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課 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從理論到實踐的發展一、人類社會的發展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 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 生產力 生產力是人類改造自然使其適應社會需要的物質力量。包括勞動者、勞動對象和勞動資料生產關系 生產關系是人們在物質生產過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社會關系。包括生產資料所有制關系、生產中的人與人的關系和產品分配關系經濟基礎 經濟基礎是指由社會一定發展階段的生產力決定的占統治地位的生產關系的總和。上層建筑 上層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的經濟基礎之上的意識形態以及相應的制度、組織和設施。人類社會的普遍規律 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狀況、上層建筑一定要適應經濟基礎狀況,是在任何社會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規律。這一規律決定著社會形態的依次形成和更替,推動著人類社會向前發展。人類社會發展歷史進程的統一性和多樣性 統一性 鄧小平指出:“封建社會代替奴隸社會,資本主義社會代替封建社會,社會主義經歷一個長過程發展后必然代替資本主義。這是社會歷史發展不可逆轉的總趨勢。”多樣性 受到地理環境、文化傳統、外部影響等因素的影響,各國、各地區、各民族的發展道路有著不同的表現,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進程是由各國、各地區、各民族歷史的多樣性反映出來的。社會進步的主要標準 一種社會形態代替另一種社會形態,究竟是歷史的進步還是倒退,判斷的主要標準,是看生產關系是否適應生產力的發展要求,是否符合人類社會發展的總趨勢。二、原始社會的解體和階級社會的演進(一)原始社會歷史地位 原始社會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最初階段,也是最低階段。生產力 石器——低下的生產力(1)原始社會長達二三百萬年,其中絕大部分時間處于舊石器時代,主要以采集天然食物為生。 (2)距今約一萬年,人類進入新石器時代,原始畜牧業和農業開始出現,人們從食物的采集者變為生產者。那些得益于畜牧農耕而使人類實現了定居的地方,大都成為人類文明的搖籃。生產關系 (1)共同占有生產資料。(2)共同勞動,在生產中結成平等互助的關系。 (3)平均分配勞動產品。氏族制度 (1)在原始社會,按血緣關系結成的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單位。(2)在氏族制度下,人們通過氏族議事會管理集體事務,一切大事都在議事會上由全氏族成年人共同討論決定。 (3)到了原始社會末期,一些近親的氏族構成部落,有的部落聯合起來組成部落聯盟。解體 (1)原始社會末期,生產工具的改進大大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2)原來以氏族為單位的共同勞動,逐漸被以家庭為單位的個體勞動代替,生產資料相應地由氏族公有轉歸家庭私有。土地變成私有財產,這標志著私有制的確立。 (3)貧富分化加劇,使氏族成員的地位越來越不平等,原始社會逐漸解體了。【典題1】1.入選全國“百年百大考古發現”的福建閩侯曇石山遺址被譽為“福建文明的搖籃”。小明同學周末參觀曇石山遺址博物館,了解了曇石山考古的相關信息,據此推斷正確的是( )序號 信息 推斷① 出土的生產工具以磨制石器為主 曇石山當時已經邁入文明時代的門檻② 男性墓中多以生產工具作為隨葬 生產工具為個人所有,私有制已確立③ 不同墓葬出土的隨葬品多寡不一 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帶來了貧富的分化④ 挖掘出石鐮、蚌刀等農作物收割工具 曇石山先民開始從食物采集者轉變為生產者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典題2】2.“原始社會是一個理想的社會嗎?”下列關于原始社會的敘述正確的是( )A.原始社會沒有壓迫和剝削,人人平等,是一個理想社會B.雖然生活艱苦,但那時社會風氣好,氏族成員平等決定集體事務,是理想社會C.不是理想社會。原始社會里到處有人吃人的現象,而且人的壽命都很短D.生產力低下,人們的溫飽問題都難以解決,不是理想社會(二)奴隸社會階級 含義 所謂階級,就是在一定生產關系中處于不同地位的集團產生 (1)隨著原始社會的解體,出現了兩大地位不同的集團——奴隸主階級和奴隸階級,前者處于剝削者的地位,后者處于被剝削者的地位。(2)奴隸的兩個來源:戰爭奴隸、債務奴隸。國家 含義 國家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是階級統治的工具。產生 (1)奴隸階級和奴隸主階級的矛盾是奴隸社會的主要矛盾。奴隸主的殘酷剝削和壓迫,必然遭到奴隸的反抗。(2)奴隸主為了維護本階級的利益,建立了軍隊 、警察 、監獄等暴力機關。這樣,人類歷史上最早的國家——奴隸制國家產生了。 ▲順序:生產力→私有制→階級→國家生產關系 (1)奴隸主占有生產資料并完全占有奴隸。(2)奴隸毫無人身自由,在奴隸主的強制下勞動; (3)奴隸勞動的全部產品都歸奴隸主占有和支配,奴隸主只給奴隸最低限度的生活資料。歷史進步性 (1)一種社會形態代替另一種社會形態,究竟是歷史的進步還是倒退,判斷的主要標準,是看生產關系是否適應生產力的發展要求,是否符合人類社會發展的總趨勢。(2)奴隸社會代替原始社會后,金屬工具的廣泛使用、城市的出現、文字的發明和應用、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分工等,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使人類擺脫蒙昧野蠻的狀態,邁入了文明時代的門檻。 ▲城市的出現、文字的發明是人類進入文明社會的標志。【典題3】3.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中提到:“一切部門中生產的增加,使人的勞動力能夠生產出超過維持勞動力所必需的產品,這也增加了氏族、家庭公社或個體家庭的每個成員所擔負的每日的勞動量,吸收新的勞動力成為人們向往的事情了,于是戰爭提供了新的勞動力:俘虜被變成了奴隸。”這一論述說明( )①變戰俘為奴隸是氏族家庭成員增加的需要 ②奴隸制階級關系的產生由生產力的發展決定③奴隸階級的產生是生產工具私有帶來的結果 ④奴隸社會代替原始社會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典題4】4.某國南部,科學家發現了一個從新石器時代晚期延續到青銅時代中期的人類遺址,有大量墓葬與遺骨,其中一些幼孩遺骨的陪葬品十分豐富。