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3學年第一學期八年級獨立作業 歷史與社會卷命題學校:題 號 一 二 卷Ⅱ總分1~30 31 32 33得 分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有12小題,每題2分,共60分)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題號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答案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40分)31.(1)(2分)(2分)(2)(4分)(3)(4分)32.(1)(4分)(2)(4分)(3)(2分)(2分)(4)(2分)33.(1)(3分)A → B→ → → E →(2)(3分)(3)(2分)(4)(6分)電影主題并簡述理由:(2分)相應事件并簡述歷史事件或依據:(4分)12023學年第一學期八年級獨立作業 歷史與社會卷命題學校:一、選擇題(請選出一個最符合題意的答案。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1.讀右圖,導致清朝這一時期幾種主要進出口貨物稅率(關稅)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政府實行閉關鎖國政策B.中國手工業紡織技術較弱C.中英《南京條約》的簽訂D.中日《馬關條約》的簽訂2.某校興趣小組整理了以下歷史信息:“虎門銷煙”“火燒圓明園”“《馬關條約》”“義和團運動”,由此推斷他們研究的主題是( ▲ )A.侵略與反抗 B.近代化的探索 C.內戰烽火 D.殖民擴張3.《全球通史》中記載:“西方列強除了控制沿岸港口外,還控制了一些大的內河航道,他們維持著幾支炮艦艦隊,在從上海到重慶1500里長的、橫穿中國中心的長江中巡邏。”上述材料所描寫的景象最早開始于( ▲ )A.鴉片戰爭后 B.第二次鴉片戰爭后C.甲午中日戰爭后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后4.“可惜道光、咸豐年間的人沒有領受軍事失敗的教訓,……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咸豐末年,英法聯軍攻進了北京,然后有少數人覺悟了,知道非學西洋不可。”這說明第二次鴉片戰爭( ▲ )A.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 B.使中國被迫打開了國門C.中國人民開始了反侵略斗爭 D.推動了中國向西方學習5.下表是江南制造總局大事記(部分),據表可知,江南制造總局 ( ▲ )1865年 李鴻章籌措經費 54 萬余兩而創立1867年 遷址擴建,其中設洋槍樓,生產毛瑟步槍,并設翻譯館,翻譯西方科技書籍1898年 設立工藝學堂,學生學習機械、化學等①是洋務派創辦的軍事工業 ②培養了大量近代科技人才③甲午中日戰爭后被迫停辦 ④屬于民族資本創辦的企業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洋務派出版機構翻譯出版的圖書偏重于自然科學、實用工藝和軍事方面。而維新派刊印的圖書以介紹各國政治、歷 史、地理、律例和宣傳維新變法理論的居多。這表明( ▲ )A.洋務派主張變法圖強 B.近代民族工業加快發展C.維新派主張制度改革 D.民族危機進一步加深7.據《清實錄》記載,1898年5月光緒帝將維新派人士的部分著作刊印,讓京官對其可行不可行提出意見,以此測驗官員對變法的態度,其中在體現地方改革的一篇文章中,有252條意見,認為不可行的有189條,認為可行的只有63條。這表明( ▲ )A.社會性質發生變化 B.維新變法阻力很大C.近代民用工業出現 D.“實業救國”成為共識8.1895—1898年,中國民間新增報刊約60家,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報刊(見下表),主要傳播的思想主張是( ▲ )A.自強、求富 B.有田同耕C.民主、科學 D.變法圖強9.俄國記者揚契維茨基記述了1900年6月2日夜間,發生在天津火車站的一幕:“每一次齊射之后,我們都聽到了刺耳的號叫聲,只見紅燈掉落了,潰散了,熄滅了。但是團民仍然揮舞大刀長矛,向車站前進。”這描述的是( ▲ )A.天津人民抗擊英軍入侵 B.太平軍抗擊洋槍隊C.中國民眾抵御俄國蠶食 D.義和團抗擊八國聯軍10.葉圣陶在日記中寫道:“課畢后閱報紙,見專電欄中云:武昌已為革命黨所據,新軍亦起而相應,從萬惡之政府即以推倒。”“萬惡之政府’’指的是( ▲ )A.清政府 B.湖北軍政府 C.南京臨時政府 D.北洋政府11.1905年,同盟會成立,孫中山向參加會議的會員宣稱:“自今日起,君等已非清朝人矣。”