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5課 工業革命與工廠制度 課時講義--2023-2024學年高二歷史統編版選修二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5課 工業革命與工廠制度 課時講義--2023-2024學年高二歷史統編版選修二

資源簡介

第二單元 生產工具與勞作方式
工業革命與工廠制度
機器大生產與工廠制度
㈠英國
背景:18世紀60年代,英國開始了工業革命。
1.工業革命使生產力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大發展,工業成為社會經濟的先導,給工業化各國帶來了空前的經濟繁榮。推動了商業、交通運輸業、農業的發展。
2.工業革命使生產組織(形式)與管理方式的發生重大變革,建立了資本主義大工廠制度,第二次工業革命后出現壟斷組織。科學化的管理日益受到重視,二戰后發生經營者革命。
3.工業革命造成社會階級結構的重大變化。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逐漸成為社會的兩大階級。中間階層的力量開始發展。第二次工業革命后新中間階層崛起。
4.工業革命帶來了社會生活的巨大變化。工業城市、生活改善、休閑娛樂、群眾性體育運動、報刊書籍、女性地位提高等。
5.工業革命徹底改變了世界的面貌,使世界各地的聯系日益緊密。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繼續向世界各地大肆擴張,逐漸形成了東方從屬于西方的世界格局。
第一次工業革命后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基本形成,第二次工業革命后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最終形成。
6.弊端:工業革命導致了社會貧富分化加劇、城市居住條件惡劣、環境污染嚴重、疾病與社會犯罪等一系列社會問題。
(工業革命開始于英國,以及其取代人力,以大規模的工廠化生產取代個體工廠手工生產的一場生產與科技的革命。第一次工業世界市場開始形成,到第二次工業革命,世界市場最終形成。這節課主要講工業革命對生產組織也就是勞作方式或者稱為生產方式的影響。另一個是對我們社會生活以及帶來的一些社會問題進行學習:城市化加快,貧富分化加劇,工人居住條件等)
2.表現:
⑴機器大生產:(生產力的變化:大機器生產取代手工勞動)
①條件:
工業革命前,英國分散的手工工場已經向集中的手工工場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生產專業化。
16世紀威爾地區一個鹽場雇傭了300人進行工作(集中的手工工場已經出現,生產專業化也逐漸發展起來。)
B.18世紀60年代以來,以改良蒸汽機為代表的一系列技術革命發生。(第二個是技術的支撐。1785年瓦特改良的蒸汽機投入使用)
②地位:是從手工勞動到機器大生產的勞作方式變革。(生產力的發展也引起生產關系的變革)
③影響:引起了生產組織方式的深刻變革:工廠出現了,大批產業工人被工廠主聚集起來,在專門化的廠房中勞作,徹底改變了手工作坊零碎分散的生產狀態。
⑵工廠制度逐漸形成:(工廠制度取代分散勞動)
①條件:
A.機器大生產的出現,工廠出現。(工廠的出現使得原來手工工場零碎分散的狀態向專業集中發展,大批工人被集中起來在專門化的廠房工作。福特發明了流水線)
B.隨著工廠的出現,工廠制度逐漸形成。
②表現:(特點)
材料:工廠管理的第一步就是用嚴格的幾率約束工人……為確保工廠機器的正常運轉、利潤的最大增長,各個工廠都制定了嚴格的紀律,具體地說就是制定規章制度,實行強制性勞動,工廠主將工人每天十幾個小時地固定在某一處,隨著機器的節奏不停地做著機械運動,以保證最大限度地使用機器。工廠主對工人的進廠、離廠、吃飯、喝水甚至大小便的時間都作了具體的規定。
——宋嚴萍《英國工業革命時期的工廠管理及特點探究》
A.倒班制:為保證機器的晝夜運行,工人往往實行倒班制。(一臺機器幾百萬,恨不得每一秒都在給自己干活)
B.規章制度:完整的管理制度和管理系統(廠長,經歷,班長。班規,常規。)
(工廠主制定了嚴格規章制度,以罰款、體罰和解雇等方式強化紀律意識,迫使工人服從管理。)
第二條:織工在機器轉動時缺工者,按其管理的機器數目每臺每小時罰款三便士;織工未得監工允許擅自離開車間者也罰款三便士。
第十一條:任何在廠里的工人一經發現和別人說話、吹口哨或唱歌者,罰款六便士·……—《被遺忘的苦難——英國工業革命人文實錄
生產流水線:規模化生產,專業化分工
(不再以家庭為生產單位的小規模生產了,現在是大規模的。以前家里老人紡紗織布一個人干了,現在不是,紡紗就是紡紗,織布就是織布。繡花就是繡花。并且分的環節越來越細。。一個人這輩子就只干一件事,習慣成自然,效率就快,所以被廣泛應用到生產過程中,各生產環節協同勞作,整個生產過程處于工廠主的監督管理之下,以保證生產效率與產品質量)