除此之外,核心家族成員的墓葬周圍,還出現了很多簡陋的、沒有隨葬品的墓葬,DNA分析顯示他們和核心家族成員毫無親戚關系。由此可推知當時的社會( )①人們共同勞動,共同占有生產資料 ②財富社會地位可繼承,私有制產生③不同身份的人共同生活,階級出現 ④生產相對過剩,階級矛盾難以緩和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三)封建社會生產力 鐵制農具推廣使用,耕作技術顯著進步,水利事業有較大發展,手工業有了進一步發展,冶鐵業成為最重要的手工業部門,商業和城市逐漸發展起來生產關系 (1)地主占有絕大部分土地,農民有自己的勞動工具甚至少量土地。(2)農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 (3)地主通過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農民大部分勞動成果。剝削基礎與剝削方式 (1)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階級剝削農民的基礎(2)收取地租是地主階級剝削農民的主要方式,地租包括勞役地租、實物地租和貨幣地租 (3)地主階級還利用高利貸,強迫農民繳納苛捐雜稅,從事各種徭役。封建國家的顯著特征 (1)君主專制、等級森嚴。(2)地主階級散布封建迷信、傳播封建道德、鼓吹“君權神授”,鉗制勞動人民的思想。主要矛盾 農民階級和地主階級之間的矛盾【典題5】5.《墨子》中有這樣的記載:“今也農夫之所以早出暮入,強乎耕稼樹藝,多聚叔粟而不敢怠倦者,何也 ……今也婦人之所以夙興夜寐,強乎紡績織纴,多治麻統葛緒,捆布縿,而不敢怠倦者,何也 ”農民之所以“蚤出暮入,耕稼樹藝”“夙興夜寐,紡績織纴”,是因為( )①地主占有絕大部分土地 ②農民能夠自由出賣勞動力③勞動效果與其經濟收入直接掛鉤 ④勞動成果能留下一部分歸自己支配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四)資本主義社會1.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建立(1)封建社會后期,隨著社會生產力和商品經濟的出現,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在封建社會內部萌生出來。(2)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建立的兩個基本條件:第一,要有大批的失去生產資料、有人身自由、能夠出賣勞動力的人;第二,要有開辦資本主義企業所必需的大量貨幣當做資本。▲在歷史上,西方資產階級依靠暴力、通過掠奪促使這兩個條件的形成。這個過程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載入人類編年史的”。2.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1)資本家占有一切生產資料。(2)失去生產資料的勞動者不得不出賣自己的勞動力,受雇于資本家,成為雇傭工人。(3)資本家在生產過程中占有工人創造的剩余價值。▲資本主義剝削的秘密:隱蔽地無償占有雇傭工人創造的剩余勞動。3.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1)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標志著資本主義社會的開始,人類社會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2)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工業革命的發生和完成,帶來了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的巨大飛躍,促進了人類思想的解放,使科學、教育、文化的發展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4.資本主義經濟危機(1)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基本特征:生產相對過剩,即相對于勞動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來說,社會生產的商品顯得過剩,而不是與勞動人民的實際需求相比的絕對過剩。(2)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主要表現:大量商品賣不出去,大量生產資料被閑置,大批企業、銀行破產,大批工人失業,整個社會陷入混亂。(3)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產生的原因①直接原因是生產無限擴大的趨勢與勞動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對縮小之間的矛盾,以及個別企業內部生產的有組織性與整個社會生產的無政府狀態之間的矛盾。②根本原因在于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這是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基本矛盾≠主要矛盾5.資本主義的歷史命運 (1)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是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是資本主義社會一切矛盾和沖突的總根源,它貫穿于資本主義社會的始終,決定著資本主義的命運。(2)生產社會化的程度越高,資本、生產資料、勞動產品就越集中在少數資本家手里,資本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尖銳化就越不可避免。(3)資本主義終究要被社會主義所取代,雖然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典題6】(2023·浙江·高考真題)6.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周期性爆發至少證明兩點:一方面,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沒有能力繼續駕馭它的生產力。另一方面,這種生產力要求擺脫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建立適應它的生產關系。由此可以得到的結論是( )①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調整可以促進生產力發展 ②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和生產力發生尖銳沖突③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一定會適合生產力狀況 ④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必然勝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典題7】7.