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節 主要植被與自然環境 教學設計【教材分析】本課為新教材湘教版第五章第一節內容,主要講述了植被與自然環境密切的關系。植被是自然地理環境的組成要素之一,與地理環境的關系非常密切,不同的植被都是在特定的自然環境下形成和演化的,也是反映自然地理環境的一面鏡子。當植被發生變化時,勢必會導致自然地理環境的其他要素乃至整個環境都發生變化。教材中首先通過探究活動,讓學生了解到內蒙古自東向西隨著水分條件的變化,植被呈現出森林、草原和荒漠的轉變規律。然后讓學生學習主要的植被類型、植被與自然環境的相互關系等,讓學生體會到植被的對環境的重要性,體現綜合思維。【教學目標與核心素養】1.人地協調觀:結合具體案例,掌握植被與環境的關系,保護植被,改善環境。2.綜合思維:結合圖文材料,綜合分析植被與環境的關系。3.區域認知:結合區域圖或植被類型圖,了解不同區域的植被類型和特點。【教學重點】1.了解主要森林、草原和荒漠的類型及特征。2.了解植被與環境的關系。【教學難點】1.植被與環境的關系教學過程【導入新課】課件展示材料探究:一位探險者在其游記中這樣寫道:“進入到森林之中,仿佛來到一個夢幻王國。抬頭看一看,只有滿眼的長著奇異板狀根的參天大樹,不可思議的老莖稈上的花果、巨葉植物,根本看不到湛藍的天空;低頭望一望,眼前到處是苔蘚、藤蘿等。密不透風的林中潮濕悶熱,腳下到處濕滑。叮叮作響的小溪、飛瀉的瀑布無處不在,參天的大樹。纏繞的藤蘿、繁茂的花草樹木匯聚成一座美麗又綠色的大迷宮,讓人寸步難行......”你能說出這位探險者所游歷的是哪種森林?其主要特點有哪些?要想正確回答這一問題,這與我們今天即將學習的內容有關,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第五章第一節主要植被與自然環境一、主要植被(板書)【啟發提問】什么是植被?植被分為哪兩種?學生分組討論后回答,相互啟發補充。【教師講解】地球上任何植物都不是單獨存在的,在一定環境空間內生長的同一種植物的個體集群,稱為植物種群;生活在一定區域內的所有植物種群,則稱為植物群落。陸地表面分布著各種類型的植物群落,如森林、灌叢、草原和荒漠等。植被是指覆蓋一個地區的植物群落的總稱。植被分為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圖片展示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課件展示植被的概念及分類相關內容1.定義:植被是覆蓋一個地區的各類植物群落的總稱。2.分類自然植被:森林、草原、荒漠、苔原、草甸、沼澤等。人工植被:農作物、人工林、人工草場、城市綠地等。3.主要植被類型【啟發提問】主要植被包括哪幾種類?每種植被類型又有何特點?結合課本內容,同桌或前后桌間可相互討論。學生討論后回答。教師點評并總結。【教師總結】(1)森林分布在濕潤和半濕潤地區,可分為熱帶雨林、熱帶季雨林、亞熱帶常綠硬葉林、溫帶落葉闊葉林、亞寒帶針葉林等。①.熱帶雨林:世界上發育最繁茂的植被類型,植被種類豐富,群落結構復雜。森林類型 分布地區 氣候特征 生態特征熱帶 雨林 熱帶雨林氣候區和熱帶季風氣候區 終年高溫,降水豐沛 植物全年生長旺盛;森林呈深綠色;植物種類豐富,垂直結構復雜;有數量豐富的藤本植物、附生植物等;各月都有花開;常見莖花、板根等現象②.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終年常綠,喬木多革質葉片。大部分植物的花期集中在春末夏初,秋季陸續進入果期。森林類型 分布地區 氣候特征 植被特征常綠闊葉林 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和亞熱帶濕潤氣候區 夏季炎熱多雨,冬季溫和且無明顯干季 森林常綠;喬木多革質葉片;大部分植物的花期集中在春末夏初;垂直結構較簡單;藤本植物、附生植物較少;沒有板根、莖花現象。③.亞熱帶常綠硬葉林群落結構相對較簡單,只有喬木和灌木。少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植物耐旱性強,具有厚的革質硬葉。森林類型 分布地區 氣候特征 植被特征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地中海氣候區 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 群落結構相對較簡單,只有喬木和灌木,少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植物耐旱性強,具有厚的革質硬葉;葉片常披茸毛,葉片不大或退化成刺,以適應夏季炎熱干燥氣候;④.溫帶落葉闊葉林喬木一般具有寬闊的葉片,夏季盛葉,冬季落葉,以減少水分及能量的流失。森林類型 分布地區 氣候特征 植被特征溫帶落葉闊葉林 溫帶季風氣候區和溫帶海洋性氣候區的緯度較低的地區 溫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海洋性氣候——全年溫和多雨 一般具有寬闊的葉片,夏季盛葉,冬季落葉,以減少水分及能量流失; 季相變化明顯。