原料:由工廠統一供應,合理調配。
機器生產代替了人工勞動
③影響:(在生產當中,工業革命提高了生產力,促使工廠制度的出現,工廠制度又反過來提高了生產效率進一步推動了工業革命的進程)
A.工廠制度帶來生產組織和管理形式的巨變B.有利于科學管理
C.提高生產效率
D.挖掘工人的勞動潛質,從而產生更大的經濟效益。
(評價工廠制:生產流水線-機器人。但是不是完全否定工廠制。)
項目 手工工場 機器大工廠
盛行時間 約14—18世紀 18世紀60年代以來(工業革命以來)
動力機械 使用手工工具 使用蒸汽動力機械、(第二次工業革命以后就是)內燃機動力機械、電力機械等
生產規模 規模小 規模大
生產技術 局限于手工技術 采用先進科技,技術成熟
生產方法 分工少 采用標準化流水線作業,分工細致
管理制度 以家庭為單位進行生產,無現代管理制度 實行倒班制,實行嚴格的獎懲制度,統一供應、合理調配原料使用,有詳細的市場方案
㈡中國(工廠制引進中國。內憂外患,思考怎么樣才可以使我們國家振興起來。無論是政府還是企業則本家都采用的是西方的工廠制度,實現工廠大規模生產)
1.洋務運動中:19世紀中后期,清朝洋務派創辦了江南制造總局、福州船政局等一系列近代企業,引進了西方的工廠制度,進行機器大生產。
2.民族工業中:張謇、范旭東等一批民族資本家主張實業救國,也開辦工廠并借鑒西方工廠的管理經驗,中國民族工業初步發展起來。(狀元身份,重農抑商。考了n多回。立憲派。從君主專制到君主立憲)
3.近代工業對比:軍事工業、民用工業、民族工業
安慶內軍械所、江南制造總局、天津機器制造局、福州船政局
帶有資本主義因素的封建性質的企業
經費政府調撥,產品由政府分配
輪船招商局、開平煤礦、漢陽鐵廠、湖北織布局
帶有濃厚封建因素的資本主義性質的企業
產品滿足軍事工業需要后進入市場
廣東繼昌隆繅絲廠、大生紗廠、天津永利堿廠
產品完全進入市場
相同點:都采用機器生產,都推動了中國的近代化;民用工業和民族工業都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國的經濟侵略
復習:工業革命對近代中國的影響(由于工業革命,西方國家憑借先進的生產力打開中國國門,第一次鴉片戰爭。。這是從客觀角度分析消極影響。我們逐漸與世界脫軌,經濟近代化,教育近代化。)
打開中國國門,使中國被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客觀上傳播了先進的資本主義思想和生產方式,從而推動中國邁向現代化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有關問題:
材料一英國工業革命時期,隨著工廠制度的確立,現代工廠的管理制度也逐漸形成。工廠主制定了嚴格的規章制度,并且通過罰款、解雇和體罰等強制措施迫使工人服從,從而保證了工廠的紀律。他們還運用復式簿記的方式實現了對生產成本和企業利潤的核算;通過對產品質量的把關,確立了對生產過程的監督,通過制定恰當的銷售方案,促進了市場的開發,這些都直接促使了工廠管理制度的建立。
——摘引自宋嚴萍《英國工業革命時期的工廠管理及特點探究》
材料二第二次工業革命促成的大工業,不但規模大,而且所用的資金很多,設備更是全新的。它們必須依靠股份公司,還需要聯合,需要成立新的經濟聯合體。……壟斷企業通常是用吞并、兼并、收買等方式而形成的。……吞并者大多是資金雄厚、管理先進、經營得體的企業,在兼并之后它必定以先進的方式改造那些落后部分。同時,壟斷組織有條件設立科研部門,將科研與生產直接結合起來,把科研成果迅速轉化為生產力。
——摘自《壟斷經濟和現代經濟模式》
請回答:
(1)依據材料一和所學知識,分析近代工廠制對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主要推動作用。
(2)結合材料二和所學知識,分析壟斷組織形成的原因,并概括說明壟斷組織對現代經濟模式形成所產生的影響。
參考答案與解析
【答案】(1)加強了規章制度的建設,推動了工廠管理制度的建立;強化了對生產過程的管理,促進了產品質量與生產效率的提高;注重制定銷售方案,促進了市場的開發。
(2)原因: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形成的大工業生產,要求建立新的經濟聯合體;資本集中,推動了企業兼并的加劇。
影響:有利于經營和管理先進的現代經濟管理模式的形成與發展;有利于現代經濟中將科研與生產直接結合模式的形成。
( http: / / jg. / tg / visitor id=232&lg=9336613&s=11684&c=76152&z=2403" \t "https: / / www. / ks / _blank )
工業革命后生活方式的變化