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指出:“生產資料的集中和勞動的社會化,達到了同它們的資本主義外殼不能相容的地步,這個外殼就要炸毀了。資本主義私有制的喪鐘就要響了。剝奪者就要被剝奪了。”由此可見( )①資本積累的發展必然導致資本主義社會內在矛盾加深②資產階級可以通過更換政治“外殼”,解決階級矛盾③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是產生經濟危機的直接原因④資本主義生產關系最終將被更先進的生產關系所取代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三、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一)科學社會主義產生的歷史條件1.空想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思想來源(1)產生背景伴隨著資本主義形成和發展過程中日益顯現的激烈矛盾,社會主義思想得以產生和發展。一些先進分子對資本主義進行揭露和批判,同時表達對未來理想社會的訴求。(2)三個時期時期 代表人物 特點16世紀初到17世紀末的空想社會主義 莫爾、康帕內拉 早期空想社會主義者用文學的語言批判資本主義帶來的各種災難和罪惡,描述了一個沒有壓迫、人人平等的理想社會18世紀的空想社會主義 摩萊里 擺脫了早期空想社會主義純粹虛構的幻想,以法律條文的形式提出了人人平等、生產資料公有制等未來社會的基礎19世紀初的空想社會主義 圣西門傅立葉 歐文 空想社會主義發展到最高階段,在批判資本主義制度的同時,對未來社會提出了許多積極合理的設想(3)歷史評價①歷史進步性空想社會主義看到了資本主義的弊端,對資本主義進行揭露和批判,同時表達對未來理想社會的訴求,空想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思想來源。②歷史局限性空想社會主義之所以是空想,是因為他們僅僅從理性正義等原則出發揭露資本主義的弊端。他們主張階級調和,反對階級斗爭,看不到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無產階級的力量,沒有找到消滅資本主義社會和建立新社會的強大力量,也沒有找到進行社會變革的正確途徑。【典題8】8.空想社會主義從抽象的人性出發,把資本主義看作是違背人的理性的表現,認為共產主義就是從人們頭腦中重新發明一套原則,取代資本主義現實中的原則;科學社會主義則是從“批判舊世界中發現新世界”,是從分析資本主義現實的經濟運動過程的內在矛盾出發,揭示資本主義發展的未來趨勢,并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無產階級社會主義斗爭的路線、方針和策略。由此可見( )①空想社會主義對未來的思考更加理性②科學社會主義建立在客觀事實之上③科學社會主義與空想社會主義完全相悖④在實現理想社會的道路上,兩者存在區別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資本主義的發展和工人運動的興起,是科學社會主義產生的歷史前提(1)三大工人運動十九世紀三四十年代,資本主義世界先后爆發了法國里昂工人起義、英國憲章運動、德意志西里西亞紡織工人起義(2)工人運動的歷史意義以三大工人運動的發生為標志,工人階級開始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開始聯合起來反抗資產階級,將斗爭的矛頭指向整個資產階級和資本主義制度。(二)科學社會主義的創立1.科學社會主義創立的理論基石: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創立 主要內容 重大意義唯物史觀 馬克思、恩格斯批判繼承了德國古典哲學的合理成分而創立的嶄新學說 唯物史觀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揭示了人民群眾的歷史主體作用,揭示了階級斗爭在階級社會中的巨大作用,把人們對美好社會的追求建立在科學認識社會發展客觀規律的基礎上。 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被恩格斯稱為馬克思的“兩個偉大發現”,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揭示了資本主義運行的特殊規律,為科學社會主義的創立奠定了理論基石,使社會主義實現了由空想到科學的偉大飛躍。剩余價值學說 馬克思、恩格斯通過剖析資本主義社會,批判繼承了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思想成果,創立了剩余價值學說。 剩余價值學說揭示了剩余價值的來源,揭示了資本家剝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勞動的秘密,揭示了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利益的根本對立,找到了變革資本主義社會的堅定力量,為無產階級的斗爭指明了方向。2.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標志:《共產黨宣言》發表(1)歷史意義1848年2月《共產黨宣言》發表,標志著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2)主要內容①分析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科學論證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和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歷史必然性。②總結了工人運動的經驗教訓,系統論述了無產階級政黨的性質、特點、任務和策略原則,闡明了建立無產階級政黨的必然性。③闡述了未來共產主義社會的理想目標,激勵著無產階級領導人民群眾為實現之而奮斗。3.馬克思主義的鮮明特征(1)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理論,創造性地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規律。(2)馬克思主義是人民的理論,第一次創立了人民實現自身解放的思想體系。(3)馬克思主義是實踐的理論,指引著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動。(4)馬克思主義是不斷發展的開放的理論,始終站在時代前沿。【典題9】(2023·全國·統考高考真題)9.