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14課 海峽兩岸的交往 教學設計(表格式)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14課 海峽兩岸的交往 教學設計(表格式)

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
課程基本信息
學科 歷史 年級 八年級 學期 秋季
課題 海峽兩岸的交往
教科書 書 名:中國歷史 教材出版社:人民教育 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年12月
教學目標
1. 時空觀念:通過教科書內容自學,配合課件講解,使學生了解幾代領導人對臺方針的變化,掌握海峽兩岸交往概況,認識祖國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2.唯物史觀:學習“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對臺基本方針,認識到祖國強大對于兩岸關系改善的作用,體會經濟和政治相輔相成的唯物史觀。 3.歷史解釋:掌握“九二共識”“汪辜會談”、江澤民提出的八項主張;根據所學知識分析兩岸交往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培養學生辯證分析歷史現象的能力。 4.史料實證:通過分析課本及課件的文字、圖片、視頻等資料,掌握運用不同類型材料具體分析歷史問題的方法,培育歸納分析的能力。 5.家國情懷:認識實現祖國統一是中華民族的共同心愿,是歷史的必然趨勢,增強祖國統一必將實現的堅定信念。
教學內容
教學重點:黨和政府確立的和平統一祖國的大政方針。大陸與臺灣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實。
教學難點:“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對臺基本方針。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課件播放采訪臺灣老兵的視頻。 師:同學們,看完這個視頻,你們能從這些老兵身上看到什么樣的感情?他們為什么回不了家呢?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對,我們能從這些老人身上體會到濃濃的思鄉之情,他們都盼望著在有生之年能夠回到大陸,能夠落葉歸根。那他們的回家之路為什么這么艱難呢?兩岸人民骨肉分離、隔海相望的狀態又是什么時候被打破的,我們通過今天這節課海峽兩岸的交往,來了解一下。 二、新課講授 目標導學一:推進祖國統一大業 (一)臺灣——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教師:我們常說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是我們國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那么,大家想想有哪些史料可以證明? 2.學生:三國孫權派衛溫到達夷洲;隋煬帝派人到達流求;元朝設澎湖巡檢司管轄琉球(今臺灣);清朝設臺灣府,臺灣隸屬福建省:。 3.教師展示時間軸,帶領學生梳理臺灣在古代與大陸的關系,使學生理解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的史實,通過師生互動,增強學生的印象。 4.教師:既然臺灣白古就是中國的領士,那么臺灣為什么至今還未統一?問題是如何產生的? 課件展示時問軸,引導學生回憶臺灣與大陸的三次分離,明確至今未統一的原因。 臺灣問題的由來 1.教師播放課件,配合圖片,歸納臺灣問題的由來。 (1)內戰遺留問題: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推翻國民黨政府,國民黨敗逃盤踞臺灣 (2)反華勢力介入:1950年,美國派第七艦隊阻止人民解放軍解放臺灣。 2.教師提問:臺灣與大陸的最后一次分離的與我們上節課學的香港、澳門與祖國的分離有什么區別呢? 提示:臺灣與大陸的前兩次分離以及港澳的分離是由外國侵略造成的;臺灣最后一次與祖國分離是國共內戰導致的,屬于中國的內政問題。 (三)黨和政府對臺方針的演變 1.請學生自主閱讀課本第70頁、71頁的內容。 2.教師提問:從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大陸對臺政策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提示:新中國成立后,黨和政府提出“解放臺灣”(武力解放);到20世紀50年代中期,又確立了爭取用和平方式解放臺灣的思想;改革開放后,鄧小平提出“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對臺基本方針。 教師播放課件,展示不同時期,黨和政府提出的對臺政策的變化,借助史料、圖片使學生進一步明確建國初期、50年代中期、改革開放后三個時期的方針轉變。教師適時補充講解各個時期政策變化的原因,政策內涵等。 補充講解:1995年以后,李登輝、民進黨等“臺獨”勢力沖撞一個中國原則,并且通過各種手段,阻隔兩岸交流……同年江澤民提出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八項主張,展示完成祖國和平統一大業的決心和誠意。2005年為了反對和遏制“臺獨”分裂勢力分裂國家,國家通過了《反分裂國家法》。 教師播放課件,展示圖片資料,請學生分析:圖片體現了兩岸關系出現了怎樣的變化? 提示:隨著大陸對臺灣政策的變化,兩岸關系走向緩和…… 學生自主閱讀課本,標記兩岸關系緩和的表現有哪些? 