像倫敦這樣的城市就是逛上幾個鐘頭也看不到它的盡頭,而且也遇不到表明快接近開闊的田野的跡象,這樣的城市是一個非常特別的東西。這種大規模的集中,250萬人聚集在這里,使這250萬人的力量增加了100倍;他們把倫敦變成了全世界的商業首都,建造了巨大的船塢,并聚集了經常布滿泰晤士河的成千的船只。
——【德】恩格斯《英國工人階級狀況》
㈠積極:
工業革命促進了城市化的發展,也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空間。(越來越多的人從農村來到城市,怎么去判斷是否完成了城市化,看居住人口是否到達了百分之五十。提問,最先完成城市化的國家-英國。城市化的表現:)
⑴表現:倫敦、巴黎等大城市工業人口猛增。
⑵問題:城市規劃建設滯后,工人的生活環境相當惡劣。
⑶改進:20世紀以來,西方國家逐漸建設新城,疏解中心城市人口,改善城市居民的居住環境。(國家著力于改善居民住環境。的居住滑稽乃是比較差的,房價高。借助工業革命的結果,交通運輸業也快速發展)
交通運輸業的進步,便利了人們的出行。
(富頓蒸汽輪船)
⑴運河:工業革命對煤等礦石的需求刺激了運河的開鑿,1830年英國已擁有人工運河400多千米;
⑵鐵路:鐵路運輸以其速度快、成本低而受人青睞,1870年英國鐵路里程已達2.5萬千米。
⑶水陸運輸網:歐美國家形成了水陸運輸網,促進了城際間、國際間的人口交流與貿易往來,大大增加了社會的流動性。(輪船的發展)
工業革命也促進了鄉村的改變。(工業革命后呢,機械化除了在工業生產應用,在農村也進行 革新)
⑴農業現代化:以英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農業機械日益普及,普遍建立了大農場,農業現代化水平大大提高。
⑵開闊眼界:大量人口從閉塞、寧靜的鄉村田園生活中走出,人們的眼界開闊了。(從鄉村流動到城市)
4.時間觀念增強: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的時間觀念更為增強。(工廠要求人們的時間觀念更加精確)
①工廠制度及蒸汽機車等交通工具出現以后,人們必須守時,準時準點成為現代生活的準則。
②城市中社會上層人士出行往往戴表,大城市的車站、碼頭、銀行、機關及市區街道多設有標準鐘。(大本鐘)
5.初等教育不斷推廣,人們的文化素質逐漸提升。
⑴原因:
①機器生產代替手工勞動、城市化迅猛發展等現實因素,對廣大民眾的文化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②1802年英國頒布第一部《工廠法》后,西方國家不斷通過立法推行初等教育,并加大政府對教育的經費支持。
⑵教育發展表現:(新型的機械需要人來操作,說明書,機械設計)
材料:18世紀后期,英國開始工業革命。工業革命推動了初等教育的發展。1802年英國議會通過了第一個工廠法,規定限制童工勞動時間并提出應對童工進行讀、寫、算教育。國家干預教育始于19世紀30年代。從1833年起,議會開始撥款補助教育事業,其撥款數量逐年增加,并加強對教育工作的監督和管理。19世紀50—70年代的20年英國教育發生了大變革。政府為推進教育改革,建立了一系列皇家委員會。他們通過對學校的調查研究,寫出報告,為制訂教育改革方案提供依據。這一措施,逐漸形成英國教育行政管理的一個獨特傳統。
①英國: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英格蘭5-12歲兒童的入學率已達80%。1802《工廠法》
(西方國家通過立法的方式推行初等教育)
②中國:自20世紀初清政府推行“癸卯學制”以來,中國出現了大量小學堂和中學堂,這對普及初等教育起到重要作用。
㈡消極:工業革命也給民眾的生活帶來消極影響。
1833年,埃爾德萊有一個織工,一家7口,4個人工作,但全部收入在扣除房租、工具等后所剩只有每星期2先令,這點錢要供全家人的吃穿。因此,他們的伙食是早上喝粥,中午土豆拌鹽,晚上也是這樣,最多加一點麥片粥。
——錢乘旦《英國工業革命中的人文災難及其解決》
⒈工人勞動時間過長,工作與生活環境惡劣,傳染病與職業病嚴重危害產業工人的健康。
⒉階級矛盾加劇。
★歐洲社會主義運動興起:
1.表現:19世紀,歐洲社會主義運動風起云涌,法國里昂工人兩次起義、英國憲章運動、德國西里西亞紡織工人起義等工人運動。(階級矛盾尖銳,社會主義興起)
2.意義:標志著工人階級登上歷史舞臺,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3.結果:經過系列斗爭,產業工人的待遇有所改善,最長工時受到限制,最低工資得到一定保障。
1.(2018·海南高考·19)伴隨著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進行,大眾休閑文化在歐美出現,戲院如雨后春筍般建立起來,喜劇和音樂劇吸引了成千上萬的觀眾,足球等大型體育賽事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這反映出當時歐美(  )
