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3.2《土地資源》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運用圖標資料,總結出我國土地資源的類型及構成特點,這是學習土地資源特點和理解我國土地資源政策的基礎知識;2.運用圖表數據資料,歸納出我國土地資源的主要特點;3. 通過本節對土地資源特點的把握,更對應了我國自然資源總量豐富、人均不足的總體特征,是從一般到特殊再從特殊到一般的相互呼應,有助于加深學生對我國自然資源特點的理解,培養學生珍惜愛護土地資源的社會責任感。教學重難點:通過對破壞或治理土地資源的案例進行討論、總結,從而使學生理解我國土地資源的政策。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新課導入]:播放視頻[教師引導]:課前通過一段視頻,我們認識了中國一種非常重要的自然資源,它是什么資源呢?學生答:土地資源是的,是土地資源,土地孕育了地球上的萬物,是人類的衣食之源和生活生產的空間。正如視頻中提到的,我們每天都在接受它的饋贈。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作為立國之本的土地資源。出示課題。 學生通過看視頻、聽講述、話感受,感悟腳下土地的珍貴。 以視頻導入,了解腳下的土地的作用,增加課堂的代入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出問題互助探究 互助釋疑 一、互助探究請同學們打開課本,閱讀課本 67頁到 69頁。師友合作,共同完成上面的互助提綱。二、互助釋疑 同學們,十一假期你媽喊你回家栽蒜了嗎?請看,我媽喊了(展示圖片)。我腳下的這片土地,屬于哪種利用類型呢? 生答:耕地。它與黑板上的哪個圖片相符呢?B其他圖片反映的是什么土地利用類型?請同學們說一說。B和 E都是耕地,他們有什么不同嗎?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線還記得嗎?我們位于秦嶺—淮河以北,所以我們這里農田多為旱地。根據自然環境和社會發展需求的差異,土地資源按照利用類型可以分為農業用地,建設用地和難以利用的土地。哪些土地利用類型屬于農業用地?我們家鄉有哪些土地利用類型?讓我們通過圖片了解一下。我們家鄉主要的土地利用類型有耕地,林地,交通用地和城市建設用地。通過上面的學習我們認識了我國的土地類型,我國的土地類型多不多? 對,類型齊全,是我國土地利用類型構成的一大特點,請大家重新閱讀課本 68頁到 69頁上方,結合黑板上老師給的圖文材料,總結我國土地類型構成還有哪些特點。溫馨提示:讀圖時要先讀圖名,再讀圖例,然后找出我們想要的信息。中國的土地資源總量豐富,人均不足。這符合我國自然資源的總體特征。另外土地資源雖然類型齊全,但是耕地比重小,難以利用的土地多,后備耕地不足,這也是現狀。 [學生判讀]:根據圖片,判斷土地類型。 [學生展示]:小組討論,小組代表上臺匯報探究結果 [學生回答]:類型齊全,耕地比重小,后備耕地不足。 [學生回答]:學生讀圖思考并回答,了解我國人均耕地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基本國情。 課件圖片具對學生較有吸引力,同時由學生已有知識深入教學,增強學生自信心。提高學生讀圖分析及合作探究能力。 層層遞進,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讓學生在客觀圖表和數據中逐步得出我國土地資源的基本特點。 培養學生讀圖識圖及歸納總結的能力 培養學生讀圖識圖及歸納總結的能力,從感性到理性,用數據說話,讓學生在客觀數據中感知我國耕地資源的特點。展示交流點撥提升 (過渡)在干活時我抬頭遠眺發現,我們這里大部分都是耕地,只是遠處山丘有零星的林地分布。我國耕地少,為什么我們這里卻以耕地為主呢?帶著這個問題,我們一起看看我國主要土地利用類型的分布特點吧! 請同學們閱讀課本 69~70頁文字,結合圖 3-10找出這個問題的答案,我將找師友上臺,指出主要的土地利用類型的分布規特點。再一次溫馨提示:讀圖要先讀圖名,再讀圖例,然后觀察事物的分布規律。這是我國四類主要的土地類型的分布特點。 各位學友說給自己的小師傅聽聽吧!通過我們的學習,你會發現中國的主要地利用類型分布均衡嗎? 生答:不均衡。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響呢? (歸納過渡)對,受地形和氣候的影響,我國土地利用類型分布不均衡。難以利用的土地和草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干旱、半干旱區,與我們息息相關的耕地主要分布在東部濕潤、半濕潤區。