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的關系【學習主題】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的關系。人教版高中生物選擇性必修1第3章《體液調節》第3節【學習主題】生物組【課標要求】舉例說出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相互協調共同維持機體的穩態,如水鹽平衡的調節等。【學習目標】1.通過分析人體水鹽平衡的調節機制,構建人體水鹽平衡調節的概念模型。2.結合體溫調節與水鹽平衡調節,總結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的關系,深化穩態與平衡觀。3.運用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的協調統一機制解決實際生活問題,關注自身健康。【核心素養】1.通過建立水和無機鹽平衡調節的模型,訓練建立模型的思維。2.通過分析總結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的關系,樹立穩態與平衡觀。3.通過學習水和無機鹽平衡調節,養成關注人體健康的習慣。【評價任務】1.完成活動一、二、三(檢測目標1、3,核心素養1、3);2.完成活動四(檢測目標2,核心素養2)【學法建議】以水鹽調節為例,引導學生在情境中解決問題、構建新知:分析食物過咸、飲水不足或失水過多、血鈉過低時機體的調節過程,構建水鹽平衡調節的概念模型;分析水鹽平衡調節中體液調節與神經調節的協調與配合,總結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的關系;以“食物過咸會怎么樣?”“為什么不要等渴了再喝水?”“長期飲食過于清淡有什么影響?〞等與健康相關的現象為解決問題的重點,并在此過程中加強建模思維,提高科學探究能力,滲透健康教育。【學習過程】活動一:水的攝入和排出思考:一般情況下,冬天人的尿較多,夏天較少。你能解釋這種情況嗎?活動二:尿液的形成1.尿液的形成包括 腎小球的 作用和腎小管的 作用兩個連續的過程。2.原尿的成分主要有 、 、 、 。原尿中沒有 和 ,因為它們不能濾過。3.尿液的成分主要有 、 、 。尿液中沒有 和 ,原因分別是大分子蛋白質不能濾過,小分子蛋白質被重吸收, 葡萄糖被腎小管全部重吸收,回到血液。活動三:構建水鹽平衡調節的模型1.某同學問“我今天吃的食物太咸了,所以總是口渴想喝水,而且上廁所的次數也減少了”為什么?請你結合第一章中的滲透壓知識解釋一下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并構建出水鹽平衡調節模型(用箭頭和相應的文字表示)結合以下問題構建:①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部位、釋放部位、靶器官和功能②當吃得過咸或飲水不足時 ,有什么感覺?這種感覺是在哪里產生的?該感覺產生后,人有什么行為?結果如何?思考:①有人說,不要等渴了再喝水。你覺得這句話有道理嗎?②請用構建的模型解釋一下“我今天水喝多了,總是想上廁所”現象出現的原因?2.繼續完善模型在原模型上補充失水過多及血鈉降低時的水鹽平衡調節模型(結合醛固酮的分泌部位、靶器官、功能)思考:③某同學上學時,為減少上廁所的次數而很少喝水,你認為這種做法對嗎?為什么?④有人說:“一個人一天內不吃飯、不喝水,但只要沒有大、小便,就可以維持體內水和無機鹽的平衡。”這種說法對嗎?為什么?⑤有的人喜歡吃清淡的食物,炒菜時放鹽極少,如果長期這樣下去,對他的健康可能會有什么影響?活動四:你認為體液調節和神經調節之間的關系是什么呢?你能舉例說明嗎?1.在體溫調節中,甲狀腺激素和腎上腺素的釋放是因為誰發了指令?在水鹽調節中,垂體釋放抗利尿激素呢?說明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有什么關系?2.在幼年時甲狀腺激素缺乏,會得呆小癥,而成年時,甲狀腺分泌不足會使神經系統興奮性降低,說明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有什么關系?【課后檢測內容】1.吃食物過咸時會產生渴的感覺,產生渴覺的感受器和神經中樞分別位于( )A.大腦皮層和下丘腦 B.下丘腦和下丘腦C.大腦皮層和大腦皮層 D.下丘腦和大腦皮層2.如圖為人體細胞外液滲透壓升高時的部分調節過程示意圖,其中甲、乙、丙表示結構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食物過咸會導致細胞外液滲透壓升高B.結構甲、乙分別是下丘腦和垂體C.抗利尿激素在結構甲細胞中合成D.結構丙對水的重吸收減少,尿量減少3.正鈉平衡指Na+的吸收大于排出,負鈉平衡指Na+的吸收小于排出。正常情況下,人體通過神經調節和激素調節,正鈉平衡和負鈉平衡最終可達鈉平衡。醛固酮是由腎上腺皮質分泌的一種激素,能促進腎小管對Na+的重吸收。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人體內組織液滲透壓主要由Na+和Cl-形成B.正鈉平衡時,垂體分泌的抗利尿激素減少C.負鈉平衡時,腎上腺皮質分泌的醛固酮增加D.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均能促進腎小管重吸收水【學后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