下列對此解讀正確的是( ▲ )A.孫中山有推翻清朝的堅定信念 B.清朝的反動統治已經被推翻C.同盟會是中國第一個革命團體 D.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正式成立12.小勇正在準備五四青年節的演講比賽。下列素材中,可以作為演講內容的是( ▲ )①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失敗是五四運動的導火線②五四運動中工人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臺③五四運動提出了“自強求富”的口號④五四運動發展成為全國性的群眾愛國運動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3.毛澤東指出:“五四運動的杰出的歷史意義,在于它帶著為辛亥革命還不曾有的姿態。”一百年前的這場運動中,“不曾有的姿態”主要是指 ( ▲ )A.毫不妥協的反帝反封建精神 B.農民階級成為運動的先鋒C.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D.反對一切外來的西方文化14.以下兩組統計數據可用于研究( ▲ )A.洋務企業的發展 B.新文化運動的歷史影響C.辛亥革命的背景 D.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條件15.20世紀20年代,中國共產黨認識到應該聯合其他革命黨派,建立革命統一戰線。此次“聯合”所順應的時代呼聲是( ▲ )A.驅除韃虜,恢復中華 B.打倒列強,除軍閥C.民主科學,思想解放 D.反袁復辟,護共和16.下圖所示布滿彈坑的遺跡記錄了謝晉元率領“八百壯士”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下列事件與該遺跡直接相關的是( ▲ )一二八事變 B.盧溝橋事變 C.淞滬會戰 D.南京大屠殺17.中共“一大”時,“黨的要求(無產階級專政)懸在半空”,到“二大”時“就腳踏實地了,找到了與中國實際的聯系并決定了黨要走的道路。”這是指中共“二大” ( ▲ )A.決定參加共產國際 B.制定了黨的最低綱領C.決定與國民黨合作 D.制定了黨的最高綱領18. 美國記者埃德加 斯諾在《我在舊中國十三年》一書中有段文字描述了1935年底的一件大事:“中國正在蘇醒過來。在幾天的時間里,青年團體在天津、上海、漢口、廣州等所有大城市,像雨后春筍般產生,游行示威開始席卷全國。”他的這一記錄見證的是 ( ▲ )A.五四運動 B.九一八事變 C.一二 九運動 D.西安事變19.下圖是某同學設計的年代尺,請推斷他學習的主題是 ( ▲ )A.北伐勝利進軍 B.抗日戰爭的勝利 C.國共兩黨合作 D.國共十年對峙20.江西省以人民軍隊的搖籃、中國革命的搖籃、共和國的搖籃聞名于世。這三大搖籃對應的革命圣地分別是( ▲ )A.南昌 井岡山 瑞金 B.井岡山 延安 南昌C.瑞金 南昌 井岡山 D.井岡山 南昌 延安21.為進行革命傳統教育,某中學暑期組織“紅色記憶”考察團,分赴延安、會寧、井岡山、遵義四地實地考察。其中,陜西延安考察團考察的主題最恰當的是 ( ▲ )A.生死攸關 歷史轉折 B.長征會師 偉大勝利C.革命圣地 戰略后方 D.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22.對聯是民族文化的結晶,蘊含著豐富的信息。有人創作了一副對聯。上聯是“東北軍,西北軍,欲抗日寇,與紅軍罷戰,兵諫上峰成事變”;下聯是“張司令,楊司令,拯救家國,同共黨合謀,暫休私怨赴國仇”。對聯說的是 ( ▲ )A.楊靖宇率領東北抗日聯軍的艱苦抗戰 B.西安事變的爆發C.蔣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內”政策 D.國共聯合抗日23.下列抗日戰爭時期發生的著名戰役與意義搭配不正確的是( ▲ )選項 戰役 意義A 平型關大捷 全民族抗戰爆發后中國軍隊對日作戰取得的第一個重大勝利B 淞滬會戰 打破了日軍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迷夢C 臺兒莊戰役 抗戰以來中國正面戰場取得的最大一場勝仗D 武漢會戰 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規模最大的戰役24.在中共中央的領導下,1942年1月起,歷時半年,廣東黨組織從香港秘密營救了何香凝、茅盾等愛國民主人士和文化界知名人土共300多人,連同其他方面的人士共800多人。這場營救( ▲ )A.配合了八路軍的百團大戰 B.粉碎子日軍對根據地甘鎖C.打擊了國民政府投降政策 D.鞏固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25. 