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三單元 秦漢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與鞏固(速背識記清單)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三單元 秦漢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與鞏固(速背識記清單)

資源簡介

期末單元復習速背識記清單03˙七年級上冊
1、【2022年課標單元要求】
知道秦始皇和秦統一中國,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權制度和統一措施對中國歷史發展的影響。知道秦的暴政和陳勝、吳廣起義,知道秦朝的滅亡和西漢的建立。了解“文景之治”,知道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通過“絲綢之路”的開通,了解絲綢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了解東漢的建立,知道東漢外戚、宦官專權造成的社會動蕩;知道佛教的傳入和道教的產生。知道司馬遷和《史記》;知道造紙術的發明對傳播文化的作用,講述張仲景和華佗的故事。
2、【單元概述】
本階段時間界限為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至184年黃巾起義,主要包括:
秦朝、西漢與東漢的建立、秦漢統一措施與滅亡;兩漢的科技與文化
政治上: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秦朝,結束了長期混亂的局面,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封建國家,在中央建立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在地方實行郡縣制。漢承秦制,設立刺史制度,監督地方高官,漢武帝頒行“推恩令”加強中央集權,東漢時期外戚宦官交替專權。
經濟上:秦朝從統一貨幣和度量衡入手,利于促進經濟發展。漢初采取“休養生息”政策,統一貨幣為五銖錢,實行鹽鐵專賣、平抑物價等措施,緩解了秦末以來經濟凋敝現象。
思想文化上:秦朝的統一便利了文化的交流,但嚴刑峻法、焚書坑儒等措施阻礙了文化的發展。漢武帝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使儒學居于主導地位,影響深遠。兩漢時期社會經濟的繁榮促進了科技文化的快速發展。
第9課 秦統一中國
一、秦滅六國:
1. 秦滅六國的原因(條件):
⑴人民希望結束戰亂,過上安定的生活;
⑵商鞅變法的成功為秦的統一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⑶秦王嬴政雄才大略、任用賢人,積極策劃統一大計。
2.秦滅六國: ⑴時間: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
⑵滅六國的先后順序:韓、趙、魏、楚、燕、齊
3.秦朝建立:①時間:公元前221年 ②建立者:秦王嬴政 ③都城:咸陽
4.秦統一意義:①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長期爭戰混戰的局面,
②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
二、秦始皇鞏固統一的措施
1、秦始皇鞏固統一的措施(或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
⑴政治上:創立中央集權制度:
①最高統治者稱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威,總攬一切軍政大權
②中央政權機構,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統領,
分別掌管行政、軍事和監察事務,最后由皇帝決斷
③地方廢除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轄的郡縣制。
⑵經濟上:統一貨幣(圓形方孔半兩錢),統一度量衡
⑶文化上:統一文字(小篆)
⑷交通上:統一車輛和道路寬窄
⑸軍事上:派蒙恬北擊匈奴,修筑長城(西起臨洮,東到遼東)
開鑿靈渠,統一嶺南。
2、郡縣制的實行,開創了此后我國歷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第10課 秦末農民大起義
一、陳勝吳廣起義(又名“大澤鄉起義”)
1.起義原因:
⑴直接原因:遇雨誤期,按律當斬;