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創立了科學社會主義,實現了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偉大飛躍。科學社會主義之所以是科學,是因為它( )①對未來的共產主義社會進行了原則性描述②對現存的資本主義社會進行了深刻的批判③以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為理論基礎④找到了實現人類解放的社會力量和正確道路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典題10】(2022·海南·高考真題)10.19世紀初,空想社會主義者傅立葉指出:“在文明時代,貧困是由過剩本身產生的”“這種文明制度使野蠻時代每一以簡單方式犯下的罪惡,都采取了復雜的、曖昧的、兩面的、虛偽的存在形式”。該論斷( )A.強調了階級斗爭的重要性B.表達了對未來理想社會的訴求C.揭露和批判了資本主義的真實面目D.科學論證了資本主義滅亡的歷史必然性(三)社會主義從一國到多國的實踐1.嘗試階段:成立巴黎公社(1)時間:1871年(2)意義:成立巴黎公社是無產階級奪取政權的第一次偉大嘗試,是科學社會主義從理論到實踐的第一次偉大嘗試,為社會主義運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教訓。2.實現階段:爆發十月革命(1)時間:1917年(2)歷史意義①十月革命推翻了資產階級的統治,建立了無產階級專政,確立了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特點:勞動者共同占有生產資料;消滅人剝削人的制度,人們建立起互助合作的關系;個人消費品實行按勞分配。②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將馬克思主義關于無產階級革命的理論變為現實,實現了科學社會主義從理論到現實的歷史性飛躍,開啟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3.發展階段: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社會主義在世界范圍內獲得大發展,實現了從一國實踐到多國實踐的歷史性飛躍。4.曲折階段:社會主義的道路是曲折的。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隨著東歐劇變、蘇聯解體,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出現嚴重曲折。5.社會主義發展的必然性(1)從人類社會發展的進程看,社會主義終將代替資本主義是不可避免的;(2)從人類社會發展的趨勢看,共產主義一定要實現的信念是不可動搖的。6.科學社會主義在中國的實踐與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在中國的實踐與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顯示了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科學社會主義的三次歷史性飛躍第一次飛躍 馬克思和恩格斯創立了科學社會主義,社會主義由空想到科學第二次飛躍 以十月革命后在蘇聯建成社會主義為標志,形成蘇聯模式社會主義第三次飛躍 通過改革開放和社會發展探索各具本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理在當代的應用和發展,是當代中國化的科學社會主義不同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比較社會形態 原始社會 奴隸社會 封建社會 資本主義社會 社會主義社會生產力(生產工具) 低下,石器 青銅器 鐵器 生產社會化 生產社會化生產關系 生產資料所有制關系 共同占有生產資料。 奴隸主占有生產資料并完全占有奴隸。 地主占有絕大部分土地,農民有自己的勞動工具甚至少量土地 資本家占有一切生產資料 勞動者共同占有生產資料。生產中人與人的關系 共同勞動,平等互助。 奴隸毫無人身自由,在奴隸主強制下勞動。 農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 勞動者不得不出賣自己的勞動力,受雇于資本家,成為雇傭工人。 人們在生產過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關系。產品的分配關系 平均分配勞動產品。 奴隸勞動的全部產品都歸奴隸主占有和支配,奴隸主只給奴隸最低限度的生活資料。 農民勞動成果大部分被地主通過收租等方式占有,一部分歸自己支配。 資本家占有工人創造的剩余價值。 個人消費品實行按勞分配。【同步精練】用時:40分鐘,分值:50分一、選擇題:本題共10小題,每小題3分,共3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山東模擬預測)11.“人猿相揖別。只幾個石頭磨過,小兒時節。銅鐵爐中翻火焰,為問何時猜得?不過幾千寒熱……”毛澤東在《賀新郎 讀史》中用115字提綱挈領,俯察審視,勾畫出了人類社會從蠻荒的原始社會到青銅文明,再到封建時代近5000年的歷史進程。運用所學知識,下列解讀正確的有( )①“小兒時節”,喻指人類社會發展的最初階段②“人猿相揖別”,標志人類邁入文明時代的門檻③“銅鐵爐中翻火焰”,體現社會生產力在不斷發展④“不過幾千寒熱”,說明社會形態自發地由低級向高級更替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海南三模)12.高一某同學對不同社會的生產關系特點很感興趣,在搜集整理相關資料的基礎上得出了以下結論,其中最貼切的是( )①原始社會中人們共同占有生產資料,實行按勞分配②奴隸社會中奴隸主占有生產資料而且完全占有奴隸③封建土地所有制使農民依附于地主,完全失去人身自由④資本家占有一切生產資料,在生產過程中占有工人創造的剩余價值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遼寧模擬預測)13.1987年,考古學家在良渚文化瑤山遺址發掘了12座墓葬。墓中隨葬品豐富,有玉器、陶器、漆器等1050余件(組)。玉琮、玉鉞等禮器僅見于南列墓內,玉璜、紡輪等僅見于北列墓中,墓主身份出現了等級差異。由此推測( )①當時人們之間存在貧富分化現象②氏族成員之間的地位已經不平等③高度發達的手工業使得國家形成④伴隨生產力發展國家已經產生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遼寧一模)14.在中國過春節時,糧倉是要貼春聯的,現在的農民大多寫著“春種一粒籽,秋收萬石糧。”橫批“糧食滿倉”,以期待來年糧食豐收。但在唐代詩人李紳的《憫農》中是這樣描述的,“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對《憫農》中描述的社會現象,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①“四海無閑田”說明農民擁有部分土地,主動勞動熱情提升②“四海無閑田”可以反映生產工具的改進促進了農業的發展③“猶餓死”的根源在于是當時的生產力水平低,糧食產量低④“猶餓死”體現出封建專制加強,地主對農民剝削更加殘酯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遼寧二模)15.