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高一地理必修一教案 地球的演化 高一地理備課組課題: 地球的演化【課標解讀】運用地質年代表等資料,簡要描述地球的演化過程。【核心素養】1.人地協調觀:結合生物的演化史,樹立人地和諧相處的觀念。2.綜合思維:依據地層和化石的特點,能夠確定地層所形成的年代和推測地層形成時的地理環境特征。3.區域認知:依據地質年代表,分析地球不同地質階段的地球面貌、地殼運動、古生物情況。4.地理實踐力:結合具體情況,參觀地質博物館或進行野外實習,了解有關地層化石和地球演化的歷史。【教學重點難點】1.不同地質時期的地殼運動與海陸分布狀況,以及生物演化的特征。(難點)2.地層和化石的特征及其研究意義;地球演化史(地質活動、海陸分布、生物發展等方面)。(重點)【教學方法】合作探究法、講授法、活動探究法、對比分析法、多媒體教學法。【教學媒體】 希沃白板【教學課時】 2課時【教學過程】第一課時【新課導入】(視頻導入)地球是一顆美麗的星球,奇妙地球,生機盎然,地球何時形成、如何演化?何時具備適宜人類生存的環境?為了尋找答案,讓我們開啟一趟探尋地球的進化之旅。地球約有46億年的歷史,在這漫長的時間里,它經歷了多次火山爆發、板塊碰撞等,要了解這些經歷,研究地層是最主要的途徑。地層:具有時間順序的層狀巖石,是一部地球幾十億年演變發展留下的 “石頭大書”裸露地表的巖漿巖在風吹、雨打、日曬以及生物作用下,逐漸崩解成為礫石、沙子和泥土,這些碎屑物質被風、流水等搬運后沉積下來,經過固結成巖作用,形成沉積巖。 沉積巖有明顯層理,代表類巖石包括石灰巖、砂巖、頁巖等。沉積巖可能含有化石,所含有的礦產占全部世界80%化石: 保存于地層中,經石化而形成的古生物遺體或遺跡(巖石)化石的形成過程:生物遺體或遺跡 → 沉積物覆蓋 → 沉積物變成巖石,生物遺體或遺跡石化成為化石 → 構造運動,侵蝕和風化作用使一些化石暴露于地表概念:在沉積巖的形成過程中,有些生物的遺體或遺跡會在沉積物中保存下來,形成化石,最常見的是骨頭與貝殼等。特點:越古老的地層含有越低級、越簡單生物的化石(生物總是從低級向高級、從簡單向復雜進化的);作用:化石相當于書頁中的“文字”,依據化石可以推斷當時的地理環境。同一時代的地層,含有相同或相似的化石【思考交流】問題1 (綜合思維)易誤辨析:沉積地層中一定含有化石提示:這種說法是錯誤的。化石是生物遺體和遺跡沉積在地層中保存形成的。只有在沉積地層中才能找到化石,但是并非所有沉積地層中都含有化石。問題2 (地理實踐力)A、B兩地是否具有同一時代的地層?將同時代的地層用虛線連接起來,猜想兩地地層產生差異的原因。提示:同一時代的地層,含有相同或相似的化石;越古老的地層,含有越低級、越簡單的生物化石兩地地層產生差異的原因有多種可能:地殼運動導致的隆起、凹陷;流水和風力的侵蝕等問題3 (區域認知)根據地層組成物質的性質和化石特征,可以追溯地層沉積時的環境特征提示:問題4 (地理實踐力)在我國遼寧南部距今10000~8000年的泥炭層中,樺屬花粉占優勢,而現在樺木林已退縮到大興安嶺、小興安嶺和長白山區。樺樹為喜冷耐旱植物。據此分析我國遼寧南部近8000~10000年來氣候的大致變化情況。提示:遼寧南部近10000~8000年來,氣候由冷變暖,由干變濕。問題5 (人地協調觀)為什么說,孢粉化石對于恢復古地理環境和古氣候具有重要價值?提示:通過孢粉化石,人們能判斷出地質年代的植被類型和植被數量的多少,從而分析出當時的氣候特征和古地理環境。問題6 (綜合思維)議一議,科學家為什么要研究化石?提示:對化石的研究使科學家能夠解釋和描述地球歷史。來自不同地質年代的化石為我們提示了地球生物怎樣隨時間演化。化石是顯示古環境的證據,能夠幫助科學家預測未來可能發生的現象(如氣候變化)。對化石的研究能幫助地質學家發現能源資源。(如石油地質學家利用化石確定某些地方是否埋藏有石油)【歸納總結】1.形成化石的條件(1)生物本身具有硬殼、骨骼等不易毀壞的硬體部分容易形成化石。只有在特殊條件下,硬體和軟體才能一起被保存下來。例如:密封于琥珀內的昆蟲化石,栩栩如生;在西伯利亞和阿拉斯加發現的保存在凍土中的猛犸,皮毛血肉俱存。(2)生物死亡后必須盡快地被沉積物所掩埋,這樣才能避免腐爛或被其他動物所吞食。(3)埋藏下來的生物遺體必須經石化(如礦物質的充填或交代作用、植物的炭化作用等)才能形成化石。2.地層和化石的研究意義(1)研究地層的巖石類型為沉積巖。(2)沉積巖的兩大特征:層理構造,含有化石。(3)典型化石反映不同時代的地層,如含三葉蟲、大羽羊齒化石的地層為古生代地層,含恐龍化石的地層為中生代地層。(4)根據地層組成物質的性質和化石特征,可以推知沉積時的環境特征。珊瑚礁組成的石灰巖反映了溫暖濕潤的淺海環境,含有植物化石的含煤地層反映了濕熱的森林環境。【針對性訓練】1.人類研究和還原地球的歷史,主要依據的是( ) A. 巖石中的放射性元素 B. 各地層的海陸分布狀況 C. 地層的排列順序和生物化石的結構復雜程度 D. 各地層形成的地理環境2.古生物學家發現,甲地層只有水生生物化石,乙地層水生生物化石占多數,丙地層和丁地層陸生生物化石越來越多。由此看出生物在生活環境方面的進化趨勢是( ) A. 從水生到陸生 B. 從簡單到復雜C. 從低等到高等 D. 從陸生到水生下圖為某沿海地帶沉積巖(物)分布示意圖。讀圖完成3~4題。3.該海域面積與古地質時期相比,應該是( )A.增大 B.縮小 C.沒有變化 D.前面回答都不對4.巖層的古老程度為( )A.一樣老 B.a層老 C.b層老 D.c層老【板書設計】【作業布置】學生課后完成《高中同步導練》課時作業【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