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部編版七年級歷史下冊1課《隋朝的統一與滅亡》教案教學重點:大運河的開通及其作用。教學難點:1.教材對隋初經濟的繁榮寫得比較概括,難以使學生感受和理解;二是對開鑿大運河的目的和作用,引導學生辯證地,全面地分析和評價,有一定難度。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隋朝“繁盛”的歷史,包括隋朝的建立和統一,社會經濟的繁榮,大運河的開通及其作用等基本史實。 過程與方法:通過引導學生思考與探索“隋煬帝為什么要開通縱貫南北的大運河”“隋朝開通運河是好事還是壞事”等問題,培養學生從特定的歷史條件觀察問題和全面分析問題的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國家的統一和社會的安定,是經濟發展的前提條件和重要保障;大運河是古代世界最長的運河,是與長城齊名的世界最偉大的工程之一。教學過程【導入新課】揚州是歷史文化名城,名勝古跡眾多,其中有一首詩印象深刻。(課件顯示:入郭登橋出郭船,紅樓日日柳年年。君王忍把平陳業,只換雷塘半畝田。)詩中提到的“雷塘”就在咱們揚州,“君王”指的是誰,這是講的哪一朝的史事呢?學生活動預期效果:生:隋朝,隋煬帝。教師過渡:隋煬帝。圖中的荒冢就是整修前的隋煬帝陵。“荒垅窮泉骨,一代帝王陵”。為什么擁有平陳偉業的隋煬帝死后只有雷塘半畝田作為葬身之地?隋朝的治亂興衰給后人留下了哪些經驗與教訓?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一起學習、探討的問題。設計意圖:由隋煬帝下揚州導入新課,很好地聯系本土資源,在歷史與現實生活之間架設起一座有機的橋梁,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一、隋的建立與統一全國教師展示:公元581年,北周的外戚楊堅代周自立,建立了隋朝,定都長安,楊堅就是隋文帝。設計意圖:課件出示示意圖,利于直觀教學,加深學生對隋朝建立的印象。[教師過渡]隋朝建立的時候,江南還有偏安一隅的陳朝與隋南北對峙。但北方的民族融合和江南經濟的開發已為統一創造了條件。公元589年,隋文帝派次子楊廣率大軍渡江,一舉消滅陳朝。華夏神州重歸一統,黎民百姓共享太平。[提出問題1]隋是如何滅掉陳的,你知道成語“瞞天過海”嗎?[動畫展示]設計意圖:通過講歷史故事的方式,讓學生記住,隋滅陳這一事件特別是隋滅陳的時間,更符合學生的特征,更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更有利于學生牢固地掌握這一知識點。[提出問題2]隋完成統一,結束了自西晉末年以來近300年的分裂割據。那么,統一對國家的發展,有什么作用呢?生1:隋朝的統一結束了國家長時間的分裂局面,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社會經濟的發展。順應了歷史發展的潮流,為經濟發展、國力強盛奠定了基礎。生2:人民開始安居樂業,農業生產發展。有利于南北經濟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設計意圖:通過小組討論,強化了討論法這一學習方法,培養了學生探究問題的興趣及歸納、總結問題的能力。[提出問題3]隋的統一有利于社會的安定和南北經濟的交流。隋朝結束了近300年的分裂局面最終完成了統一,江山來之不易,守之更難。擺在隋文帝面前最迫切的一項任務,或者說他最關心的是什么呢?學生活動預期效果:學生進行猜測,答案五花八門。[教師講解]隋文帝最關心的顯然是怎么維護自己的統治,如何使隋王朝千秋萬世,國祚綿長。隋文帝為此創立了一些重要的政治制度,其中一項就是三省六部制。這項制度的推行,使秦漢時期的獨相制發展到群相制,最終削弱了宰相的權力,鞏固了中央集權,有利于在一個版圖遼闊的國家鞏固統一的局面,對后世影響深遠,并為唐宋所沿用。六部則一直沿用到清末,今天的北京還有個地名叫六部口。[提出問題4] 隋朝開創了一套新的中央與地方官制體系。