⑵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表現:①賦稅、徭役和兵役沉重②法律嚴苛③秦二世統治更加殘暴)
2.爆發: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率眾起義。
3.經過:陳勝稱王,在陳建立“張楚”政權,向西進攻,直逼咸陽。結果起義失敗。
4.大澤鄉起義相關成語:揭竿為旗;斬木為兵
二、項羽和劉邦起義
1.巨鹿之戰:公元前207年,項羽以少勝多大敗秦軍主力。(成語:破釜沉舟)
2.秦朝滅亡:公元前207年,劉邦起義軍攻占咸陽。
三、楚漢之爭:
1.概況: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項羽和劉邦為爭奪帝位展開四年爭戰,最終劉邦勝利。
2.劉邦戰勝項羽的原因:項羽剛愎自負,失去民心;劉邦注重收攬民心,善于用人。
根本原因: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3.楚漢之爭相關成語典故:四面楚歌;鴻門宴
第11課 西漢建立和“文景之治”
一、西漢的建立
1.西漢建立:公元前202年,建立者劉邦;定都長安;劉邦就是漢高祖。
2.漢初的社會狀況及解決的措施:
⑴狀況:社會生產遭到嚴重的破壞,社會貧困,人口銳減,土地荒蕪。
⑵措施:漢高祖實行休養生息政策
①下令“兵皆罷歸家”,讓士兵還家務農;(解甲歸田)
②將奴婢釋放為平民,以增加農業勞動力;(釋奴為民)
③鼓勵人民致力農業生產;(鼓勵生產)
④采取輕徭薄賦的政策。(輕徭薄賦)
⑶影響:漢初的經濟逐漸得以恢復和發展,社會局勢得以穩定。
二、文景之治:
1.漢文帝、漢景帝繼續實行休養生息政策:
①注重農業生產,提倡以農為本,進一步減輕賦稅和徭役
②重視以德化民”,廢除一些嚴刑峻法
③提倡勤儉治國,反對奢侈浮華
2.影響:出現中國封建社會第一個盛世局面,史稱“文景之治”。
第12課 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
一、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的措施:
1.政治上:①采納主父偃的“推恩”建議 ②建立刺史制度
作用:通過這些措施,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強。
2.思想上:①接受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 ②在長安興辦太學
影響:從此,儒學居于主導地位,為歷代王朝所推崇,影響深遠。
●儒家忠君守禮的思想成為大一統政權的精神支柱
3.經濟上:①把鑄幣權收歸中央,統一鑄造五銖錢
②實行鹽鐵官營、專賣
③全國統一調配物資,平抑物價。
作用:這些措施,使國家的財政狀況有很大改善,為漢武帝許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經濟基礎
4.軍事上:公元前119年派衛青霍去病北擊匈奴,使匈奴無力再與西漢對抗。
二、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的措施的作用
漢武帝時從政治、思想、經濟和軍事等方面鞏固了大一統的局面,使西漢王朝開始進入鼎盛時期。
第13課 東漢的興衰
一、建立:劉秀稱帝
西漢滅亡:公元9年,王莽奪權,建立新朝,西漢滅亡。
東漢建立:公元25年,劉秀(光武帝)稱帝,定都洛陽,史稱東漢。
二、興盛:光武中興
1.光武帝劉秀穩定社會局面的措施:
①多次下令釋放奴婢,減輕農民的負擔,減輕刑法;
②合并郡縣,裁減官員,加強對官吏的監督,懲處貪官污吏;
③允許北方少數民族內遷,緩和民族矛盾。
2.影響:社會比較安定,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史稱“光武中興”。
三、打擊:黃巾起義
背景:外戚宦官交替專權
概況:184年張角(創立太平道))領導,是一場有組織、有準備的農民起義,最后被鎮壓。
影響:沉重打擊了東漢的統治,使其一蹶不振。
第14課 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 ”
一、張騫通西域
1.西域:漢代人把今天甘肅玉門關和陽關以西,也就是現在新疆和更遠的地區稱作西域。
2.張騫出使西域:
第一次 第二次
時間 公元前138年 公元前119年
目的 聯絡大月氏,夾擊匈奴 加強與西域的友好交往
經過 被匈奴扣留了13年回到長安 走訪了烏孫等西域許多國家
作用 了解了西域的具體情況 促進了漢朝與西域之間的相互了解與往來
二、絲綢之路
1.陸上絲綢之路(漢武帝時)
⑴開拓者:張騫
⑵路線:長安(起點)→河西走廊→西域→中亞→西亞→歐洲(或大秦 終點)
