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繡湖中學七年級社會12月調研卷參考答案一.選擇題:(_每一題1分,共25分)1 2 3 4 5 6 7 8 9 10B B C B B C A D C D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D B C C A A C C B A21 22 23 24 25B B A D B26.共12分(1)分裂的中國走向局部的統一;區域的開發尤其是南方經濟得到發展;科技文化有著顯著的進步; 2分(三選二)對格局的影響:為經濟重心南移奠定基礎。1分(重心兩字寫成了中心,則不給分。)(2)北方人口大量南遷,給江南地區輸送大量勞動力,也帶來先進的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南方地區社會比較安定; 4分(3)名稱:(北魏)孝文帝改革; 1分宜改姓元氏(1分)說明措施:改鮮卑姓為漢姓(1分)今欲斷諸北語,一從正音(1分);措施:禁用鮮卑語,說漢語。(1分)27.共13分(1)山脊(2分);陡崖(1分);此處是多條等高線匯集處(2分)。(2)丙(2分);因為此處位于海拔最低處,會被水淹沒,需要遷移(2分)(3)②(2分);線路②經過的等高線較少,坡緩,施工難度小;線路③經過山脊,施工難度大;(2分)(只要寫出一條路線的理由即可)繡湖中學七年級社會12月調研試卷2023.12備注:本學科考試總分為50分,閉卷考試,考試時間為45分鐘。請將答案寫到答題紙上,寫在試卷紙上無效。一、單選題(25題,每題1分,共25分)1.我國是世界上發現古人類遺址最多的國家之一。最具代表性的早期人類是元謀人、北京人和山頂洞人。我們可以從中看出早期人類的生產、生活情況,以及他們在進化過程中的特點。依據考古發掘,可知我國這些最具代表性的早期人類都( )A.懂得人工取火 B.使用打制石器 C.使用磨制石器 D.和現代人相貌基本相同2. 原始社會時期,我國形成南稻北粟的農業布局。其主要原因是( )A.人們的不同生活習慣 B.自然條件的差異C.北方人喜歡吃粟,南方人喜歡吃米飯 D.北方人少,南方人多3. 中國人自稱是“龍的傳人”。民間傳說“龍”是多種動物的復合體,角似鹿,頭似駝,眼似兔,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魚,爪似鷹,掌似虎,耳似牛。龍的形象突出反映了( )A.中華民族銳意進取精神 B.中國人善于想象C.華夏族是由不同部落、多民族融合而成 D.中華民族的團結友愛傳統4.《禮記 禮運》中“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是謂大同。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是謂小康。”其中,“天下為家”所指的制度是( )A. 禪讓制 B. 世襲制 C. 郡縣制 D. 科舉制5.戰國時期諸侯爭霸不僅兼并小國,而且大國之間也出現兼并現象。這突出反映了( )A.變法使各國實力增強 B.統一趨勢增強C.各國君主爭霸野心強烈 D.分封制徹底崩潰6. 以下是某小組在探究性學習時整理的摘要。他們探究的這一歷史時期的主題是( )鐵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進一步推廣諸侯國之間兼并戰爭連綿不斷各諸侯國廢除舊制度,確立新的政治經濟秩序A.夏商周的更替 B.分封制的實施C.戰國社會變革 D.中央集權確立7.小明的期中考試考砸了,爸爸卻說:“這次考差了不全是壞事,知道差在哪兒了,壞事也可以變成好事嘛!”爸爸的說法與我國古代哪一學派的主張最接近( )A.道家 B.法家 C.墨家 D.儒家8. 按照秦朝規定,郡守每年秋冬要向朝廷申報一年的政績,縣也要上集簿于郡,中央或郡對其下屬進行考核。這反映出秦朝( )A.國土疆域并不是十分的廣大 B.采取有效措施維護國家統一C.皇帝享有著非常巨大的權力 D.郡縣各項事務都受制于中央9.漢武帝時,將京畿以外地區分為十三州部,設刺史,每年定期巡視所部郡國。漢武帝此舉是為了( )A.分化王國力量 B.提升儒學地位 C.監察地方勢力 D.拓展統治范圍10.“漢定百年之間,親屬益疏,諸侯或驕,大者叛逆小者不軌于法”。漢武帝為此采取的措施是( ) A. 統一鑄造貨幣 B. 實行鹽鐵專營C. 發兵北擊匈奴 D. 頒布“推恩令”11.東漢是中國歷史上繼西漢之后又一個統一的中原王朝,傳八世共十四帝,享國一百九十五年,與西漢統稱兩漢。前期建立者勵精圖治,使國家出現繁榮局面,但中后期卻走向衰落。其衰落的根本原因是( )A.州牧勢力的膨脹 B.農民起義的打擊C.王莽施政的危害 D.外威宦官交替專權12.七年級某同學繪制了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朝代或政權更替示意圖,空格處應該填的朝代名稱是( )A.東漢 B. 西晉 C.前秦 D.北魏13.西晉王朝存在時間非常短暫。導致西晉是一個短命王朝的原因有( )①統治集團迅速腐朽 ②北方人大量遷往江南地區③八王之亂 ④內遷少數民族反抗西晉的壓迫。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14.