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24課 人民解放戰爭 同步教學設計(表格式)高中歷史統編版(部編版)必修 中外歷史綱要(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24課 人民解放戰爭 同步教學設計(表格式)高中歷史統編版(部編版)必修 中外歷史綱要(上)

資源簡介

第24課人民解放戰爭
課型 新課 所屬教材 中外歷史綱要(上)
課程 標準 全面了解內戰的爆發和人民解放戰爭的進程; 分析國民黨政權在大陸統治滅亡的原因; 探討中國共產黨取得中國革命勝利的原因和意義。
課標 分析 重點: 人民解放戰爭的進程 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取得中國革命勝利的原因 難點: 國民黨進行重慶談判的真實目的; 國民黨政權在大陸統治覆滅的原因; 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取得中國革命勝利的原因。
教學 目標 1.通過分析國民黨政權在大陸統治滅亡的原因以及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取得中國革命勝利的原因,培養學生的唯物史觀。(唯物史觀) 2.利用地圖、時間軸等,通過時空定位,讓學生了解到全面內戰爆發的背景以及人民解放戰爭的過程,理解在重大戰役中時空定位對整場戰爭造成重要的影響,提升學生時空觀念的素養能力。(時空觀念) 3.通過分析抗戰勝利后,國統區出現經濟崩潰和人民民主運動高漲的現象的原因,培養學生歷史解釋的能力。(歷史解釋) 4.引導學生感悟“民心向背”是決定政治局勢的關鍵,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家國情懷)
教材 分析 《人民解放戰爭》是高中歷史教學《中外歷史綱要》上冊第八單元“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和人民解放戰爭”的第25課,本課經教材新編后共有四個子目,第一子目為“爭取和平民主的斗爭”,第二子目為“全面內戰的爆發”,第三子目為“國民黨政權的統治危機”,第四子目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這段歷史大致可以分為兩段時期,第一個時期是國共兩黨圍繞未來如何建設國家的問題雙方進行多方面的較量,對應了第一子目。第二是人民解放戰爭走向勝利的階段,對應了教科書的二、三、四子目。另外,課本中還有不少史料閱讀的小板塊,對于學生了解戰爭全貌有很大的幫助與補充。課后的問題探究,也在學生的自學環節很好地引領學生進行思考。除了文字內容外,本課中的地圖更為學生提取歷史信息提供了重要的場所,對學生了解人民解放戰爭期間中國的歷史走向有著很大的幫助。
教學活動
課程導入 播放視頻 歌曲《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口頭表述 1943年國民黨出版《中國之命運》提到“沒有國民黨就沒有中國”。針對蔣介石的“沒有國民黨就沒有中國”的言論,中國共產黨及時發表了社論《沒有共產黨就沒有中國》加以駁斥。后來,毛澤東建議加了一個“新”字。這就是《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由來。 提出問題 從這段材料中可以看出,當時國共兩黨的關系如何? 教師追問 抗戰結束后,中國共產黨會如何處理國共關系呢?中國能和平建國嗎?中國的命運會走向何方呢?
第一節 戰前的局勢 第一部分:人民群眾對重慶談判的態度 展示材料: 1945年8月29日,《大公報》 口頭闡述: 這是1945年8月29日的《大公報》,《大公報》的辦報宗旨是“不支持任何黨派,不接受一切資助,不盲從于任何勢力,為全國人民說話”。《大公報》在頭版頭條刊登了“毛澤東先生來了!”這樣的社評,后面還加了一個重重的感嘆號。 提出問題: 這里的感嘆號是什么意思呢? 教師總結: 我們可以看出,當時的人民群眾對和平的追求是多么迫切,對重慶談判是多么渴望。
第二部分:美蘇兩大國對重慶談判的態度 口頭闡述: 中國的人民群眾對于重慶談判是渴望的,那么當時的美蘇兩大國態度是怎樣的呢? 展示材料: 教師引導: 那美蘇支持下的國民黨,其真正的想法是怎么樣的呢?是不是真的想要通過和平的方式建立一個獨立,民主,富強的新中國呢?
