣流向熱的地方,從而產生下沉運動,這樣就形成了大氣的對流運動,所以,對流層是以對流運動為主;而平流層上熱下冷,大氣穩定,不易形成對流,因此以水平運動為主。5.由于對流層大氣最靠近地面,幾乎集中了全部的水汽和雜質,在大氣對流過程中,容易形成云、雨、雪等天氣現象,因此,對流層天氣現象復雜多變,與人類的關系最為密切;而平流層以水平運動為主,且水汽和雜質極少,故云、雨現象近于絕跡,天氣晴朗,有利于高空飛行。6.地球外80――500千米的大氣層,有若干電離層。電離層大氣處于高度電離狀態,它們就像一面反射無線電波的鏡子,使電波在地面和電離層之間多次反射,從而實現了遠距離無線電通信。列表歸納:★板書設計第二單元 地球上的大氣第1節 大氣的組成和垂直分層引言:大氣的重要作用第一節 大氣的組成和結構一、大氣的組成及其作用:二、大氣的垂直分層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