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第十六冊 第五單元:版痕印跡的藝術課題 個性鮮明的木刻肖像教材 八年級美術課本課時 2課時教材分析 本課是以人物肖像為創作題材,以木刻的藝術形式來表現的課程,涉及到兩方面知識:肖像畫藝術、木刻版畫藝術的制作及特點,通過學習達到本課教學目標。本課教學內容條理清晰,目標明確,經典范例與具體技法相結合,如魯迅、高爾基等形象,學生很熟悉,容易為學生所接受。教材結合圖例,重點介紹了木刻版畫常用的幾種刀法,很直觀地體現不同的刀法造成的不同藝術效果,從而引導學生完成學習任務。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學習、了解木刻版畫獨特的藝術語言,掌握木刻版畫基本的步驟、方法。2、方法與過程:大膽嘗試,運用多種木刻版畫技法完成作業,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3、情感態度價值觀:感悟優秀木刻肖像作品的藝術魅力和人文內涵:體驗木刻版畫創作過程的樂趣和成功感。學習領域 造型·表現重點 學習以人物肖像為題材的木刻版畫創作技法 難點 創作構思及木刻版畫刀法技巧的運用興趣點 自畫像木刻創作過程的樂趣及作品成功的滿足感 教學 手段 學導式、觀察法討論法、練習法作業要求 基本要求:臨刻簡單的木刻肖像作品較高要求:為自己或同學制作一幅富有個性的木刻肖像作品注意事項 1、畫稿和小黑白稿,制作時始終放在身邊參考。2、刻時首先刻去畫面中最白的部分,要把畫面黑白總體關系拉開,其次處理中間色調變化。3、接近黑色部分的深灰色要最后刻。4、全面刻完后要先打樣修版,方可進入正式印刷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課前準備 木刻肖像經典作品木刻版畫刀具,版材,紙張木刻版畫制作步驟畫 1、預習本課內容2、收集木刻肖像圖片,以及教材有關的肖像人物的性格特點。3、木刻版畫制作工具與材料(一) 激趣 導入 1、 以播放版畫效果的小故事動畫視頻,引起學生的注意。動畫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提問:有誰知道這個故事是由什么畫表現出來的,以及說說它有哪些特點? 激發學生學習版畫的興趣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討論 。(二)判斷認知 (三) 鑒賞評述 (四)嘗試體驗 一、比一比:多媒體展示圖片,要求學生對比和說出兩張版畫與素描的之間的差異在哪里?包括其顏色、線條以及各自運用工具等內容,讓學生初步了解版畫的特點。二、看一看:多媒體展示圖片,介紹木刻版畫所需運用的刀具和持刀方法與運刀原理。刀具:三角刀、圓口刀、方口刀、斜口刀。 三、考考你:讓學生觀察魯迅與高爾基兩幅作品進行對比,并說出各自運用了那種刀法。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其表現形式、方法,進而感受到作品中人物的個性、思想等主題內容。四、學一學:制作程序:畫、刻、印,強調制作程序和態度。同時,介紹陰刻和陽刻的方法。 五、想一想:觀看圖片區分4幅畫的先后正確順序。六、邊看邊構思:視頻步驟展示。觀看一段木刻制作視頻。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和獨立思維能力。七、試一試:木刻肖像畫創作。較高要求:為自己或同學制作一幅富有個性的木刻肖像;基本要求:臨摹、制作簡單的木刻肖像。提醒同學們檢查自己設計的畫稿,是否表現了人物的個性?互相檢查并修改。注意巡查輔導,及時發現并解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活動一:學生認真觀察、分析、歸納。活動二:學生認真聽講和積極回答問題。活動三:學生認真觀看和積極回答問題。活動四:學生認真觀察和思考并積極回答問題。活動五:學生認真觀察和思考并積極回答問題。活動六:學生認真觀察和思考。活動七:學生將課前完成的畫稿進行復制,選擇適合的刀法進行刻制。評價課堂作業,學生代表進行自評和互評,發表自己的感受將部分學生刻制的作品展示出來(若時間允許即印制出來)當堂展示并給予鼓勵。課后延伸 將本次作業收集起來,舉辦班級木刻展預計效果 如備課充分,課堂教學進展順利。 學生對動手操作比較感興趣課后反思 學生熱情度較高,個別學生能夠大膽提出自已的見解、想法和創意,但也有個別膽小的學生對自己畫面的處理的并不是那么理想,如能在下一節課前能展出一部分優秀作品的話,也許學生的積極性會更高。PAGE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