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單元 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第九課 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第二框 文化發展的基本路徑》教學設計教材分析:立足大單元教學:從整本書來看,前兩單元主要是哲學教學,最后一單元是文化熏陶,但是我們在進行第三單元教學時不能將哲學教學與文化熏陶分割開來,教學要聯系學生實際,兼顧家國情懷與理論學習,將哲學思維穿插文化知識學習之中,以提升學科核心素養為目標,培養能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回歸本節課教學:本框是對第一框《文化發展的必然選擇》的邏輯延伸,又是第三框《文化強國與文化自信》的邏輯起點,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主要講述了文化發展的基本路徑,以議題為線索貫穿全文,從而引發學生步步深入地思考,包括“堅定理想信念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立足時代之基 回答時代問題”、“融通不同資源 實現綜合創新”。核心素養目標:1. 政治認同:增強對以人民為中心指導思想的認同,有助于我們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2.科學精神:科學分析文化發展與人民群眾、時代實踐、文化資源的關系,增強文化自信。3.法治意識:樹立法治思維,弘揚法治精神,文化法治建設是繁榮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保障。4.公共參與:激發學生努力學習先進文化,積極投身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偉大實踐,培育能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三、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理解文化發展的基本路徑。2.教學難點:理解文化與人民的關系。四、教學過程:環節一:導入新課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適時的導入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為此,展示視頻《剔墨紗燈》,提出問題:同學們,你們在剛剛的視頻中看到了什么?請同學們分享自己的感受。師過渡:非常感謝剛剛幾位同學的發言,沒錯,剔墨紗燈作為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那么,同學們,你們見過這項文化遺產嗎?接下來老師展示實物(剔墨紗燈)請同學們觀賞。(設計意圖:讓學生現場感受到傳統文化帶來的魅力,借此以剔墨紗燈為基點開啟文化發展的基本路徑之旅。)順勢設定以下議題。總議題:以非遺剔墨紗燈為基點探尋文化發展的基本路徑之旅。分議題一:一見鐘情——紗燈點亮 如何以人民為中心?分議題二:二見傾心——知行合一 如何立足時代,答時代題?分議題三:三生有幸——紗燈載夢 如何融通創新?環節二:講授新課分議題一:一見鐘情——紗燈點亮 如何以人民為中心?接著觀看視頻《剔墨紗燈,一盞穿越百年的流光燈影》中紗燈的制作過程。展示材料:相傳北宋米芾就任無為知軍時,運用繪畫技藝在燈籠壁面繪上人物、山水、龍鳳、花卉等圖案,借以與民同樂。無為紗燈在借鑒吸收歷代流行的蔑扎、紙糊、染色"彩燈"的基礎上發展而成。將木工、雕刻、漆工和繪畫藝術融為一體,經過加工、成型、油漆、繪畫、剔墨等項工藝制作而成。框架取料檀木或紅椿,并用龍頭鳳頭、象鼻、虎腳裝飾,燈壁四周鑲罩紗絹,繪以花卉、山水、人物等形象,經剔墨工藝和點睛手法,畫面人物眼睛,在燭光穿射下頻頻閃眨,栩栩如生。小組討論:(學生討論過程中,教師進行適時的引導和點撥,討論結束后鼓勵學生積極分享結論,最后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歸納總結概括出答案。)1.紗燈點亮傳達的是先進文化還是落后文化?文化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什么?(通過討論,學生對先進文化形成認同,引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總要求。)2.從紗燈的“點亮”過程,如何體現以人民為中心?(通過合作探究,得出文化發展要依靠人民的原因及要求。)3.剔墨紗燈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應該怎樣更好地服務于廣大群眾?(學生舉例,分享自己的看法。教師點撥并總結文化發展要為了人民的原因及要求。)分議題二:二見傾心——知行合一 如何立足時代,答時代題?(展示圖片)圖片內容: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黨史知識融入非遺技藝,將學生喜愛的動漫、二次元與傳統紗燈有機結合,一筆一畫,方寸之間,非遺進校園的成果體現的淋漓盡致并深受學生們的歡迎。思考:非遺進校園圖片展活動受到學生歡迎的原因是什么?(設計意圖:利用身邊的圖片展活動,激發學生將理論更好融入實踐,形成結論。)學生小組討論回答,不難得出這些文化作品立足社會實踐,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體現時代特征,反映時代風貌,能夠滿足學生的文化需求,因此具有恒久的魅力,深受學生喜愛與歡迎。師生共同總結:1.文化與時代的關系:每一種文化都是特定時代的產物,打上了深刻的時代烙印,是時代精神的展現。2.文化創新和發展的關鍵:回答時代問題,完成時代任務。過渡:當然了,與時俱進,緊貼時代潮流并不是說要拋棄傳統的東西,傳統文化中也有優秀的,我們要做的是融通不同資源,實現綜合創新。分議題三:三生有幸——紗燈載夢 如何融通創新?(展示材料)2021年5月22日至24日,第十八屆上海教育博覽會在上海展覽中心舉辦。蕪湖市湯溝中學將剔墨紗燈這項優秀傳統非遺文化融入中學美育課堂教學中,并結合學校美術教育的實際,圍繞對本土非物質文化遺產、對傳統民間美術的認識和保護而展開教學活動,并嘗試進行繪畫過程的展示。議一議:結合非遺文化的融通創新,談談你的感受;你對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繼承與發展有何憧憬?(設計意圖:讓學生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并讓學生樹立傳承意識。)學生討論回答。形成探究結論: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融通古今中外各種資源,特別是要把握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國外優秀文化等資源。堅持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通過綜合創新,形成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環節三:隨堂檢測多媒體展示練習題,組織學生搶答。(設計意圖:這樣的設置,既能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又能檢測學生學習的具體情況,發現問題并及時彌補學生的知識漏洞。)環節四:創新作業結合所學知識和今天觀看的視頻《剔墨紗燈,一盞穿越百年的流光燈影》,圍繞“讓文化遺產活起來、傳下去”主題為剔墨紗燈寫一份宣傳文案。(設計意圖:這樣的作業能夠實現將政治課堂延伸到課外,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提高學生們的實踐能力。)五、板書設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