第三部分:國民黨對重慶談判的態度 口頭闡述: 這是當時蔣介石的智囊陶希圣的言論,請同學們根據這則材料思考,蔣介石三次電邀毛澤東去重慶,其真正的目的是什么? 展示材料: 教師總結: 蔣介石是不是帶著誠意談判的呢?不是。他談判的目的是拖一拖,是為了做文章,是為了拖延時間,緩和國際視線,爭取有利條件。
第四部分:共產黨對重慶談判的態度 口頭闡述: 那同學們想一想,毛澤東先生知不知道國民黨的真實想法呢?知道。那毛主席為什么還要去重慶?我們來看這樣一則材料。 展示材料: 提出問題: 當年要參加重慶談判的共產黨,沒有三大國支持,沒有大城市、沒有機械化的軍隊,毛澤東先生為何而來 他離開時為什么要讓少奇同志代理他的職務,這體現了什么? 教師總結: 這位同學抓住了關鍵詞,和平。“和平是能取得的,蘇美英需要和平,中國人民更需要和平”,所以他提出了三大口號,和平,民主,團結。所以他是為了人民利益,為爭取和平民主而來。并且他說我出去,讓少奇同志帶領我的職務,這表明了什么?這表明他可能回不來,他可能要冒著生命的危險參加和談,這就體現了中共的一種決心和勇氣。 展示材料: 教師總結: 在中國共產黨的努力下,1945年10月10日,雙十協定最終簽訂,和平建國邁出了重要的一步。但是雙十協定最終簽訂當天晚上,蔣介石徹夜難眠,他說“甚嘆共黨之不可與同群”,這什么意思啊?不可與同群,就是說國民黨不能和共產黨共同存在。我們再往下看,1946重慶政治協商會議召開,通過了和平建國等五項協議,但是兩個月之后就被否決了,1946年6月,悍然發動內戰,其假和平,真內戰的陰謀終于公之于眾。
第二節 戰中的較量 第一部分:經濟較量 展示材料: 此照片攝于1948年的上海,人們正在排隊“軋金子”。急劇的通貨膨脹使百姓手中的紙幣幾乎成為廢紙,為此人們瘋狂地擠在銀行門口,企圖將紙幣兌換成黃金以保值。上海人稱之為“軋金子”。 提出問題: 材料可以看出國民黨的經濟狀況如何? 教師總結:濫發紙幣,物價飛漲 展示材料: 解釋名詞“官僚資本”。 含義: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中的壟斷性資本和國家政權相結合,依附于外國資本主義而形成的資本形式。 特點: ①與國家政權相結合,具有壟斷性 ②與外國資本主義相結合,具有買辦性 ③與本國封建勢力相結合,具有封建性 代表:四大家族(蔣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陳果夫、陳立夫) 提出問題: 從上述材料中可以發現國統區經濟潰敗與什么有關? 教師總結: 官僚資本貪腐嚴重。 同學們看一下課本150頁上的史料閱讀,總結一下《中國土地法大綱》到底有什么具體內容,產生了怎樣的效果呢 教師總結: 中國共產黨頒行《中國土地法大綱》,沒收地主土地,廢除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實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農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取得了廣大人民的支持。
第二部分:政治較量 材料一: 國民大會時間1946年年底參會成員出席大會的國民黨代表占5%,此外是依附于國民黨的青年黨、民主社會黨和若干“社會賢達”會議文件《中華民國憲法》
材料二: 蔣介石是迫于各方壓力才同意通過這部憲法的,因此他一開始就沒有打算實行它。憲法公布不久,國民黨即先后制定和通過了《維持社會秩序臨時辦法》、《戡亂動員令》和《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將憲法所規定的人民種種自由權利剝奪殆盡,同時賦予總統亦即蔣介石本人以不受立法機關限制的緊急處置權。——重評1946年《中華民國憲法》 提出問題: 根據上述兩則材料,思考蔣介石召開“國民大會”的目的與《中華民國憲法》的實質。 教師總結: 蔣介石召開“國民大會”的目的是確認以蔣介石獨裁統治的合法地位,《中華民國憲法》的實質是國民黨一黨專制和蔣介石個人獨裁的粉飾品。 展示材料: 中共七屆二中全會 召開:1949 年春,河北西柏坡 內容:①毛澤東在會上提出了促進革命取得全國勝利的基本方針 ②指出黨的工作重心由鄉村轉移到城市,提出了革命勝利后黨在各方面的基本政策 ③提出了“兩個務必”,“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 教師總結: 對黨員工作作風和生活作風的強調,避免出現李自成、洪秀全式的鬧劇。
