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初中美術《第2課 手工書設計》教案教材分析:本課程是人教版初中美術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 讀書、愛書的情節《第2課 手工書設計》。通過學習本單元,學生可以了解手工書的多種表現形式,并通過欣賞實物和分析設計要點,掌握手工書的制作技法。此外,本課程還旨在激發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培養他們讀書和愛書的好習慣。教學目標:1. 了解手工書的多種表現形式,包括折頁書、翻翻書、立體書等。2. 欣賞手工書的實物并簡要分析,把握設計要點,如色彩搭配、構圖等。3. 掌握手工書的制作技法,包括折疊、裁剪、粘貼等基本操作。4. 激發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培養他們讀書和愛書的好習慣。教學重點:1. 了解手工書的形式和多樣性。2. 掌握手工書的制作方法。教學難點:1. 制作出有創意的手工書。2. 培養學生的愛書情感和對文化的熱愛。學情分析: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美術基礎知識和技能,對手工制作可能具有一定的興趣和動手能力。然而,學生對于手工書的了解和制作經驗可能相對較少,需要通過本課程來開拓他們的眼界和創造力。此外,學生在初中階段也處于文化素養的培養階段,培養他們的愛書情感和對文化的熱愛是一個重要的任務。教學過程:一、導入教師: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手工書設計。首先,請你們談一談自己的閱讀經歷和對書的喜好,比如你們最喜歡的書是哪一本,為什么喜歡它?(學生提出自己的觀點和經歷)教師:非常好!閱讀是一種很好的習慣,它可以讓我們開拓視野,增加知識,更好地理解世界。今天我們將通過手工書設計來培養我們的美術興趣和愛書情感。現在請你們看一些我帶來的手工書實物,觀察它們的特點,并試著描述一下。(學生觀察實物并發表自己的描述)二、呈現與講解教師:非常棒!你們對手工書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手工書有哪些不同的形式呢?請你們回答一下。(學生回答,教師逐一點評)教師:很好!手工書的形式有折頁書、翻翻書、立體書等。接下來,我將通過多媒體展示給大家一些手工書的例子,我們一起欣賞并簡要分析它們的設計要點,比如色彩搭配、構圖等。(教師通過多媒體展示手工書的例子,并引導學生分析設計要點)三、實踐操作教師:現在,同學們將分成小組,選擇一種手工書形式,討論并確定你們的手工書主題和設計要點。例如,如果你們選擇折頁書,你們可以選擇一個故事情節作為主題,并決定書的顏色、圖案等。(學生分組合作,確定手工書的主題和設計要點)教師:好了,現在請你們動手制作手工書。我將為每個小組提供所需的材料和工具。記得按照你們的設計要點進行折疊、裁剪和粘貼等操作。(學生開始制作手工書,教師巡視指導,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和創意引導)四、展示與分享教師:同學們,你們的手工書制作完成了嗎?現在請你們輪流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向大家分享你們的設計靈感和制作心得。同時,其他同學可以提出問題或給予贊賞和建議。(學生展示作品,分享設計靈感和制作心得,互相欣賞和評價)五、總結與拓展教師:非常精彩的展示和分享!同學們,讓我們回顧一下今天的學習內容。我們學習了手工書的多種表現形式,掌握了手工書的制作方法,并且通過實踐操作展示了我們的創造力和團隊合作精神。接下來,我們一起討論一下手工書的應用領域和文化意義,看看手工書在哪些方面可以發揮作用。(學生回答,教師與學生一起討論)教師:最后,我鼓勵你們將手工書與自己的閱讀經歷和愛書情感相結合,創作更具個人特色的手工書。通過手工書的制作,我們可以更好理解書籍的內涵,培養美術興趣,同時也可以將手工書作為禮物送給親友或展示在圖書館等場所,與他人分享自己的創作成果。六、作業布置教師:同學們,作為今天的作業,我希望你們能夠設計并制作一本屬于自己的手工書,主題可以是你最喜歡的故事、人物或者某個學科的知識點等。你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想法進行創作,并在下節課時展示給大家。同時,寫一篇簡短的心得體會,描述你們在手工書制作過程中的收獲和感受。七、課堂總結教師:今天的課程我們學習了手工書設計,通過觀察、分析和實踐操作,我們了解了手工書的形式和設計要點,并親自動手制作了自己的手工書。我希望你們通過這次學習,培養對美術的興趣和對閱讀的熱愛,同時也鍛煉了你們的創造力和團隊合作能力。希望你們能夠繼續保持對手工書設計的興趣,并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板書設計:手工書設計手工書的多種表現形式:折頁書、翻翻書、立體書等手工書的制作技法:折疊、裁剪、粘貼等基本操作設計要點:主題、顏色、構圖等教學反思:本節課通過展示和實踐操作,讓學生了解了手工書的多種表現形式,并掌握了制作手工書的基本技法。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展示了創造力和團隊合作精神,同時也培養了愛書的情感和對文化的熱愛。然而,由于時間有限,學生的手工書制作可能存在一定的不完善之處。在今后的教學中,可以增加更多的實踐機會和創意引導,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制作出更具個人特色和創意的手工書作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