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風來了》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1.了解風的形成和風的特征,并能用線條展現風的特點。2.通過尋找、觀察、體會等方式豐富學生對風的感知,創作一幅與風有關的畫,發展想象能力和繪畫表現能力。3.培養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激起對于美術的熱愛之情。二、教學重難點重點:風的線條表現方法。難點:創作一幅富有動感的、充滿風的氣息的作品。教學過程一、聽風 1.師:同學們,今天我給你們帶來了一位老朋友,請你們把小耳朵豎起來仔細聽,它是誰呢?2.多媒體播放風聲。3.生:風 4.師:是風的聲音,那大家會畫風,表現風嗎?5.引出課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 風來了》。二、知風 1.師:在生活中你是怎樣發現風的? 2.生:感覺到;看到風箏在飛、國旗在飄、小草大樹花隨風飄動、煙云在飄等。 3.師:你知道風是怎么產生的嗎?4.播放視頻。 5.師:因為太陽照射的原因,地球各個地方的冷熱不同,冷空氣下降,熱空氣上升,循環交替,就產生了風。6.師:你知道根據風的威力大小有哪幾種風嗎?7.生:討論回答。(微風、龍卷風、涼風、溫暖的風等)8.龍卷風的視頻。 9.師:根據風的威力大小,分為了這些風,其中龍卷風、臺風的破壞力非常大,所以人們會通過預報等方式來提前預防。三、賞風 1.師:大家有沒有刮風打傘走路的經歷?相信有的同學有這種經歷。 2.師:能說一下有什么感受嗎?3.生:吃力。4.課件。 5.師:大家注意看風來的時候,同學頭發、衣服、圍巾的變化。 6.生:頭發刮亂了、圍巾和衣服衣角飄起來了。7.師:我們可以通過表現頭發、衣服以及周圍事物環境的變化,來體現風來了。 8.師:讓我們來看看畫家是怎樣表現風的?好不好?9.師:請仔細觀察,從作品中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10.生仔細觀察回答。 (引導學生說出)看到的: 人物的頭部,頭發、面巾、帽子飛起來。 人物的身體,衣服飄動,彎腰、背著風倒退。 人物的手,捂頭、衣服,拾帽子。 感受到:人們艱難行走。11.簡介作品:《陣風》表現的是幾位藏族婦女在途中遇上陣風時的情景。畫中,風沙漫天飛舞,連太陽都慘淡無光。四位藏族婦女在風中艱難地行走,姿態各不相同:有的面巾被吹起,幾乎要飄走,他只好用手捂著;有的頂風彎腰;有的背風倒退行走;一位婦女的帽子被吹掉了,只好彎腰拾帽子。她們的腰帶、辮子、衣擺及一些飾物都被風吹的飄起來。這幅畫,把畫家對大風的真實感受的表現出來了!12.思考:在頂著風和順著風走路時一樣?有哪些不同?13.師:說得很好。(體會方向、力度的不同) 14.師:再來欣賞一下同學的作品吧!你從哪里看出有風? 15.出示課件。 16.生觀察回答。(飄動的衣服、小樹、小孩的頭發、電線) 17.這里要注意,風來的時候,物體運動的方向,你看,是一樣的,對不對? 18.出示課件:找錯誤。我們看一幅畫,粗心小畫家把許多地方畫錯了,你能幫他找出來嗎?19.生指出錯誤。 20.師:你觀察的真仔細!我們在畫的時候可不能粗心啊!21.除了通過事物形態變化來體現風,還可以直接用線條表現。 22.出示課件:用線表現不同的風,增強畫面效果。四、畫風1.請同學們用畫筆告訴大家對風的感受。(出示作畫要求:記憶和想象刮風時的情景,通過描繪物體形態,運用線條等方式,大膽地表現對風的感受。)2.教師巡回指導。3.交流評價PAGE5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