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 歐洲西部和澳大利亞復習教學目標1. 運用地圖描述歐洲西部、澳大利亞的地理位置,并比較位置對氣候的影響,從而分析人口城市分布的特點。2. 運用地圖及其他資料概括歐洲西部和澳大利亞自然環境特點,分析因地制宜發展經濟的途徑。3.結合實例,說明歐洲西部發展旅游業的優勢。4.歸納影響澳大利亞工業發展的因素。5.通過對不同區域的認識,增強熱愛家鄉的情感和國家認同感。教學重點難點1.對比分析歐洲西部畜牧業和澳大利亞養羊業發達的原因。2.歐洲西部、澳大利亞位置特點對氣候的影響。3.歐洲西部旅游業發達的原因,澳大利亞工業分布特點。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方法 師友合作學習法 指導讀圖法 啟發式教學 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教學內容及過程情景導入視頻出示世界十大最宜居的國家,學生觀看總結,世界上最宜居的國家除了亞洲的新加坡,還有一個國家是哪里?學生回答:澳大利亞。剩下的國家有什么共同點?學生通過觀看回答:歐洲西部。這節課從地理角度研究歐洲西部、澳大利亞為什么宜居。先明確歐洲西部和西歐的概念。一、找出歐洲西部和澳大利亞的不同點。1.位置不同從半球位置、緯度位置、海陸位置找出歐洲西部和澳大利亞的位置不同之處。師傅來提示描述方法,學友具體運用,明確兩個地區的位置。從澳大利亞的海陸位置可以看出位置比較特殊,因此這里的動植物比較特殊有“世界活化石博物館”之稱。師友共同分析原因。2.地形地勢不同 出示歐洲西部和澳大利亞的地形圖,找師友來分析兩個地區的地形地勢特點,師傅提示描述方法,學友運用描述特點。3.氣候類型不同出示歐洲西部和澳大利亞的氣候類型圖,對比分析兩個地區氣候的不同之處,找出各自不同的特點。合作交流復習知識點學生總結后教師提問:為什么歐洲西部溫帶海洋性氣候分布這么廣?簡單討論后教師補充成因。氣候適宜使得歐洲西部成為世界宜居城市的主要地區,國家多,面積小,但人口自然自然增長率低。轉折:我們一起去看看澳大利亞的人口城市分布在哪里。出示澳大利亞氣候類型圖和人口城市分布圖,學生讀圖分析澳大利亞人口城市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并分析主要影響分布的氣候原因,練習:從氣候和地形角度解決中考題。鏈接中考(12分)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歐洲西部是工業的發源地,人口科密,工業、畜牧業發達。材料二俄羅斯地大物博,自然資源豐富,業工業發達,有“世界加油站”關譽。材料三烏克蘭位于東歐平原,人口密度低,首都基輔,全國的70%都是農業用地,且絕大部分為肥沃的黑土地烏克蘭是世界重要糧食出口國之一,被參為“歐洲糧倉”。(1)圖19中氣候資料顯示,從倫敦到新西伯利亞的氣溫年較差________(變小/變大)主要影響因素是___________(2分)結合材料三,說明歐洲西部地形特點對溫帶海洋性氣候分布范圍的影響南北多山地,中部平原廣闊,有利于海洋上的濕潤氣流深入內陸形成面積廣大的溫帶海洋性氣候。二.找出歐洲西部和澳大利亞的共同點。1.畜牧業發達從氣候和地形的角度分析為什么歐洲西部畜牧業發達,思考平原面積廣大為什么種植業不發達,引導學生從氣候角度分析。 澳大利亞被稱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出示氣候類型圖,結合氣候特點找出細毛羊、半細毛羊、肉用羊分別分布在哪里。用中考題來鞏固澳大利亞牧羊帶的分布和降水的關系。 再通過中考題考察氣候對河流的影響,從而復習河流航運價值高的原因。2.經濟發達,支柱產業為服務業兩個地區都是經濟發達的地區,產業當中歐洲西部旅游業發達,澳大利亞采礦業發達。去歐洲西部旅游有哪些值得我們欣賞的景點,出示視頻學生觀看了解,并分析旅游業發達的原因。出示澳大利亞礦產資源分布圖,了解資源的特點,并且明確礦產資源主要出口,受國際市場價格影響大。 從工業角度出示中考題,考察影響工業分布的因素。歐洲西部飲食結構深受自然環境的影響細毛羊喜歡溫暖干燥的氣候;半細毛羊適應濕熱的環境,懼怕干燥;肉用羊和肉毛兼用羊喜歡溫暖濕潤、全年溫差不大的氣候。據右圖完成 1~2 題。1.推測丙牧羊帶最適宜放養的綿羊品種為A.細毛羊 B.半細毛羊C.肉用羊 D.肉毛兼用羊2.甲、乙、丙三牧羊帶平均每公頃可放養的數量分別為 5 只、4 只、0.2 只,導致這種差異最主要的影響因素為A.氣溫 B.技術 C.海拔D.降水3.關于荷蘭的敘述正確的是①地處西歐平原,農業部門以種植業為主②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熱多雨③萊茵河流速緩慢,流量穩定,航運便利④經濟發達,人口稠密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2023年政府報告指出,2023年國內生產總值增加到121萬億元,經濟實力明顯提升;科技創新成果豐碩,載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測、超級計算機、衛星導航、量子信息、核電技術、大飛機制造、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領域創新成果不斷涌現;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生態環境明顯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教后反思本節課是人教版七年級下冊區域地理第八章中的兩節,選取歐洲西部和澳大利亞兩節的內容,選擇的原因是這兩個地區都為經濟發達的地區,可以共同探討經濟發展之路。根據課標要求,我以尋找歐洲西部和澳大利亞的不同點和相同點為前提找出為什么這兩個地區適宜人類的居住設計了這節課,讓學生既能復習基礎知識點,又能成為了課堂的主角,達到了預先設計的教學效果。反思整節課我認為有以下幾點成功之處:1. 由視頻導入,討論為什么兩個地區適合居住貫穿整節課堂,之前對于區域地理的學習方法和概括方法優秀的學生能夠掌握,因此在復習時選擇較優秀的學生來說方法,稍微差一些的學生明確答案,也體現出分層教學。2. 以教師引導為主,通過讀圖、讀材料等解決問題,學生參與度高,積極主動,體現了學生課堂的主體地位。3. 本節課充分發揮了多媒體教學的優點,通過視頻引起學生的興趣。4. 本節課的情感教育貫穿始終,讓學生不僅認識到的是別的國家的強大美好,中國經濟發展也很迅速,而且中國的人道主義精神也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增強了熱愛國家的情感和國家認同感。當然通過教學實踐我也認識到本節課的一些不足需要進一步改進:1. 由于復習課的容量較大,學生討論的時間較少,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少。2. 教學評價方式過于單一,評價語言不能成為學生進步的動力。3. 課堂總結時只是教師在總結,沒讓學生去說這一節課的收獲,不能完全掌握學生的學習效果。4. 課下練習沒能形成文字下發,只是單純的用課件形式展示練習,不能掌握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