“共產主義已經被歐洲的一切勢力公認為一種勢力;現在是共產黨人向全世界公開說明自己的觀點、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圖并且拿黨自己的宣言來反駁關于共產主義幽靈的神話的時候了。”通過這段話我們可以感悟其對中國發展的影響是( )①對中國共產黨的成立起到理論指導作用②照亮世界無產階級和勞動者的解放道路③促使中國在改革開放初期變革經濟體制④鼓舞中國人民對社會主義事業充滿信心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山東模擬預測)16.恩格斯指出,德國的理論上的社會主義永遠不會忘記,它是站在圣西門、傅立葉和歐文這三個人的肩上。雖然這三個人的學說含有十分虛幻和空想的性質,但他們終究是屬于一切時代最偉大的智士之列的,他們天才地預示了我們現在已經科學地證明了其正確性的無數真理。由此可見( )①空想社會主義者是科學社會主義的先驅②空想社會主義理論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思想來源③社會主義理論的發展是由空想到科學的過程④“三人”對未來社會的設計是人類最高奮斗目標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甘肅天水市第一中學模擬)17.《共產黨宣言》是第一次全面闡述科學社會主義原理的偉大著作,矗立起了一座馬克思主義精神的豐碑。170多年來,《共產黨宣言》的思想光輝并沒有因歲月流逝而褪色。置身偉大的新時代,站在“兩個百年”交匯的關鍵節點,更需要重溫《共產黨宣言》。重溫《共產黨宣言》有助于( )①堅定中國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砥礪奮進前行②純潔黨風黨性,增強黨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③深刻理解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找到變革社會的決定力量④解決實際問題,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提供現成的方案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山東一模)18.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以鮮活厚重的理論創新、思想創造,在科學社會主義這部巨著里寫下了屬于自己的不朽篇章。之所以說中國沒有辜負社會主義,是因為( )①堅守:中國從未背離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②發展:中國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③跨越:中國實現了科學社會主義從理論到現實的歷史性飛躍④領航:中國使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成為世界共同信仰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河北衡水高三階段練習)19.作為科學社會主義的奠基者和創立者,馬克思極大推進了人類文明進程,至今依然被公認為“千年第一思想家”。但科學社會主義不是憑空出現,不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它有人類社會前期的理論成果的淵源。下列關于這一觀點的理解表述正確的是( )①《共產黨宣言》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是科學社會主義誕生的標志②剩余價值學說揭示了資本主義運行的特殊規律,為科學社會主義的創立奠定了理論基石③資本主義的發展和工人運動的興起,為科學社會主義的產生提供了歷史前提④空想社會主義揭示了資本主義的弊端和本質,為科學社會主義的產生提供了思想來源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河北衡水高三階段練習)20.1943年,歌曲《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誕生,并傳遍大江南北,經久不衰。歌曲原名為《沒有共產黨就沒有中國》,后來,毛澤東作了修改,在“中國”前面添加了“新”字。這一修改表明( )A.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件B.未來中國要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經過新民主主義走向社會主義C.中國共產黨執政,既是歷史的必然,也是人民的選擇D.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二、非選擇題:本題共2小題,共20分。(山東·模擬預測)21.在科學社會主義誕生之前,沒有任何理論能指出真正實現人類美好理想的現實道路。馬克思和恩格斯在一系列哲學著述中揭示了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批判了君主、官僚決定國家制度的英雄史觀,闡明了“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的思想,強調其創立的新唯物史觀是改造世界的哲學;馬克思還發現被稱之為勞動力的商品不同于其他商品,它所創造的價值與自身的價值的差額形成了資本家的利潤,揭穿了資本主義生產過程中用形式的公平掩蓋著的實質上的不公平。在此基礎上創立的科學社會主義,實現了社會主義的科學性和真理性,為人類社會走向光明的未來指明了唯一正確的道路。根據材料,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相關知識說明社會主義是如何實現由空想到科學的偉大飛躍的。(廣東模擬)2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在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和《共產黨宣言》發表170周年紀念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闡述了新時代共產黨人重溫《共產黨宣言》的重要意義。《共產黨宣言》所秉持的人民立場和為人民大眾謀利益、為全人類謀解放的思想,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得到了傳承和創新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建立在馬克思主義科學真理的基礎之上,建立在馬克思主義揭示的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基礎之上”。