第三部分:軍事較量 口頭闡述: 全面內戰開始時,國民黨在軍隊數量、武器裝備、后備資源以及外來援助等方面,都明顯超過中國共產黨。 展示材料: 口頭闡述: 在占有巨大優勢的情況下,1946年6月,國民黨向解放區展開大規模進攻,全面內戰爆發。中國共產黨迅速針對當下形勢確定作戰方針。戰爭初期,解放軍處于戰略防御階段,進攻發起者的角色更多的是由國民黨軍隊扮演。國民黨軍隊的進攻可分為兩個階段:一,全面進攻階段。國民黨以圍攻中原解放區為起點,向解放區展開大規模的進攻。1946年7月至10月,人民解放軍共殲滅國民黨軍隊約30萬人,粉碎了國民黨的全面進攻。二,重點進攻階段。面對兵力的大量損耗,蔣介石調整策略將兵力集中起來,戰爭策略由全面進攻轉為發動對陜北解放區和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 展示材料 材料一: 1946年6月,當中原解放區陷入國民黨軍大舉圍攻時,毛澤東立即電告中原軍區“立即突圍,愈快愈好,不要有任何顧慮。生存第一,勝利第 一。” ——《從解放戰爭的階段發展看毛澤東關于我軍奪取城市的戰略指導》 材料二: 蔣軍實行重點進攻,猶如伸出了兩個拳頭,一個伸到了山東,一個伸到了陜北。兩個拳頭一伸出來,胸脯就露出來了。這胸脯,就是黃河,這是蔣介石配備兵力最薄弱的環節。——《毛澤東在解放戰爭中的宏觀軍事戰略》 材料三: 提出問題: 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思考中國共產黨在解放戰爭的過程中有哪些精妙的軍事思想或者軍事行動?起到了什么效果? 教師總結: 不計一城一地得失,保持了我軍的有生力量,以空間換取時間,粉碎了國民黨軍隊的全面進攻。 當機立斷,千里躍進大別山,抓住戰機進攻地方薄弱區域,改變了戰場形勢。 反攻序幕揭開,戰爭的號角繼續吹響。自1948年9月開始至1949年1月,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基本摧毀了國民黨的軍事力量。
第三節 戰后的思考 課堂活動: 請同學們有感情的朗讀下面幾則材料,體會中國共產黨的人民情懷。 “毛主席呀,沒有您我們真得餓死了。這回我們都翻身了,分了地,分了馬,分了衣服糧食,都有吃有穿,也都抱團了……”在西柏坡紀念館的展室中,陳列著這樣一封書信。 “槍打老百姓者,槍斃;掠奪民財者,槍斃;強奸婦女者,槍斃。”這是劉伯承、鄧小平率領大軍挺進大別山后,與部隊官兵的“約法三章”。 提出問題: 根據課本內容以及所學知識,完成表格,思考中國共產黨為何贏得了解放戰爭的勝利? 國民黨共產黨軍事在軍隊數量、軍備、外援等方面都占據絕對優勢制定正確的戰略戰術,依靠人民群眾經濟國民黨濫發紙幣實 行反動的經濟政策,國統區人民生活水平急劇下降,國民黨政權面臨著統治危機頒布了《中國土地法大綱》,在解放區推行土改運動,實現耕者有其田,取得了廣大人民的支持政治召開“國民大會”,繼續堅持獨裁和內戰1949年春召開七屆二中全會,提出“兩個務必”的主張,贏得廣大人民的支持
教學反思
第一節:戰前的局勢,通過材料分析,引導學生認識蔣介石進行重慶談判的真實目的,培養學生歷史解釋與史料實證的能力;第二節:戰中的較量,通過表格和材料分析,引導學生自主歸納人民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黨和共產黨在軍事、經濟和政治三個方面的較量,在唯物史觀的指導下分析這些措施為人民解放戰爭的進程帶來的影響。第三節:戰后的思考,要求學生能夠結合史料及初高中所學知識,分析戰爭勝負背后的原因,引導學生總結歷史的經驗教訓,認識和體會中國共產黨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和使命。這三個小節的設置,有梯度,有層次感,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驗到學習的成就感。最后一個開放性問題“中國共產黨為何贏得了解放戰爭的勝利?”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進行深度學習,培養了學生的高階思維。三組關鍵問題切合《課標》要求,抓住本學習專題的主干知識,讓學生思維聚焦,為學生學習提供抓手,教師通過關鍵問題的解決,循序漸進,潛移默化培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尤其是家國情懷素養。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和县| 老河口市| 昌宁县| 兰溪市| 云阳县| 阆中市| 仪陇县| 中牟县| 闸北区| 喀喇沁旗| 丽水市| 安塞县| 公安县| 延寿县| 兴仁县| 栾城县| 长沙县| 天等县| 家居| 清徐县| 鄱阳县| 夏邑县| 桃江县| 乌兰浩特市| 汉阴县| 永川市| 吉水县| 彩票| 屯昌县| 东宁县| 瓮安县| 兰西县| 鹤山市| 温宿县| 清流县| 合肥市| 宿松县| 青岛市| 德安县| 乌拉特前旗| 舒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