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6.1認識經濟全球化》教學設計課型 新課 課時安排 1課時 授課對象 高二上學期學生教材 分析 本框題包括三目。第一目“經濟全球化的主要表現”闡述了經濟全球化的含義、主要表現;第二目“影響經濟全球化的主要因素”,闡述經濟全球化的客觀必然性,分析影響經濟全球化的多方面因素;第三目“經濟全球化的重要載體”,主要闡述跨國公司是如何推動經濟全球化的,以及跨國公司給世界經濟帶來的負面影響。三目按照“事實—原因—主體”的邏輯展開,第一目主要講經濟全球化是什么,第二目主要講經濟全球化是如何形成的以及經濟全球化的驅動因素,第三目主要講推動經濟全球化的重要載體——跨國公司。學情 分析 這部分內容初中有涉及過,且學生對于經濟全球化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現比較熟悉,可以列舉一些生活中的實例感受經濟全球化,但是已有的知識和能力水平有差距,有些學生對于基礎知識都不清楚,所以講解時需要詳細,尤其是對于經濟全球化影響的理解,要知道有利也有弊,正確認識國際經濟中的比較優勢,描述當代國際經濟發展的基本特點和趨勢。感受經濟全球化進程。核心素養目標 1、政治認同: 對外開放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極大地促進了我國經濟的發展和綜合國力的提高。通過學習,我們要進一步加深對這一基本國策重要性的認識,增強對這一基本國策的高度認同。 2、科學精神: 正確理解經濟全球化的主要表現及影響經濟全球化的主要因素。理解經濟全球化的利弊影響。 3、公共參與: 融入經濟全球化,把握機遇,迎接挑戰。教學 重難點 重點:了解經濟全球化的含義、主要表現,了解跨國公司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難點:學會辨識國際經濟中的比較優勢,掌握影響經濟全球化的主要因素。新課 導入 進博會由中國商務部、上海市人民政府主辦,是世界上第一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大型國家級展會。舉辦進博會是中國政府堅定支持貿易自由化和經濟全球化,主動向世界開放市場的重大舉措,有利于促進世界各國加強經貿交流合作,促進世界經濟增長,推動開放型世界經濟發展。 2023年11月5-10日第六屆進博會在上海舉辦,本屆進博會呈現以下新特點:展覽規模進一步擴大,展覽質量進一步提高,展覽結構進一步優化。今年共設置六大展區,分別是食品及農產品、汽車、技術裝備、消費品、醫療器械及醫藥保健,以及服務貿易展區。在疫情沖擊經濟貿易背景下,我們繼續擴大進口,堅持開放,這充分體現了中國負責任的大國擔當。 思考:舉行進博會反映了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什么趨勢?新課 講授 一、經濟全球化的主要表現 日常生活中,從家電、汽車、手機到服裝、食品,外國商品隨處可見,中國品牌的商品也走向世界各地。 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到世界各地觀光購物,外國人也到中國參觀游覽……我們與世界各國仿佛共同生活在一個朝夕相處的“村子”里,幾乎處處都能感受到經濟全球化潮流。 1、經濟全球化的含義 商品、服務及技術、資金、勞務等要素,通過日益頻繁的國際貿易、國際金融在全球范圍內迅速流動和廣泛配置,世界經濟出現了高度融合的局面,這就是經濟全球化。 經濟全球化的主要表現: (1)生產全球化(強調生產領域) 原因——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生產領域的國際分工與協作不斷深化、加強,世界各國的生產相互聯系、相互協作,各國的生產活動成為世界生產鏈條中的一個環節。 表現——許多商品,雖然品牌是某個國家的,但其生產則是由許多國家共同協作完成的。 意義——可以充分發揮各國的比較優勢 (2)貿易全球化(強調交換領域) 原因——隨著對外開放程度的提高和國際分工的深化,世界各國都被卷入國際市場交換之中,對國際貿易的依賴度不斷提高。 表現——國際貿易規模迅速擴大,參與交換的商品種類越來越多,除了商品,服務、資本、技術、勞務也進入了交易范圍并迅速發展。 【知識鏈接】:比較優勢理論 如果一國生產某產品的機會成本低于另一個國家,我們就可以說相對于另一個國家,該國生產某產品存在比較優勢。