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在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秉持《共產黨宣言》的建黨原則,統籌推進黨的各項事業建設,把中國共產黨建設成為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人民衷心擁護、勇于自我革命、經得起各種風浪考驗、朝氣蓬勃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結合材料和所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知識,說明中國共產黨人重溫《共產黨宣言》的現實意義。試卷第1頁,共3頁試卷第1頁,共3頁參考答案:1.D【詳解】③④:通過曇石山考古發現,不同墓葬出土的隨葬品多寡不一,這說明當時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帶來了貧富的分化;挖掘出石鐮、蚌刀等農作物收割工具,說明曇石山先民開始從食物采集者轉變為生產者,③④正確。①:出土的生產工具以磨制石器為主,說明曇石山當時已經邁入進入新石器時代,而不是邁入文明時代,人類進入文明時代是在奴隸社會,①錯誤。②:土地變為私有財產,標志著私有制的確立;生產工具為個人所有,不是私有制確立的標志,②錯誤。故本題選D。2.D【詳解】D:在原始社會中,生產力低下,人們的溫飽問題都難以解決,不是理想社會,D正確。AB:雖然原始社會固然存在各種優點,但是其生產力低下,故其不是理想社會,AB錯誤。C:本項中“到處有人吃人的現象”的說法沒有事實依據,C錯誤。本題選 D項。3.C【詳解】②④:一切部門中生產的增加、使人的勞動力能夠生產出超過維持勞動力所必需的產品,說明生產力發展了,需要更多的勞動力來維持生產發展的需要。于是戰爭提供了新的勞動力,也就是俘虜被變成了奴隸,奴隸階級出現了,說明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奴隸社會代替原始社會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②④正確。①:變戰俘為奴隸并不是氏族家庭成員增加的需要,而是生產力發展的必然結果,①排除。③:奴隸階級的產生是生產力發展帶來的結果,而不是生產工具私有帶來的結果,③排除。故本題選C。4.C【詳解】①:科學家發現該遺址一些幼孩遺骨的陪葬品十分豐富。除此之外,核心家族成員的墓葬周圍,還出現了很多簡陋的、沒有隨葬品的墓葬,這說明勞動產品不再平均分配,私有制產生,而人們共同勞動,共同占有生產資料是原始社會生產關系的特點,①不合題意。②③:科學家發現該遺址一些幼孩遺骨的陪葬品十分豐富,核心家族成員的墓葬周圍,還出現了很多簡陋的、沒有隨葬品的墓葬,這表明財富社會地位可繼承,私有制產生,階級出現,②③符合題意。④:根據題干可知該遺址是奴隸社會的時期的人類遺址,生產力水平較原始社會有所提高,但達不到資本主義社會生產相對過剩,階級矛盾難以緩和的程度,④不合題意。故本題選C。5.D【詳解】③④:引文描述的是封建時代農民的生產狀況,根據封建生產關系的特點可知,農民之所以“蚤出暮入,耕稼樹藝”“夙興夜寐,紡績織纴”,是因為勞動效果與其經濟收入直接掛鉤,勞動成果能留下一部分歸自己支配,③④符合題意。①:地主占有絕大部分土地與題干不構成因果關系,①不合題意。②:封建地主階級憑借對土地的占有,使農民不得不依附于地主,屈從于地主階級的奴役,②說法錯誤。故本題選D。6.C【詳解】①:當生產關系適合生產力發展狀況時,它對生產力的發展起推動作用;當生產關系不適合生產力發展狀況時,它對生產力的發展起阻礙作用,因此調整生產關系不一定能促進生產力發展,①排除。②④: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周期性爆發,“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沒有能力繼續駕馭它的生產力”,這強調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和生產力發生尖銳沖突。“這種生產力要求擺脫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建立適應它的生產關系”,這說明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資本主義終究要被社會主義所取代,②④正確。③: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無法克服的痼疾,表明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很難一直適合生產力狀況。生產力的狀況決定生產關系的性質,生產力的變化、發展,遲早會引起生產關系的變革。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一定會不適合生產力狀況, ③排除。故本題選C。【點睛】7.B【詳解】①④:馬克思在《資本論》中的這段話,提示了資本主義生產資料日益集中到少數資本家手中,必然與社會化大生產產生矛盾,導致資本主義社會內在矛盾加深,當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無法調和時,資本主義生產關系最終將被更先進的生產關系所取代,①④符合題意。②:資產階級可以通過更換政治“外殼”緩解其階級矛盾,但不能從根本是解決階級矛盾,②錯誤。③: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是產生經濟危機的根本原因而非直接原因,③錯誤。故本題選B。8.C【詳解】①:空想社會主義對未來社會的設計,要求建立一個完美的社會形態,這種想法無疑只能是虛構;而且把未來社會描寫成十全十美,并在細節上都作了具體的規定和設計,這也只能是一種空想,①錯誤。②:從材料可以看出,科學社會主義建立在客觀事實之上,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找到了實現理想社會的現實道路,②正確。③:空想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思想來源,③錯誤。④:從材料可以看出,空想社會主義與科學社會主義在實現理想社會的道路上,兩者存在區別,④正確。故本題選C。9.D【詳解】③④:科學社會主義之所以科學,是因為它以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為理論基石,揭示了人類社會的一般規律和資本主義運行的特殊規律,找到了無產階級這一實現人類解放的社會力量,指明了實現人類徹底解放的正確道路,這也是科學社會主義超越空想社會主義的地方。③④符合題意。