提示:(1)1979年開始,解放軍停止對金門和馬祖的炮擊,海峽兩岸局勢逐步走向緩和;(2)1987年,臺灣當局開始被迫調整“三不”政策。海峽兩岸同胞近40年的隔絕狀態終于被打破,兩岸關系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3)海基會和海協會成立,達成“九二共識”…… 7.教師播放課件,展示史料和圖片,進一步講解兩岸關系走向緩和、打破隔絕、達成共識的過程;出示汪辜會談的圖片,強調1990年,臺灣成立海峽交流基金會,次年中國大陸成立海峽兩岸關系協會。引導學生回答:兩會在歷史上作出了怎樣的貢獻? 提示:1992年達成“九二共識”。“九二共識”即海峽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共識。 展示兩岸關系的新發展:2005年,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率“和平之旅”訪問團訪問中國大陸,胡錦濤會見連戰一行;2015年習近平與馬英九在新加坡會面;2008年11月,兩岸達成空運直航、海運直航、郵政合作等協議。 教師過渡:之后兩岸關系經歷種種風云變化,不斷取得進展。在“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基本方針的指引下,經過海峽兩岸同胞的共同努力,兩岸人員往來以及經濟、文化等領域的交流蓬勃發展。 目標導學二:日益密切的交往 圖片展示:2005年5月,大陸同胞向臺灣同胞贈送一對象征和平團結友愛的大熊貓,名為“團團”“圓圓” 圖片展示:海峽兩岸都會舉辦萬人祭祖活動 3.教師提問:在海峽兩岸關系逐漸緩和的今天,還有哪些勢力在阻礙我們的統一大業? 提示:“臺獨”勢力;國際反華勢力。 4.引導學生思考:通過學習本課你認為海峽兩岸能否實現統一呢?有哪些有利因素? 提示1:歷史依據:臺灣自古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提示2:根本保證: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國際地位的提高; 提示3:正確方針:“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構想的切實可行; 提示4:人心所向:祖國統一是共同心愿、大勢所趨; 提示5:榜樣借鑒:港澳的順利回歸與繁榮穩定; 三、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了解了大陸和臺灣幾十年來的關系變化,知道了我們國家長期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對臺基本方針,我們也認識到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解決臺灣問題,實現國家完全統一,是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是所有中國人的共同夢想。而我們也堅信海峽兩岸一定會迎來統一,中國,一點都不能少! 四、當堂訓練 1.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鄉;故鄉不可見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陸;大陸不可見兮,只有痛哭!天蒼蒼,野茫茫,山之上,國有殤!”這首《望大陸》反映了臺灣同胞希望( B ) A.安葬在祖國大陸     B.祖國統一     C.回到祖國大陸    D.安葬在臺灣 2. 兩岸關系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最根本的前提是( A ) A.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 B.堅持資本主義道路 C.堅持國共兩黨平等對話 D.堅持社會主義道路 3.2013年,海協會、海基會領導人第九次會談在上海舉行。“兩會”就“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達成共識的時間是( B ) A.1987年 B.1992年 C.1993年 D.1997年 4.毛澤東曾委托赴香港的章士釗先生轉去一封中共中央致蔣介石的信。信中提出,除外交統一于中央外,其他臺灣的人事安排、軍政大權由蔣介石管理。這說明黨和政府已確立了用和平方式解放臺灣的思想。寫這封信的時間最早應該是在( B ) A.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 B.20世紀50年代中期 C.20世紀60年代中期 D.改革開放后 5.被譽為“畫中蘭亭”的《富春山居圖》,因故一分為二,分別存于大陸和臺灣。2011年6月,兩部分畫作在臺灣同時展出,實現了山水合璧。“山水合璧”反映了( C ) A. 兩岸政治經濟交流形成常態 B. 海協會與海基會首次實現對話 C .統一是兩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兩岸分離阻礙了文化藝術交流 板書設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桐梓县| 张家界市| 建瓯市| 神农架林区| 游戏| 杭锦旗| 平山县| 九江市| 繁昌县| 焉耆| 桑日县| 太白县| 进贤县| 容城县| 桃源县| 铜川市| 婺源县| 凌云县| 于田县| 乌鲁木齐市| 紫云| 阿图什市| 资溪县| 璧山县| 阆中市| 马山县| 横峰县| 富裕县| 吴堡县| 山丹县| 皋兰县| 治县。| 东乌珠穆沁旗| 贡嘎县| 天等县| 平安县| 安新县| 海门市| 台安县| 辽源市| 安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