A.城市化進展顯著 B.貧富差距逐漸消除
C.工業化開始啟動 D.工人福利得到保障
2.(2020·浙江高考·18)有學者指出:“經濟史上的事件和人物還沉浸在昏暗中的時候,阿克萊特的名字就成為那些在昏暗中發出最燦爛光輝的名字之一。”阿克萊特的“最燦爛光輝”之處是(  )
A.發明了蒸汽抽水機 B.推行標準化生產
C.創立了近代大工廠制度 D.創制水力織布機
3.(2017·全國Ⅰ卷高考·33) 表3
英國國民總收入變化表
年份 約1770 約1790~1793 約1830~1835
數額(百萬英鎊) 140 175 360
英國工人實際工資變化表(即按實際購買力計算的工資,1851年為100。)
年份 1755 1797 1835
指數 42.74 42.48 78.69
綜合表3可知,在工業革命期間,英國(  )
A.工人實際收入與經濟發展同步增長 B.經濟快速發展依賴于廉價的勞動力
C.工人生活整體上沒有改善 D.社會貧富差距進一步拉大
4.(2016.4·浙江高考·18)有學者指出:“經濟史上的事件和人物還沉浸在昏暗中的時候,阿克萊特的名字就成為那些在昏暗中發出最燦爛光輝的名字之一。”阿克萊特的“最燦爛光輝”之處是(  )
A.發明了蒸汽抽水機 B.推行標準化生產
C.創立了近代大工廠制度 D.創制水力織布機
5.有學者指出,徘徊在曲折歷史命運中的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歷史創造者們——張謇以狀元之尊奔波籌款,其……不容被歷史抹殺;榮德生等實業家在抗日戰爭期間發起“國難自救會”,其……不容被歷史磨滅;民族企業南洋兄弟煙草公司與英美煙公司一直斗爭著也一直經營著,其……不容被歷史遺忘。其中,省略號處的內容分別是(  )
A.“民族救亡意識”“實業救國之心”“產業革命精神”B.“實業救國之心”“產業革命精神”“民族救亡意識”
C.“產業革命精神”“民族救亡意識”“實業救國之心”D.“實業救國之心”“民族救亡意識”“產業革命精神”
6.17—18世紀的英國,教育由國教教會管理,學校課程設置帶有濃重的宗教色彩。1870年頒布《福斯特法案》,成立免費學校,實行強制性的世俗教育,強迫初等教育,標志著英國公立初等教育制度正式確立,到1900年,基本實現了初等教育普及。這說明近代英國(  )
經濟發展促進了教育的變革 B.思想解放的歷程較為緩慢
C.宗教束縛限制了教育的發展 D.最早實現初等教育的普及
7.工業革命后,酒吧、咖啡館成為流行的小型聚會和休閑解悶場所,歌劇、舞劇、馬戲和舞會等成了雅俗共賞的文娛活動。這表明工業革命后(  )
A.社會競爭日趨激烈,生活節奏加快 B.貧富分化差距拉大,社會關系發生變化
C.家庭規模日漸縮小,教育日益普及 D.生活內容日益豐富,生活質量提高
8.17—19世紀,英國爆發了以圈地運動、機械化、育種培育等為主要內容的農業革命,農業生產效率大大提高,糧食產量大增的同時分流出大量農業剩余勞動力。這表明英國的農業革命(  )
A.推動了民主政治的不斷完善 B.為工業革命創造條件C.保持了農業的經濟主體地位 D.不利于城市化的進程
9.19世紀初期,當蒸汽機車轟鳴奔馳的時候,衣冠楚楚的紳士、淑女與衣衫襤褸的下層人民同擠一列火車,還得到處給別人讓路。保守人士驚呼,鐵路會帶來某種“平等化的危險”。民主人士拍手稱快,“我看到火車真髙興,我想封建制度是永遠一去不返了”。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先進科技(  )
A.極大地沖擊了封建等級關系 B.改變了落后的經濟制度C.擴大了社會交往的范圍 D.造成了社會秩序的混亂
10.1807年,美國人富爾頓發明用蒸汽機驅動的輪船,揭開了蒸汽輪船的序幕。1811年,英國人造出了自己的汽船。于是,一次次預定日期和遠洋航線的航行迅速擴大了人類的活動范圍并促進各地區之間的貿易。這反映了(  )
A.工業革命促進了世界市場的拓展 B.跨越大西洋的海上交通線已開通
C.英國將成為海上強國和殖民霸主 D.交通運輸業因專利技術發展而發展
11.薩維爾在《英格蘭和威爾士農村人口的減少》一書中,根據對英國某鎮18個教區手工業者情況的調查,發現那里在1850年有鞋匠、木匠、石匠、鐵匠、水輪工、茅屋工共238人,到1910年已降至118人。出現上述情況的主要原因是(  )
A.工廠機械化的沖擊 B.城市化進程的加快
C.人口流動的頻繁 D.圈地運動的結果
12.下表是英國1751—1851年人口變化表。據此可以推斷出,影響英國人口變化趨勢的主要因素是(  )
年份 年均增長率(%)
總人口 城市人口 農村人口
1751—1800 0.89 2.17 0.52
1801—1851 1.88 4.42 0.67
A.英國殖民者從海外大量掠奪人口 B.工業革命導致人口從農村轉向城市
C.糧食依賴進口影響人口增長 D.圈地運動導致農村人口銳減
