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新人教生物學一輪復習素養加強課5 基因在染色體上位置的判斷與探究提升點1 根據信息判斷基因的位置1.根據題目信息判斷基因位置(1)依據子代性別、性狀的數量分析確認基因位置:若后代中兩種表型在雌雄個體中比例一致,說明遺傳與性別無關,則可確定基因在常染色體上;若后代中兩種表型在雌雄個體中比例不一致,說明遺傳與性別有關,則可確定基因在性染色體上。(2)示例分析灰身、直毛 灰身、分叉毛 黑身、直毛 黑身、分叉毛雌蠅 3/4 0 1/4 0雄蠅 3/8 3/8 1/8 1/8據表格信息:灰身與黑身的比例,雌蠅中為3∶1,雄蠅中也為3∶1,二者相同,故為常染色體遺傳。直毛與分叉毛的比例,雌蠅中為4∶0,雄蠅中為1∶1,二者不同,故為伴X染色體遺傳。2.依據調查統計數據判斷基因位置1.(2022·廣東惠州模擬)一只灰體直毛正常眼雄果蠅與一只黃體分叉毛正常眼雌果蠅雜交,子代中各性狀的數量比見下表(子代數量足夠,不考慮突變與互換)。根據表中數據,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子代性狀 灰體直毛 正常眼雌性 灰體直毛 無眼雌性 黃體分叉毛正常眼雄性 黃體分叉毛無眼雄性比例 3/8 1/8 3/8 1/8A.果蠅的體色基因與眼型基因不遵循自由組合定律B.果蠅的毛型基因與眼型基因不遵循自由組合定律C.果蠅的體色基因與毛型基因不遵循自由組合定律D.根據上述數據,三對性狀中只能確定無眼性狀是隱性性狀C [子代灰體∶黃體=1∶1,正常眼∶無眼=3∶1,灰體正常眼雌性∶灰體無眼雌性∶黃體正常眼雄性∶黃體無眼雄性=3∶1∶3∶1,說明果蠅的體色基因與眼型基因遵循自由組合定律,A錯誤;子代直毛∶分叉毛=1∶1,正常眼∶無眼=3∶1,直毛正常眼雌性∶直毛無眼雌性∶分叉毛正常眼雄性∶分叉毛無眼雄性=3∶1∶3∶1,說明果蠅的毛型基因與眼型基因遵循自由組合定律,B錯誤;根據子代表型可知,灰體和直毛連鎖遺傳,黃體和分叉毛連鎖遺傳,故體色基因與毛型基因不遵循自由組合定律,C正確;一只灰體直毛正常眼的雄果蠅與一只黃體分叉毛正常眼雌果蠅雜交,子代中出現無眼個體,說明無眼為隱性性狀,而雌性個體全為灰體直毛,雄性個體全為黃體分叉毛,可推斷灰體直毛為顯性性狀,三對性狀中均能確定顯、隱性狀,D錯誤。]2.某XY型性別決定動物皮毛的黑色對白色為顯性,相關等位基因用A、a表示;但是當另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的基因(B、b)中的B存在時,含A基因的個體表現為白色。現取兩只白色純合的該種動物雜交,得F1,F1中的雌雄個體相互交配得F2,結果如表(不考慮XY染色體上同源區段的基因)。親本 F1 F2甲(雌)×乙(雄) 雌性白色雄性白色 雌性白色; 雄性黑色∶白色=3∶5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基因A與a位于常染色體上,B與b位于X染色體上B.F1中的雌性個體全部是雜合子,F2雌性個體中雜合子所占比例為3/4C.F2中白色雄性個體的基因型有4種,白色雌性個體的基因型有6種D.F2中的雌性個體與乙隨機交配,生出黑色雌性個體的概率為1/12D [據題意分析可知,基因A與a位于常染色體上,B與b位于X染色體上,A正確。F1中雌性個體的基因型為AaXBXb,全部是雜合子,F2雌性個體有1/8AAXBXB、1/8AAXBXb、2/8AaXBXB、2/8AaXBXb、1/8aaXBXB、1/8aaXBXb,其中雜合子所占比例為3/4,B正確。F1為AaXBXb、AaXBY,F2中白色雄性個體有AAXBY、AaXBY、aaXBY、aaXbY,基因型共有4種,白色雌性個體的基因型有AAXBXB、AAXBXb、AaXBXB、AaXBXb、aaXBXB、aaXBXb,共有6種,C正確。乙的基因型為aaXbY,F2中的雌性個體中A基因和a基因的頻率各為1/2,隨機交配后代Aa和aa各占1/2;雌性產生的雌配子為XB∶Xb=3∶1,雄性產生的雄配子為Xb∶Y=1∶1,隨機交配后代XbXb占1/8,因此后代黑色雌性個體(AaXbXb)占1/16,D錯誤。]3.(2021·江蘇選擇性考試改編)以下兩對基因與果蠅眼色有關。眼色色素產生必需有顯性基因A,aa時眼色白色;B存在時眼色為紫色,bb時眼色為紅色。2個純系果蠅雜交結果如圖,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果蠅是遺傳學研究的經典實驗材料,摩爾根等利用一個特殊眼色基因突變體開展研究,把基因傳遞模式與染色體在減數分裂中的分配行為聯系起來,證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2)A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體上,B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體上。