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附件1***縣參賽作業設計模板參賽編號:基本信息姓 名 **** 性別 男 出生年月 ***年**月**工作單位 ******中學 聯系電話 *************學 科 地理 年級 八年級 學 段 □小學 初中 □高一(打“√”)單元設計說明單元名稱 中國的自然環境教材版本 廣東教育出版社1.單元設計說明(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簡述本單元學習對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價值;簡要說明作業設計與實踐的理論基礎)知識與技能:舉例說明我國多種多樣的地形及其對生產、生活的影響。了解我國季風區和非季風區的范圍以及主要的災害性天氣舉例說明我國的主要氣候類型及其對生產生活的影響。了解我國主要的河流和湖泊以及長江和黃河的開發利用和治理情況過程與方法:運用中國地形圖說出我國地勢二級階梯的分布和特點掌握閱讀并運用分層設色地形圖、地形剖面圖等各類地形圖的技能。運用資料說出我國氣溫和降水的時空分布特點及其影響因素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初步樹立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的地理觀念;形成對我國地理環境的差異性認識樹立因地制宜形成合理利用資源的觀念;過對長江和黃河的開發利用和治理的學習樹立正確的人地觀及可持續發展的觀念。2.單元目標與重點難點(根據課程標準和學生實際,指向學科核心內容、學科思想方法、核心素養的落實,設計單元學習目標,明確重點和難點)結構分析:本節是中國的自然環境這一章的第一節體現了地形作為自然環境基礎的重要地位中國的地形特征對于中國的氣候、河流以及中國的社會經濟發展都有著重要的影響另一方面學生在學習世界地理的過程中已經初步掌握了解一個區域的基本方法區域分析方法對學習中國地理仍然適用教材的這種順序上的安排也充分體現了這一點這一節是從地勢特點和地形種類兩個方面來研究中國地形特征的教材中的三個小標題“地勢呈階梯狀分布”“地形復雜多樣”“山區面積廣大”是符合學生由形象到抽象的認知規律的地勢呈階梯狀分布實際上是一種比喻學生從地形剖面圖上可以形象地看出來地形復雜多樣就需要學生在讀地形圖的基礎上加以總結概括而山區面積廣大的結論需要學生閱讀扇形統計圖表甚至經過計算才能得出表面上看起來平行的三個特點在結構上有著遞進的關系在這一節的課文和圖像中出現了大量的地形名稱這些名稱不是都要求學生背下來本節的教學目的之一是讓學生了解我國的地勢、地形基本特征但更重要的是指導學生如何從各種地理圖像中總結出這些特征以及引導學生討論這些特征對其他自然地理環境要素的影響和人類如何去適應、利用、改造這樣的地理環境。課時作業設計課題 地形 課時 第 1 課時1.教材內容分析(分析本課時教材內容在單元中的位置,學習內容對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功能價值,蘊含的正確價值觀念等)知識與能力:1. 中國的山脈分布及走向分類。2. 中國地形多種多樣的特點,對不同地形區應該合理開發和利用。3.中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的特點以及地勢對中國地理環境的影響。過程與方法:1.組織學生討論地勢特征對氣候、河流、交通等的影響。使學生初步掌握評價地理事物的方法。2.培養學生讀圖分析能力、觀察判斷能力和主動探究的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的經理和體驗出發,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使學生了解地理知識的功能與價值,形成主動學習的態度,同時滲透愛國主義思想教育,激發學生愛國熱情。2.學情分析(分析學生與本課時學習相關的學習經驗、知識儲備、學科能力水平、學生興趣與發展需求、發展路徑等)八年級的學生在“認識區域”中己經學習了“認識世界”的全部內容和“認識中國”的認識中國的疆域和人口,具備一定的區域地理的學習方法和分析能力,學生對地理知識有了一定的理性認識,具備了的讀圖、分析、判斷的能力。大多數學生對地理學科懷有濃厚的興趣,多媒體輔助教學,網絡環境,完備的地理教具為地理教學提供了最根本的保障。3.目標確定(根據課程標準和學生實際,指向學科核心內容、學科思想方法,描述學生經歷學習過程后應達標成的目標)1.記住我國主要的山脈名稱、分布位置和主要走問。2.了解我困地形的主要特點和主要地形區的分布。3.能理解我困山區在開發利用的利與弊。4.教材重點難點教學重點:通過閱讀地圖等資料分析歸納我國地形、地勢的特點,以及地形、地勢的特點對于生產生活的影響。教學難點:分析地形、地勢的特點對生產生活的影響。5.作業設計內容使用時段 作業內容 作業設計 設計意圖 預估難度系數課前 基礎性作業 讀圖1沿36°N地形剖面圖,完成1、2題1.該地形剖面圖能反映出中國的( )A.地形特征 B.地勢特征 C.氣候特征 D.位置特征2.圖1中③區域分布面積最廣的地形是圖2中的( ) 學會利用地形圖和地形坡面圖,說出我國地形呈階梯狀況分布及其特征。 簡單發展性作業 1.下列省級行政區域中,主要位于我國地勢第二級階梯的是( )2.我國大江大河多數自西向東流是因為( ) A.我國地形復雜多樣 B.我國地勢東高西低C.我國地勢西高東低 D.我國地形類型單一 讓學生了解我國整體地形走向,及其階梯分布的具體區域 一般課中 基礎性作業 讀圖我國沿32°N地形剖面圖,完成下列問題(1)我國地勢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我國很多大江大河的流向是____________,也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降水。