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珍愛國寶——古代陶瓷藝術》教學設計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為遵循《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實驗稿)》,注重“引導學生參與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在五年級上冊特開設了欣賞課《珍愛國寶——古代陶瓷藝術》。本課教材屬于“欣賞·評述”課,該課是集欣賞性、合作性、互動性等特點為一體的美術課。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了解中國的陶瓷是傳統藝術中的瑰寶,了解我國不同歷史時期的制瓷工藝、造型、裝飾及不同窯場產品的藝術特征,學會運用正確的方法去觀賞陶瓷藝術。背景分析:《珍愛國寶——古代的陶瓷藝術》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上冊的第十六課。本課通過介紹陶器與瓷器的區別,欣賞古代陶器,再通過對青花瓷了解學習以點帶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習方法,提高審美能力,提升文化內涵,在拓展學習中鼓勵學生自主欣賞和研究其它瓷器。基于五年級學生喜歡直觀感受、厭倦抽象說教的特點,我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將音樂、圖像、視頻、巧妙融合起來。將平時的電視節目《尋寶》拉到課堂來為學生創造一個輕松的課堂環境氛圍,激發學生的欣賞興趣與學習熱情;通過青花瓷的欣賞,使學生在視覺、聽覺等方面有直觀體驗,進而從器形、紋飾、色彩等方面進行學習,從而加深感悟,提高審美能力與美術素養。教學目標:1.通過欣賞讓學生了解中國陶瓷藝術的發展史和藝術性。2.掌握正確的方法去欣賞陶瓷的造型、紋飾、釉色;了解陶與瓷的區別。3.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熱愛祖國的高尚情操。教學重點:分析陶瓷的造型、紋飾和釉色,了解陶器和瓷器的區別。教學難點:學生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對陶瓷藝術美的感受。教學過程:一、導入師:今天,陳老師把《尋寶》節目的主持人李曉東請到了咱們班,看看他給大家帶來了什么?1.播放視頻生:一件青花瓷師:那么就讓我們跟隨《尋寶》節目一起尋找珍藏在我國乃至世界的國寶——陶瓷2.出示課題師:今天,我們來學習“珍愛國寶——古代陶瓷藝術”(出示課題)【設計意圖】運用直觀生動的《尋寶》節目視頻,形式新穎,更貼近生活,從而引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激發學生興趣,進而對中國陶瓷的欣賞充滿期待。二、新課師:陶瓷是我國古代燦爛文化的象征,從我國陶瓷藝術發展史看,陶瓷包括陶器和瓷器兩部分。(一)辨別陶器與瓷器1.師:說一說你對陶瓷的了解、身邊的陶瓷有哪些?生:陶瓷最早于新石器時代;瓷器是由陶器演變而來的;我們使用的碗、盤子是陶瓷;還有茶壺、花瓶、花盆……2.欣賞圖片辨別陶器與瓷器師:從剛才的圖片欣賞和生活中你對陶瓷的接觸,請說一說,陶器和瓷器在顏色、質地等方面有什么區別?生:陶器表面粗糙、瓷器表面光滑;陶器沒有上顏色給人以淳樸,瓷器有顏色顯著高貴……教師出示對照表做補充、小結(二)細細品味青花瓷,升華對陶瓷藝術的情感1.師:有一件景德鎮生產的元代青花瓷,在2005年創造了單件工藝品拍賣價格的世界紀錄,你們知道是哪一件嗎?你們想看看嗎?生:想(播放青花瓷世界紀錄創造者“鬼谷下山”的資料)師:雖然我們不能用金錢來衡量藝術品的價值,但是我們從中感受到,全世界人民對中國青花瓷文化的尊重與認可,用這么高的價格表示出他們的推崇與敬意。我們注重的是青花瓷的藝術價值與歷史價值。2.欣賞其他青花瓷器物,體會青花瓷的美師:下面我們再來欣賞一組青花瓷器物,看看它們美在哪?播放圖片并配《青花瓷》曲讓學生欣賞。生:畫面豐富;雕刻精致;作品那么工人師傅一定很不容易……3.交流青花工藝師:確實,還有一方面是值得我們贊揚的。下面一組寶貴的資料從瓷都景德鎮發來的。(播放資料,了解青花瓷的制作過程)師:青花瓷的誕生需要大大小小70多道工序。簡要地概括主要步驟:它選用景德鎮特有的潔白細膩的高嶺土,首先是揉泥,然后做坯,接下來修坯與曬坯,使用鈷料畫瓷,然后施釉,最重要的是在1300攝氏度左右的高溫下一次燒成,經過千錘百煉,一件美麗的青花瓷終于誕生了!有機會希望大家可以親手制作一件青花瓷作品。4.鑒寶,小結藝術價值師:青花瓷以優美的造型,豐富的紋飾展示給世人。但他只是陶瓷藝術中九牛一毛。