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四章《海水運動》第三節《海-氣相互作用》教學設計教材分析新教材改版后,人教統編版高中地理選擇性必修一的第四章《海水運動》第三節《海-氣相互作用》是屬于新加知識,這節內容以現實中的海氣作用入手,讓學生通過圖表以及實例了解海氣之間水熱交換的原理、過程,掌握大洋環流和大氣環流在水熱平衡中所起的作用。最后進一步以厄爾尼諾拉尼娜現象作為案例,說明海汽其中一方發生異常,通過海汽相互作用對全球氣候、自然環境乃至人類活動帶來的影響。教學目標:1.運用圖表,解釋厄爾尼諾和拉尼娜現象對全球氣候和人類活動的影響。2.運用圖表,說出厄爾尼諾和拉尼娜現象極其命名地點和主要發生時間。3.結合景觀圖資料,解釋厄爾尼諾現象和拉尼娜現象對全球氣候和人類活動的影響教學重難點:1.關鍵把握兩個問題:一是什么叫厄爾尼諾和拉尼娜現象;二是通過讀圖等,綜合分析厄爾尼諾、拉尼娜現能對全球天氣和氣候產生的影響。2.海氣相互作用異常對全球的影響是重點也是難點,也是這節課主要講授的內容。教學過程導入;通過海一氣相互作用,海洋和大氣成為一個整體,如果表層海水溫度發生異常,大氣環流也會異常,甚至出現極端的天氣事件。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海氣相互作用第二課時海氣平衡異常的現象。活動探究我們先來看正常情況下,赤道附近太平洋東岸和西岸海水溫度存在差異,從而在上空形成大氣熱力環流。下圖是正常年份熱帶太平洋上空近東西方向的大氣熱力環流。讀圖思考回答以下問題:1.在圖中用箭頭表示大氣運動方向,使之形成環流圈。2.如果知道附近太平洋東岸海水溫度上升,說明其對環流的影響。3.說明環境的變化,對赤道附近太平洋東西岸氣候的影響。(學生)分組討論,代表板圖發言,組間點評。(教師)點評、總結。(過渡)這種想象就是厄爾尼諾,與之相反的現象則是拉尼娜。【厄爾尼諾和拉尼娜現象】(一)厄爾尼諾現象正常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中東部的表屏海水溫度低,大氣較穩定,氣流下沉西部海水溫度較高,氣流上升1 概念有些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中東部的表海水溫度異常升高的現象(展示圖片)異常沃克環流圖師:有些年份,在圣誕節前后,赤道附近太平洋中東部表層海水溫度異常升高,這種現象被稱為厄爾尼諾現象。目前對于厄爾尼諾現象的發生機制有很多種說法,但是比較公認的一種說法是:圣誕節前后,從北半球吹來的西北季風導致赤道附近西側暖海水向東流,同時西北季風削弱了東南信風的勢力,導致東太平洋附近上升流勢力減弱。請同學們思考當出現厄爾尼諾現象時,對圖中的熱力環流帶來什么影響,并推斷環流的變化對赤道附近太平洋東、西岸氣候的影響,乃其可能出現的自然災害。生:熱力環流勢力減弱。太平洋東部下沉氣流減弱或消失,甚至出現上升氣流;造成大洋東岸降水增多,可能出現洪澇;太平洋西部上升氣流減弱或消失,降水減少,可能出現旱災,將更加干旱;2.影響(1)赤道附近的太平洋東部下沉氣流減弱成消失,甚至出現上升氣流,氣候由干燥少雨變為多雨,引發洪澇災害。(課件展示圖片)秘魯洪災和秘魯漁場魚類大量死亡圖(2)赤道附近的太平洋西部上升氣流減弱或消失,氣候由溫潤多雨轉變為干燥少雨,帶來旱災或森林大火。(課件展示圖片)東南亞旱災和澳大利亞森林火災圖(3)厄爾尼諾與更廣大范圍的氣候異常現象呈現一定的相關性。(課件展示圖片)使東亞冬季風變弱,出現暖冬現象圖師:通過剛才的探究我們發現海洋水溫異常,通過海氣相互作用會影響到全球氣 復制人類活動,那么發生厄爾尼諾現象后,對我國氣候又會帶來哪些影響呢?