我們位于東部半濕潤區的華北平原,所以我們祖祖輩輩勞作的這片土地多為耕地。勤勞的鄉親們年復一年耕種的同時,也享受著土地的無私饋贈。但是老師和鄉親們聊天時卻得知:家鄉的耕地越來越少了。這又是為什么呢?我們通過一段視頻了解一下。我們這里耕地越來越少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城市用地快速擴張。同學們認識這張圖片嗎?咱們學校這里六七年前還是一片耕地,由于城市的快速發展,城市建設用地擴大,耕地減少。再加上土地粗放利用,水土流失等,耕地面積越來越少。如果你是一個土地醫生應該怎么解決呢?土地是可再生資源,如果利用不當或者遭受破壞,生產能力就會下降,甚至完全消失,為了避免這種情況,請你繼續扮演土地醫生,診斷一下漫畫中反映的我國的土地利用中存在的其他問題,并開出合適的處方,4人一小組,讓我們行動起來為土地大會診吧。我們家鄉存在哪些土地污染現象呢?在田間地頭休息的時候,我看見了下面這些現象。土地是利國之本,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人口的不斷增加,土地資源尤其是耕地,所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如何合理用地,節約用地,保護耕地迫在眉睫,面對我國土地的這種嚴峻形勢,國家高瞻遠矚,在土地方面制定了一項基本國策,通過制定法律法規來加強土地資源的管理和保護。并將每年的 6月 25日設為“全國土地日”。 [學生分享]:反觀我國耕地資源的重要性。 [學生感知]:我國耕地問題的嚴峻性。 [學生觀察]:在城市化過程中,我國耕地資源被大量占用。 [學生感受]:通過觸目驚心的圖片和客觀的數據,感知我國土地退化的嚴峻性,并能提出簡單的解決措施。 從鄉土地理出發,通過圖片的沖擊對比,讓學生感知所在城市土地 30 年間的變化。 耕地的減少不只是由于被大量占用,土地嚴重退化也是耕地數量減少的重要原因,通過圖片和數據讓學生認識到我國土地問題的復雜性和嚴峻性。 土地保護看似遙遠,以學生正在經歷的種菜實踐入手,拉近學生與土地保護的距離拓展延伸情感升華 我們這里耕地越來越少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城市用地快速擴張。同學們認識這張圖片嗎?咱們學校這里六七年前還是一片耕地,由于城市的快速發展,城市建設用地擴大,耕地減少。再加上土地粗放利用,水土流失等,耕地面積越來越少。如果你是一個土地醫生應該怎么解決呢?土地是可再生資源,如果利用不當或者遭受破壞,生產能力就會下降,甚至完全消失,為了避免這種情況,請你繼續扮演土地醫生,診斷一下漫畫中反映的我國的土地利用中存在的其他問題,并開出合適的處方,4人一小組,讓我們行動起來為土地大會診吧。我們家鄉存在哪些土地污染現象呢?在田間地頭休息的時候,我看見了下面這些現象。土地是利國之本,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人口的不斷增加,土地資源尤其是耕地,所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如何合理用地,節約用地,保護耕地迫在眉睫,面對我國土地的這種嚴峻形勢,國家高瞻遠矚,在土地方面制定了一項基本國策,通過制定法律法規來加強土地資源的管理和保護。并將每年的 6月 25日設為“全國土地日”。 [游戲檢測]:學生以競賽的方式選出會對土地產生嚴重污染的日常垃圾。 [學生思考]:如何從小事做起,防治土地污染。 [真情告白]:在舒緩低吟的的背最音樂中,小組代表真情告白,對土地講講真心話。 通過競技游戲的方式,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知識,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知道如何從身邊小事做起保護土地。課堂總結 我們蘭陵的大蒜、蔬菜的種植享譽全國,通過菜博會的平臺更是銷往全國各地甚至國外,這就告訴我們,只有尊重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因地制宜地發展經濟,才能得到大自然更多更豐富的饋贈。課堂知識延伸到課下:讓我們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關愛我們的土地,關愛我們共同居住的家園吧 [師生誓言]:和老師一起大聲宣誓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評測練習 1.我國土地資源利用類型中,面積最大的是() A.耕地 B.林地 C.草地 D.難以利用的土地 2.決定我國土地資源多樣性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氣候復雜多樣; B.