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 3.1水循環(第一課時)課型 新授課 課時安排 2課時(第1課時) 年級 高一年級上冊教材 書名:普通高中地理教科書地理必修第一冊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年6月課程標準 運用示意圖,說明水循環的過程及其地理意義。解讀:“運用示意圖“的要求,主要是看學生能否繪制示意圖或使用水循環示意圖來說明水循環的過程和水循環的地理意義。在教學中為學生提供繪制水循環示意圖的機會,以海陸間循環為主,將三種循環的過程綜合在一起,使學生整體把握水循環過程,避免割裂地講解三種循環。教 材 分 析《水循環》是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一節的內容,本章聚焦于地球上的水,本節內容主要講述了水循環的過程和地理意義,它建立在第一章第四節地球的圈層結構的基礎之上,同時也是為后面第四章地貌塑造相關內容做好鋪墊。本課時主要解決“水循環的過程及類型”主題內容,但是學生活動中通過相關案例補充人類活動對水循環環節的影響這一知識,有助于學生樹立人水協調觀。學 情 分 析在初中階段,學生已學習“水資源”等內容,對水體的相關知識有了部分了解,但學生不能從相互轉化的角度去理解,理性分析問題的能力和空間思維能力相對較弱。教 學 目 標1.運用材料能夠繪制水循環示意圖,識別水循環的主要環節,描述水循環的過程,指出水循環的類型。(區域認知和地理實踐力)2.聯系生活實際,運用水循環的原理知識分析人類活動對水循環環節的影響,認同人類活動與水循環的協調觀。(綜合思維和人地協調觀)教 學 重 難 點運用示意圖,說明水循環的過程; 人類活動對水循環的影響。教 學 方 法教法:案例分析法 讀圖分析法學法:合作探究法 自主學習法教 學 準 備導學單、PPT課件、圖文素材等教 學 過 程項目 教 學 活 動 學生活動 資源準備設計意圖一.視頻導入,創設情境新課導入 教師:播放視頻“黃果樹大瀑布”,同時提出問題:黃果樹瀑布源源不斷的水從哪里來?又會流到哪里去?學生帶著問題進入新課學習。 思考:黃果樹瀑布的水參與的水循環環節 資源準備:出示課題設計意圖:通過當地景點的視頻來導入新課,貼近學生生活,快速拉近我與學生之間距離,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活動表現 二、水循環的過程及類型(板書如下)黃果樹瀑布——水從哪里來?流到哪里去?教師活動:在觀看視頻后,通過談話法,追問學生思考結果,引導學生說出主要的水循環環節,引出水循環的概念?!竞献魈骄恳黄俨紝ほ櫋?.結合材料,在導學單(圖1)中畫出黃果樹瀑布的水循環過程并標出各個環節名稱。 教師追問:水循環在哪些圈層中活動?需要水體怎樣的配合?教師進一步追問:水為什么會蒸發?為什么會流向大海?說出水循環的類型及特點。教師活動:黃果樹瀑布的水參與的是哪個循環?有什么特點?追問陸地內循環和海上內循環的特點。 學生在黑板或導學單上繪制水循環示意圖學生回顧:水的氣態、固態、液態變化,水是最活躍的自然要素之一。學生思考:太陽輻射,重力作用——水循環的動力。學生通過預習回答:陸地內循環、海陸間循環和海上內循環三個類型。學生思考:答出海陸間循環是環節環節最多,有利于陸地水體更新的大循環,而陸地內循環參與水量最少,海上內循環參與水量最多。 資源準備:幻燈片設計意圖:通過本環節可以培養學生從文字和圖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和圖文轉換的能力。三、人類活動對水循環的影響過渡語:展示枯水期的黃果樹瀑布圖片,提問學生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該怎么辦?二.黃果樹瀑布——緣故細弱柔絲,如何壯麗磅礴?【活動探究二水庫說水】結合材料分析王二河水庫修建對當地水循環的哪些環節產生了影響。 學生思考:枯水期黃果樹瀑布的水量減少,可以從別的河流調水或水庫放水。 資源準備:幻燈片【活動探究三砂田探秘】認識沙田影響的水循環環節(教材48頁)教師活動:組織學生小組談論,引導學生高度概括出蒸發、下滲的影響因素;下滲與地表徑流和地下徑流的關系。簡單解釋土壤墑情:是指對農作物耕作層土壤水分的增長和消退程度進行的預報(耕作層土壤含水量)。 談論:砂田結構疏松,空隙大,有利于下滲,同時砂石覆蓋可以減少增發量,削減地表徑流,增加地下徑流,從而增加土壤含水量,起到蓄水保墑的作用。 設計意圖:本環節從區域認知入手,分析人類活動對水循環的影響,培養學生綜合思維能力以及語言表達的能力,并為下一環節砂田探秘做好鋪墊。四.本課小結學生結合板書進行小結;本節內容主要講述了些什么? 設計意圖:通過板書進行小結,清晰明了,回扣目標,有利于學生對本節內容的總結和反思。五.課堂練習材料:“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在城市看海,……”每到汛期,城市內澇就會成為公眾聚焦的熱點?!昂>d城市”的治水方式能把水患威脅轉化為發展契機。這樣的治水方式,能把“城市看?!弊兂山窈髮崒嵲谠诘摹俺鞘幸痪啊薄?.發生城市內澇時,居民在積水中行走應該穿( )A.長筒雨靴 B.涼鞋 C.運動鞋 D.拖鞋2.讀城市水循環示意圖,在城市建設中,提倡用透水材料鋪設“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質地面,采用“可呼吸地面”之后,圖中四個環節的變化符合實際的是( )A.a增加 B.b增加 C.c減少 D.d減少 設計意圖:完成本節課所有內容后立即進行課堂練習,有助于學生及時鞏固知識點;在此利用課堂練習,補充部分城市內澇現象也是由于人類活動影響水循環環節造成的不良后果,從而培養學生人地協調觀和辯證思維能力,初步形成尊重自然,人水和諧的觀念。六.作業布置材料:普定曾經石漠化面積占全縣國土總面積的36.2%,林業局通過開展退化林修復、樹種結構調整,探索采用草藤結合治理,采取植樹造林、退耕還林和封山育林等措施,有效遏制石漠化發生。使全縣森林覆蓋率提升至52.67%…過去糧食產量低而不穩的耕地,變成豐收的沃土。大家都紛紛種植經濟果林,提升經濟收入。思考:(1)分析普定通過植樹造林影響了哪些當地水循環環節? (2)分析植樹造林對當地產生的積極影響? 資源準備:幻燈片設計意圖:課后作業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并引導學生關注家鄉的發展,培養鄉土情感及地理實踐力,并對第二課時“水循環的地理意義”做好鋪墊。板書設計 設計意圖:板圖式板書是采取圖中夾文的方法勾勒事物間的聯系,生動形象,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而且通過板書進行小結,清晰明了,回扣目標,有利于學生對本節內容進行總結和反思。教學反思 本節教學設計主要是《水循環》第一課時的內容,整體以情境貫穿,用安順市國家五A級景區黃果樹瀑布的水循環情況引導學生思考,環環相扣邏輯清楚,學生通過“畫出示意圖并說明”的活動突出重點,引導學生思考王二河水庫修建和砂田(教材活動)對水循環環節的影響突破難點,并通過課堂練習補充城市內澇,從而學生初步樹立尊重自然,保護水自然的人水協調觀。PAGE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