若要進一步驗證這個推論,可在2個純系中選用表型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果蠅個體進行雜交。(3)上圖F1中紫眼雌果蠅的基因型為________,F2中紫眼雌果蠅的基因型有________種。(4)若親代雌果蠅在減數分裂時偶爾發生X染色體不分離而產生異常卵,這種不分離可能發生的時期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該異常卵與正常精子受精后,可能產生的合子主要類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5)若F2中果蠅單對雜交實驗中出現了一對果蠅的雜交后代雌雄比例為2∶1,由此推測該對果蠅的________性個體可能攜帶隱性致死基因;若繼續對其后代進行雜交,后代雌雄比為________時,可進一步驗證這個假設。[解析] (1)摩爾根等利用一個特殊眼色基因突變體開展研究,把基因傳遞模式與染色體在減數分裂中的分配行為聯系起來,利用假說—演繹法,證明了基因位于染色體上。(2)據題圖分析可知,A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B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若要進一步驗證這個推論,可在2個純系中選用紅眼雌果蠅(AAXbXb)和白眼雄果蠅(aaXBY)雜交,子代為AaXBXb(紫眼雌性)、AaXbY(紅眼雄性),即可證明。(3)據分析可知,F1中紫眼雌果蠅的基因型為AaXBXb,F1中紫眼雄果蠅的基因型為AaXBY,雜交后,F2中紫眼雌果蠅的基因型為A_XBX-,有2×2=4種。(4)親代純系白眼雌為aaXBXB,若親代雌果蠅在減數分裂時偶爾發生X染色體不分離而產生異常卵,這種不分離可能發生在減數分裂Ⅰ后期(同源染色體未分離)或減數分裂Ⅱ后期(姐妹染色單體未分離),產生的異常卵細胞基因型為aXBXB或aO。P紅眼雄(AAXbY)產生的精子為AXb和AY,該異常卵與正常精子受精后,可能產生的合子主要類型有AaXBXBXb、AaXbO、AaXBXBY、AaYO。(5)若F2中果蠅單對雜交實驗中出現了一對果蠅的雜交后代雌雄比例為2∶1,說明雄性個體有一半致死,雌性正常,致死效應與性別有關聯,設致死基因為r則可推測r基因純合致死,該對果蠅的雌性個體可能攜帶隱性致死基因,則該F2親本為XRXr和XRY雜交,F3為雌性1/2XRXR、1/2XRXr,雄性為XRY、XrY(致死)。若假設成立,繼續對其后代進行雜交,后代為3XRXR、1XRXr、3XRY、1XrY(致死),雌雄比為4∶3。[答案] (1)基因位于染色體上 (2)?! 紅眼雌性和白眼雄性 (3)AaXBXb 4 (4)減數分裂Ⅰ后期或減數分裂Ⅱ后期 AaXBXBXb、AaXbO、AaXBXBY、AaYO (5)雌 4∶3(教師用書獨具)1.公鴨的性染色體組成是ZZ,母鴨的性染色體組成是ZW。某種鴨的羽毛有白、灰、黃、褐四種顏色,由兩對獨立遺傳的基因A、a和B、b控制。基因A和基因B分別控制酶A和酶B的合成,酶A能使羽色呈灰色,酶B能使羽色呈黃色,兩種酶同時存在時羽色呈褐色。為研究羽毛顏色的遺傳規律,用甲、乙、丙三個純合品系進行了下表所示的雜交實驗。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親本 F1實驗一 黃色母鴨(甲) ×灰色公鴨(乙) 母鴨全為灰色,公鴨全為褐色實驗二 灰色公鴨(乙) ×白色母鴨(丙) 全為灰色實驗三 實驗一F1公鴨×實驗二F1母鴨 ?A.a位于Z染色體上B.實驗一和實驗二的F1均為雜合子C.乙品系個體的基因型為AAZbZbD.實驗三F1的公鴨羽色為白色的概率為1/8A [若a位于Z染色體上,則甲基因型為BBZaW,乙基因型為bbZAZA,則子代基因型應為BbZAW、BbZAZa,子代公鴨和母鴨表型應相同,均為褐色,與實驗一雜交結果不符,A錯誤;由實驗一和A選項分析可知,子代表型與性別相關聯,故B/b基因應位于Z染色體上,故甲、乙、丙的基因型分別為aaZBW、AAZbZb、aaZbW,故實驗一和實驗二的F1均為雜合子,B正確;乙品系個體的基因型為AAZbZb,C正確;實驗一F1公鴨基因型為AaZBZb,實驗二F1母鴨基因型為AaZbW,二者交配,子代公鴨羽色為白色(aaZbZb)的概率為1/4×1/2=1/8,D正確。]