⑶意義:絲綢之路是古代東西方往來的大動脈,促進了中國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貿易與文化交流。
流通的物品:
①西域→漢朝:良種馬、香料、玻璃、寶石 植物:核桃、葡萄、石榴、苜蓿 文化:樂器和歌舞
②漢朝→西域:物品:絲綢、漆器 技術:開渠、鑿井、冶鐵
3.海上絲綢之路(漢武帝時)
東南沿?!心习雿u→馬來半島→馬六甲海峽→孟加拉灣沿岸→印度半島南端和錫蘭
三、對西域的管理
1.西漢時期:設置西域都護
⑴時間:公元前60年(漢宣帝時);地點:烏壘城
⑵意義:西域都護的設置,標志著西域正式歸屬中央政權。
⑶管轄范圍:包括今新疆及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的廣大地區。
2.東漢時期:班超出使西域,派甘英出使大秦;班超兒子班勇繼承父業,再次出使西域。
第15課 兩漢的科技和文化
一、造紙術的發明
1.西漢:懂得造紙基本方法
2.東漢:蔡倫改進造紙工藝
⑴造紙原料:樹皮、破布、麻頭、舊魚網。
⑵紙的特點:原料易找、價格便宜,易于推廣。
3.造紙術發明的意義:是中國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之一。
二、醫學成就:
1.張仲景:東漢末年名醫,中醫臨床理論體系的創始人,被后世稱為“醫圣”。
寫成《傷寒雜病論》一書,發展了中醫學的理論和治療方法;提出“治未病”理論,提倡預防疾病。
2.華 佗:發明了麻沸散、創編出五禽戲。
三、歷史巨著《史記》
1.作者:西漢偉大史學家司馬遷
2.內容:記述了從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時約3000年的史事。
3.體裁: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四、道教和佛教
1.道教:東漢末年產生于我國本土的宗教。主要教派有張角創立的太平道和張陵創立的五斗米道。
2.佛教:西漢張騫通西域后,通過絲綢之路傳入中國。
1、秦朝與秦國兩個名稱代表不同的歷史時期。秦朝由戰國時期的秦國發展而來,但 是秦朝已經是一個統一的王朝,而秦國是戰國時期的一個諸侯國。
2、分封制與郡縣制有何不同?
分封制是以血緣關系為紐帶,官職是世襲的;而郡縣制不是以血緣關系為紐帶,其官吏是由皇帝直接任免
3、評價歷史人物的方法:全面客觀,一分為二,史論結合,把歷史人物放在特定的歷史背景下評價。
(1) 評價秦始皇:秦始皇是我國古代一位杰出的封建帝王,他有功也有過。①功績:秦始皇順應歷史潮流, 滅六國,完成了統一大業,建立了中央集權制度;他還統一了文字、貨幣、車軌、度量衡;筑長城、修靈 渠等,鞏固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使秦朝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②過失:秦 始皇以“焚書坑儒”的方式鞏固政權,鉗制了思想,摧毀了文化;其實施暴政、刑罰殘酷等,這些都給人 民帶來了極大地災難,最終導致秦王朝的滅亡。
(2) 評價漢武帝:漢武帝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有功也有過。①功績:他在位期間采
取一系列措施出現了大一統的局面,使西漢達到鼎盛。②過失:但是漢武帝連年征戰,耗費了大量的民力 和財力,給人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痛苦。
4、我國兩漢時期的科技文化之所以昌盛的原因是什么?
①政治上:國家統一;②經濟上:封建經濟的大發展;③民族關系上:民族融合,各民族之間經濟文化交流加強;④對外交往:絲綢之路的開辟。⑤張仲景、司馬遷等人為了理想,面對挫折,努力拼搏的結果。
5、結合當時社會情況,佛教道教在我國得以發展的原因:
佛教主張眾生平等,迎合了貧苦民眾渴求生活平安的愿望,同時也主張今生忍受苦難,來世獲得幸福,麻痹了人們民的反抗意志,對統治者有利,因此很快得到封建統治者的提倡與扶持。道教思想迎合了封建統治者追求長生不老的欲望,統治者用道教統治人民,允許各地建立道觀。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城县| 科技| 宁乡县| 苏尼特右旗| 汨罗市| 天长市| 高青县| 大渡口区| 叙永县| 刚察县| 富蕴县| 申扎县| 内黄县| 广灵县| 都江堰市| 犍为县| 绥德县| 滨海县| 东乌珠穆沁旗| 营口市| 荥经县| 桓台县| 南木林县| 鲁山县| 广东省| 尼玛县| 玛曲县| 洛南县| 冀州市| 台东县| 教育| 涿鹿县| 庆安县| 阳城县| 泽库县| 黄石市| 阜城县| 宿松县| 元谋县| 临江市| 綦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