①②:空想社會主義也對資本主義社會進行了深刻的批判,對未來共產主義社會的圖景進行了勾畫,但他們主張階級調和,反對階級斗爭,看不到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無產階級的力量,沒有找到社會變革的正確途徑,因此這兩個選項不能表明科學社會主義相對于空想社會主義的進步性,即不能說明其科學性,①②與題意不符。故本題選D。10.C【詳解】A:根據材料“在文明時代,貧困是由過剩本身產生的”。這里過剩指的是生產過剩,,代指資本家對打工者的剝削。并未明確提出打工者“需要反抗”, 所以不涉及階級斗爭的重要性,A與題意不符。B:根據材料“這種文明制度使野蠻時代每一以簡單方式犯下的罪惡”可知,該論斷與未來理想社會無關,B與題意不符。C:根據材料“這種文明制度使野蠻時代每一以簡單方式犯下的罪惡, 都采取了復雜的、 暖味的、兩面的、虛偽的存在形式”。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種文明是指資本主義, 該診斷揭露和批判了資本主義的真實面目,C符合題意。D:結合所學知識可知, 科學論證了資本主義滅亡的歷史必然性的是馬克思主義,而非空想社會主義者,D錯誤。故本題選C。11.A【詳解】①③:“人猿相揖別。只幾個石頭磨過,小兒時節。銅鐵爐中翻火焰,為問何時猜得?不過幾千寒熱……”,其中,“小兒時節”,喻指人類社會發展的最初階段——原始社會;“銅鐵爐中翻火焰”,體現社會生產力在不斷發展,①③正確。②:奴隸社會代替原始社會后,金屬工具的廣泛使用、城市的出現、文字的發明和應用等,標志著人類邁入文明時代的門檻,而“人猿相揖別”,說明人類進入原始社會,②錯誤。④:人類社會的運動是有規律的,社會形態不會自發地由低級向高級更替,④錯誤。故本題選A。12.B【詳解】①:原始社會中人們共同占有生產資料,平均分配勞動產品,而不是按勞分配,①說法有誤。②:奴隸社會中奴隸主占有生產資料而且完全占有奴隸,②符合題意。③:封建社會地主占有絕大部分土地,農民有自己的勞動工具甚至少量土地,農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③說法有誤。④:資本主義社會資本家占有一切生產資料,在生產過程中占有工人創造的剩余價值,④符合題意。故本題選B。13.A【詳解】①②:考古學家在良渚文化瑤山遺址發掘了12座墓葬。玉琮、玉鉞等禮器僅見于南列墓內,玉璜、紡輪等僅見于北列墓中,墓主身份出現了等級差異。由此推測當時人們之間存在貧富分化現象,氏族成員之間的地位已經不平等。①②符合題意。③④:良渚文化瑤山遺址屬于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當時手工業并不是高度發達,國家尚未產生。③④與題意不符。故本題選A。14.C【詳解】①:封建地主階級憑借對土地的占有,使農民不得不依附于地主,屈從于地主階級的奴役,“四海無閑田”并不能說明農民主動勞動熱情提升,①錯誤。②:封建社會鐵制農具廣泛使用和推廣,耕作技術顯著進步,出現了“四海無閑田”的境況,這可以反映生產工具的改進促進了農業的發展,②正確。③:“猶餓死”的根源在于是封建土地所有制,③錯誤。④:地主占有絕大部分土地,通過地租等方式,占有農民大部分勞動成果,出現“猶餓死”,這體現出封建專制加強,地主對農民剝削更加殘酷,④正確。故本題選C。15.C【詳解】①:材料主張共產黨人公開自己的觀點、目的、意圖,“并且拿黨的宣言來反駁關于共產主義幽靈的神話的時候了”,強調了《共產黨宣言》的理論指導作用,故①正確。②:題干是詢問對中國發展的影響,而不是對世界的影響,故②不選。③:材料中主張共產黨人公開自己的觀點、目的、意圖,反抗關于共產主義幽靈的神話,可見這主要作用于中國的革命階段,而不是改革開放時期的建設,故③不選。④:材料中主張共產黨人公開自己的觀點、目的、意圖,以飽滿的熱情鼓舞中國人民堅定不移推進社會主義事業,故④正確。故本題選C。16.A【詳解】①:德國的理論上的社會主義永遠不會忘記,它是站在圣西門、傅立葉和歐文這三個人的上的,這說明空想社會主義者是科學社會主義的先驅,①符合題意。②:“他們天才地預示了我們現在已經科學地證明了其正確性的無數真理”說明空想社會主義理論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思想來源,②符合題意。③:從十六世紀起到十九世紀四十年代為止,社會主義經歷了一個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過程,但“社會主義理論的發展是由空想到科學的過程”說法欠妥,因為社會主義理論的發展還有從理論到現實的歷史性飛躍,從一國到多國實踐的歷史性飛躍,③排除。④:實現共產主義是人類最高奮斗目標,④錯誤。故本題選A。17.A【詳解】①②:170多年來,《共產黨宣言》的思想光輝并沒有因歲月流逝而褪色。置身偉大的新時代,站在“兩個百年”交匯的關鍵節點,更需要重溫《共產黨宣言》。重溫《共產黨宣言》有助于堅定中國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純潔黨風黨性,增強黨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①②符合題意。③:人民群眾是變革社會的決定力量,中國共產黨共產黨人已經找到了這一決定力量,③錯誤。④:重溫《共產黨宣言》有助于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提供理論指導,而不是提供現成的方案,④錯誤。故本題選A。18.A【詳解】①②:中國沒有辜負社會主義,表現為中國堅守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理,從未背離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中國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不斷得到發展,①②正確。③: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實現了科學社會主義從理論到現實的歷史性飛躍;中國不是首次實現科學社會主義由理論變成實踐的“跨越”,因此,該選項不是中國沒有辜負社會主義的原因,③錯誤。④:中國使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得到了發展,但并沒有成為世界共同信仰。該選項的說法不符合事實,④錯誤。故本題選A。19.C【詳解】①: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科學社會主義誕生,①不選。②③:科學社會主義不是憑空出現,它有人類社會前期的理論成果的淵源。其中剩余價值學說揭示了資本主義運行的特殊規律,為科學社會主義的創立奠定了理論基石;資本主義的發展和工人運動的興起,為科學社會主義的產生提供了歷史前提,②③符合題意。④:空想社會主義揭示了資本主義的弊端,但未揭示資本主義的本質,④不選。故本題選C。20.B【詳解】A:材料強調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建立新的國家政權,未涉及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意義,A不符合題意。