2.牛的有角和無角這對相對性狀的遺傳方式有多種可能,可能是單基因遺傳、多基因遺傳、伴X染色體遺傳和常染色體遺傳等。請回答:(1)若某種牛角的性狀是單基因遺傳:①某學習小組為了驗證無角是隱性性狀,以自然繁殖多年的牛群為實驗材料,設計了三組實驗并預期了實驗結果,請你補全:實驗一:讓多對有角牛雜交,子代中會出現無角性狀。實驗二:讓多對有角牛與無角牛雜交,子代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實驗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為了進一步確定有角和無角是伴X染色體遺傳還是常染色體遺傳,可以調查“實驗一”中子代________(填“雄”或“雌”)性牛是否出現無角性狀,若不出現,則說明該無角性狀的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體上;還可調查“實驗二”中親代________(填“雄”或“雌”)性有角牛所生雄性子代是否出現有角性狀來判斷。(2)若另一種牛角的性狀是多基因遺傳,受四對位于常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控制(具有獨立性),顯性基因對角長度的增長效應相同且累加,則基因型為AaBbCcDd的一對牛所生的子代出現基因型為AABBCCDD的概率是________,出現與AAbbccdd表型相同的其他個體概率是________。[解析] (1)①實驗二:因實驗目的是驗證無角為隱性,隱性性狀在群體中個體較少,故讓多對有角牛與無角牛雜交,子代中有角牛個體多于無角牛個體。實驗三:因前兩組實驗分別為多對有角牛雜交、多對有角牛與無角牛雜交,而實驗三也是為了驗證無角為隱性性狀,故應讓多對無角牛雜交,因預設假設為無角為隱性,則無角牛均為隱性純合子,其雜交子代全為無角牛。②為了進一步確定有角和無角是伴X染色體遺傳還是常染色體遺傳,則可調查“實驗一”中子代雌性牛是否出現無角性狀:若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則子代表型與性別無關,即雌雄個體中均有無角性狀;若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親本基因型及組合可能為XAY×XAXA、XAY×XAXa,無角性狀只在雄性中出現(雌性中不出現無角性狀)。實驗二,若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雌性個體的X染色體均來自父本,故可調查“實驗二”中親代雄性有角牛所生雄性子代是否出現有角性狀來判斷。(2)因為四對基因獨立遺傳,則其遺傳符合自由組合定律。每一對雜合子基因與雜合子基因雜交,產生顯性純合子的概率為1/4,故四對基因均為顯性純合子的概率為(1/4)4=1/256;因為角的長度為顯性基因個數的累加,所以與AAbbccdd相同性狀的個體的基因型中有兩個顯性基因,基因型為aaBBccdd(還有其他2種類型)+AaBbccdd(其余還有5種)=3×(1/4×1/4×1/4×1/4)+6×(2/4×2/4×1/4×1/4)=27/256。[答案] (1)①有角牛個體多于無角牛個體 讓多對無角牛雜交,子代均為無角牛 ②雌 X 雄 (2)1/256 27/256提升點2 基因在染色體上位置的實驗驗證和探究1.探究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還是位于常染色體上(1)若相對性狀的顯隱性是未知的,且親本均為純合子,則用正交和反交的方法。即:正反交實驗 (2)若相對性狀的顯隱性已知,只需一個雜交組合判斷基因的位置。①基本思路一:隱性雌性個體與顯性雄性純合個體雜交。即:②基本思路二:用“雜合顯性雌×純合顯性雄”進行雜交。即: 2.探究基因是伴X染色體遺傳還是X、Y染色體同源區段的遺傳適用條件:已知性狀的顯隱性和控制性狀的基因在性染色體上。(1)基本思路一:用“隱性雌×純合顯性雄”進行雜交,觀察分析F1的性狀。即: (2)基本思路二:用“雜合顯性雌×純合顯性雄”進行雜交,觀察分析F1的性狀。即: 3.探究基因位于常染色體還是X、Y染色體同源區段(1)設計思路隱性的雌性個體與顯性的純合雄性個體雜交,獲得的F1全表現為顯性性狀,再選子代中的雌雄個體雜交獲得F2,觀察F2表型情況。即:1.在一個自由交配多代的果蠅種群中,果蠅的黑腹與紅腹受一對等位基因控制,黑腹(A)對紅腹(a)為顯性?,F設計一個實驗驗證果蠅的黑腹和紅腹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親代雌果蠅不能選擇黑腹純合子B.親代雄果蠅不能選擇XAYC.