13.18世紀的英國保持著一種獨特的土地制度,一端是一些大地主,另一端則是大量沒有土地、以工資為生的勞動力,自耕農的數量在持續減少。英國農村發生的變化表明(  )
A.英國封建租佃關系大量存在 B.英國農業生產力有較大進步
C.英國的城市化進程加快 D.英國農村資本主義發展迅速
14.英國議會通過了一項條例,它規定:“……工廠必須為男女兩性兒童安排分別的宿舍……工作時間絕不允許超過十二小時……教育是必須要做的事……”依據所學知識判斷,該項條例通過的背景是(  )
A.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完成 B.現代工廠制度逐步確立
C.19世紀中期工人斗爭的勝利 D.英國成為“世界工廠”
15.馬克思說:“在工場手工業和手工業中,是工人利用工具,在工廠中,是工人服侍機器。在前一種場合,勞動資料的運動從工人出發,在后一種場合,則是工人跟隨勞動資料的運動。”由此可見,工廠制度區別于工場手工業的本質特點是(  )
A.使用大機器生產 B.工人參加集體勞動
C.生產資料私有化 D.工人的受剝削程度
16.有學者指出:18世紀晚期工廠制度出現了,到19世紀中葉,英國所有棉布都已經在工廠里生產,工廠制度代替了分包制,工廠代替了原工業的工場,成為工業經濟特有的生產方式。對“特有”的理解正確的是(  )
A.標志著工業革命的完成 B.全新的生產組織形式 C.產生了比蒸汽機更大的影響 D.促進了工業革命深入發展
17.工業革命以來,工業生產中越來越多地使用機器,最終促成了現代工廠的出現,但這些工廠卻有著共同的局限。這種“局限”直接導致了(  )
A.工廠制度的誕生 B.火車機車的創制 C.蒸汽機的改良和應用 D.機器制造業的興起
18.18世紀前期和中期的英國,科學家主要是些實驗家,并且多半是從實踐中來的工程師、儀器制造者和工匠。伯明翰的太陽學會,曼徹斯特的曼徹斯特學會紛紛涌現,會員都是些注重實用的人。他們組織科學團體,建立自己的學校,廣泛吸收世界先進的科學技術,科學研究更加普及,科學學術活動日趨高漲。英國的這些變化(  )
A.為英國工業革命準備了人才基礎 B.使發明機器成為社會生產的必然趨勢
C.奠定了英國“世界工廠”的歷史地位 D.開始了英國教育領域的近代化進程
19.在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發明者中,哈格里夫斯是紡織工,懷特是木匠,克隆普敦是紡織工人,瓦特是修理工;而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諾貝爾是化學家,西門子是物理學家愛迪生獲得過諾貝爾物理學和化學獎的提名。這一變化說明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
A.發明者的出身決定了其研究成B.科技創新不再需要生產經驗
C.科學與技術的結合更加緊密 D.科學理論比生產經驗更重要
20.著名歷史學家錢乘旦在其著作中寫道:“韋奇伍德在制陶廠中首創計時系統……早晨5:45打鈴起床,準備上班;8:30打鈴吃早餐;9:00打鈴上班;如此循環,直到天黑看不見干活才打鈴下班。為監督工人守時,韋奇伍德還專門雇傭一名監工……對于那些超過預定時間的遲到者則予以提醒,如果屢次遲到并累計到一定次數,將停發工資。”材料從本質上反映出
A.工廠主制定并實施嚴厲的規章制度 B.工廠中工人勞動生產自主性的喪失
C.分工的細化有利于提升產品的質量 D.規范化與制度化管理促進生產率提高
21.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40年前后,英國的大機器工業基本上取代了工場手工業,率先完成了工業革命,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國家。1851年英國舉辦“萬國工業博覽會”,有10個國家接受邀請,此為世界博覽會的開始,后來逐步發展成為世界性盛會,原材料、機械、工業制品及雕塑作品成為19世紀世紀博覽會的主要展品,蒸汽機、混凝土、鋁制品、橡膠、縫紉機、印刷機、火車等相繼成為展會上的新寵。——摘編自霍勒死 格里利《水晶宮及其經驗》
材料二 19世紀中后期,很多科學研究成果都應用于生產,各種新發明、新技術層出不窮,帶來了社會生產力的巨大飛躍,人們把這一歷史進程稱為第二次工業革命。在這次工業革命中,德國和美國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人民教育出版社《歷史必修2》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第一次工業革命產生新的生產組織形式是什么?指出人類由此進入什么時代?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主要成就,并指出人類由此進入什么時代?
