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3課 《五四運動》教學設計教學目標一、唯物史觀了解五四運動的基本史實,使學生認識五四運動是一場徹底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偉大愛國革命運動,是一場中國人民為拯救民族危亡、捍衛民族尊嚴、凝聚民族力量而抵起的偉大社會革命運動,是一場傳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識的偉大思想啟蒙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理解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感悟五四運動的精神。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及評價歷史事件的能力。二、史料實證通過閱讀文字資料和提取《五四運動》、《上海商人罷市游行》、《北京高師被捕學生回校時受到熱烈歡迎》等圖片中的信息,引導學生掌握五四運動的爆發、擴大、勝利和意義。三、家國情懷通過對五國運動的學習, 感悟五四青年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四、教學重難點重點:五四運動的基本事實及其歷史意義難點:理解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1.聯系現實生活,以學生熟悉的五四青年節作為切人點。2.利用多媒體播放電影《我的1919》片段,讓學生了解五四運動的歷史背景,引導學生走進歷史。3.設問:請穿越時空,展開想象的翅膀。如果你是當年的五四學生,應該如何去做 面對國家與民族利益受損的情況,當年的青年學生又是如何去做的 由此導入新課。二.新課講授知識點一:五四運動的爆發1.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1919年,戰勝國在法國凡爾賽宮召開和會。閱讀教材P59,思考:五四運動爆發的背景(1)中國是以什么身份參加巴黎和會的?中國代表帶著什么期望來參加和會呢?答案提示:中國以戰勝國的身份參加了巴黎和會。中國代表帶著取消帝國主義在華特權,廢除“二十一條”、收回青島主權等正當要求參加和會,希望能夠改變中國在國際上的屈辱地位。巴黎和會是如何對待中國代表這一正當要求的?答案提示:巴黎和會上列強將德國在山東的一切權益轉交給日本。(3)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失敗,引發了國內哪一運動的爆發?(導火線)答案提示:五四運動。師:中國在巴黎和會外交失敗的消息傳回中國之后,在國內引起了怎樣的社會反映?現在讓我們通過視頻播放,對歷史情景再現。(視頻播放,情景再現 :外交失敗,學生游行)2.閱讀教材P60文字和圖片,回答:(1)五四運動爆發的導火線、時間、地點、參加者、口號、要求等主要是什么?答案提示:導火線:中國在巴黎和會上外交失敗。時間:1919年5月4日;地點:北京主力:北京3000多名學生。口號:“外爭主權,內除國賊”、“誓死力爭,還我青島”“廢除二十一條”、“拒絕在和約上簽字”等。要求:嚴懲親日派賣國賊曹汝霖、陸宗輿、章宗祥。(2)運動爆發后,北洋軍閥政府對學生運動采取了怎樣的措施?答案提示:北洋軍閥政府出動軍警鎮壓,逮捕了30多名愛國學生。(3)學生們如何應對?北京學生舉行總罷課(視頻播放,情景再現 :學生總罷課)知識點二 五四運動的擴大1.北洋軍閥政府的行為,激起了更大規模的學生活動,北京學生的愛國斗爭也得到了社會各階層人士的廣泛擁護。閱讀教材P61相關內容,思考:(1)五四運動的擴大答案提示:時間:6月5日主力:工人階級運動中心:由北京轉移到上海具體表現:學生罷課,工人罷工,商人罷市。(2)五四運動進一步擴大有哪些原因?答案提示:陳獨秀起草《北京市民宣言》,積極號召北京商人、學生、勞工奮起斗爭,勇敢地對社會進行根本改造。日本帝國主義的挑釁行為進一步激起了全國人民的反日怒潮。師:請一位同學模仿陳獨秀,把《北京市民宣言》重新演示一遍《北京市民宣言》中國民族乃酷愛和平之民族。今雖備受內外不可忍受之壓迫,仍本斯旨,對于政府提出最后最低之要求如下:(1)對日外交,不拋棄山東省經濟上之權利,并取消民國四年七年兩次密約。(2)免除徐樹錚、曹汝霖、陸宗輿、章宗祥、段芝貴、王懷慶六人官職,并驅逐出京。(3)取消步軍統領及警備司令兩機關。(4)北京保安隊改由市民組織。(5)市民須有絕對集會言論自由權。我市民仍希望和平方法達此目的。倘政府不愿和平,不完全聽從市民之希望,我等學生、商人、勞工、軍人等,惟有直接行動,以圖根本之改造。特此宣言,敬求內外人士諒解斯旨。(3)這場聲勢浩大的五四愛國運動的結果如何?答案提示:1.北洋政府釋放被捕的學生2.罷免曹汝霖等人的職務3.中國代表也沒有在巴黎和約上簽字。(視頻播放,情景再現 :拒約)知識點三 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閱讀教材P61、P62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思考并回答:(1)性質: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2)影響:中國工人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臺,展現了偉大的力量,一些初步接受了馬克思主義的知識分子和青年學生,在運動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地位: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4)為什么說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徹底:不達目的誓不罷休,不妥協的精神。反帝反封建:外爭主權,內除國賊。愛國:巴黎和會外交失敗后,群眾自發組織的反帝反封建運動。(5)“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新”在哪?有新的領導階級:無產階級(以工人階級為代表)有新的指導理論:馬克思主義(6)根據本節課所學的內容,小組談論概括回答什么是五四精神?答案提示:憂國憂民、不屈不撓、樂于奉獻、團結協作、敢于斗爭......核心:愛國主義(7)各抒己見:巴黎和會上,中國也是戰勝國,仍然擺脫不了主權被侵犯的命運,對此談談你的認識或啟示。感悟:弱國無外交 ,落后就要挨打。為中華崛起而讀書(周恩來)三、課堂總結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101年前由北京的青年學生發動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在這場運動中,無產階級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歷史舞臺,顯示了偉大的力量,中國歷史進入了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五四精神”就是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我們青年學生應該繼承和發揚五四精神,為中華民族的振興而努力奮斗,勤奮學習。四、習題小試1.下列關于五四運動的說法,正確的是:(D)①導火線是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失敗②斗爭的主力逐漸由學生轉向工人③促使中國代表拒絕在“巴黎和約”上簽字④是中國近代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事件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2.“學生一日不放,本店一日不開”“國家將亡,無心營業”,這些標語反映出五四運動得到了哪個階層人民的支持(B)A.學生 B.商人 C.工人 D.市民全班齊唱《國際歌》結束本堂課(播放國際歌)五、板書設計第13課 五四運動一、五四運動的爆發1.背景2.導火線:3.時間:4.地點:5.主力:6.口號:7.要求:二、五四運動的擴大1.時間:2.主力:3.運動中心:4.具體表現:三、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1.性質:2.影響:3.地位: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