B:材料中強調的是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建立新的國家政權,為實現新民主主義走向社會主義革命奠定基礎,B正確。CD:材料強調的是“新”,指的是未來中國要在共產黨的領導下經過新民主主義走向社會主義,并沒有體現中國共產黨執政地位的取得和中國共產黨的初心使命,CD不合題意。故本題選B。21.①唯物史觀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揭示了人民群眾的歷史主體作用,揭示了階級斗爭在階級社會發展中的巨大作用把人們對美好社會的追求建立在科學認識社會發展客觀規律的基礎上。②剩余價值學說從經濟學角度揭示了剩余價值的來源,揭示了資本家剝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勞動的秘密,揭示了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根本對立,找到了變革資本主義社會的堅定力量,為無產階級的斗爭指明了方向。③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為科學社會主義的創立奠定了理論基礎,使社會主義實現了由空想到科學的偉大飛躍。【分析】背景素材:科學社會主義考點考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有關知識能力考查: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述事物核心素養:政治認同、科學精神【詳解】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的設問指向科學社會主義,要求調用唯物史觀、剩余價值學說的有關知識,分析社會主義是如何實現由空想到科學的偉大飛躍的。第二步:審材料,通過標點符號、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①:馬克思和恩格斯在一系列哲學著述中揭示了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批判了君主、官僚決定國家制度的英雄史觀,闡明了“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的思想,強調其創立的新唯物史觀是改造世界的哲學→可聯系唯物史觀。有效信息②:馬克思還發現被稱之為勞動力的商品不同于其他商品,它所創造的價值與自身的價值的差額形成了資本家的利潤,揭穿了資本主義生產過程中用形式的公平掩蓋著的實質上的不公平→可聯系剩余價值學說。有效信息③:在此基礎上創立的科學社會主義,實現了社會主義的科學性和真理性,為人類社會走向光明的未來指明了唯一正確的道路→可聯系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得分點①:唯物史觀+唯物史觀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揭示了人民群眾的歷史主體作用,揭示了階級斗爭在階級社會發展中的巨大作用把人們對美好社會的追求建立在科學認識社會發展客觀規律的基礎上。得分點②:剩余價值學說+剩余價值學說從經濟學角度揭示了剩余價值的來源,揭示了資本家剝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勞動的秘密,揭示了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根本對立,找到了變革資本主義社會的堅定力量,為無產階級的斗爭指明了方向。得分點③:社會主義由空想到科學+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為科學社會主義的創立奠定了理論基礎,使社會主義實現了由空想到科學的偉大飛躍。【點睛】回答分析說明類問題,主要按以下思路進行:第一步,分析材料,把握主題,聯想相關知識。第二步,圍繞主題,回歸教材,確認知識(細化知識要點并確認)。以試題反映出的問題為中心與教材聯系,找出材料與教材的“結合點”。第三步,緊扣題意,合理作答。通常,我們只要將教材中的基本原理與材料一一對應,用理論分析材料即可。22.①新時代重溫《共產黨宣言》,有利于中國共產黨人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理想信念。②有利于中國共產黨人始終以人民為中心,更好地增進人民福祉,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③有利于永葆中國共產黨人的先進性純潔性,提高中國共產黨的執政水平和執政能力。④有利于中國共產黨人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途上提供科學理論指導戰勝困難。【分析】背景素材: 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和《共產黨宣言》發表170周年紀念大會和黨的十九大考點考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有關知識能力考查: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述事物核心素養:政治認同、科學精神【詳解】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知識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的設問要求可轉換為說明中國共產黨人重溫《共產黨宣言》的意義,需要調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有關知識,從意義角度分析作答。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①:中國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建立在馬克思主義科學真理的基礎之上→可聯系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理想信念;關鍵詞②: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可聯系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關鍵詞③:勇于自我革命、經得起各種風浪考驗→可聯系先進性純潔性、執政水平和執政能力;關鍵詞④: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可聯系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注意設問限定以及教材知識與材料、時政信息等相結合。答案第1頁,共2頁答案第1頁,共2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