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八課 奇妙的墻教學目標:1.通過立體構成作品欣賞,了解累積構造的基本規律,并進行累計構造的制作練習。2.感受基本形在累積構造中的作用,初步培養開發學生立體形式的創造潛能,重視聯系實際能力的培養,發展綜合實踐能力,創造性地解決問題。3.增強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陶冶學生情操,提高審美能力,培養集體主義的精神。重點難點:設計一定數量的基本形,通過不同形式的累積構成具有形式美感的“墻體”在累積過程中表達自己的設計觀念和設計思想。教學時數:1課時教學準備:課件、實物材料等教學過程:導入新課1.將學生分組,通過充當售貨員擺放貨品,將一定數量的相同的一次性紙杯子、餅干、喜糖盒子等放好,來吸引顧客的注意,并請每組的代表講一講這樣擺放的理由。2.根據他們的擺放,提出他們擺放的形式可稱為“墻” 、奇妙的“墻”,引入課題:奇妙的“墻”。二、講授新課1.看一看(1)生活中真實的墻:萬里長城、南京明城墻墻是建筑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建筑物的墻,大多是用一塊塊磚砌出來的,這種將一定數量的同一或近似的基本形單元,通過疊加、聚集等重新組合的方式塑造成新的立體形態,叫做累積構造,如果累積構造的是一堵墻的式樣,我們就稱它為墻式累積構造,它是立體構成中的基本構造之一。(2)引出:磚—墻,基本形——墻式累積構造。(3)回頭看同學們自己累積的貨品,確實是“墻”的形式,并能容易的找出基本形。2.找一找生活中還有用實物累積的例子嗎?基本形是什么?3.說一說(1)引導學生欣賞生活中一組有趣的“墻”,在不同的墻面中快速找出基本形,并觀察基本形的累積方式變化,同時完成下表:墻 基本形 累積方式瓦格墻 瓦片 (圖形變化) 錢幣形式的累積燈籠墻 燈籠 (色彩變化) 墻面是橢球體雜技人 雜技人墻 人 (動作變化) 扇形等植物墻 盆花(色彩變化) 字母方式水立方 蘭色水泡泡(形狀變化) 不規則但和諧氣球墻 氣球(色彩、大小變化) 三角形(2)啟發學生思考討論:基本形及累積方式是不是一層不變的?這樣的變化對作品有什么作用?(3)學生再次累積貨品,體驗同一基本形的多種累積方式操作。4.想一想(1)啟發學生思考:如何來變化基本形?基本形有了一定的變化對作品有什么作用?并想想基本形變化有哪些方法?(2)學生、教師示范并小結① 切、挖成一定的立體造型;②用涂色工具涂色或畫圖案;③用裝飾品粘貼點綴;④用彩紙包裹……5.展示貨品(月餅盒、一次性杯子)經過變化了以后的圖片。三、練習鞏固1.學生設計制作基本形學生作業,教師巡導。2.累積創作基本形的墻式累積。3.全班與作品合影留念四、展示交流作品展示、交流、評價、總結生活中有很多事物看起來平淡無奇,但只要你細心留意,大膽想象,點點滴滴都可以將你的生活累積的更美好。五、課后拓展如何用課堂上所學到的知識累積奇妙的“墻” ,裝點你們鉆石一樣的閃亮人生?六、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