(3)根據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第一次工業革命使社會階級關系發生怎樣的重大變化?指出第二次工業革命與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關系。
2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765年,詹姆斯·瓦特改良蒸汽機成功。1784年,瓦特又成功研制出萬能蒸汽機,將人類帶入了蒸汽時代。18世紀末期,英國棉紡織率先實現機械化生產。1806年,英國基本完成了棉紡織業機械化、動力化,使用蒸汽發動機的織布工廠不斷增加。英國棉布產量和質量隨之大為提高,成為歐洲上流社會競相追逐的對象。1800年英國棉紡織品出口額占據出口總值的25%,1828年高達出口總值的一半,棉布成為人類史上的第一個全球化商品。英國棉紡織逐漸成為工業的中堅,推動著工業革命的發生與發展。
——摘編自《經濟史真相:現代帝國崛起與衰落的樣本——英國工業革命的成果是如何付之東流的》
結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學知識,從上述材料中提取一個歷史史實,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重大歷史現象,并概述和評價該歷史現象。(要求:簡要寫出所提取的史實及歷史現象,對歷史現象的概述和評價準確全面)
1.【答案】A
【解析】本題旨在考查考生通過提取信息說明歷史現象的能力。該題設置的情境是第二次工業革命后歐美出現的大眾休閑文化,考查的知識點是工業革命與城市化問題,屬于教材主干知識。伴隨著工業革命的開展,城市在國家社會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城市化的進程也明顯加快。特別是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推動下,越來越多的人口進入的城市,人口的集中以及生活方式的改變,促使城市大眾休閑文化在 20 世紀后半期興起。這種大眾文化的蓬勃發展,也正是工業革命推動城市化顯著發展的直接反映。但是,在資本主義社會里,貧富差距是始終存在的,不可能得到消除,故可排除 B 項;工業化的啟動開始于 18 世紀后半期, 而城市大眾休閑文化產生于第二次工業革命興起的 19 世紀后半期,因此C 項與材料反映的歷史時空不符;在 19 世紀后半期,西方國家并不存在相應的福利保障,只是在二戰后,完善的社會福利制度才開始確立,因此 D 項亦可排除。故本題正確項為A 項。
2.【答案】C
【解析】發明蒸汽抽水機的是英國塞維利,不符題意,故A項錯誤;推行標準化生產的是美國惠特尼,不符題意,故B項錯誤;創立近代大工廠制度的標志是英國阿克萊特在德比設立第一座水力紡紗廠,符合題意,故C項正確;創立水力織布機的是英國卡特萊特,不符題意,故D項錯誤。
3.【答案】D
【解析】 本題以工業革命時期英國國民收入和工人實際工資的變化為切入點,通過比較歷史統計數據,考査考生獲取和解讀有效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認識歷史事件本質的能力。工業革命期間國民收入逐年增加,而且增幅較大(兩倍多),工人實際工資總體有所增加,但在1797年有所下降,增速有限(不到一倍)。依據二者的增幅數據比較可知,這一時期,國民總收入增加較多而工人工資增加較少,表明社會貧富差距拉大。據此,正確答案為D,A、B、C選項均與歷史事實不符。解答本題的關鍵就在于是否能讀懂表格數據。
4.【答案】C
【解析】發明蒸汽抽水機的是英國塞維利,不符題意,故A項錯誤;推行標準化生產的是美國惠特尼,不符題意,故B項錯誤;創立近代大工廠制度的標志是英國阿克萊特在德比設立第一座水力紡紗廠,符合題意,故C項正確;創立水力織布機的是英國卡特萊特,不符題意,故D項錯誤。
5.【答案】D
【解析】“張謇以狀元之尊奔波籌款”體現了實業救國之心,“榮德生等實業家在抗日戰爭期間發起‘國難自救會’”體現了民族救亡意識,“民族企業南洋兄弟煙草公司與英美煙草公司一直斗爭著也一直經營著”體現了產業革命精神,故D項正確。
6.【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了英國近代教育發展的基本情況。工業革命的展開和近代英國經濟飛速發展,為教育事業的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同時也要求教育變革為經濟發展提供智力支持,故A項正確。材料并沒有體現思想解放,故B項錯誤;C項表述與材料意思相違背,故排除;材料中并沒有涉及英國教育與其他國家教育比較的情況,故D項錯誤。
7.【答案】D
【解析】“酒吧、咖啡館”是人們休閑的場所,“歌劇、舞劇、馬戲和舞會”是人們的娛樂方式,這反映了工業革命后,人們生活豐富多彩,生活質量提高,故D項正確。
8.【答案】B