1945年4月至6月,中國共產黨在延安召開了一次會議,此次會議為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指明了戰后的奮斗方向。對這次會議表述正確的是 ( ▲ )A.通過了黨的第一個綱領,明確了黨的奮斗目標B.確立毛澤東思想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C.提出了“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著名論斷D.決定同國民黨合作,建立革命統一戰線26.中國抗日戰爭開始時間最早,持續時間最長,抗擊和消滅日軍最多,付出代價最大,對徹底戰勝日本法西斯起到了決定作用。這表明,中國抗日戰爭 ( ▲ )A.結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 B.使近代中國實現了大統一C.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 D.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27.下列對右圖所示漫畫理解正確的是( ▲ )A.全國人民熱烈歡慶抗戰勝利B.紅軍改編為八路軍、新四軍C.國共兩黨消除分歧,共同抗日D.國民黨假和平、真內戰的陰謀28.20世紀40年代,朱自清說:“勝利到來的當時,我們喘一-口氣,情不自禁地在心頭描畫著三五年后可能實現的一個小康時....但是勝利的歡呼閃電似的過了,接著是一陣陣悶雷響著。這個變化太快了,幻滅得太快了。”標志著“勝利的歡呼”徹底幻滅的歷史事件是( ▲ )A.重慶談判與政治協商會議召開 B.國民黨軍隊對陜北發動重點進攻C.國民黨軍隊全力圍攻中原解放區 D.人民解放軍橫渡長江,解放南京29.某公眾號推出了一期紀念專題,包括“狀元實業家張謇小傳”“大生紗廠的興衰”“福新面粉公司的崛起”等文章,據此判斷,這期公眾號的主題是 ( ▲ )A.近代社會習俗的變遷 B.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C.近代文化藝術的發展 D.近代教育的發展變化30. 1919年春,胡老太爺從杭州到上海探親。此時,他不可能看到的是( ▲ )A.洋樓里身著旗袍的摩登女郎正在吃西餐 B.學校孩子正在為進京參加科舉考試做準備C.書店里陳列著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書籍 D.輪船往來于黃浦江上,汽車行駛在馬路上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40分)31.出國留學是伴隨著我國近代化進程而出現的歷史現象。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2分)【西赴歐美】1872年,清政府選派120名幼童赴美,開啟了近代中國官費留學的先河,其后,又派遣留學生赴歐洲學習海軍炮艦等技術。詹天佑、嚴復是其中杰出的代表。——摘自《留學的世紀回眸》(1)幼童赴美留學與哪一歷史事件有關?從詹天佑、嚴復中任選一位,結合所學,簡述他的歷史貢獻。(4分)【東渡扶桑】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出現留學日本的高潮。陳獨秀 1902年留學東京高等師范學校 蔡元培 1902年赴日本考察魯迅 1902年留學仙臺醫學專科學校 李大釗 1913年留學日本早稻田大學——摘自《留學的世紀回眸》(2)說說上述人物共同參與了中國近代哪一歷史運動,并結合所學,說說他們是如何啟發民智,喚醒國民的?(4分)【以俄為師】國民革命期間出現“留蘇熱”,國共兩黨多次選派青年去蘇聯學習。為此,1925年蘇聯設立“莫斯科中山大學”,專門培養中國留學生的革命理論和軍事知識。——摘自《留學的世紀回眸》(3)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簡述“留蘇潮”出現的時代背景。(4分)32.土地問題一直是中國革命的核心問題。請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14分)材料一:“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也”。 ——摘自《天朝田畝制度》該文件是中國近代哪次運動頒布的文件,并說說該文件頒布的歷史意義。(4分)材料二:在土地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推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抗戰爆發以后,為了團結更多的人參加抗戰,中國共產黨調整了土地政策……正式將減租減息作為抗戰時期解決農村問題的基本政策……——摘自《中國近代通史:抗日戰爭1937—1945》(2)根據材料二,概述全面抗戰爆發后中國共產黨土地政策的變化及其原因。