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8課 奇妙的墻一、教材分析本節課是七年級下學期的第8課,屬于設計與應用教學領域。主要是本單元中構成內容的一個延續,讓學生從平面構成擴展到立體構成的學習。在本課立體構成的學習中,是以生活中最常見的墻式累積構造為元素,讓學生了解累積構造的基礎知識與基本規律,樹立學生對累積構造的欣賞能力、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二、教學目標1、認知目標:通過對生活中墻式累積構造的欣賞,了解墻式累積構成的基本要素以及累積構成的基本規律。2、技能目標:結合校本折紙課程,應用墻式累積構成的基本要素制作出有特色的基本形,并靈活應用不同的累積方式創造一個奇妙的墻的作品。3、情感目標:初步開發學生立體形態的創造潛能,應用多種形式培養綜合實踐能力,感受自然與生活的創作樂趣,提高藝術審美能力。三、教學重點、難點重點:累積構造基本知識的學習以及基本形制作的規律。難點:墻式累積構成中設計觀念和設計思想的表達,以及應用折紙模塊創造出不同形式美感的“墻”的累積構成。四、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課本、展示作品紙材、廢舊材料、制作和粘貼工具、地墊等五、教學過程設計(一)視頻導入:1、播放視頻:通過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花園城,讓學生從生活中了解到各式各樣奇妙的墻。2、導入課題:通過提問,學生發現墻的不同形式,導入到第8課《奇妙的墻》,并強調是與我們的校本折紙課程相結合的研究課程。(二)墻的構成:1、展示學生的折紙作品《立方體》,并以動畫的形式排列成“墻”。2、學生思考:“墻”是怎么構成的?3、教師解答:墻是建筑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建筑物的墻,大多是用一塊塊磚砌出來的,這種方法在立體構成中稱為累積構造。(三)墻的構成要素:1、基本形:找一找基本形,并觀察基本形的形狀變化。(1)出示2010年上海世博會中9個國家不同建筑墻的外形,學生欣賞并歸納墻的特點。學生小結:基本形的形狀可歸納為:幾何形和點線面。視頻播放:基本形的制作。利用普通的紙材,通過線面等形式的折疊制作出簡單的基本形。動手制作:學生利用紙材制作一個喜歡的基本形。累積方式:試一試累積紙杯,并觀察累積方式的變化。各小組成員利用準備好的16個紙杯,設計搭建不同的累積造型。展示各小組紙杯累積作品,并說一說累積方式。教師展示6種不同紙杯累積方式的圖片,學生對比總結。學生歸納累積方式:方向變化和位置變化。(四)奇妙的墻:(1)出示3張折紙作品組成的“墻”。(2)學生思考:怎樣讓“墻”更奇妙?(3)通過欣賞示范作品,學生總結出“墻”的變化規律:a、基本形大小、前后搭配變化b、基本形色彩、方向排列變化c、基本形裝飾、正反組合變化(4)欣賞生活中廢舊材料組合制作的“墻”的作品。(五)設計一個奇妙的“墻”:制作主題:為學校藝術月設計一個藝術展示墻。制作要求:1、以紙材為主,其它裝飾材料為輔;2、先設計一個有趣的基本形,再以累積的方式組合成可拼貼的墻;3、以小組為單位,制作1-2個墻的作品。播放背景音樂和“墻”的設計作品。學生設計制作,教師巡回輔導。過程中加強技術指導,強調工具的安全使用。(六)點評奇妙的“墻”: (1)展示各小組“墻”的作品,并選一位學生對本組的作品進行點評,介紹作品的創意。(2)評選你最喜歡的“墻”的作品。(3)說一說從制作這些作品中所獲得的感受。(4)教師總結:本節課我們主要是學習了立體構成中墻的累積方式,同學們利用一定數量的折紙作品完成了一幅“墻”的累積構成。同學們做的非常出色,希望同學們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夠運用我們所學的立體構成知識,為我們的生活添光加彩!3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