【解析】農業革命主要是提高農業效率和帶來大量勞動力,與民主政治的完善無關,故A項錯誤;農業發展,糧食增產,擁有大量勞動力,都為工業的發展提供有利條件,故農業革命推動了工業革命的發展,故B項正確;18世紀英國以工場手工業經濟為主,農業不是經濟主體,故C項錯誤;農業發展,農村剩余勞動力增加會推動人口流向城市,推動城市化進程,故D項錯誤。
9.【答案】A
【解析】根據材料“會帶來某種‘平等化的危險’”可知火車的出現沖擊了原有的封建等級制度,使封建貴族特權出現動搖,社會關系出現變化,故選A項。
10.【答案】A
【解析】從題干中可看出美國人富爾頓發明的蒸汽輪船和英國人自己制造的汽船主要起到的作用是擴大了人類的活動范圍并促進了各地區之間的貿易,故A項正確。題干中未涉及具體的海上交通線,故B項錯誤;題干沒有體現英國成為海上強國和殖民霸主,故C項錯誤;題干中未涉及技術專利問題,故D項錯誤。
11.【答案】A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以看出手工業者數量大大減少,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這是由于1850年英國已經完成工業革命,機器大生產成為工業生產的主要方式,機器生產沖擊了手工業生產,故選A項。
12.【答案】B
【解析】從題干中可看出,英國城市人口增長速度明顯快于農村人口增長速度,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是18世紀末至19世紀中期工業革命帶來的城市化發展的必然結果,故B項正確。英國殖民者從海外掠奪大量人口主要是運往美洲地區,故A項錯誤;從題干中無法得出糧食依賴進口,故C項錯誤;英國的圈地運動自新航路開辟后就逐漸開始了,與題干時間不符,故D項錯誤。
13.【答案】D
【解析】根據題干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世紀的英國出現嚴重的土地兼并,資本主義性質的大農場產生,出現了以工資為生的勞動力,反映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下自耕農向雇傭勞動力的轉變,體現了農村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故D項正確。題干所述勞動現象為資本主義性質的雇傭關系,并非封建性質的租佃關系,故A項錯誤;題干無法體現農業生產力取得較大進步,故B項錯誤;題干反映的是農村生產關系的變化,未體現城市化現象,故C項錯誤。
14.【答案】B
【解析】第一次工業革命后實現了從工場手工業到機器大工業的飛躍,開啟了一個新時代——工業時代。從題干中可知這是英國的工廠制度細致分工、管理嚴格的表現,故選B項。
15.【答案】A
【解析】由材料可知,在馬克思看來,工場手工業是工人利用工具,工人掌握著勞動主動權;在工廠制度下,工人圍繞著機器(勞動資料)運動,工人處在被動地位。這說明工廠制度的本質特征是使用機器生產而不是手工操作,故選A項。
16.【答案】B
【解析】依據材料“19世紀中葉……成為工業經濟特有的生產方式”可知,工業革命后,工廠成為新的生產組織形式,故B項正確。機器制造業機械化的實現標志著工業革命的基本完成,故A項錯誤;材料反映的是生產組織形式的轉變,沒有體現出動力方面的變革,兩者的影響無法進行比較,故C項錯誤;“特有”強調的是生產組織形式的獨特性,促進工業革命發展的因素很多,無法體現“特有”,故D項錯誤。
17.【答案】C
【解析】工廠在不斷增加的過程中,機器使用的動力主要是自然力,所以工廠中機器的動力是其“局限”,結合所學工業革命期間的發明可以得出,在改良蒸汽機發明之前,工廠幾乎無一例外地都選擇了靠近河流的地方作為廠址,而改良蒸汽機的應用使得工廠不再受自然條件的限制,從而突破上述局限,故選C項。
18.【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了18世紀前期和中期的英國科學研究更加普及,為英國工業革命技術發明準備了人才基礎,故A項正確;材料反映了當時英國科學研究的普及,與生產領域對機器的發明與需要無關,故B項錯誤;工業革命奠定了英國“世界工廠”的歷史地位,故C項錯誤;材料反映了當時英國科學研究的普及,與教育領域的近代化無關,故D項錯誤。
19.【答案】C
【解析】根據“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諾貝爾是化學家,西門子是物理學家愛迪生獲得過諾貝爾物理學和化學獎的提名”可知,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發明主要是科學家,說明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一個顯著特點是科學與技術的結合更加緊密,故選C;發明者的出身不能決定其研究成果,排除A;B表述太絕對,錯誤;D材料信息無法體現,排除。
20.【答案】D