(4分)材料三:億萬獲得土地、糧食、房屋的農民,以“保田參軍”為口號,踴躍加入解放軍。……糧食、棉布、軍鞋等各種物資源源輸入軍隊。蔣家王朝在大陸生存的最后一個機會,就這樣在暴風驟雨般的土地改革之下化成了泡影。——摘自《北京日報 土改風暴》(3)當時的農民獲得土地、糧食、房屋的法律依據是什么?并根據材料指出土地改革與解放戰爭勝利之間的聯系。(4分)(4)結合上述材料,從土地政策的變遷中,我們可以得到哪些啟示。(2分)33.某學校電影社團擬以“光影記憶中的歷史”為主題開展影視觀摩周活動,社團成員找到以下六部電影,請你一起參與策劃。 (14分)請你按照電影海報所反映的歷史事件發生的時間先后,協助社團成員完成影片觀看的推薦順序。 (3分)A → B → → → E →(2)電影作品往往反映不同時代的歷史事件,從上述電影中我們可以了解到近代以來列強發動的哪幾次戰爭?(3分)(3)電影《建黨偉業》上映后好評如潮,片名即表達了主創者對建黨者的致敬之情,請結合所學,談談你對“偉業”的理解。(2分)(4)電影《長征》于1996年上映,全景刻畫了工農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的偉大壯舉。若你是導演想重拍長征系列微電影,可自選一個電影主題,并選取相應歷史事件來展現該電影主題,請結合所學,簡述你的電影設想。(6分)電影主題并簡述理由:(2分)相應事件并述歷史事件或依據:(4分)5八年級 歷史與社會卷2023學年第一學期八年級獨立作業歷史與社會卷命題學校:一、選擇題(請選出一個最符合題意的答案。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1.讀右圖,導致清朝這一時期幾種主要進出口貨物稅率(關稅)變化的主要原因是(▲)稅率〔%A.清政府實行閉關鎖國政策301B.中國手工業紡織技術較弱20口棉花口棉紗15口頭等白洋布C.中英《南京條約》的簽訂10D.中日《馬關條約》的簽訂1843年前1843年2.某校興趣小組整理了以下歷史信息:“虎門銷煙”“火燒圓明園”“《馬關條約》”“義和團運動”,由此推斷他們研究的主題是(▲)A.侵略與反抗B.近代化的探索C.內戰烽火D.殖民擴張3.《全球通史》中記載:“西方列強除了控制沿岸港口外,還控制了一些大的內河航道,他們維持著幾支炮艦艦隊,在從上海到重慶1500里長的、橫穿中國中心的長江中巡邏。”上述材料所描寫的景象最早開始于(▲)A.鴉片戰爭后B.第二次鴉片戰爭后C.甲午中日戰爭后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后4.“可惜道光、咸豐年間的人沒有領受軍事失敗的教訓,…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咸豐末年,英法聯軍攻進了北京,然后有少數人覺悟了,知道非學西洋不可。”這說明第二次鴉片戰爭(▲)A.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B.使中國被迫打開了國門C.中國人民開始了反侵略斗爭D.推動了中國向西方學習5.下表是江南制造總局大事記(部分),據表可知,江南制造總局(▲)1865年李鴻章籌措經費54萬余兩而創立遷址擴建,其中設洋槍樓,生產毛瑟步槍,并設翻1867年譯館,翻譯西方科技書籍1898年設立工藝學堂,學生學習機械、化學等①是洋務派創辦的軍事工業②培養了大量近代科技人才③甲午中日戰爭后被迫停辦④屬于民族資本創辦的企業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6,洋務派出版機構翻譯出版的圖書偏重于自然科學、實用工藝和軍事方面。而維新派刊印的八年級歷史與社會卷第1頁共8頁圖書以介紹各國政治、歷史、地理、律例和宣傳維新變法理論的居多。這表明(▲)A.洋務派主張變法圖強B.近代民族工業加快發展C.維新派主張制度改革D.民族危機進一步加深7.據《清實錄》記載,1898年5月光緒帝將維新派人士的部分著作刊印,讓京官對其可行不可行提出意見,以此測驗官員對變法的態度,其中在體現地方改革的一篇文章中,有252條意見,認為不可行的有189條,認為可行的只有63條。這表明(▲)A.社會性質發生變化B.維新變法阻力很大C.近代民用工業出現D.“實業救國”成為共識8.1895一1898年,中國民間新增報刊約60家,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報刊(見下表),主要傳播的思想主張是(▲)主筆(創辦人)報刊名稱梁啟超《時務報游A.自強、求富B.有田同耕嚴復《國聞報為C.民主、科學D.變法圖強康有為黛強學報》9.俄國記者揚契維茨基記述了1900年6月2日夜間,發生在天津火車站的一幕:“每一次齊射之后,我們都聽到了刺耳的號叫聲,只見紅燈掉落了,潰散了,熄滅了。