這時,還有一個問題要解決:什么樣的人可以當官,就是選拔官吏的標準和手段是什么?哪位同學可以告訴大家,魏晉南北朝時期選拔官吏的依據是什么?學生活動預期效果:看門第。[提出問題5] 魏晉南北朝時期選官只看門第,不問才華,帶有明顯的弊端。而隋朝創立科舉制,用分科考試的方法選拔官吏,到隋煬帝時增設進士科,科舉制進一步完善。請同學們想一想,這種選擇官吏的辦法最受哪些人歡迎?有什么積極意義?學生活動預期效果:讀書人。教師分析:科舉制最受門第不高的讀書人的歡迎,有利于更大范圍內的中下層地主階級知識分子參與政權,擴大了統治階級基礎,也為國家選拔到真正的人才,所以一直沿用到清末,長達1300多年。設計意圖:教師在此講解“三省六部制”與“科舉制”的目的在于使學生明確隋朝進行了一系列制度的創新,從而為經濟的發展,國力的強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教師過渡] 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了解到隋統一南北,有利于經濟的發展。隋朝經濟發展的程度到底如何呢?我們一起來看幾段材料。二、隋朝經濟的發展[創設情境] 教師出示材料,分析隋朝經濟發展的表現。隋朝經濟發展的主要表現,是農業人口的激增、墾田面積的擴大和國家糧倉的豐實。隋初全國戶數近410萬,人口約3000萬。到606年(大業二年),達到890.7萬多戶,4600多萬口。在二十六七年間,戶數增加了400多萬,人口增加了1600多萬。人口的激增為農業生產提供了大批勞動力,使墾田面積不斷擴大。隋代倉庫之豐盈,為后來封建史家所艷稱。到隋文帝末年,“天下儲積得供五六十年”。煬帝大業初年,置洛口倉 ( http: / / www. / wiki / 洛口倉 )于鞏縣東南的平原上,倉城周圍二十余里,穿三千窖,每窖可容八千石。此外,黎陽倉(河南浚縣 ( http: / / www. / wiki / 浚縣 )黎陽鎮)及永豐倉(陜西華陰)等,所積亦甚豐富。[提出問題1]隋統一后,勵精圖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改革前朝制度,進一步加強中央集權,社會經濟迅速發展,那么隋朝經濟繁榮的表現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學生活動預期效果:人口劇增,墾田增加,糧倉充實。設計意圖:學生閱讀材料,培養學生閱讀、處理材料的能力,用具體數字說明隋朝的富庶。同時通過講述隋朝的富庶,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到大運河的開鑿上來,以提問的方式讓學生回答隋朝的富庶與大運河的開鑿有沒有聯系,從而轉入下一個子目的學習。[提出問題2]大家對隋朝的社會經濟發展留下了什么印象?學生活動預期效果:繁榮。[師生活動,展示材料]我們一起來看古人怎么評價隋朝的繁榮。設計意圖:通過古人對隋朝繁榮的評價,進一步加深學生的理解。[教師過渡]這時隋文帝的年號是“開皇”,后世稱他統治時的這種治世局面為“開皇之治”。在南北統一、經濟繁榮的基礎上,為加強南北經濟交流,鞏固統治,隋朝開通了舉世聞名的大運河。三、大運河的開通[提出問題1]世界有哪些著名的運河?學生活動預期效果:蘇伊士運河、巴拿巴運河等。設計意圖:聯系地理課上所學的知識,培養了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提出問題2]同學們可以說是生在運河邊,長在運河邊,大運河在揚州這塊美麗富饒的土地上流淌了1400多年。那么,關于大運河,你們都了解些什么呢?學生活動預期效果:生1:大運河從605年開始開鑿,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南及余杭,全長二千多千米。生2:大運河自北向南分為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四段。[教師總結]大運河是世界最長的人工運河,為蘇伊士運河的20倍,巴拿馬運河的38倍。1400多年前,我們的祖先依靠智慧和雙手創下如此煌煌偉業,這是中華民族永遠的驕傲。