比較優勢不僅存在于國家之間,也存在于地區之間、個人之間。比較優勢的存在是形成分工的重要基礎。 (3)金融全球化(投資領域) 伴隨著生產和貿易全球化,國際金融市場迅速擴張,形成了以國際金融中心為依托,通過信息網絡運行的、全球統一的、不受時空限制的、國內外金融市場相互貫通的、無國界的全球性金融市場。 二、影響經濟全球化的主要因素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技是生產力發展中最具活力的部分,是全球化的動力之源。科學技術水平的高低,決定著全球化發展規模的大小和速度的快慢。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所產生的巨大能量,沖破了國家、民族的界限,導致經濟全球化。科學技術的大發展,必然促進生產力的發展;生產力的發展,又促進生產關系的大調整;生產關系的大調整,必然促使上層建筑的大調整。這一系列的“必然”和“調整”,決定了經濟全球化的必然進程。 經濟全球化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和科技進步的必然結果。 經濟全球化加速發展的根本動因是世界各國對本國本民族利益的追求 材料: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指出,資本追逐利潤的狂熱,“始終左右的資本家”,使其處于“無休止的運動”之中。對利益的不斷追求,驅使資本不斷突破疆域的限制,在全球到處落戶,到處投資。 當利潤達到10%的時候,他們(資本)將蠢蠢欲動; 當利潤達到50%的時候,他們將鋌而走險; 當利潤達到100%的時候,他們敢于踐踏人間的一切法律; 當利潤達到300%的時候,他們敢于冒絞刑的危險。 市場經濟體制為經濟全球化奠定了體制基礎。 沒有市場經濟的全球化也就沒有真正的經濟全球化。正是市場競爭打破了經濟運行的國家和地區限制,把世界經濟聯結成一個整體的全球經濟,形成了統一的世界市場。 三、經濟全球化的重要載體 1、跨國公司的含義:跨國公司是指以母國為基地,通過對外直接投資,在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家設立分支機構或子公司,從事國際化生產、銷售和其他經營活動的國際大型企業。 2、投資方式:對外直接投資,在其他國家創立新企業,或并購現有企業,或擴張原有企業,利用世界各地的優勢組織生產經營。 3、跨國公司的作用:跨國公司的大規模發展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強有力的載體,影響遍及全球生產、流通和消費等各個領域。 4、跨國公司的目的:實現最大利益(盈利)。 5、跨國公司的影響 (1)積極影響:跨國公司在全球范圍內到處奔走,推動著生產全球化、貿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的深入發展與國際分工的深化,形成了以公司內部分工和貿易為基礎的國際經濟體系,促進了全球資源配置的優化和全球的科技合作與進步。 (2)消極影響:跨國公司的發展也會給世界經濟帶來負面影響,如不考慮母國或東道國的國家利益,實行跨國行業壟斷、破壞國際市場的公平競爭,向發展中國家轉移落后產能和環境污染等板書設計課堂練 習 1、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Made in China”處處可見。美國人一天24小時,起床的鬧鐘、上班的公文包、吃飯的桌椅、旅游的休閑鞋、孩子的玩具、拖鞋、睡衣都離不開中國制造。材料反映了經濟全球化的哪種表現形式 A.生活用品全球化 B.貿易全球化 C.金融全球化 D.生產全球化 2、(2020天津·高考)近年來,有外資企業將部分產業鏈轉移至成本更低的東南亞國家,但中國勞動力的素質、技能較東南亞國家有優勢,且產業鏈轉移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加之中國營商環境不斷優化,外資企業出于自身利益考慮,不會大規模流出。對此現象理解正確的是 ( ) A. 中國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 B. 跨國公司是經濟全球化的重要載體 C. 資本的流動是為了追求利潤最大化 D. 對外開放有利于縮小國家間的發展差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