但是團民仍然揮舞大刀長矛,向車站前進。”這描述的是(▲)A.天津人民抗擊英軍入侵B.太平軍抗擊洋槍隊C.中國民眾抵御俄國蠶食D.義和團抗擊八國聯軍10.葉圣陶在日記中寫道:“課畢后閱報紙,見專電欄中云:武昌已為革命黨所據,新軍亦起而相應,從萬惡之政府即以推倒。”“萬惡之政府’’指的是(▲A.清政府B.湖北軍政府C.南京臨時政府D.北洋政府11.1905年,同盟會成立,孫中山向參加會議的會員宣稱:“自今日起,君等已非清朝人矣。”下列對此解讀正確的是(▲)A.孫中山有推翻清朝的堅定信念B.清朝的反動統治已經被推翻C.同盟會是中國第一個革命團體D.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正式成立12.小勇正在準備五四青年節的演講比賽。下列素材中,可以作為演講內容的是(▲①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失敗是五四運動的導火線②五四運動中工人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臺八年級歷史與社會卷第2頁共8頁2023學年第一學期八年級獨立作業 歷史與社會卷參考答案一、選擇題(本大題有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A C D A C B D D A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A B A D D C B C C A題號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答案 C B D D B C D C B B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40分)31.(12分)(1)洋務運動。(2分)詹天佑主持設計京張鐵路,是中國人獨立自主建成的第一條鐵路干線;嚴復翻譯《天演論》,推動維新思想的傳播。(任答一點,2分)(2)陳獨秀等先進知識分子發起新文化運動,(2分)抨擊封建道德禮教,宣傳西方的民主與科學思想,使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與科學的洗禮。(意思相近即可,2分)(3)十月革命和五四運動的影響下,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對干部的需要;國共實現第一次合作;國民大革命運動興起等。(任答兩點即可,4分)32.(14分)(1)太平天國運動(2分)《天朝田畝制度》反映了千百年來農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強烈愿望,對于發動和鼓舞廣大農民起來參加反封建斗爭起了積極作用。(2分)(2)從“耕者有其田”(打土豪,分田地)的政策調整為實行地主減租減息,農民交租交息的政策。(2分)中國共產黨在全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指導下,“為了團結更多的人參加抗戰”,積極調整土地政策,使抗日根據地成為敵后游擊戰得以堅持并取得最后勝利的基地。(2分)(3)《中國土地法大綱》(2分)解放區進行土地改革,翻身農民踴躍參軍參戰,為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2分)(4)改革推動歷史發展。應具有改革創新意識;土地是民生之本、發展之基,土地關系的變化影響著社會的發展。(言之有理即可)(2分)33.(14分)(1)C;F;D(3分)(2)三次侵華戰爭:1856-1860年的第二次鴉片戰爭、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戰爭、1931-1945年的日本侵華戰爭(3分)(3)建黨是偉業。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變。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了。(2分)(4)1、可選擇展示紅軍戰士為了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偉大長征精神為電影主題(2分),可選取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穿越雪山夾金山,穿越茫茫千里大草原等具體歷史事件。(任選兩個,4分)2、可選擇中國共產黨死攸關的轉折點遵義會議作為電影主題(2分)。