[提出問題3]你知道隋朝為什么開鑿大運河嗎?學生活動預期效果:生1:自古以來,南北交通多有不便,隋統一后,南北政治、經濟文化聯系和交流需要加強。 生2:為了鞏固統一的成果,必須加強對東南地區的控制。 生3:隋朝的富庶為大運河的開鑿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設計意圖:先由學生展開小組討論并推薦學生代表發言,后由教師歸納。這樣處理,強化了討論法在學習中的運用和同學間團結協作的精神。[提出問題4]605--610年,隋煬帝在已有天然水道和人工運河的基礎上,征發數百萬民工,開鑿了一條貫穿南北的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南到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全長兩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上最長的運河,體現了我國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偉大的創造力。請同學們看課本圖片回答幾個問題:運河分為哪幾段 溝通了幾大水系 經過了今天的哪些省市 看哪一個組找得最快、最準確。設計意圖:以小組為單位,通過比賽,使學生在這種近乎游戲的教學方式中學習知識、解決問題,既培養了學生的識圖、讀圖能力和團結協作的精神,又提高了學生的競爭意識。[學法指導]根據剛才的學習,我們把大運河的基本內容歸納為:“54321”五個阿拉伯數字,即溝通五大水系(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開鑿四段運河(永濟渠、通濟渠、邯溝、江南河),共有三個支撐點(以洛陽為中心,北連涿郡,南至余杭)、全長兩千多公里,成為一條貫通南北水路交通的大動脈。設計意圖:通過這種形象的記法,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記憶歷史知識。[教師總結]隋朝開鑿的大運河大大促進了南北經濟的交流,鞏固了隋朝對全國的統治。即使在今天,它仍有巨大的價值,它和長城一道成為中華民族文化身份的象征。因此,在2007年,大運河保護及申遺工作協調會決定:京杭大運河將“擴容”為“中國大運河”進行申遺,涉及城市從18個增加到24個;沿線城市將成立“中國大運河申遺辦公室”。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爾首都多哈舉行的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投票通過中國提交的“大運河”申遺申請。至此,“大運河”作為文化遺產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場景虛擬]虛擬京杭大運河遺產展覽廳,將部分學生分成四組進行現場展覽,看看誰能夠吸引最多的游客去參觀。設計意圖:通過情境模擬,了解大運河的遺產特色。以小組競賽的方式,培養學生的合作與競爭意識,從厚重的運河文化中增強運河申遺的自豪感。[提出問題5]大運河的今生,展示圖片與資料,讓學生從視覺上感知運河文明在遭受破壞,通過材料,由文字激起學生內心的情感變化。提出問題:京杭大運河申遺會面臨哪些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你覺得大運河申遺委員會可以從哪些方面進行改進?問河哪得“清如許” 問河哪得“美如畫”運河在黃河以北的許多河段,污染、坍塌甚至干涸的狀況較為普遍,人們在這些河段已經很難感受到運河文明的偉大。山東濟寧以北段基本斷流,好多河道已經變成垃圾坑,填滿垃圾,有的已經被農田蠶食……學生活動預期效果:保護大運河的生態系統不被人為破壞,增強國民的保護意識等。設計意圖:借助圖片、文字材料、視頻渲染等手段,哀運河之憂患,幸國民之善舉,培養學生閱讀、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從微觀到宏觀漸次推進的揚民族之魂。