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部遍版·必修一)學科:政治 授課教師:張晗 授課班級:高二14課題:偉大的改革開放授課類型: 新授課 授課日期:2023.12.26【設計思想】【新課程標準】闡明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黨和人民長期奮斗、創造、積累的根本成就。【教材分析】第三課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主題組織教材,旨在使學生通過學習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是如何開辟的、制度是如何確立的、理論體系是如何形成的、文化是如何發展的,從而更加堅定“四個自信”。本課涵蓋了改革開放發展的歷程和意義,邏輯清晰,層次分明,在整本書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學情分析】通過初中階段的學習,學生對基本史實具有一定的知識積累,高一年級學生思維較為敏捷、求知欲強,探究合作的想法明顯,具有一定的自主和研究精神,對中國改革開放等政策的敏銳度較高,但是對于改革開放的偉大意義和改革開放漫長的時間軸等知識有所欠缺。【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改革開放的背景、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內容、意義; 2.熟知改革開放的進程,識記改革開放過程中的重大歷史事件; 3.理解改革開放的意義,四貌、三飛、一個必由之路、兩個關鍵一招、一個重大法寶。 核心素養目標: 1、政治認同:通過對比廈門改革開放前后變化、觀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視頻、分享家鄉巨變等,引導學生了解改革開放的進程和成就,理解改革開放的意義,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 2、科學精神:通過觀看廈門改革開放成就展,引導學生對改革開放取得的巨大成就作出科學、合理的判斷和理解,培養科學精神。 3、公共參與:通過了解改革開放先鋒事跡、撰寫勇做時代弄潮兒演講稿,培養學生公共參與素養、合作學習能力和實踐創新能力。【教學重、難點分析】 教學重點:改革開放的歷程;改革開放的偉大意義。 教學難點:深刻理解改革開放的意義;理解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教學建議】 1、課時安排 1課時 2、教學方法及策略 議題式教學 3、教學資源 視頻、圖片等【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學過程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 播放視頻:廈門宣傳片 展現圖片:45年前的廈門和現在的廈門做對比,鳳凰涅槃般的巨大改變離不開改革開放。 學生對比圖片體會改革開放以來廈門的變化 視頻和圖片引入,以真實情景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思考體悟改革開放對我們生活的意義新課講授 總議題:改革開放何以偉大? 議題一:憶往昔 覺醒年代 探改革開放偉大歷程 【議題情境一】:1978年前廈門社會現狀 受“文化大革命”影響,我國發展停滯不前。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廈門缺少活力,經濟規模小,社會底子薄,人民生活徘徊不前,物資供應十分緊張,日常生活用品均采取票證定額分配制度,各個年度的經濟增速處于歷史低位,1966年到1968年間,全市工業生產基本癱瘓,GDP年均下降15.3%。地區生產總值僅4.80億元,財政總收入僅1.55億元,外貿進出口總額僅0.82億美元,是一個封閉的海防前哨蛻,長期處于的“封閉”、“半封閉”狀態,在國家前途命運何去何從的關頭,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 議學活動一: 1.結合材料,完成自主探究任務:總結歸納“十一屆三中全會”背景、時間、主要內容及意義。 議學小結: 1.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背景、時間、主要內容和意義是什么? 2.改革的性質是什么? 議學小結: 改革開放的序幕: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意義和內容。 主要內容: ①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政治路線【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行改革開放的路線】和組織路線【形成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第二代領導集體】; ②實現了黨和國家工作中心戰略轉移【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 ③作出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 意義: 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實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 【議題情境二】:改革開放的進程 議學活動二: 要求:以小組為單位,討論時間4分鐘,稍后派一名小組代表分享討論成果。 1.任務一:分小組完成我國改革開放三個階段的進程圖; 2.任務二:選取每個階段印象深刻的事件進行分享; 3.任務三:總結每個階段改革開放的目標。 議學小結:改革開放的偉大進程 改革開放的階段包括起步階段、逐步深化階段和全面深化階段。 ①改革的進程:農村改革-城市改革-社會市場經濟體制-全面深化改革 ②開放進程:試辦經濟特區-進一步開放沿海城市-進一步擴大沿海開放區域(我國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基本形成) 3.“改革”和“開放”的概念明晰 ①改革,即對內改革,就是在堅持社會主義制度的前提下,自覺地調整和改革生產關系同生產力、上層建筑同經濟基礎之間不相適應的方面和環節,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和各項事業的全面進步,更好地實現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②開放,即對外開放,是加快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必然選擇,符合當今時代的特征和世界發展的大勢,是必須長期堅持的一項基本國策。 議題二:看今朝 今昔對比 悟改革開放偉大意義 【議題情境三】:“家庭篇”主題展區、“城市篇”主題展區、“國家篇”主題展區 議學活動三: 1.任務一:思考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的家庭生活有哪些突出變化? 2.任務二:思考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的城市發生了哪些變化? 3.任務三:思考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的國家有哪些突出變化? 議學小結: 1.歷史意義:①改變了四大面貌 ②迎來了三次飛躍 2.現實意義:①一個重要法寶 ②一個必由之路 ③兩個關鍵一招 議題三:望明日 堅定信念 續改革開放偉大奇跡 【議題情境五】:習近平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議學任活動四: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已經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是否意味著改革開放的使命已經完成?說說你的理由。 議學小結:對外開放是我國的基本國策,當今世界是開放的世界,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后。改革開放已經走過千山萬水,但仍需跋山涉水。“改革開放沒有完成時,只有進行時”。作為新時代的青年,希望同學們向“改革先鋒”學習,自覺做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學生觀看視頻體會中國當時現狀,感悟改革的勢在必行。 結合教材,以數軸的形式畫出改革與開放的進程,標注出關鍵時期的主要做法。 學生思考改革開放的意義 學生分組展示照片,在展示過程中加深對改革開放的認識和理解,感悟改革開放之偉大。 學生思考中國的改革開放能不能就此停止? 以真實情景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要進行改革開放?以此增強學生對黨為破當時發展之困局,而作出改革開放這一偉大決策的認同 讓學生帶著問題,在繪制時間軸過程中,逐步構建起改革開放的整體進程,并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概念界定,明確改革分為對內改革線和對外開放線。 通過視頻情景,讓學生直觀感受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所取得的成就。一能增強學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二是增強對黨對國家的政治認同。 通引入時政素材,讓學生在以辯明理,以理服人的啟發式教學中,感受黨對我國未來發展方向的偉大謀略。課后作業 知識性作業一:高考及各地模擬題共5題 實踐性作業二:青少年如何為改革開放做貢獻,論述改革開放的意義。板書設計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