【解析】據材料“早晨5:45打鈴起床,準備上班;8:30打鈴吃早餐;9:00打鈴上班”“對于那些超過預定時間的遲到者則予以提醒,如果屢次遲到并累計到一定次數,將停發工資”可知,該工廠通過嚴格的紀律約束實現了生產的規范化與制度化管理,這有利于促進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推動生產增長和經濟發展,D項正確;“工廠主制定并實施嚴厲的規章制度 ”是材料的表象,而非本質,排除A項;“工廠中工人勞動生產自主性的喪失”是材料中工廠規章制度所產生的影響,而非本質,排除B項;材料體現的是工廠的規范化管理和嚴格的紀律,而不是分工的細化,排除C項。
21.【答案】(1)新的生產組織形式:工廠;蒸汽時代。
(2)①電力的廣泛使用;②內燃機的創制和使用;③化學工業的發展;④鋼鐵工業等傳統工業的進步;⑤新的交通、通信技術的進步。電氣時代。
(3)社會關系變化: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成為社會的兩大階級。第二次工業革命與世界市場的關系: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最終確立。
【解析】(1)新的生產組織形式:根據所學可知,第一次工業革命產生新的生產組織形式是工廠,人類由此進入蒸汽時代。
(2)結合所學可知,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主要成就有:電力的廣泛使用;內燃機的創制和使用;化學工業的發展;鋼鐵工業等傳統工業的進步;新的交通、通信技術的進步。結合所學可知,第二次工業革命使人類進入電氣時代。
(3)結合所學可知,第一次工業革命出現了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成為社會的兩大階級。第二次工業革命使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最終確立。
22.【答案】歷史史實:棉布成為人類歷史上的第一個全球化商品。
歷史現象:這一歷史史實反映出英國工業革命和國際貿易的發展。
概述和評價:英國工業革命最早開始于棉紡織領域,并引發了生產、動力、交通運輸等部門的連鎖反應,使英國最早完成工業革命,成為“世界工廠”,形成國際貿易的壟斷地位。工業革命帶來生產技術的飛躍性發展,提高了社會生產力,工業革命推動了國際貿易的發展和世界市場的形成、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形成了西方主導世界發展的格局,工業革命帶來社會生活、觀念的進步和貧富分化,推動了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和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
【解析】根據材料提取歷史史實,如棉布成為人類史上的第一個全球化商品。結合所學可知,這反映的歷史現象是:英國工業革命和國際貿易的發展。概述和評價:英國工業革命最早開始于棉紡織業,英國最早完成工業革命,成為“世界工廠”,確立了英國在國際貿易的壟斷地位,然后再結合所學工業革命的影響,分別從生產力、生產關系、思想以及世界市場的形成等方面回答即可。
要點識記一
材料:美國汽車大王亨利·福特致力于降低汽車的成本,實行流水線作業,使得原來需要花費12小時38分鐘組裝汽車底盤的時間縮短至1小時3分鐘。他于1908年推出第一輛農民買得起的“平民汽車”。流水線的使用引發了一場生產方式的革命。
1896年初,張之洞以署理兩江總督兼南洋大臣的身份,正式奏派張謇在通海一帶設立商務局。張謇躊躇多日,認為“中國須振興實業,其責任須在士大夫”,慨然應允。
——張謇 大生紗廠
張謇的“實業救國”之路從創辦紗廠起步。
上世紀20年代初,他創辦了亞洲第一座純堿工廠——永利化學公司堿廠,突破了外國公司的壟斷,與 侯德榜等成功地解決了制堿過程一系列化學工藝與工程技術問題。30年代,他創辦了我國第一座生產合成氨的聯合企業——永利化學公司錏廠。抗戰期間,他在大后方先后創辦了久大川廠和永 利川廠,推進了大西南建設,支援了抗戰。他為我國 民族工業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范旭東
要點識記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井市| 贺兰县| 彝良县| 荔浦县| 锡林郭勒盟| 河南省| 长宁县| 铁力市| 永城市| 奉新县| 淮安市| 长垣县| 襄垣县| 泰兴市| 碌曲县| 紫金县| 贵定县| 灵武市| 邯郸县| 房产| 巨野县| 南漳县| 石城县| 福建省| 南皮县| 巴塘县| 澄迈县| 萝北县| 谢通门县| 沐川县| 望奎县| 阳曲县| 岳池县| 和静县| 嵊州市| 永安市| 绥芬河市| 太和县| 新野县| 霞浦县| 鄂伦春自治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