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4.2資源跨區域調配【教材分析】本節從理論上分析了資源跨區域調配的原因,以及資源跨區域調配對區域發展的意義。由此說明其區域影響。本節選取了我國西氣東輸調配工程作為主案例,介紹了西氣東輸的概況、原因和產生的區域影響。以澳大利亞東南部的雪山調水工程作為“活動”案例,讓學生學會知識的遷移。【教學目標】1.掌握資源跨區域調配的原因和影響。2.掌握實施西氣東輸的原因。3.以西氣東輸為例,說明資源跨區域調配對區域發展的影響。【教學重難點】1.分析資源跨區域調配對調入區、調出區經濟、環境、社會的影響,辯證認識正面影響和負面影響。2. 說明資源跨區域調配對區域發展和自然資源合理利用的重要意義。【課時安排】2課時【教學方法】多媒體教學輔助法、講授法、啟發式教學法【教學設計】一、教學導入利用課本第69頁的課前案例導入,多媒體展示下列材料材料一 展示《南水北調中路》視頻材料二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調中線期工程正式通水。漢江水從丹江口水庫出發,歷經15天、1432千米的行程,于12月27日抵達中線工程終端北京團城湖,并通過自來水管網進入首都的千家萬戶。到2017年國慶節時,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輸水達100億立方米,沿線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四省、直轄市5 310萬人喝上了漢江水。【思考題】為什么要建設南水北調工程 在我國,類似的資源跨區域調配工程還有哪些 資源跨區域調配與區域發展師:國家為了解決國內資源及其產品生產和消費的空間不匹配問題,實施資源的跨區域調配。這是資源跨區域調配的原因,可以分為兩大方面,你們可以分出是哪兩個部分?生:國內資源及其產品生產和消費。師:是的,說的沒錯。那么國內資源及其產品生產也可以說是自然資源的區域分布很不均勻,存在明顯的資源富集區和貧乏區。那么消費誰來說一說?生:區域間的發展水平不平衡,一些區域由于經濟和人口的集聚,對自然資源的需求量大,也會出現嚴重的資源短缺。師:比如說我國華北地區人均水資源不足,但人口、城鎮、耕地分布密集,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有效緩解了華北地區水資源緊缺狀況。這是資源的跨區域調配對于區域發展中的第一個方面——資源跨區域調配通過市場機制、行政指令和統籌規劃,實現資源及產品在區域之間的空間位移,滿足區域發展對自然資源的需求,以達到優化配置資源、資源利用效益最大化,實現區域的共同發展。師:觀察上面的圖片,你可以看出影響的另幾個方面么?生:實現跨區域配置資源的基本前提是區域之間存在互補性和可達性,需要交通運輸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和政策作為保障條件,需要在具有更高資源調配權力的區域中實現。資源調配除了將資源優勢轉換為經濟效益,在資源開發、調運的過程中,還會對社會、生態環境造成影響,需要兼顧多方效益。師:我國建設的大型資源跨區域調配工程有南水北調、西氣東輸、北煤南運、西電東送等。教學總結:1.資源跨區域調配的原因:國家為了解決國內資源及其產品生產和消費的空間不匹配問題。自然資源的區域分布 自然資源的區域分布很不均勻,存在明顯的資源富集區和貧乏區自然資源產品的生產地具有一定的集中性對自然資源的需求量 區域間的發展水平不平衡,一些區域由于經濟和人口的集聚,對自然資源的需求量大,也會出現嚴重的資源短缺2.影響:(1)資源跨區域調配通過市場機制、行政指令和統籌規劃,實現資源及產品在區域之間的空間位移,滿足區域發展對自然資源的需求,以達到優化配置資源、資源利用效益最大化,實現區域的共同發展。(2)實現跨區域配置資源的基本前提是區域之間存在互補性和可達性,需要交通運輸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和政策作為保障條件,需要在具有更高資源調配權力的區域中實現。(3)資源調配除了將資源優勢轉換為經濟效益,在資源開發、調運的過程中,還會對社會、生態環境造成影響,需要兼顧多方效益。3. 我國建設的大型資源跨區域調配工程:南水北調、西氣東輸、北煤南運、西電東送等。【過渡】西氣東輸工程自西北至東南沿海,線路長,對沿線地區以及全國的發展和生態環境改善具有重要作用。二、實施西氣東輸的原因師:西氣東輸工程是我國西部大開發的標志性工程,于2002年正式開工建設。該工程以新疆生產及中亞進口的天然氣資源為來源,以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東南沿海地區作為天然氣的主要輸送目的地及消費地,建設從新疆至上海、廣州、香港等地的輸氣管道。【提出問題】從這一段文字中找出西氣東輸的開工時間、來源和主要輸送目的地及消費地都是什么?生:概況:(1)開工時間:2002年;(2)來源:新疆生產及中亞進口的天然氣資源;(3)以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東南沿海地區作為天然氣的主要輸送目的地及消費地,建設從新疆至上海、廣州、香港等地的輸氣管道。