親代雌果蠅只能選擇XAXaD.親代雄果蠅只能選擇紅腹A [欲設計實驗證明黑腹基因和紅腹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可以通過雌性的紅腹果蠅與雄性的黑腹果蠅雜交,觀察子代性狀。也可以通過雜合的黑腹雌蠅與紅腹雄蠅雜交,觀察子代性狀。故A選項正確。]2.果蠅的細眼(B)和粗眼(b)是一對相對性狀,現有純種的細眼果蠅和粗眼果蠅雌雄若干。(1)選擇____________進行一次雜交實驗,若F1_____________,則可判斷B、b位于常染色體或X、Y同源區段,而不在X、Y非同源區段。(2)繼續通過一次雜交實驗,探究B、b是位于X、Y同源區段還是常染色體上,預測子代的結果并得出結論。雜交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預測結果及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1)現有純種的細眼果蠅和粗眼果蠅雌雄若干,因此選擇隱性性狀的雌蠅與顯性性狀的雄蠅雜交,可區分基因是只位于X染色體上還是位于常染色體或X、Y同源區段上,若F1雌蠅都為細眼,雄蠅都為粗眼,則可判斷B、b只位于X染色體上;若F1均為細眼果蠅,則可判斷B、b位于常染色體或X、Y同源區段,而不在X、Y非同源區段。(2)B、b位于常染色體或X、Y同源區段,則F1的基因型為Bb或XBXb和XbYB,要進一步判斷B、b是位于X、Y同源區段還是常染色體上,有兩種方案:一是讓F1雌、雄果蠅相互交配,觀察F2的表型及比例;二是F1雄果蠅和粗眼雌果蠅雜交,觀察F2的表型及比例。[答案] (1)粗眼雌蠅和細眼雄蠅 均為細眼果蠅(2)方案一:F1雌、雄果蠅自由交配 若后代雌雄均有細眼、粗眼,則B、b位于常染色體上;若后代雌果蠅出現細眼和粗眼,雄果蠅均為細眼,則B、b位于X、Y同源區段方案二:F1雄果蠅和粗眼雌果蠅雜交 若后代雌雄均有細眼、粗眼,則B、b位于常染色體上;若后代雌果蠅均為粗眼,雄果蠅均為細眼,則B、b位于X、Y同源區段3.(2022·山東菏澤期末)家蠶(2n=56)的性別決定方式是ZW型,有斑、無斑受D、d基因控制,黃血、白血受2號染色體上的H、h基因控制。讓一只有斑白血雌蠶和一只無斑黃血雄蠶進行雜交,F1全為有斑黃血蠶。請回答下列問題(不考慮ZW染色體同源區段):(1)對家蠶基因組測序應檢測________條染色體的核苷酸序列。(2)親本基因型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讓F1有斑黃血雌、雄蠶相互交配,F2中雌、雄蠶表型及比例均為有斑黃血∶有斑白血∶無斑黃血=2∶1∶1,據此結果,請在下圖染色體上標注F1雌蠶相關基因的位置。繼續讓F2中雌、雄蠶自由交配,F3的表型及比例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F3中出現了無斑白血蠶,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野生型家蠶翅為白色,飼養過程中偶然發現一只黃翅雄蠶,讓該黃翅雄蠶與多只野生型白翅雌蠶雜交,結果為子代雌蠶∶雄蠶=1∶1,雌雄子代中白翅∶黃翅均為1∶1。推測黃翅的出現屬于________(填“顯性”或“隱性”)突變。請利用上述子代家蠶為實驗材料,設計兩個獨立實驗判斷黃、白翅基因在常染色體上還是在Z染色體上。實驗一:雜交組合__________________,預測實驗結果及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實驗二:雜交組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寫出雜交組合即可)。[答案] (1)29 (2)DDhh和ddHH 如圖,在圖中標注基因有斑黃血∶有斑白血∶無斑黃血=2∶1∶1 F2雌雄個體在減數分裂Ⅰ前期發生了四分體中非姐妹染色單體(交叉)互換,產生dh的雌雄配子,該種雌雄配子結合產生無斑白血蠶 (3)顯性 ♀黃翅雌蠶×黃翅雄蠶 若子代無論雌雄,黃翅∶白翅都為3∶1,則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若子代雌性中黃翅∶白翅為1∶1,雄性全為黃翅,則基因位于Z染色體上 ♀黃翅雌蠶×白翅雄蠶(或♀黃翅雌蠶×白翅雄蠶 若子代無論雌雄,黃翅∶白翅都為1∶1,則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若子代雌性全為白翅,雄性全為黃翅,則基因位于Z染色體上 ♀黃翅雌蠶×黃翅雄蠶)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