費正清在《中國:傳統與變遷》中寫道:秦統一后,原六國舊貴族仍忠于他們的王室,精英知識分子也對禁錮諸子學說的政策不滿,平民百姓不堪遠征和大興土木的負擔,秦王朝便分崩離析了。由此看來,秦朝滅亡的原因有哪些( )①缺少國家認同 ②賦稅徭役繁重 ③土地兼并嚴重 ④思想禁錮嚴苛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5.如圖為“西漢初期中央和封國力量對比”圖,該圖可以用來研究漢武帝實施“推恩令”( )A.背景 B.措施 C.結果 D.影響16.2023年暑假出圈的短劇《逃出大英博物館》反映了對流失海外文物早日回家的期盼。“以形寫神”的珍貴畫卷摹本《女史箴圖》(下圖),現藏于大英博物館。其原作可追溯至( )A.東晉 B.西晉C.東漢 D.隋朝17.東漢末年,隨著形勢的發展,東漢政府實行州牧制度,客觀上導致了群雄割據的混亂局面形成。由此,三國鼎立局面形成。下列評價符合歷史發展趨勢的選項是( )A.局部統一,為大一統創造了條件 B.戰亂頻繁,嚴重破壞了社會經濟C.政權割據,形成了國家分裂局面 D.破壞了民族關系,不利于民族交融18.下面兩幅圖片是出土于魏晉時期的畫像磚。這些畫像磚反映的社會現象是( ) 少數民族牛耕畫像磚(甘肅出土) 漢人胡食畫像磚(甘肅出土)A.尚武之風盛行 B.國家實現統一C.胡漢相互交融 D.軍閥混戰不休19.“齊民”就是平民百姓的意思,“要術”指的是謀生的重要方法。簡單地說,《齊民要術》這本書就是他為百姓的生存總結出來的一些生產和生活的技術、經驗。文中“他”是指( )A.宋應星 B.賈思勰 C.徐光啟 D.酈道元20.《宋書》記載“江南……三十有九載,兵車勿用,民不外勞,……氓庶(百姓)繁息,至余糧棲畝,戶不夜扃(門上環鈕),蓋東西之極盛也。”材料反映了江南地區得到開發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社會相對安定 B.南方賦役負擔繁重C.江南地區自然條件優越 D.北方戰亂相對頻繁21.如果你是隨從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的使者之一,你需要準備的東西包括( )①萬頭牛羊 ②金幣 ③絲綢 ④大量的武器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22.讀等高線地形圖(見下),圖中河流干流的流向是( )A.東南向西北 B.西北向東南C.東北向西南 D.西南向東北23.在圖幅相同的兩幅圖中,地理事物最詳細的一幅是( )A.1:50000 B.1/500000C.圖上一厘米代表實地5000米 D.圖上一厘米代表實地50千米24.下列剖面圖能反映出MN線地形起伏狀況的是( )① B.②C.③ D.④25.珠穆朗瑪峰的海拔是8848.86米,吐魯番盆地低于海平面154.31米,兩地之間的相對高度為( ) A.8694.55米 B.9003.17米 C.8794.55米 D.9004.17米二、非選擇題(2題,共25分)26. 三國兩晉南北朝是我國歷史發展的重要時期。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2分)材料一: 魏、蜀、吳三國的鼎立,使分裂的中國走向局部的統一。曹魏重視農業生產,大力興修水利。孫吳開發江東,造船業發達,發展了海外貿易。蜀漢在丞相諸葛亮的治理下,發展經濟,改善民族關系,加速了西南地區的開發。區域的開發尤其是南方經濟得到發展,科技文化有著顯著的進步,這些都為新的統一局面的出現奠定了基礎。——摘編自《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材料二:時海內大亂,獨江東差安,中國士民(北方人口)避亂者多南(遷)渡江。——《資治通鑒》江南之為國盛矣。……地廣野豐,民勤本業,一歲或稔,則數郡忘饑。——《宋書》(1)根據材料一,請指出三國鼎立局面的出現“為新的統一局面的出現奠定了基礎”的理由。(2分)并說出江南地區的開發,對我國經濟總體格局的變化有什么影響?(1分)(2)根據材料二,指出魏晉南北朝時期江南經濟發展的主要原因。(4分)材料三:魏主下詔,以為:“北人謂土為拓,后為跋。魏之先出于黃帝,以土德王,故為拓跋氏。夫土者,黃口之色,萬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諸功臣舊族……皆改之。” “……今欲斷諸北語,一從正音……三十已下,見在朝廷之人,語音不聽仍舊,若有故為,當加降黜。” ——《資治通鑒》(3)材料三反映的是中國古代歷史上一次重要的改革,請說這次改革的名稱,并結合材料,概述此次改革的措施。(5分)27.圖1為某地等高線地形圖。根據圖文資料,完成下列問題。(1)寫出山體部位名稱:B: ,(2分)C:_____ (1分),請說明C處判斷理由。(2分)(2)當地擬在④處修建水庫,需要搬遷的村莊是 ,(2分)請說明理由。(2分)(3)甲、乙兩村間擬建公路方案最合理的是 (②或③)(2分),請說明理由。(2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七社12月調研卷參考答案.docx 繡湖中學七年級社會12月試卷.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