我國多個重要的水電站建設在第一、二級階梯或者第二、三級階梯交界處,是因為地勢階梯交界處______大,____________豐富。 (2)我國地勢第一級階梯地形以______、______、盆地為主,第三級階梯海拔下降到______米以下,地形以______、______為主。 (3)大陸架是大陸向海洋的自然延伸,大陸架有豐富的__________資源、______資源。 (4)第二級階梯和第三級階梯的分界線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學會運用地形圖說明我國多種多樣的地形、山區面積廣大的特點,在地圖上記住我國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千原和三大丘陵的名稱及其位置。 一般發展性作業 讀圖我國地形類型比例圖,完成下列問題(1)圖示反映我國五種基本地形的比例,讀圖推測①是______,②是______,⑤是______。主要位于地勢第三級階梯的是______ (填序號)。(2)根據圖中信息判斷我國地形特征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3)習慣上,人們把______、______和______統稱為山區,我國山區面積廣大。山區在發展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方面有較大優勢。但山區地形崎嶇,交通不便, __________建設難度大。 通過對我國地形圖的了解,學會分析各類地形面積的比重。 一般課后 基礎性作業 1搜集資料并讀教材第20頁圖2.1、第22頁圖2.3,說說三大平原的特征,并完成下表2. 讀第20頁圖2.1、第22頁圖2.3,填寫下列內容。我國地勢第一級階梯上分布有 高原、 盆地; 第二級階梯上分布有_ 高原、 高原、 高原和 盆地、 盆地、 盆地;第三級階梯上分布有 平原、 平原、 平原。可見,我國高原和盆地主要分布在第 級階梯上,平原和丘陵主要分布在第 級階梯上。我國四大盆地中地勢最高的是 ,面積最大的是 ,最低的是 ,緯度最高 。 鞏固和課堂所學,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 一般發展性作業 假如地殼運動使得中國地勢變得東高西低,東部以高原、山地為主,西部以丘陵、平原為主,見圖中國地勢假想圖,根據已學知識推測這樣的地勢起伏對我國的影響是什么 答:①地勢東高西低,不利于太平洋上____________深入內陸,我國中部和西部______會減少,______更加干燥。②東部的______、______會阻擋內陸與______的交通。 激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創新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較難注:本表可根據作業設計內容需要拓展、延長。作業設計涉及多課時的,應在此表中具體注明課時序號(例:第1課時,第2課時,以此類推)附件2**縣作業設計比賽評分表地理 學科 選手編號年 月 日參賽題目 第二章、中國的自然環境——第一節、地形年 級 八年級 學 段 □小學 初中 □高一 (打“√”)評 價 標 準 分值 得分1 目標性 作業題目目標指向準確,能緊扣課程標準、教材要求,符合學生年齡段要求。 102 豐富性 作業形式設計具有多樣性,有創意。能尊重學生的總體水平和個體差異,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形成坡度,分層遞進。 203 層次性 作業題目能力層級定位準確,橫向能關注到不同層次學生,縱向能體現低階思維到高階思維層次提升。 304 科學性 作業設計意圖把握準確,作業數量適中,作業完成用時估計準確,有利減負,避免重復低效。 205 實效性 善于選擇和整合各種資源,有效使用經典作業,積極開發優質作業,具有可操作性。 20合 計 100評委(簽名):附件3**縣作業設計比賽推薦表年 月 日姓 名 *** 性別 男 出生年月 **********工作單位 ***中學 職稱/職務 教師身份證號 ************* 聯系電話 *****參賽學段 □小學 初中 □高中(打“√”)參賽學科 地理 參賽年級 八年級參賽教師情況簡介學區(學校)推薦意 見 蓋章:年 月 日附件4***縣作業設計校級初賽結果匯總表學校(簽章): 編制數: 專任教師數: 填表人: 填表時間:序號 參賽年級 參賽學科 姓 名 性別 出生年月 工作單位(簡稱) 工作年限 職稱/職務 作業設計題目 比賽等級 備注七 語文 ××× 男 198108 **中學 20 一級/主任 ××× A說明:①按年級、學科分類匯總;②比賽結果以等級制進行評價,分A、B、C三個等級,即一等、二等、三等。A等比例為30%,B等比例為50%,C等比例為20%左右;③此表用計算機填寫,一式二份,一份學校存檔,一份交縣教研室。附5**縣作業設計比賽活動學區復賽成績匯總表學區: 學科: 填表人(簽字): 填表時間:序號 姓 名 性別 出生年月 工作單位(簡稱) 學歷 復賽年級 復賽學科 復賽作業設計題目 復賽得分 復賽名次 備注示例 ××× 男 198108 **中學 本科 七年級 語文 ×××說明:①按學科分類匯總;②此表用計算機填寫,一式二份,一份學區存檔,一份交縣教研室。附6***縣作業設計比賽活動高中學校成績匯總表學校(簽章): 專任教師數: 填表人(簽字): 填表時間:序號 參賽年級 參賽學科 姓 名 性別 出生年月 工作單位(簡稱) 工作年限 職稱/職務 作業設計題目 比賽等級 備注示例 高一 語文 ××× 男 198108 **中學 20 一級/主任 ××× A說明:①按學科分類匯總;②此表用計算機填寫,一式二份,一份學校存檔,一份交縣教研室。PAGE- 5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