地形復雜多樣; C.氣候與地形復雜多樣; D.緯度位置 3.我國把“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實保護耕地”作為基本國策,主要原因是() A.土地資源分布不均 B.土地資源不可再生 C.土地資源多種多樣 D.人口多,耕地少 4. 我國的耕地資源出現危機 ——耕地面積在減少,土地質量在下降由于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特別是工業、交通和城市建設大量占用耕地,僅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 1983 年,我國就失去耕地近 0.67 億公頃,同時新開墾耕地0.54 億公項,凈減耕地 0.13 億公項。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耕地減少的趨勢更加嚴重,不但耕地的數量在迅速減少,而且土壤肥力也在下降,耕地有機質含量僅為 1.5%。18 億畝:中國耕地保護的“紅線”為確保國家糧食安全,中國的耕地保有量不得低于 18 億畝一一這既是中國耕地面積的底線,也是不能突破的政策“紅線”。當前,我國耕地總量仍為 18.5 億畝左右,耕地“紅線”沒有突破。 1、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的幾十年里,我國耕地減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從第一部分材料可以看出,我國耕地存在著兩大問題 ①在數量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質量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怎樣做才能切實保護耕地 請提出你的合理化建議。課后反思 在自然資源這一章中,土地資源相對于水資源來說,學生的切身經歷和感性認識較少,如何讓土地走進學生的日常生活,拉近土地資源與學生的距離:如何引導學生體會我國耕地保護的重要性、嚴峻性,理解我國土地國策,這是我在設計教學環節、收集教學素材的過程中始終要考慮的因素,這就要求教師要有較強掌控和應變能力,設計的問題必須既有坡度又有啟發意義,從而令學生產生相應的學習興趣。 首先,在新課導入環節,通過視頻和谷歌地球從宇宙到腳下的土地,打開學生的認知世界,讓學生,在茫茫宇宙中為人類提供立足和發展根基的土地是多么珍貴,進而開啟國土探究之旅,將本課程的主要思路設計為“析土地一一治耕地一一護土地”,環環相扣,由大到小,由理論到實踐,從知識講解到情感深化,自然而然。通過析土地環節,讓學生了解我國土地資源地區分布不均、類型齊全、耕地比重小且人均耕地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基本特點,在此環節,為了減少學生的學習難度、抓住主要矛盾,在各類土地利用類型中,厘清耕地這一條主線,自然過渡到治耕地環節。在治耕地環節,合理選取典型且有針對性的視頻、圖文資料加深學生的感知,層層遞進讓學生認識到我國土地資源尤其是耕地在利用中存在的問題及形勢的嚴峻性,理解我國士地國策。在護土地環節,設計希沃游戲,讓學生在游戲中了解如何從身邊做起為保護土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不讓保護土地成為一句口號。從學生的課堂表現和聽課教師的課后反饋來看,這節課的組織形式、知識的遞進和學生的參與體驗都較好,學生喜歡這種課堂組織形式,獲得的知識量大且效果好。 對于本課合作探究環節的設計,我存在著一些困惑和不足。讓學生分小組,分別探究耕地、林地、草地和難以利用土地的主要分布地區及分布地區的自然環境特點,小組合作確實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是這樣將問題制裂開來,尤其是對于初中生來講,整體性思維不強,容易只觀小局不關大局,雖然我最后給出了總的中國土地利用分布圖讓學生說出我國土地資源的空間分布特征,學生也能夠說出地區分布不均的總特征,但是這個環節的設置在整個環節中還是更偏于一種形式,沒有發揮出其在知識啟發上的作用。另外,該教學方法本身要求要給學生足夠的思考、討論時間,然而受限于課堂時間,5 分鐘的討論沒有出現預期的交流高潮,小組代表上臺匯報時,發現有一兩個小組空間識圖用圖的意識不夠,在今后的教學中要加強學生讀用圖的能力。如何更有效的設計和組織這一環節的小組合作,是我在今后要繼續改進、思考的方向。教學無定法,本課還有較大提升和改進的空間,要繼續加強學習、反思,最終重在得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