⑤.亞寒帶針葉林:由耐寒的針葉喬木組成,以松、杉類植物為主,樹葉為針狀,以抗寒抗旱。森林類型 分布地區 氣候特征 植被特征亞寒帶 針葉林 亞歐大陸和北美大陸的亞寒帶地區 夏季短促、溫和,冬季漫長、寒冷 主要由耐寒的針葉喬木組成;以松、杉類植物為主,樹葉為針狀,以抗寒抗旱; 往往是由單一樹種構成的純林,群落結構簡單。(2)草原分布:半濕潤和半干旱的內陸地區,可分為熱帶草原和溫帶草原。①.熱帶草原位于干旱季節較長的熱帶地區,是以旱生草本植物為主,星散分布著旱生喬木、灌木的植被,具有獨特的群落外貌。草原類型 分布地區 氣候特征 生態特征熱帶 草原 熱帶雨林帶南北兩側 全年高溫,分干濕兩季 濕季降水豐沛,植物生長旺盛,草原蔥綠,干季降水稀少,草類枯黃,有的熱帶草原中散生著喬木或灌木②.溫帶草原多年草本植物群落,以叢生喬草植物占優勢,普遍存在旱生結構,如葉面面積較小,葉片內卷等。草原類型 分布地區 氣候特征 植被特征溫帶 草原 溫帶大陸性氣候 夏季溫暖,冬季寒冷而漫長,氣候干燥 多年生草本植物群落,以叢生禾草植物占優勢;植物普遍存在旱生結構,葉面積較小、葉片內卷等。(3)荒漠分布:干旱地區植被稀疏,地表大面積裸露,植物種類貧乏,群落結構簡單。可分為熱帶荒漠和溫帶荒漠。①熱帶荒漠荒漠類型 分布地區 氣候特征 植被特征熱帶荒漠 熱帶沙漠氣候區 全年高溫少雨 以旱生的灌木為主,具有忍耐長期干旱的形態和結構,如仙人掌; 有些非旱生的短生命植物,當迎來合適的降水,即能完成生命活動的周期。如智力沙漠中的花海。②溫帶荒漠荒漠類型 分布地區 氣候特征 植被特征溫帶荒漠 溫帶沙漠氣候區(中緯度大陸中部) 冬季嚴寒,夏季炎熱,氣溫年較差和日較差大。 主要是旱生和鹽生的灌木、半灌木的植被;植物的葉面積縮小和退化,具有適應高溫、干旱的特征。【承轉】通過剛才學習的主要植被,我們了解并掌握了主要植被的類型及特征,并知道了不同的地區,由于所處的地理位置不同,氣候條件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植被類型,由此可見,植被會受到一定的自然環境的影響,請問同學們,植被會受到哪些環境因素的影響?反過來植被又如何影響環境呢? 接下來我們將一起共同探討植被與環境的關系二.植被與環境1.環境對植被分布的影響(1)大尺度大尺度上,植被的分布主要決定于氣候條件,特別是其中的熱量和水分條件,以及兩者的組合狀況。①由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規律:熱帶雨林帶 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溫帶落葉闊葉林 亞寒帶針葉林 極地苔原 極地冰原 分異基礎:熱量(熱量隨緯度升高漸少)②由沿海到內陸的地域分異規律:溫帶落葉闊葉林 溫帶草原 溫帶荒漠分異基礎:水分(從沿海向內陸降水漸少)(2)中尺度受地形的影響,隨海拔升高水熱條件發生變化,植被隨海拔升高而發生變化。(3)小尺度①在穩定的植被中,不同種類的植物群體,通過爭奪陽光的生存競爭,占據一定的垂直空間,從而形成分層明顯的垂直結構。②不同氣候的地方,植被的垂直結構也不一樣,一般情況下,氣溫越高,降水越多的地方垂直結構越豐富。植物在生活的過程中始終和周圍環境進行著物質和能量的交換,因此環境影響著植物的分布。影響植物分布最重要的條件是氣候,因為氣候條件決定了植物所得的熱量、光照和水分的數量。氣候條件對植被分布的影響由于太陽輻射提供給地球的熱量,有從赤道向兩極遞減的規律性差異,導致植被從赤道向兩極呈帶狀分布;在中緯度地區,從沿海到內陸,各地水分條件不同,植被由森林依次變為草原、荒漠。要素 影響熱量 ①從赤道向兩極,熱量分布是不均勻的,這就為在地面上形成各種不同的植物帶奠定了基礎。 ②從山麓到山頂,熱量分布也不均勻,所以也為高山地區形成垂直分布的植物帶奠定了基礎光照 ①影響著喜光、喜陰植物的生長,喜光植物向陽一側生長好。 ②山地陽坡和陰坡植被不同,馬尾松生長在陽坡,而冷杉生長在陰坡。 ③熱帶雨林中的藤本植物盡量地向上生長,以爭取太陽光水分 ①同一緯度,降水從沿海向內陸減少,從沿海向內陸植被依次出現森林、草原、荒漠。 ②同一地點,降水多的年份樹木生長好,年輪寬。 ③受地形的阻擋,山脈兩側降水量不同,植被截然不同,如安第斯山脈南部大陸西岸為溫帶落葉闊葉林,東岸為溫帶荒漠景觀。(2)地形對植被分布的影響在一定高度的山區,從山麓到山頂的水熱狀況隨著海拔的增加而變化,導致植被出現垂直分帶現象。2.植被對地理環境的影響植被的生長離不開地理環境,同時植被對地理環境的影響也十分顯著。案例:小結:【課堂練習】【全課小結】本課主題是主要植被與自然環境,重點要求同學們了解主要森林、草原和荒漠的類型及特征,掌握植被與環境的關系。【布置作業】完成本節《學法大視野》及《課時作業》練習。【板書設計】5.1主要植被與自然環境一、主要植被1.植被的定義2.分類3.主要植被類型(1)森林(2)草原(3)荒漠二、植被與環境1.環境對植被的影響(1)大尺度(2)中尺度(3)小尺度2.植被對環境的影響“水氣物美凈塵沙”【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