[提出問題6]前兩天參觀時,聽咱們揚州的導游對運河有這樣一個評價:“罪在當代,功在千秋”。這個評價是否恰當呢?(學生們沒有反對意見)既然大家都同意,那么我請你們說一說,運河的開通,“功”在何處呢?虛擬場景:如果你是隋朝的民工、商人、主管經濟的大臣,你會怎么看呢?學生活動預期效果:民工:負擔過重……商人:出外經商方面……經濟大臣:財政收入多了……[教師歸納]運河大耗民力,引起了百姓的不滿,運河溝通了南北,促進了經濟發展。設計意圖:角色扮演培養學生一分為二,多角度考慮問題的能力。[教師總結]中國的地形被形象地概括為“七山二水一分田”。平原狹小,山地、丘陵面積廣大,河湖眾多。從圖上看,大江大河基本都是東西流向,造成南北交通不便。古人沒有現代化運輸工具,跨越江河的能力不能與今天相比。所以,大運河的開通起到溝通南北,加強交流,鞏固統一的積極作用。悠悠歲月中,大運河作為一條閃光的紐帶,連接了黃河、長江兩大文明搖籃。她千里波濤澎湃激蕩,為推動祖國的發展做出了不懈不倦的貢獻。我這次一路南下,發現毗鄰運河的村鎮屋宇整齊,街市繁榮,發展水平很高,我們揚州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在上個世紀,津浦鐵路通車前,運河對中國南北經濟、文化往來,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另外,我看到一則材料講,運河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南水北調工程。這使我想起,今年我國南水北調工程的東線,已經正式啟動。她的起點,或者說水源就在揚州。所以說運河功在千秋。那么,罪在當代又是怎么回事呢?這就回到咱們的課題上來了──繁盛一時的隋朝。如此強大的一個王朝卻是極其短命,只有38年,如果從統一算起則只有29年。[提出問題7]隋朝享國日短,二世而亡。這是為什么?學生活動預期效果:隋煬帝的暴政。[提出問題8]隋煬帝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暴君,他的暴政表現在哪些方面呢?生1:建東都。生2:下江都。生3:征高麗。虛擬場景:下面讓我們一起穿越時空,回到隋朝末年,去感受那段歷史。教師把學生分成三組,讓其模擬修東都的民工、征高麗的士兵和隋煬帝下江都時拉龍舟的纖夫。發給材料,看完后,每組一個代表,把所見所聞表述出來。學生活動預期效果:苦不堪言。[教師總結]剛才我們按照不同的身份,一起感受了那段歷史。隋煬帝起于江都,死于江都。咱們揚州的同學對他可能十分了解。隋煬帝是公認的暴君,可他通音律、善詩賦、治軍旅,絕非一般昏君可比。他搞工程建設,開運河、修馳道、建東都,甚至下江都,也都有積極意義。運河就是功在千秋。但是,我們剛才親身體會了那段歷史,隋煬帝在短短幾年之內,連續進行大規模建設。人民急需休養生息,國力也需要恢復。他的所作所為急功近利,造成兵役、徭役沉重,社會生產遭到嚴重破壞。[提出問題9]隋煬帝造成民不聊生,百姓只能揭竿而起,隋煬帝本人也身死國滅,埋骨荒丘。由此,我們可以得出什么樣的教訓呢?學生活動預期效果:統治者要體恤民情,愛惜民力,為政以德。[教師總結]隋煬帝的很多建設都是有意義的。但是即使是正當措施,如果時機不當,弄得人民活不下去,也只能發生悲劇。所以,治國必須要考慮社會的承受能力。文武之道,一張一弛,只有穩定,社會才能發展。后來的唐太宗接受隋亡教訓,休養生息,輕徭薄賦,開創了“貞觀之治” 的治世局面。【板書設計】一、隋朝的建立與統一二、隋朝經濟的發展三、大運河的開通【課堂總結】隋唐盛世是我國封建社會的繁榮發展時期。隋朝,從楊堅581年奪取北周政權稱帝開始,到618年隋煬帝在江都被殺結束,歷時38年。隋朝存在雖短,卻是一個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重要朝代,它為后來唐朝的統一強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隋朝開鑿的貫通南北的大運河則與古老的長城一樣,千百年來飲譽世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