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義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開始確立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在及其危急的情況下,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4分)(其余答案,若言之有理,均酌情給分。)52023 學年第一學期八年級獨立作業 歷史與社會卷參考答案一、選擇題(本大題有 30 小題,每小題 2 分,共 60 分)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A C D A C B D D A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A B A D D C B C C A題號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答案 C B D D B C D C B B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 3 小題,共 40 分)31.(12 分)(1)洋務運動。(2 分)詹天佑主持設計京張鐵路,是中國人獨立自主建成的第一條鐵路干線;嚴復翻譯《天演論》,推動維新思想的傳播。(任答一點,2 分)(2)陳獨秀等先進知識分子發起新文化運動,(2 分)抨擊封建道德禮教,宣傳西方的民主與科學思想,使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與科學的洗禮。(意思相近即可,2 分)(3)十月革命和五四運動的影響下,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對干部的需要;國共實現第一次合作;國民大革命運動興起等。(任答兩點即可,4 分)32.(14 分)(1)太平天國運動(2 分)《天朝田畝制度》反映了千百年來農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強烈愿望,對于發動和鼓舞廣大農民起來參加反封建斗爭起了積極作用。(2 分)(2)從“耕者有其田”(打土豪,分田地)的政策調整為實行地主減租減息,農民交租交息的政策。(2 分)中國共產黨在全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指導下,“為了團結更多的人參加抗戰”,積極調整土地政策,使抗日根據地成為敵后游擊戰得以堅持并取得最后勝利的基地。(2 分)(3)《中國土地法大綱》(2 分)解放區進行土地改革,翻身農民踴躍參軍參戰,為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2 分)(4)改革推動歷史發展。應具有改革創新意識;土地是民生之本、發展之基,土地關系的變化影響著社會的發展。(言之有理即可)(2 分)33.(14 分)(1)C;F;D(3 分)(2)三次侵華戰爭:1856-1860 年的第二次鴉片戰爭、1894-1895 年的甲午中日戰爭、1931-1945 年的日本侵華戰爭(3 分)(3)建黨是偉業。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變。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了。(2 分)(4)1、可選擇展示紅軍戰士為了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偉大長征精神為電影主題(2 分),可選取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穿越雪山夾金山,穿越茫茫千里大草原等具體歷史事件。(任選兩個,4 分)2、可選擇中國共產黨死攸關的轉折點遵義會議作為電影主題(2 分)。1935 年 1 月,中共中央在遵義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開始確立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在及其危急的情況下,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4 分)(其余答案,若言之有理,均酌情給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終稿】2023.12-北干八上歷史獨立作業-答案.doc 【終稿】2023.12-北干八上歷史獨立作業-答案.pdf 【終稿】2023.12-北干八上歷史獨立作業(答題卷).doc 【終稿】2023.12-北干八上歷史獨立作業(試題卷).doc 【終稿】2023.12-北干八上歷史獨立作業(試題卷).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