我們再來看看歷代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陶瓷器物,它們又是如何表現美的。(欣賞、感悟、完成板書)師:同樣陶瓷藝術也以優美的造型,豐富的紋飾,奪目的釉色,悠然的韻味記錄著歷史,展示著我國的藝術魅力。我國陶瓷藝術要追述到何時呢?(三)講述中國陶瓷的發展史師:誰愿意把課前搜集的有關陶瓷發展史的資料與大家分享?教師進行適當補充: 陶器制造起源于新石器時代晚期。新石器時代陶器制造普遍得到發展。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類對生活與藝術需求的增長,陶器的品種、數量不斷增加,質量不斷提高,逐漸完成了陶到瓷的演變。商代出現原始瓷,東漢至三國是我國瓷器發展史上極為重要的時期,三國以后到南北朝,瓷器進入了一個輝煌的發展時期,南方有青釉瓷,北方有青瓷。隋唐時期是我國瓷器的一個重要的成長時期,這時瓷器普遍用較高的火候燒成,胎質較硬。瓷器在社會生活中日漸受到重視。唐代開始有了“窯”的專稱,它象征著瓷器產量的增長。宋代瓷器產量高且質量好,為明清瓷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元代,我國瓷器大批量行銷海外。明清是我國制瓷業的鼎盛時期,造瓷技術有了很大的進步,胎釉細膩,色澤鮮明移植琺瑯彩和創造粉彩是當時杰出的成就。中國陶瓷器的傳統名窯有唐代的長沙窯,宋代五大名窯:定窯、鈞窯、汝窯、哥窯、官窯。師:還記得那件2.3億的青花瓷嗎?在2010年11月出自清乾隆年間官窯的一件粉彩器物再次創造了單價藝術品拍賣的新高。(欣賞)【設計意圖】通過陶器與瓷器的對比圖片和生活中陶瓷的接觸讓學生很快體會出陶器和瓷器的區別。通過觀賞創造世界紀錄的瓷器,使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加濃厚,多張青花瓷圖片并配歌曲《青花瓷》讓學生在愉悅的心情中,更直觀生動的感受到青花瓷的美,貼近學生生活,拉近瓷器與學生的距離。以點帶面,通過感受青花瓷的美從而使學生感受到陶瓷的美。突破了教學重點。通過圖像資料,直觀真實再現景德鎮青花瓷燒造工藝的奧妙,使學生深刻領悟到中國古代瓷器藝術的魅力與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也使學生認識到:通過瓷器藝術折射出中華民族的歷史與文化。三、拓展師:我國有享譽世界的陶都宜興和瓷都景德鎮。宜興的紫砂陶器和宜均陶;景德鎮的青花瓷、玲瓏瓷、顏色釉瓷;德化的建白瓷;浙江的龍泉青瓷都是著名的傳統品種。再來欣賞(圖片)若想了解更多陶瓷藝術,我們可以走進博物館或者相關的網站去學習。【設計意圖】此環節一是為了豐富學生的知識面,而是通過知識的了解給學生指引課下需要去搜集、了解的方向。四、實踐1、師:通過這節課同學們已經對陶瓷藝術有了深深的感受,你能不能用畫筆將陶瓷的外形美、紋飾美表現出來。注意運用到學過的美術語言。生:繪畫2、作品評價【設計意圖】此環節將學生本節課感受到的美表現出來,符合課標的要求學生不僅要有審美能力也要會表現美的方法。五、小結師:同學們,通過今天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與大家一起分享。生:我知道如何辨別陶器和瓷器;我感受到陶器與瓷器不同的美;我還了解了陶瓷的歷史進程;我還知道青花瓷的制作過程……師:通過今天這節課,我們欣賞了我國古代的陶瓷,從陶瓷藝術上,我們可以讀出歷史,讀出文化,更能讀出我們中國人的智慧!希望有一天,你可以憑借自己的能力將散落在世界的屬于我國的國寶,帶回來!【設計意圖】此環節是對教學目的、重點、難點的一個審視,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和熱愛祖國的高尚情操。六、板書設計珍愛國寶——古代陶瓷藝術外形美 紋飾美 釉色美教學反思與評價這節課導入環節將平時的電視節目《尋寶》拉到課堂來為學生創造一個輕松的課堂環境氛圍。為了解決重難點我在備課時把內容進行了縮減,以點帶面,以青花瓷作為焦點通過學習鑒賞青花瓷教給學生一種欣賞陶瓷的方法。學生對中國古老的陶瓷藝術感到十分驚奇。那些精湛的技藝與創作讓他們著迷。除了書上和我給他們從網上尋找的資料以外,他們還從網上、書中自己搜集了資料,這樣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通過共同討論、鑒賞,能讓他們充分接觸我國的優秀古老文明。值得驕傲的是學生對青花瓷的美的不同看法,是我課前沒有想到的。其實應該抓住學生的回答,在板書中加上“勞動美”這樣的特點。這應該是這節課的一個缺陷。總體來說,學生們對待這種欣賞課還是很感興趣的,他們自己能感覺出自己學到了知識,對待中國傳統的這種歷史文化藝術有很高的興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