(課件展示厄爾尼諾現象對我國氣候影響內容圖片,并分析應對措施、厄爾尼諾現象給我們的啟示。)(學生合作探究教師引導回答并總結)3.厄爾尼諾對我國氣候的影響1°使冬季風變弱,寒潮天氣減少,出現暖冬現象2°使我國夏季風變弱,鋒面雨帶推移緩慢,可能出現南澇北旱的現象3°我國夏季臺風數量變少(過渡)太平洋東部海水異常升溫會造成全球氣候各種變化,那東部海水異常降溫全球氣候又會怎樣變化呢?(展示圖片)非正常年份沃克環流圖(二)拉尼挪現象1.概念:赤道附近中東太平洋海面溫度異常降低的現象。2.成因:東南信風加強,將表面被太陽曬熱的海水吹向太平洋西部,東部底層海水上泛,致海水雞冷,西部海水度增高(課件展示動畫)海水水溫和氣流狀況圖3.影響(1)赤道附近大洋東側較正常年份氣溫下降、降水變少,更加干旱;離岸風增強,上升流變強,海洋表層營養物質增多,漁場增產。(2)赤道附近大洋西側氣溫上升、降水變多,甚至發生洪澇災害。(過渡)拉尼娜現象對我國氣候又是怎樣的影響呢?我們一起來看看(課件演示學生思考回答,教師點評總結)對中國影響1°使冬季風變強,寒潮天氣增多,出現冷冬現象2°使我國夏季風變強,鋒面雨帶推移較快,可能出現北澇南旱的現象3°我國夏季臺風數量增多課堂小結:今天這節課我們講了海一-氣相互作用,先是學習了海氣相互作用的方式與過程,接著通過厄爾尼諾和拉尼娜現象了解海氣相互作用對全球的影響。厄爾尼諾現象蘊含著海洋無盡的奧秘,也激發著科學家無盡的探索。隨堂練習:學案的習題,秘魯鯤是一種棲息于東南太平洋的小型中上層魚類,上升流形成的冷水區域為其提供了適宜的棲息環境。秘魯鯤主要被用來制作魚粉(一種蛋白飼料)。下圖示意南美西岸某海域某時段表層海水溫度分布。當厄爾尼諾現象發生時,該區域水溫會有異常變化。據此完成1~3題1. 圖示時段內,在甲、乙、丙、丁四片海域中,最有利于秘魯鯤棲息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2. 有經驗的漁民會追隨魚群捕撈。當厄爾尼諾現象發生時,最能反映漁民捕撈秘魯鯤線路變化的是A. 向北 B. 向南 C. 向西 D. 原地不動3. 當厄爾尼諾現象發生時,下列現象不可能發生的是( )A. 世界大豆價格上漲 B. 當地大量漁民失業C. 食鯤海鳥大量死亡 D. 當地魚粉加工繁忙參考答案1-3DBD作業布置:完成配套課練習第二課時《海氣相互作用》課后反思“海一氣相互作用“一節原理性較強,地理現象間的邏輯關系復雜,理清地理現象、地理要素的關系是重點。在探究完海一氣之間水熱交換與水熱平衡后,回扣一開始上課時埋下的伏筆,提升了學生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分析厄爾尼諾和拉尼娜現象,讓學生理解海一氣之間任何一方異常,都會導致全球氣候異常,甚至影響全球自然環境和人類活動。課堂最后引入了德育教育,激勵學生未來的海氣奧秘由他們來探索,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力。本節課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果能對沃克環流挖掘得再深入一點,讓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對厄爾尼諾和拉尼娜現象進行評價,課程主線會更清晰,更利于學生綜合思維能力的提升,也利于培養學生的批判思維。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