師:我們在最開始講了資源跨區域調配的原因,現在我們以西氣東輸為例,來探究一下實施西氣東輸的原因。師:東部沿海地區與中西部地區的能源生產與能源消費量存在顯著差異。東部沿海地區經濟發達,對能源的需求量大,但能源相對貧乏,使經濟優勢得不到充分發揮。西部地區與其相反。所以我們可以得出什么結論?生:能源資源生產和消費的地區差異大。師:下面我們來講第二個原因——調整能源消費結構,我們在前面的課程中提到資源枯竭型城市的轉型發展,所以長期以來,在我國的能源消費結構中,煤炭一直占到60%以上。而且大家都知道大量使用煤炭作為能源,會帶來一系列環境問題。你知道都有什么問題?學生回答。師:而且我們在當時講我國建設的大型資源跨區域調配工程時,講過北煤南運,運量巨大的北煤南運給我國的鐵路和公路運輸造成了很大壓力。而且在礦物能源中具有清潔優勢的天然氣,在我國能源消費結構中僅占3%-6%。所以從可持續發展角度看,為實現經濟和環境的同步發展,我國必須調整能源消費結構,提高天然氣等清潔能源的消費比重。下面請同學們通過閱讀來了解一下第三個原因。讀完完成下面的填空題。中國陸上天然氣資源分布的總體特征:________________;四大氣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學生:中國陸上天然氣資源(1)分布的總體特征:西多東少、北多南少;(2)四大氣區:西部的新疆(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青海(柴達木盆地)、川渝(四川盆地)和陜甘寧的鄂爾多斯。三、西氣東輸對區域發展的影響師:這一部分講的是西氣東輸對區域發展的影響,影響大體上分為三個部分,現在我們把對東部、西部地區的影響建立一個表格,來對比學習。我已經建立好表格的框架,請同學們小組討論,然后來填寫內容。影響方面 西部地區 東部地區經濟 (1)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 (1)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社會生態環境【師生共同總結】影響方面 西部地區 東部地區經濟 (1)資源優勢轉變成經濟效益,使之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2)大量投資推動中西部地區天然氣勘探開發; (3)強力拉動相關產業的發展。 (1)緩解東部地區的能源緊缺狀況,優化東部地區能源的消費結構; (2)發揮東部地區的經濟、技術優勢,推動天然氣化工、發電等產業的發展。社會 推動管道等基礎設施建設,增加了就業機會 推動用戶管網等基礎設施建設,促進東部地區的經濟發展生態環境 為了最大限度地減少對調出區及沿線地區生態環境的影響,西氣東輸工程在建設過程中,嚴格遵循環境保護的要求 天然氣可以部分替代煤炭,有利于改善東部地區的大氣質量師:最后本節課已經到了最后的一部分,從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角度來進行學習,我一共把它分為五點,分別是:(1)從區域整體性角度看,西氣東輸有利于加強區際聯系,促進區域協調發展;(2)西氣東輸將西部地區的資源優勢與東部地區的經濟、技術優勢統籌配置;(3)緩解了東、西部地區能源產銷與經濟發展的矛盾;(4)提高了資源的整體利用效率;(5)對東、西部地區的協調發展、共同富裕起到促進作用。【合作探究】分析澳大利亞雪山調水工程對區域發展的影響發源于澳大利亞東南部大分水嶺的墨累河是澳大利亞的主要河流,其流域是澳大利亞重要的農業區,全流域年平均降水量僅為425毫米。由于自然原因,墨累河流域的土壤中、河水里富含鹽分,有的河水的鹽度甚至高于海水的鹽度。1949年,澳大利亞開始興建雪山調水工程,與1974年完工。該工程位于澳大利亞大陸東南部,在大分水嶺東部雪河流域建庫蓄水,在通過隧道將東部的水引至西部墨累河流域,在調水沿途利用落差發電。1.分析澳大利亞大分水嶺東西兩側的降水差異及形成原因。2.說明澳大利亞修建雪山調水工程的原因。3.討論雪山調水工程對于墨累河流域的城市供水和供電、農牧業發展、生態環境帶來的影響。學生合作探究并發言。【概括總結】1.東側位于迎風坡,東南風從海洋上帶來豐富的水汽,降水豐沛。西側位于大分水嶺的背風坡,氣流下沉,降水稀少。2.自然原因:大分水嶺東側降水多水資源多;西側降水少,水資源匱乏社會經濟原因:西側農業發達,需水量大,水資源供不應求,技術、資金等有保障3.有利影響:增加墨累河流域的水資源,增加城市供水量和供電量,擴大農牧業發展規模,有利于緩解荒漠化等生態問題。不利影響:灌溉增加后,可能會加劇土壤鹽堿化;農牧業規模擴大后,可能會造成水污染等環境問題。【課堂小結】:本節課一共分為三大部分,分別是資源跨區域調配與區域發展,實施西氣東輸的原因和西氣東輸對區域發展的影響,其中我們需要重點學習的就是以西氣東輸為例,說明資源跨區域調配對區域發展的影響。【板書設計】【隨堂練】略(見學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